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火星究竟长什么样?

2024-05-20 00:21

1. 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火星究竟长什么样?

火星大气层中主要是二氧化碳,稀薄而寒冷,遍布火山口、峡谷、沙丘和砾石,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南半球是古老而充满火山口的高地,北半球是较年轻的低地平原。在火星上有太阳系中最大的山,奥林帕斯山。火星有两颗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火星有四个在轨探测器,分别是火星奥德赛、火星快车、火星环球探测器和MAVEN火星探测器。表面有很多火星车和登陆车,好奇号,洞察号,火星探路者号,凤凰号,勇气号,机遇号等。根据观测证据,火星之前可能覆盖了大面积的水,观测到了类似地下水涌出的现象。南极冰盖部分退缩,雷达数据显示,极地和中纬度地表下有大量水冰。


由于火星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其基地内行走,将非常容易;如果想要从基地中走出来,就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衣,因为火星上没有氧气,空气压力也很低。因为距离的原因,火星上看到的太阳只有地球上看到的太阳的66%大,因为火星上的尘埃太重了,所以红光更容易散射,所以火星上的天空偏红;但是,当日落时,蓝色的光线更强,而且又会导致火星上的天空偏蓝,这与地球上的情况有些不同。

因为火星上没有液态水,所以火星上的大石头又尖又有棱角;但是火星上有大气流动,导致岩石风化严重,所以沙堆很多。火星上有一些奇怪的山丘,比如好奇号在2017年1月24日拍摄的黑暗山丘。如果把相机拉远一点,如下图,好奇号拍了几张,然后拼接在一起,就能看到你面前的整个山头。

在火星上,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奇怪的石头,这在火星上很常见。陨石经常落到火星上。由于火星大气密度较低,较大的陨石可以落在火星表面,然后火星大气导致沙丘的“运动”,带出这些埋藏在沙下的陨石。火星基本上是一个沙漠星球,表面全是沙丘和砾石,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稀薄而寒冷,其中悬浮着灰尘,沙尘暴每年都有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是不活跃的,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异:南方是一个布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北方是一个年轻的平原。火星两极都有以水和冰为主的极冠,覆盖在上面的干冰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消长。

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火星究竟长什么样?

2.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目前情况如何?

一、“天问一号”是此次的科学目标:“天问一号”包括在轨道器上的7台仪器以及火星车上的6台仪器,这些仪器是用来完成以下目标的。
“天问一号”需要完成以下科学目标:
(1)绘制火星形态和地质结构图;
(2)调查火星表面的土壤特征和水冰分布;
(3)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质组成;
(4)测量电离层和火星地表气候及环境特征;
(5)探索火星的物理场(电磁场、引力场)和内部结构。

二、“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
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累计飞行215天,完成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抵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2.12亿千米,各系统状态良好,可以说是进展顺利。后续“天问一号”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计划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现在“天文一号”降落在火星只需要7分钟的时间。但是这七分钟被成为“黑色七分钟”,曾有欧洲火星探测器在这七分钟之内坠毁。
2021年2月5日20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动机点火工作顺利完成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中途修正,以确保按计划实施火星捕获。国家航天局同步公布了“天问一号”此前在距离火星约220万公里处获取的首幅火星图像。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N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捕获阶段后,“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磁强计、矿物光谱分析仪、离子与中性粒子和能量粒子探测仪等载荷将陆续开始工作,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
2021年2月15日,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捕获轨道远火点平面机动。探测器上的3000牛发动机点火工作,将轨道调整为经过火星两极的环火轨道,并将近火点高度调整至约265公里。 
2021年2月24日6时29分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第三次近火制动成功完成,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为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天问一号”将在轨道停泊3个月,“天问一号”上搭载在轨道器上的7太有效载荷将会全部处于开机状态,来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为火星着陆做准备。

3.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何时才能到达火星?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轨飞行163天,飞行里程突破4亿公里,距离地球约1.3亿公里,距离火星约830万公里。探测器姿态稳定,按计划将在一个多月后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环火轨道,准备着陆火星。根据国家航天局透露的时间,天问一号会在今年春节前后接近火星,完成整个探测任务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火星捕获”,只有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后,天问一号才能进入环火轨道,而后实现着陆火星的计划。



航天专家表示,如何成功被火星捕获,是整个任务技术风险最高的环节,关系整个任务成败。捕获过程中,天问一号需要准确地进行点火制动,如果制动点火时间过长,探测器速度下降过多,探测器就会一头撞上火星;如果制动点火时间过短,探测器速度过快,就会沿抛物线轨迹飞离火星。更难的是,火星探测器从地球飞向火星的过程中,能被火星引力场捕获形成环绕轨道的机会仅有一次。为确保制动捕获成功,整个飞行任务中担任司机角色的天问一号“环绕器”可谓“技多不压身”,其打造者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了一系列“利器”,如星务处理器双大脑、姿轨控计算机三核心、“时间—加速度”双关机策略、3000牛发动机和8台120牛推力器两重保险等。

从我国发射很多卫星成功率上面来看,我国在很大程度上面,对于卫星的发射,基本上都是成功的,这说明我国研究人员在这一方面很重视,也很讲究,而且在最近,我国还收到了卫星传回的火星图片,而这些都可以说明,我国在发射卫星上面,成功率很大,而且这些卫星基本上也成功登陆,所以说,从成功率上面来看,天问一号想要成功登陆上火星,这在很大程度上面会成功。




而且我们也知道,我国很多卫星传回了关于很多星球的图片,这说明我国在对这些星球上面的研究并不少,所以对于这些星球的环境也比较了解,但是想要完全了解一个星球,这些并不足够,还需要更多信息,而在最近,我国发射的卫星,也传回了关于火星消息的一些图片,虽然说这些图片并不是非常清晰,但是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所以从这一个证据上面来看,我国天问一号想要进行围绕火星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做到,也就是说,天问一号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在火星上登陆。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何时才能到达火星?

4.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

是的。2月24日6时29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公里、远火点5.9万公里、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
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环绕器7台载荷将全部开机,开始科学探测。同时,载荷中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等将对预选着陆区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为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扩展资料
天问一号已在轨飞行215天
据悉,天问一号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已在轨飞行215天,目前距离地球2.12亿千米。
2021年2月10日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于2月15日实施了远火点轨道平面机动,2月20日实施了第二次近火制动,目前设备状态正常,各项飞控工作正常开展。
欧洲航天局专家表示,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让人印象深刻,航天科学家都在等待并渴望了解它将来传回地球的数据和信息。从行星探测工程和科学角度来看,这项任务意义非凡。
参考资料来源:央广网—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火制动 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5. 天问一号成功环绕火星,这对我国航天事业有何意义?

航天工业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空间探索活动有效促进了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特别是在国防和高技术产业。太空中使用的这些高科技技术,其实很多都为我们服务过,比如核磁共振、生命支持系统、尿布,甚至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抓住未来发展机遇。

人类对火星的关注由来已久。由于它红色的外表和古代科技的落后,人们经常把火星和不好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一些关于火星的天文现象也被认为是不好的预兆。“火星留在心宿二”的火星天文现象在中国历史上被记录了23次,在西方被称为“火星神话之星”。自近代以来,望远镜的发明使我们对宇宙有了更多的了解。当1877年“火星风暴”出现时,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福格尼奥·查帕雷利(Giovanni Foginho ChaParelli)用望远镜发现了火星表面的一些峡谷和凹槽。

探索火星的过程非常危险。前苏联和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火星探测竞赛,但是火星探测太难了。到目前为止,前苏联或俄罗斯的许多火星探测任务甚至根本没有成功。火星距离地球约5亿公里。如果进展顺利,探索这个遥远的星球大约需要七个月的时间。由于时间、成本和可行性的原因,火星探测任务需要等待26个月的窗口期,即火星领先地球44度(霍曼转移轨道)时,发射才能到达火星。同时,由于距离远、探测机会少、轨道设计复杂、火星环境复杂、火箭动力不足、技术难度大,几十年来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一直低于50%。

目前只有美国火星探测成功,美国探测器从1975年开始登陆火星。就连美国也经历过多次失败,直到21世纪才开始相对稳定的成功。在此之前,由于资金、技术、政策等原因,中国的火星探测错过了很多窗口,所以今年这个窗口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绝不能再浪费这个发射窗口了。

天问一号成功环绕火星,这对我国航天事业有何意义?

6. 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火星捕获,这是不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进步?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很多方面对进入世界前列,但中国与世界航天强国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小。
一、火星探索我们更进一步这一次天问一号发射成功,随后实施火星捕获,是我们技术水平的又一次突破。这次技术突破在哪里?火星探索要比月球探索复杂的多,月球距离地球是38万公里,通讯延时只有1秒多,即使在这个过程中航天器有某些问题,地面人员也可以进行手动操作。
可是,火星距离地球在5500万公里至4亿公里之间,通讯延时有十多分钟,这就意味着人工干预就无法准确实现,一切都要依靠探测器自行解决。
目前很多国家对火星的探索多是以轨道飞行器为主,真正实现着陆的只有美苏两国,其中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天问一号的一大亮点是一次性实现“绕、落、巡”,技术要求之高、难度系数之大。如果天问一号能够取得成功,不仅对我国航天事业、也对世界航天事业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航天领域的“二锅头”世界上航天技术第一梯队,应该属于美国和俄罗斯,他们两国起步早、基础好,在航天领域发展数十年,都有着很强的实力。第二梯队是欧盟宇航局、中国、日本、印度。第三梯队是巴西、韩国等国家。
中国在第二梯队里面属于拔尖的水平,在综合实力方面要比日本、印度要强。这里指的是综合实力,也就是火箭、卫星、载人航天、空间站、探月等多方面航天水平。但是,与美俄等老牌航天国家相比,我们却有一定的差距,因为我们航天基础太差,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一边补基础、一边搞研究、一边赶超别国。

三、一路稳扎稳打中国航天起步在1970年,中国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到近地轨道,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仍然留在地球轨道上。但是,我们航天起点却在1958年,从“581工程”开始,几十年来中国航天水平不断突破,从近地卫星、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到通讯卫星、气象卫星、高分卫星,再到载人航天、北斗卫星、空间站、探月工程、火星工程。我们不像美苏冷战那样彼此竞争,中国航天发展一直是逐步进行,稳扎稳打,因为我们知道“慢慢走、比较快”,这一点恰恰很适合中国。
因为中国初期,各方面比较落后,基础差、技术差、缺乏关键人才,我们必须稳住节奏,走适合中国的航天之路。

四、我们前进的路还很长2018年,世界火箭排名中,中国只有长征-2F改进型;2020年,中国长征五号(也就是我们说的“胖五”)将我们的排名进一步提前;我们下一个目标长征九号,直径十米的大火箭,它大概与土星五号相似。未来,我们有信心将我们的火箭冲到最前面。
现在,我们有装在YF77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有重达13.5吨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现在我们实现月球取样,天问一号也离火星更进一步。这些年我们不断缩小与航天强国的距离,现在的我们厚积薄发,中国航天遍地开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说:“我国航天技术基础太差,现在是一边补基础、一边追赶,我们现在加紧追赶,差距进一步缩小。12年后,我国的长征九号火箭运载能力才能赶上猎鹰。然而,没有在50年前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研制的土星五号火箭近地轨道运载力高达118吨,所以,中美航天技术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可能是50年甚至更多。”有差距是正常的,美国做到现在这样也并非一日之功,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的年轻科学家不比国外差,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多大的差距都可以赶得上。

相关知识:中国航天:中国航天(CAS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是继苏联、美国与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称“大火箭”“胖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并弥补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土星5号运载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计划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多级可抛式液体燃料火箭。土星5号超重型运载火箭是仅次于苏联能源号运载火箭的推力第二大运载火箭。续任者太空发射系统(SLS系统),号称史上最强运载火箭系统。

7. 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火星捕获,中国的航天技术是否又到达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我国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不俗的成绩,很多方面对进入世界前列,但中国与世界航天强国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在我们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小。
一、火星探索我们更进一步这一次天问一号发射成功,是我们技术水平的又一次突破。这次技术突破在哪里?火星探索要比月球探索复杂的多,月球距离地球是38万公里,通讯延时只有1秒多,即使在这个过程中航天器有某些问题,地面人员也可以进行手动操作。
可是,火星距离地球在5500万公里至4亿公里之间,通讯延时有十多分钟,这就意味着人工干预就无法准确实现,一切都要依靠探测器自行解决。
目前很多国家对火星的探索多是以轨道飞行器为主,真正实现着陆的只有美苏两国,其中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天问一号的一大亮点是一次性实现“绕、落、巡”,技术要求之高、难度系数之大。如果天问一号能够取得成功,不仅对我国航天事业、也对世界航天事业有着极大的意义。

二、航天领域的“二锅头”世界上航天技术第一梯队,应该属于美国和俄罗斯,他们两国起步早、基础好,在航天领域发展数十年,都有着很强的实力。第二梯队是欧盟宇航局、中国、日本、印度。第三梯队是巴西、韩国等国家。
中国在第二梯队里面属于拔尖的水平,在综合实力方面要比日本、印度要强。这里指的是综合实力,也就是火箭、卫星、载人航天、空间站、探月等多方面航天水平。但是,与美俄等老牌航天国家相比,我们却有一定的差距,因为我们航天基础太差,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一边补基础、一边搞研究、一边赶超别国。

三、一路稳扎稳打中国航天起步在1970年,中国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到近地轨道,直到今天,东方红一号仍然留在地球轨道上。但是,我们航天起点却在1958年,从“581工程”开始,几十年来中国航天水平不断突破,从近地卫星、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到通讯卫星、气象卫星、高分卫星,再到载人航天、北斗卫星、空间站、探月工程、火星工程。我们不像美苏冷战那样彼此竞争,中国航天发展一直是逐步进行,稳扎稳打,因为我们知道“慢慢走、比较快”,这一点恰恰很适合中国。
因为中国初期,各方面比较落后,基础差、技术差、缺乏关键人才,我们必须稳住节奏,走适合中国的航天之路。

四、我们前进的路还很长2018年,世界火箭排名中,中国只有长征-2F改进型;2020年,中国长征五号(也就是我们说的“胖五”)将我们的排名进一步提前;我们下一个目标长征九号,直径十米的大火箭,它大概与土星五号相似。未来,我们有信心将我们的火箭冲到最前面。
现在,我们有装在YF77氢氧发动机的长征五号,有重达13.5吨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现在我们实现月球取样,天问一号也离火星更进一步。这些年我们不断缩小与航天强国的距离,现在的我们厚积薄发,中国航天遍地开花。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说:“我国航天技术基础太差,现在是一边补基础、一边追赶,我们现在加紧追赶,差距进一步缩小。12年后,我国的长征九号火箭运载能力才能赶上猎鹰。然而,没有在50年前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研制的土星五号火箭近地轨道运载力高达118吨,所以,中美航天技术的差距不止一星半点,可能是50年甚至更多。”有差距是正常的,美国做到现在这样也并非一日之功,中国的航天事业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的年轻科学家不比国外差,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多大的差距都可以赶得上。

相关知识:中国航天:中国航天(CAS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是继苏联、美国与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称“大火箭”“胖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并弥补中外差距,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土星5号运载火箭: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计划两项太空计划中使用的多级可抛式液体燃料火箭。土星5号超重型运载火箭是仅次于苏联能源号运载火箭的推力第二大运载火箭。续任者太空发射系统(SLS系统),号称史上最强运载火箭系统。

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火星捕获,中国的航天技术是否又到达了一个新台阶?

8. 多国祝贺天问1号成功着陆火星,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有何意义?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 国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火星探测的意义是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