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的内心深处可以取代清朝的理想人物是谁

2024-05-06 09:25

1. 张謇的内心深处可以取代清朝的理想人物是谁

应该是袁世凯。

张謇的内心深处可以取代清朝的理想人物是谁

2. 张謇是哪个时代的典型反映了哪些主张

张謇是清末的,提出实业救国论。
张謇由主张依靠本国资金兴办实业,反对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或中外合资设厂,转变为主张对外实行“开放主义”。
作为社会个体,他们既在原有社会结构下有所作为,同时又参与新的社会建构,他们的思考和行动,既受制于历史,又在创造新的历史。
张謇他大器晚成,前半生勤奋读书求取功名,终于在四十一岁时一举获得状元头衔,却不满于自己当官无助于救国,毅然放弃仕途,从头再来,投身于实业和教育。
之后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硕果累累,开辟出多条他人未走之路,以自己的实践亲自见证了一个爱国者的满腔热情,成为历史上众人皆知的“状元实业家”。他的伟大事业为后人敬仰,他的光辉成就将彪炳史册。
在历史大转型时代,张謇是一个有力量有办法沟通朝野的人物,他的存在不是让形势更恶化,而是为恶化的形势找到改变的契机。历史的巨变一定有英雄伟人登高一呼,张謇、张詧就是近代中国大转型时代的代表人物。

张謇的一生:
张謇,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1894年状元。中日甲午战争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以强毅之力行其志,开启了南通现代化的历程,缔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辉煌。“中国梦”砥砺国人前行,而隐藏在张謇背后的,是他那宏大的“实业救国”梦想。
张謇先生怀抱一腔爱国热情,既是在做家乡的事业,同时也关心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复兴,造就了近代南通的一次惊世崛起。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高级讲师曹炳生告诉记者,1895年张謇在南通的唐家闸办了中国近代规模比较大的大生纱厂。那么以此为起点的话,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他已经建立了以大生纱厂为核心的,以轻纺工业为主,工农业兼顾的民族工业的集团。
张謇凭一己之力投身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伟大事业中,他以商人的视角,以儒生的博爱和自觉,推动着这个国家的进步。

3. 阅读下列材料张謇是晚清的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但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热忱创办实业。19世纪末

    ①原因:(1)张謇不热心官场,对创办实业有热忱。(2)提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提倡在不损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欧洲战务,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②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说明:(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生存。(2)中国民主资本主义成份单一,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受外国资本主义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张謇是晚清的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但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热忱创办实业。19世纪末

4. 张謇的救国思潮和洋务运动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两个的方向都是改革做下的努力,张赛的实业救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国家政治腐败在强烈的爱国心驱动下,以张謇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发展实业,全身心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张謇在当时提出了一系列时人难以企及的先进实业理念:提出民办实业,轻重工业并举(纺织和钢铁),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实业等。张謇亲自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等大型企业。
与此同时,江苏籍实业家还有无锡荣氏兄弟(荣宗庆、荣德生)他们创办了申新纱厂和福星面粉公司等企业。
但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民族工业无力抗衡,很快萧条下去。只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才能振兴民族工业,否则“实业救国”只能是一种空想,因此张謇发出如此慨叹。

而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这场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都是想通过实业发展资本救国思想,对后来的救国思想同样累计了很多经验,也相当于是为了救国做出来的很多尝试,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很多基础。

5. 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演变为张謇等人的什么主张?

实业救国论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
在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他们宣扬此论的同时,否定采取革   命手段改变落后生产关系的必要性。
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

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演变为张謇等人的什么主张?

6. 张謇被称为在中国近代史

  张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7. 有学者认为:张謇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状元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

     B         试题分析: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和开平矿务局为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大生纱厂为张謇创办的近代企业,因此选B。    

有学者认为:张謇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状元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

8. 张謇在什么时候提出了什么主张

张謇在19世纪末提出实业救国论。
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他们宣扬此论的同时,却否定采取革命手段改变落后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到了辛亥革命(1911)前后成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论调。
20世纪初,张謇极力宣扬实业救国论。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救国论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实业救国论经他提倡而在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中风行一时。

扩展资料
张謇的实业救国
张謇在南通所做的实业众多,大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各类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区,还建了码头、发电厂、公路,成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基地之一。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 
张謇在当时对南通的建设已经有很清晰而前卫的规划理念,包括与西方建筑理念相结合的花园城市。这些理念的实践使得南通被现代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南通县图志》记载,1920年,唐闸人口近万户,已接近5万人。通扬运河沿岸工厂林立,商业繁荣。有人看到过当年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一个弹丸小镇因为张謇进入了世界的视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业救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