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龟投资智慧》的作者伍治坚什么来路?

2024-05-14 00:51

1. 《小乌龟投资智慧》的作者伍治坚什么来路?

伍治坚是复旦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的高才生。2010年,伍治坚在新加坡创建了五福资本(Woodsford Capital Management)。根据他们公司的网站介绍,其主营业务是向投资者提供低成本,高透明,安全可靠的美元资产配置方案。
伍治坚这个人很富有争议性,他对于整个金融行业充满了批判态度。比如他曾经说:“在金融投资行业,有太多的寄生虫将他们自己的利益放在投资者之上,眼睛里只盯着短期的佣金和各种巧立名目的费用,被贪婪迷惑了心智而丧失了道德良心。我和五福资本,志在改变这种不良的行业乱象。”我有时候在想:伍治坚你这是在做自我解刨么?:)
伍治坚在知乎和雪球上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中V吧(大概有几万个粉丝)。他的文章产量很高,覆盖面也挺广的。文章的内容主要以金融投资为主,有时候他会写一些和时政相关的话题(比如美国总统选举之类),有时候也有一些不太相关的文章(比如教育,哲学之类)。
伍的专栏以所谓的“证据主义”为题,就是说他写的文章都会从证据角度出发来得出结论和观点。我个人感觉,他写的金融投资方面的东西,特别是有关理财/基金/资产配置等话题还是很专业的,引用的数据和分析都比较靠谱。在政治类话题,争议性就比较大。比如他好像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待见,经常在他专栏里的文章中对于特朗普批评攻击,因此也受到了很多“川粉”的围攻。如果你对金融投资感兴趣,要想看点干货,那还是可以从伍治坚的文章中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政治方面嘛,见仁见智了啊。

《小乌龟投资智慧》的作者伍治坚什么来路?

2. 《小乌龟投资智慧》的作者伍治坚为什么要跟整个金融投资行业对着干?

简而言之嘛,炒作。

当然,炒作也分三六九等。低端的炒作走三俗路线,露胸,绯闻加撕逼。但是像伍治坚这样暴露投资行业一些黑幕的炒作手法,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的。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金融投资业的方舟子。干的都是类似于屎壳郎的工作,但是确实还是需要投入一定时间和功夫的。

从伍治坚在他的知乎公众号上发表的文章,以及《小乌龟》这本书的内容来看,他针对的投资行业黑幕主要有这么一些:首先,基金经理都是忽悠得多,实际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价值的则很少。基金经理忽悠中小投资者的方法有很多,伍治坚的《小乌龟》中列举了一些,比如“光环效应”,“三年后又是个好汉”,“策略偏移”等等。其次,基金经理的收费都偏高。如果我们将国内的基金和国外的基金进行对比,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伍的《小乌龟》中有一个研究,讲到全世界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分成大概是基金经理拿98%,投资者拿到手的只有2%,那个饼图让我印象深刻。再次,券商和投行也是忽悠得多。比如券商,他们的利益在于让投资者多交易,这样可以多收手续费。但投资者如果堕入这样的陷阱,盲信自己的交易能力,那么就会成为券商玩耍的对象。

伍治坚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和金融行业对着干有啥好处?我觉得可能就是为了博出名吧。出了名以后就能卖像《小乌龟》这样的书了呀。当然,市场上所有的作者都是想博出名,多卖书的。从读者的角度来讲,我更关心的是这本书有没有干货,有没有可以让我学习到的新东西,能不能帮助我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如果这本书确实有质量,那么伍治坚成名与否我才不Care。

3. 伍治坚的《小乌龟投资智慧》适合的读者群体是哪类人?

我是一个金融小白。一开始是从雪球网上无意中发现“伍治坚”这个人物的,后来就关注了他的专栏,感觉他的文章还挺不错的。
 伍治坚的这本《小乌龟》,可能适合像我这样的金融小白,以及对海外资产配置感兴趣的朋友。我比较喜欢书中一开始那几章关于投资者常见错误的讨论,以及书中后半部分关于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的章节。该书中间还有一部分有关金融理论的,有效市场,聪明贝塔之类,对我来说不是特别感兴趣。
该书对我直接的帮助是,通过学习它提到的筛选ETF的流程,我自己设计了自己的海外资产配置组合。本来我对那些海外的指数基金不太熟悉,也不太敢买,生怕有哪些自己不了解的风险。看了《小乌龟》之后,照它依葫芦画瓢,挑了几个成本低,规模大的指数基金,然后耐心持有,每年调一下仓位就可以了。其实投资也没那么困难,稍微花点时间看几本书,用心学习一下就好。
至于《小乌龟》书中提到的那些基金忽悠,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新闻。我本来就对银行和基金经理持有高度怀疑的态度,坚决不买基金,即使放在银行里做定存也不买基金。《小乌龟》中举得那些例子只是让我更加坚定了本来的想法而已。

伍治坚的《小乌龟投资智慧》适合的读者群体是哪类人?

4. 为什么说《小乌龟投资智慧》是以弱胜强、以小博大的投资理财法宝?

我觉得吧,这主要是营销噱头。投资书籍不都这样:以小博大,以弱胜强,每个股民都能成为巴菲特,事实上呢?每个股民都是大韭菜还差不多。
当然啦,从《小乌龟》这本书的内容来看,它还是提供了一些值得金融小白和投资散户学习的价值的。比如书中提到了一些投资者的常见错误,以及银行和基金经常使用的忽悠伎俩。我的感觉是,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应该注意选择书中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和辨别好的投资产品和坏的投资垃圾的能力,然后才能真正做到所谓的“以小博大”,成为一个聪明的投资者。

5. 伍治坚主要观点和《小乌龟投资智慧》所传递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伍治坚在知乎和雪球上都有专栏。他的这本《小乌龟》所宣传的理念和他在知乎专栏上宣传的理念是一致的,即金融机构都是忽悠得多,投资者要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能靠自己学习投资知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小乌龟》这本书可能是学了国外一些“揭秘类”书籍的营销技巧,揭露了不少金融和基金行业如何忽悠投资者的“肮脏的秘密”。这有点像那些把魔术师的把戏公诸于众的书籍,肯定会引起魔术师协会的不安。
其实这种通过“撕逼”方式来博取眼球的“营销术”也不是什么新发明,只是在中国的金融行业还不多见。这主要是因为懂行的都是业内人士,谁会这么傻去砸自己的饭碗?即使你愿意,你老板和同事愿意么?所以目前国内几乎没有这样的书:敢写的人不懂,懂的人不愿意写。这可能也是伍治坚在新加坡写这本书的优势之一:作为一个“外来者”,他不在国内的金融行业工作,才不管你国内基金和银行的死活,因此可以敞开来毫无顾忌的写。
除了向金融行业既得利益者“宣战”以外,《小乌龟》这本书主要传递的理念是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三大原则:控制成本,有效系统和长期坚持。这三个原则嘛,其实也没啥新意,老生常谈。巴菲特不就曾经说过,如果你没有想好持有一支股票十年以上,那你还是别买这支股票了。要说不同的地方,就是《小乌龟》这本书里举了很多实际的研究例子,来证明控制成本和长期坚持的重要性。这大概也符合伍治坚宣传的“证据主义”吧:口说无凭,证据为上。
我的感觉,《小乌龟》这本书里提到的一些金融机构忽悠的技巧还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虽然作者的动机可能只是为了卖出更多的书,但是从客观上来说,我们知道的信息越多,受到忽悠的可能性就越低,就这么简单。《小乌龟》里面提到的那些投资哲学吧,我基本也都知道,不过股市行情来的时候,我是管不了那么多的。十年一次的行情,错过了就没了,你让我坚持长期,这不是眼睁睁放弃发横财的机会么?
所以我会将自己的投资资金分为两份:乌龟类和兔子类。乌龟类的投资策略,我遵从的就是像《小乌龟》这本书里说的,长线投资,坚持低成本,多元分散的投资策略。
但我也不会轻易放弃做波段,赚大钱的机会。因此在我的另外一份投资资金中,我会去寻找那些可以翻5倍,或者10倍的投资机会。我会时刻提醒自己,可能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需要注意这些陷阱,但是到了实际操盘时,该下手时就下手,绝不犹豫。要知道,机会只会惠顾那些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敢者!

伍治坚主要观点和《小乌龟投资智慧》所传递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6. 伍治坚在《小乌龟投资智慧》中提到在金融投资行业,有太多的寄生虫将他们自己的利益放在投资者之上,

我本人就是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可以算是伍大说的“寄生虫”吧。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有一个比较流行的名词,叫做“智商税”,说的就是无形之中“笨蛋”向“聪明人”转移自己财富的现象。这些“笨蛋”在乖乖掏出财富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其“愚蠢”之处。

在金融投资领域,这样的“智商税”也比比皆是。举个例子来说,很多老头老太乐衷于投资P2P。他们虽然得到了貌似非常高的利息回报,但是却把本金丢了。究其原因,大爷大妈们本身的“贪婪”难咎其责,但是金融机构无孔不入的销售手段也有一定责任。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是一场互相依存的博弈游戏。一方面,投资者需要做理财投资,以提高自己资金的收益。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为自己提高销售业绩和利润,因此也经常会变着花样搞点噱头来“色诱”一些头脑简单的投资者受骗上当。在那些比较幼稚的投资者面前,销售手段高超的推销人员确实有点像“寄生虫”:他们几乎不费任何努力,就能轻松从一些非常劣质的金融产品中获得不菲的佣金,而所有的投资风险都被转嫁给投资者,到最后如果出了事情由投资者埋单。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伍大将他们称为“寄生虫”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但另一方面,到最后金融投资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并没有人指着老大妈逼她去买P2P,或者一些风险奇高的金融衍生品。大家都是成年人,因此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回到我之前说的“智商税”这个概念,这可能也是这个名词的精要所在:所有去支付那些“智商税”的“傻子”,他们都是“自愿”上税的。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到最后这么多金融垃圾产品,总要有人去买吧。如果人人都变成像伍大这样的投资专家,那我们这么多银行销售和基金经理还怎么活?所以在我看来,伍大,您还是积点口德,放大家一条生路吧。

--------一位金融行业从业人员

7. 作为批评金融行业的“伍大炮”,《小乌龟投资智慧》的作者伍治坚提到了很多金融投资业的忽悠。

简而言之,利益驱动。

你想,大家都在金融行业里混口饭吃,都要养家糊口,没必要攻击同行,搞得大家都没得吃吧?所以这就注定了,像伍治坚这样“口无遮拦”的,注定会成为行业大佬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那么伍治坚是不是自己也不想在这个圈子里混了?我的个人估计,是由于他在新加坡,所以他可以敞开来随便说,根本不用顾及自己以后在中国是否还能找到一口饭吃。即使在新加坡,他的五福资本也是一家小公司(根据他们网站的披露,其管理的资金规模大约八亿人民币,算不上一家很大的基金公司),不像那些大投行(GS, MS, UBS,DB等)或者大基金(Fidelity, Blackrock,Aberdeen等),所以伍治坚可能确实有点“局外人”的意思,他就是来金融业搅局的。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只要这种“搅局者”能够为我们带来更便宜的,更优质的投资产品,那我没有理由反对。就像滴滴打车让打车更加便宜方便,支付宝和微信让付钱和小额借贷更加方便,我作为一个投资者欢迎这样的“搅局者”。

作为批评金融行业的“伍大炮”,《小乌龟投资智慧》的作者伍治坚提到了很多金融投资业的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