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军的人物成就

2024-05-18 02:55

1. 冯玉军的人物成就

1.2004月,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三),参加并完成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程,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该成果还于2008年12月,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 2008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马克思主义法学教育创新平台建设,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 2008年1月12日,论文《权力、权利与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分析》,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4. 2007年11月30日,学术论文《中国法律硕士培养模式的改革》荣获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颁发的“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奖金1万元;5. 2007年12月,学术论文《试论现代法治的价值追求——公正与效率的最佳结合》,获得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与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征文活动二等奖;6. 2006年12月,获全国法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优秀法律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7. 2006年10月,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颁发优秀法律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8. 2004年9月,荣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9. 2002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校级最高奖——吴玉章奖;10. 参加在香港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亚洲法哲学大会,论文《历史的幻象与超越——“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亚洲的启示》,获2002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优秀论文奖;11. 2002年,论文《爱国与守法》载2001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理论版),荣获由司法部法制宣传司与光明日报等六家新闻媒体联合开展的“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征文三等奖;12. 2002年4月,《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一书获得甘肃省第四届优秀图书奖。13. 2001年,荣获第八届“君合律师人才奖学金”(一等奖);14. 《法律的经济分析》系列论文获1999年度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甘肃省教委),独立完成;15. 《法律的成本效益分析》专著获1999年度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社科项目办),独立完成;16. 参加甘肃省1997年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市场经济法律调控的理想模式与现实模式研究》,获1999年度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省社科项目办);17. 科研项目《经济法学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获1999年度西北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参与完成;18. 获1997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一等奖,1996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一等奖,1995年度日本笹川良一研究生奖二等奖;1996-1997年度兰州大学“三好研究生”称号。19. 1994年,获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

冯玉军的人物成就

2. 冯玉军的介绍

冯玉军,男,1971年出生,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兼职律师。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截至2002年,已正式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完成国际横向交流课题1项(《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民法律意识调查》),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4项,多次荣获国家、省部和校级奖励;在《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光明日报》等国家和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编教材和入选论文集10余部。学术研究领域为法经济学、现实法理论、后现代法学、法律全球化、比较经济法和区域法制问题。

3. 冯玉军的其他

1993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并取得执业资格,先后在甘肃融通律师事务所、甘肃法经律师事务所任兼职律师。经办60多起案件,擅长领域为企业纠纷和金融担保,先后兼任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北京九天凯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富信投资咨询公司以及兰州东升无线电厂等企事业单位的法律顾问。现为北京世纪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国际传播促进机构(ICCD)法律顾问。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新京报》、《北京日报》、《东方》、《法学家茶座》等杂志报刊上发表多篇评论文章;在《世纪中国》、《中国法律信息网》、《中国民商法网站》、《中国法理网》等网络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及消息;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理网”、“法律博客”、“新浪网”等网站(网页)上建立了个人文集和博客。1996年,为纪念母亲高凌霄女士(原系小学教师,积劳成疾)逝世十周年,编写《无尽的思念——高凌霄纪念文集》,更同家人一道,筹资在甘肃省白银市建立“高凌霄教育基金联合会”(后变更为白银市慈善总会高凌霄教育专项基金),用以奖励白银市20多所中小学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对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略尽绵薄,奖金现已于1996年、1998年、2000年、2003、2006、2009年发放6届。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资支持下,现基金本金规模已经达到30余万元。2007年,协助父亲冯德仁先生整理出版访美散文和家书文稿《感悟人生》,由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国西北地区一位普通父亲的人生感悟和教子规训,并借由文字的方式传递出薪尽火传的精神与道德血脉。我始终坚信:我们每一代人都不仅生活在自己的历史当中,实际上也都生活在家族血脉的自然延续和精神承继当中。这既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慎终追远,薪尽火传,家族的历史就蓬勃而持久地延续下去了。父亲母亲留下来的两本书,《感悟人生》和《无尽的思念》,必将成为我们家族的传家宝,成为亲属朋友们分享人生智慧、体会崇高人格、感悟人性光辉的永久珍藏。高凌霄:《无尽的思念》(内部版),1996年出版;冯德仁:《感悟人生》,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3月版。

冯玉军的其他

4. 冯玉强的人物生平

  学习经历: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毕业于哈工大管理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兴趣:1)企业信息化,ERP;2)决策支持系统,招投标与拍卖;3)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移动商务与移动政务。参加了黄梯云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信息系统导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演示软件》、面向21世纪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等4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面向21世纪教材《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集》两部教材。与胡清教授合作主持两门面向高水学科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

5. 冯用军的人物经历

姚市镇凡山村小学姚市镇中心小学姚市镇初级中学龙台中学淮北师范大学(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煤炭部直属)汕头大学(“211”工程建设高校)厦门大学(“211”、“985”工程建设高校)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学博士(2012年6月毕业),云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高教院副教授(2012年破格晋升),2013年新增为硕士生导师,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小组成员(2013-2016) ,云南省人文社科基地“云南教育发展与西南联大研究基地”研究人员,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客座研究员,内蒙古民族大学兼职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2003-),中国科学院科学网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顾问博主委员会委员,全球十大著名大学评价研究专家和中国最年轻的资深大学评价专家,“中产者教育学家”和“穷人教育学家”代言人。《教育与社会》编辑部常务编辑、《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编辑部执行副主编。担任由中国教育网和中国教育在线联合承担的教育部“高校科研实力与考生择校系列公益活动之零距离看专业”2007-2013年高考咨询专家。2004年,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汕头大学代表队队长(福州),对阵辅仁大学2005年,第一届特区杯大学生辩论赛汕头大学代表队助理教练(深圳),对阵深圳大学,亚军(其他参赛队伍:海南大学、厦门大学)2006年,广东省“保先杯”大学生辩论赛汕头大学代表队助理教练(广州),对阵中山大学,亚军(其他参赛队伍: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湛江海洋大学、广州医学院等)2010年,厦门大学首届大学生辩论赛教育研究院代表队教练(厦门),对阵外文学院(20个参赛学院)

冯用军的人物经历

6. 冯军的人物事迹

为法治事业而勤奋探索——记法学所出站博士后冯军 刘海波冯军博士是我院法学所培养的第二位博士后,专业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传媒与信息法学。现为法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法学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法学所科研处长、法学所所长助理兼传媒与信息法研究室主任、《法学研究》副主编、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此外,他还是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央国家机关第三届青年联合会委员。1993年夏,冯军自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宪法行政法专业博士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宪法行政法专业的法学博士。早在博士研究生毕业之前,冯军就萌生了到法学所做博士后的愿望,1994年11月终于如愿以偿,进入法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开始了他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此后便与社科院及其法学所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在博士后研究期间,还是在出站留所之后,冯军都能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正确的科研方向,努力践行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注重自律,勤恳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连续多年被评为所内优秀,并于200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自1994年做博士后研究以来,冯军已发表个人专著、合著十余部,论文和研究报告数十篇,在行政法学理论基础、行政法学研究的方法论、行政处罚、国家赔偿、公务员考选制度、行政程序等研究领域有不少建树,其中,发表在《行政法论丛》(第2卷)上的《国家公务员考选制度研究》一文共7万5千余字,是一篇大型学术论文;《关于平衡论疏漏问题的几点思考》(与皮纯协教授合作)一文在《中国法学》(1997年第2期)上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是评析平衡论的代表性作品;《略论我国行政程序制度滞后的原因、发展条件与前景》一文在《法学家》(1998年第2期)上发表后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并为《中德行政法现状――行政行为、行政监督、行政审判》(论文集)所经严格筛选后收录,以中、德两种文字发表。其个人专著《行政处罚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出版)对我国行政处罚体制的研究、反思以及提出的改革设想至今仍处于同类研究的前沿。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法学界几乎无人认为由行政机关独揽行政处罚权的体制有何不妥,分歧只是在于处罚权是否应当向某些行政机关相对集中,怎样集中而已。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性失误。作者经研究发现,像我国这样的一元行政性处罚体制,二战以前不少大陆法系国家曾经采用过。战后因这种体制导致政府滥用处罚权力、侵犯人权的教训,这些国家均废除了一元行政性处罚体制,而改行司法、行政二元处罚体制,将那些较为严厉的行政处罚至于法院直接控制之下,行政机关仅能就一些程度较轻的行政处罚作出决定,如小额罚款。至于普通法系国家则基本上实行的是一元司法性的处罚体制。在这方面,我国行政处罚体制已经落后于时代,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积极稳妥地加以变革,将司法机关导入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制,并以此为突破口,把我国行政法制建设和行政法制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在课题方面,冯军已经主持和正在主持多项重点课题,如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权的定位与划分、WTO与我国行政法制改革、我国传媒法制的改革与完善、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法律保障、我国版权保护法制的改革和完善等;主持或参与多个重要的学术活动,如多次组织和主持有关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行政程序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重要立法的专家论证或征求意见会,应邀参加国务院依法行政研讨会、参加中宣部、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的学习温总理关于依法行政重要讲话的座谈会、特别是多次参加外交部组织协调的中欧人权对话研讨会,较好地完成了宣传我国人权政策、人权保障法制以及人权保障成就的任务。多年来,冯军积极参与和认真完成有关科研任务。其中包括参与有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司法体制改革对策研究、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有关问题研究、信息安全立法研究、发达国家媒体管理做法的调研等重大课题的科研组织和研究工作等。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以及较好的团队精神。除学术工作外,冯军还在所内承担了多项管理工作,其中一些工作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这些工作,冯军都能认真对待,兢兢业业,并努力处理好科研与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室的学科建设方面,他带领全室同志积极开展传媒信息法研究和学术交流合作、组织了多次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成功地申报了全国首个也是目前惟一的一个传媒与信息法二级学科点。在行政工作方面,协助所领导进行了中国法学网的建设工作,使该网成为法学学术研究的主要网站之一;协助所领导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组织出版了中国法治论坛以及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这两套出版物出版以后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此外,还承担和参与了研究所其他诸多管理方面的工作,工作态度和业绩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认同。

7. 冯玉军的职称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院长助理1971年出生,甘肃白银人,汉族中国人民大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朝阳法律评论》主编

冯玉军的职称简介

8. 冯军的人物经历

曾经担任:德阳市景福初中教师德阳市扬嘉中学教师德阳市宏基建筑公司职工德阳市房管处金寓设计所职工德阳市房管处红进发展公司职工德阳市中立房产公司总经理德阳市政府拆迁安置办公室干部德阳市政府拆迁安置办公室副主任德阳市政府拆迁安置办公室主任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德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2015年12月,拟提名为绵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