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房地产相关法律有哪些

2024-05-01 00:39

1. 美国房地产相关法律有哪些

大体来说相应的法律条款吧
1、终止合同权(Termination Option)
2、赔偿金储备系统(Recovery Fund)
3、产权公司和产权保险,1. 产权调查( Title Search),2、产权保险(Title Insurance),3、提供第三方账户(Escrow Account),4、 产权转移过程
以上材料,是通过网络整理。

美国房地产相关法律有哪些

2. 在美国房产中介是什么地位

美国房产中介已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正规的行业体系。当美国房产中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国房产中介 

房产经纪人在美国是一个较为体面的职位。有数据表明,90%的房产经纪人都有大学学历,而且45%的人还拥有学士学历,20%的更有私人助理。在美国房产市场较为景气的年份,房产经纪人的收入也较为可观。随着工作年限、经验的积累,美国的房产经纪人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从业多年的经纪人的年薪比医生、大学教师等的还高。 

中介更像律师和代理人 

房地产是美国经济很重头的一个产业。据说美国GDP大约有20%是由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创造的,原因是美国人喜欢搬迁,喜欢不断地换房子,这样房屋需求就相当大,促使房地产交易盛行。 

在美国,一般来说,如果你想卖掉自己的房子,会委托一家中介。 

签订委托协议后,这家中介的某位员工就成了你的全权代理——房产经纪人,他(她)会为这套房子印刷出非常精美的铜版纸介绍,里面包括了房屋各种信息:地址、优势、面积、房型图、价格、地税、管理费等等,同时还附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和照片。

同样,买方也需要找一位房产经纪人,一般是帮你搜集各种房源,帮你预约看房。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买方与卖方基本都不直接见面,由双方的经纪人出面,彼此互相博弈。可以说,美国的房地产交易85%是通过经纪人公司服务完成。据保守估计,美国大约有100万人从事房地产这一职业。 

中国的买卖双方与中介,更像商家与客户的关系,而美国的客户和经纪人则是信托关系,有点像律师和自己的代理人。为自己的被代理人赢得买卖交易的胜利,是每个经纪人的最终目标,因为只有获得一场场交易上的成功才可以为你带来好的职业生涯和口碑。 



得益于住房资源共享系统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房地产经纪公司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经纪人数一般只有四五人,大多是夫妻店。为了做成规模,有些公司扩张业务,设立多家分店,店员普遍增加到了7-8人,互相之间开始有合作,共享房源。出于这种合作的需要,各个公司之间订立了一些简单的行业规范,那个时候就逐渐出现了所谓的住房资源共享系统。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系统。 

住房资源共享系统的建立,首先提高了经纪公司的佣金比例。早年佣金一般在2%左右,原因是当时经纪公司提供的服务比较少,房源也比较少。共享系统出现之后,房源逐渐地增加,佣金比例也在不断地增加,如今已经达到了6%。 

然而在美国,如果商业上形成垄断态势就不妙了,政府一定会不依不饶。住房资源共享系统完善之后,全美国90%的房源集中到房地产中介手中,形成垄断。为了避免被政府压制,全国中介公司达成默契,固定佣金的比率,也就是行业自律——无论在全国哪个地方,地产经纪都收取一个比较稳定的,大约是6%或者7%的佣金提成,这样做就构不成恶性垄断了。

不过,6%的佣金标准会根据销售房产的类型进行调整,各州之间也有点区别。通常,独栋独立住宅的佣金率为3%-8%; 大型商业地产所收取的佣金费则较低,为3%-6%;未开发的土地,则高达6%-10%。通常,经纪人完成业务后,房地产机构收取佣金,经纪人可得到佣金的50%-90%,具体比例由双方共同协议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纽约的房屋交易,中介费由卖方出,而买卖双方的中介都能一起分成,且他们持牌公司也要分走其中的一半。以成交一套100万美元的公寓为例,可能中介个人到手金额为1万美元左右。 

人手一册“买楼指南” 

住房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之后,给买楼的人、卖楼的人省却了一个很大的麻烦:因为佣金固定了,剩下来就看楼本身价格合适不合适,服务质量满意不满意了。在房源共享的前提下,卖楼的广告也是共享的。每个月,地产经纪把手头的楼分类,出版一本大概260页彩色的手册,叫做《买楼者指南》,放在超市出口等地方,大家可以随便拿,租房同样如此。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价格一目了然,大家都知道佣金是6%,所以很容易计算贷款多少、首付多少。 

美国的看房流程也很规范,各个州、各个区域都有住房资源共享系统,经纪人只要缴了会员费,都可以使用。 

当房产经纪人拿到卖房合同后,必须在三天之内把详细的房屋信息输入到系统里,然后把房门钥匙放在一个电子钥匙盒里并挂在门外。当买方经纪人带客人看房时,根据共享系统上每栋房子的具体要求,用一个指定密码的电子钥匙,就可以打开钥匙盒取出钥匙。而且在打开钥匙盒的一瞬间,卖方经纪人就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得知是谁在什么时间来看过房。由于市场上多数都是二手房,即使卖主还住在屋里,拿钥匙也一定要事先预约,决不可以轻易开门。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中介带你看房之前,做的第一件事是带你去见房地产律师。在纽约地区,凡签署地产买卖合约、经办过户手续一定要经过律师。买卖双方均由律师代办所有手续。如果买家需要贷款,则贷款银行也派律师参与过户手续。据说,除纽约外,其他大部分州都不要律师经办。 

想当中介要通过FBI调查 

美国的房地产经纪人一般分为经纪人、销售员和伙伴经纪人三类。经纪人是指为收取服务费而代他人从事房地产买卖、转让、抵押、租赁等服务的个人、公司、商行等。销售员是在经纪人的名下协助经纪人为经纪人服务的个人。销售员不能单独执业,只能在经纪人手下工作。伙伴经纪人是指具有经纪人资格但自己不单独开业,而选择在另一个经纪人的名下从事销售员工作的经纪人。 

在美国,房地产经纪从业人员实行考试发牌制度,这是美国最重要的一项房地产考试制度,所有从事房地产经纪活动的经纪人或法人都要取得房地产牌照后才能从事经营活动,取得执照就叫做“执照地产经纪人”。没有执照营业是非法的,后果很严重。 

以德克萨斯州为例,从事房地产这一工作之前,房产经纪人要学习完成6门学科、180小时的课堂学习。其中包括:现代房地产学,德州房地产法、代理法、合同法、房地产金融,以及相关法令颁布的合同。学校课程完成后,经历4小时的全国和地区的考试合格,通过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背景调查,签约经纪人公司才颁发执照。之后必须经过四年以上实践工作才可以获得经纪人资格。为保证专业水准和服务质量,房地产经纪人员每年还必须参加考试接受再教育,执照每两年申请重新换发。

经纪人工作很体面 

房产经纪人在美国是一个较为体面的职位。有数据表明,90%的房产经纪人都有大学学历,而且45%的人还拥有学士学历,20%的更有私人助理。在美国房产市场较为景气的年份,房产经纪人的收入也较为可观。随着工作年限、经验的积累,美国的房产经纪人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从业多年的经纪人的年薪比医生、大学教师等的还高。


参考资料:http://www.waigf.com/news/34250.html

3. 在美国房产中介需要各州执照吗

  美国房产中介需要执照
  1、住宅中介。住宅房产中介是每个州执照。并不是全国性的统一执照。比如洛杉矶房产经纪人需要加州执照,奥兰多房产经纪人需要佛州执照。
  2、商业地产经纪人执照。可以做全国,所以不存在商业哪个州的执照。比如肯德基全国连锁,不能限制地方。
  另外也是因为住宅经纪人是商业地产经纪人的几十倍,所以必须划分的很细致。
  

在美国房产中介需要各州执照吗

4. 美国房地产与中国房地产有哪些区别?

“家住美国”致力于打造全球华人赴美移民,置业的专业平台。每天为您推送最新行业信息,提供美国房产的销售、置业及移民信息服务,助您实现当代“美国梦”。

5. 房地产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专业分工细致,每一环节部门通过完成各自的任务获取利润,是一条横向价值链,真正的主导者是资本和发达的基金,开发商、建筑商、中介商以及其他环节都属于围绕资本的价值链环节。

  美国模式和香港模式区别在于:整个政策配套设施和整个金融政策措施不同,目前中国在这两块基本是空白。
  通常情况下,在资金方面,美国的房地产资金只有15%左右是银行资金,70%是社会大众的资金,其中35%是退休基金,35%是不动产基金,房地产基本上是私人投资。
  美国模式下,房地产的核心是金融运作,房地产信托基金和投资商成为房地产的主导者,地产开发建造商或者中介商成了围绕资金的配套环节。
  所谓的“美国模式”,是强调房地产开发的所有环节都应由不同的专业公司来共同完成,比如房地产投资公司只负责融资投资项目,项目开发则由专业开发公司建造,其他销售和物业等环节也由不同公司完成。在美国,融资方式除银行提供贷款外,还依靠退休基金、不动产信贷等多种金融工具等综合运用,美国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房地产的投资。由于全民参与化解了资金高度集中带来的危险,也容易抵御由经济周期带来的风险。

  特点:美国模式专业分工细致,每一环节部门通过完成各自的任务获取利润,是一条横向价值链,真正的幕后主导是资本(一般就是基金),开发商、建筑商、中介商以及其他环节都属于围绕资本的价值链环节。
  http://business.sohu.com/20051122/n240776109.shtml

  美国房地产销售模式及其运作 http://house.focus.cn/news/2004-09-09/76473.html


  美国商业地产的他山之石

  商业地产开发是一个资本密集性的行业,企业单一的融资渠道必然不能满足对物业的长期拥有及经营需求,如果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依靠商业物业的资本市场证券化。关于这一点,国外比较成熟的商业地产模式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在西方经济世界里,美国的地产模式比较受推崇,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开发模式,即我们日常所说的美国模式。美国模式讲究以消费者为中心,然后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进行物业的开发、销售,这是跟其土地的私有制密切相关,或者说是由于其土地的开放性而决定的。

  美国的商业地产以商业运营为核心,以保证项目的运营为中心来进行整个产业链的设计,包括产品设计、运营设计、融资渠道考虑等。

  在美国,大型的商业载体在规划、投资、开发到出租经营管理,都有该领域内的强势机构来行进把控。开发商主要目标是将商业物业建成,通过整体出租经营,以收取租金的形式获取投资回报,并且由开发商自由拥有的商业管理公司来统一进行运营。其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如下:

  投资机构组合包括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房地产投资信托及产业基金;经营模式包括物权整体持有和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包括由专业的商业管理公司进行经营。

  1、关于商业物业的投资商、开发商。美国商业地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充分竞争,已经由市场打造出了几十家大型购物中心投资商及开发商品牌,这些投资商和开发商旗下组合着几十家或几百家购物中心,是美国大型购物中心的主力军。在其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西蒙地产集团,它在美国境内拥有250多家购物中心;GGP地产公司拥有160家购物中心,并且这些公司都是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且其租金收益稳定,是公认的优绩股。

  2、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和产业基金。目前在美国操作的REITS有300家左右,其中约200家REITS可上市交易,资产总计超过了3000亿美元,另外的100多家REITS没有上市,属于私募的范畴。这些REITS从整体看可分为三类,即债券类、股权类和混合类,他们即可以作为商业房产投资商直接投资购物中心,也可为购物中心开发商提供长期贷款。事实上,许多购物中心的投资商本来就是REITS,比如美国最大的购物中心所有者KIMCO,其在加拿大和美国拥有525家购物中心,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REITS。

  房地产产业基金也是购物中心的主要投资者,产业基金的操作与REITS的不同之处在于产业基金只对非上市的开发商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的REITS和产业基金是购物中心产业能够飞速发展的最根本金融因素。

  3、专业商业管理公司。在美国除了购物中心投资商、开发商拥有购物中心管理公司外,市场上还有独立的第三方法人公司来从事商业物业的经营管理,这些管理公司也是购物中心的主要投资者之一。这些管理公司除了投资外,还与开发商进行合作,对购物中心进行科学的运营管理,提供稳定的租金回报。

  4、其他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和贷款。美国的一些长期基金,比如社保基金可以对购物中心进行股权投资,还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给开发商不同期限的盈利性贷款。

  归根到底,大型商业地产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其整体运营的需求使物业必须保持产权统一,美国的商业地产之所以蓬勃发展,得益与其资本市场的开放性及成熟化,可以依靠资产证券化来吸引市场上的其他资本,为项目的运营提供了坚实的货币基础,加上科学运营管理,租金的稳定回报便不成问题,市场得到健康的迅速成长。
  http://www.i18.cn/newscenter/news/new/2007-10-12/43469.shtml

房地产美国模式

6. 美国有哪些著名的房地产公司?

  “最受尊敬的地产公司”Centex(桑达克斯)
  Centex公司成立于1950年。公司业务相对多元化,涉足的领域包括:住宅建设,金融服务,建筑产品,建筑服务和投资地产。目前Centex公司已经成为美国主要的建筑及服务、住宅建设、金融服务公司。公司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在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最受人尊敬的公司”中,Centex公司名列民用住宅行业第一名。自从1969年上市以来,Centex公司从来没有在年报或者季度报告中记载过大的亏损。目前,该公司拥有大约18000名员工。在美国和英国,Centex公司一共拥有超过1500个办公地点和建筑项目。到2004年为止,Centex公司成为美国惟一一个从1968年开始就一直保持由“ProfessionalBuilder”杂志评选的全美十佳美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公司。
  美国房产开发商Centex公司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是由于公司在自身业务拓展和多元化方面所做出的巨大的努力。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Centex公司将其多元化的发展和房地产产业链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Centex公司并没有盲目地拓展业务,而是有效地发现所处产业链中一些极具价值的领域。Centex公司的主要业务被分为五大部分:住宅建设、金融服务、建筑产品、建筑服务和投资美国房地产。这五个部分既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是相互支持的关系。此五大业务也组成了Centex公司出色的运营主体。
  “美国第二大商业房地产营运商”GGP
  General Growth Properties 1954年成立,1993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美国境内共拥有160座各类商业房地产。其中90家为公司全资拥有,40家为合资项目,其他商业物业由其他投资机构投资,委托GGP地产公司代为管理。GGP地产公司曾经收购了美国JP Realty地产公司,一举获得其旗下所属的18家MALL和26家商业房地产,从此GGP地产公司在美国占据了商业房地产第二的地位。截止2001年底,公司市值达到31亿美元,年度收入8亿美元,资产收益率为4.8%。其旗下160家商业物业,总面积达1301万平方米,出租率达89.2%,上述物业每平方米平均年度销售额达3870美元。2001年收购金额达13亿美元,在美国房地产建商业投资2亿美元。
  “美国最大的SHOPPING MALL营运商” Simon Property Group
  在美国境内有250多座各型商业房地产及大型商业房地产。公司于1960年成立,1993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美国证券市场最大的美国房地产基金IPO。西盟地产集团前后经过5次合并重组,其规模持续发展。尤其是1996年,两大家族地产商,即Simon和DeBartolo合并后,其全美第一商业房地产投资商和营运商的角色,几乎无企业可以撼动。截止2001年底,公司90%以上的收入来自旗下商业房地产的租金。2001年公司的市值达61亿美元,总收入21亿美元,企业收益率为5.9%。公司旗下物业数量为252个,总面积1741万平方米,出租率高大91.5%,每平方米年平均零售额达4133美元。2001年收购金额达17亿美元,在建物业投资达3亿美元。
  “成立最晚发展最快的公司”Horton
  Horton公司是四大美国房地产公司中成立最晚的,但也是发展最迅速的,短短20多年就走完了其他三家50年的路,成为美国售房量最大的公司。 Horton主要从事首次置业、二次置业居民住房业务和房地产金融业务,2003年销售额达到89亿美元,利润7.5亿美元,在22个州44个市场开展业务。
  Donald Horton先生从1972年开始进入房地产行业。1978年,Horton开始他在Dallas的建筑生意。当时恰值“可变利率抵押贷款”在房地产行业逐渐被美国各州应用。金融创新降低了消费者购房的成本和风险,引发需求爆增,1978年,美国现房销售达到创纪录的398.6万套,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 1996年。Horton先生抓住机会,迅速拓展房地产生意,到1990年代初,他已拥有或控制25个新屋房地产发展商。
  1991年,Horton公司在特拉华州正式成立,主要的执行办公室位于德州,公司随即收购了上述25个前期公司。Horton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建造高质量、精工艺且别具特色的单家独户新房屋,公司通过内部生长和外部并购手段,不断塑造该领域的专业能力。
  从1978年到1991年,Horton公司一直以一个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和发展。1992年,Horton公司实现第一次公开上市,随之成为股份制公司。1996年,Horton公司挂牌纽约证交所。为了适应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要求,Donald Horton缩减了董事会的成员数量,家族企业的成员逐渐从董事会淡出。通过上市,Horton公司从一个家族公司蜕变为公众公司。1950-1960年代美国出现了所谓“婴儿潮”。后来这个群体中年龄比较大的被称为“活跃长者”,他们接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但仍然充满活力,积极追求生活品质。而比较年轻一部分人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体现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婴儿潮”一代人开始显现出强大的市场购买力。未来美国房地产市场机会主要向二次置业和活跃长者市场倾斜,而普通住宅市场走向低落。Horton公司抓住市场机会,从1999年开始关注活跃长者市场,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线。
  “唯一一家三次被专业的建筑商杂志评为年度优秀建筑商” Lennar
  Lennar公司,创建于1954年,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Lennar公司,是美国四大顶级住屋建筑开发商。公司于1971年在纽约上市,总资产逾67亿美元,年营收逾89亿美元,年销售房屋3.2万套,雇员超过一万人,在东部、中部、西部的24个州开展业务。 Lennar公司是唯一一家三次被专业的建筑商杂志评为年度优秀建筑商的公司,多次荣获全国性的建筑设计大奖, 是全美最佳的前20名退休人口社区建筑开发商。Lennar公司的使命:为人们建造一个更好的家,让人们能够在这个家里享受他们生命中最值得眷恋的时光。
  1954年, Leonard Miller 投资一万美金建立F&R Builders ,在迈阿密开始进入建筑行业,专建家居住宅。1969开始发展并管理商业建筑和多单元住宅。1970年,公司正式更名为Lennar Corp。1971年,Lennar公司在纽约证交所上市。1972年,进入亚利桑那州市场,开始成为全国性公司。1984年,Lennar公司借美国政府放宽房地产金融政策之机,建立Universal American Mortgage Company,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服务。至今,Lennar公司已拥有6个房地产金融服务机构,负责不同的房地产金融服务业务。1990年代中期,Lennar公司开始展开频繁的并购活动。从1996年到2003年,Lennar公司并购了19家公司,其中2000年并购US Home,让公司的规模翻了一倍。
  2000 年以后,美国房地产行业整合的市场趋势进一步明朗,Lennar公司通过不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继续实施以并购为核心的规模化扩张战略。到2001年,公司建造的住房数超过50万套。公司的销售额从1992年的4.27亿直线上升到2003年的89.08亿美元。
  “美国零售业最优秀的发展商” Taubman Group
  美国专业郊区商业房地产投资、经营及管理的营运商,1950年由私营企业家创建,该公司被认为是美国零售业最优秀的发展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一,公司的财产也是全美国最有生产价值的资产之一。总部在密尼苏达州,至今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1992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1年,Taubman中心平均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为456美元。相比较,整个地区购物中心每平方英尺的平均销售额仅为225美元。Taubman公司在美国郊区购物中心领域内的统治地位使得公司在吸引购物中心租户、百货公司和专卖店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和优势。为了支持发展,兼并和资产管理等活动,使公司保持了租借、结构、设计、财政、市场、顾客调查、公共事务、市场营销、零售分析和中心经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目前该公司在美国正参与投资、经营及管理的郊区商业房地产总计31家 。
  “保持53年的持续盈利” Pulte Homes
  成立于1956年的Pulte Homes公司是美国四大房地产公司之一。Pulte Homes公司过去50年里累计建筑了33万套住房,客户市场地域遍及美国大陆本土、阿根廷、墨西哥、波多黎各,总计44个,年销售额高达90.5亿美元,拥有42.94亿美元土地储备。
  Pulte Homes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居民住房业务,几乎涵盖所有的居民住房市场,包括首次置业、二次置业、三次置业住房,老年人住房以及国际房地产市场。同时,Pulte Homes公司还经营地产金融服务、建筑材料生产、物业服务业务。PulteHomes公司奉行一贯的价值理念:在最佳的地点为居住者提供超一流的住房和服务!公司的口号是:一旦加入我们的家庭(购买Pulte住房),客户就将享有Pulte提供的终生服务!
  作为最优秀的美国房地产公司,Pulte Homes公司保持了53年的持续盈利,在近十年间保持了两倍于市场的销售增长,销售规模从1992年的12.24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3年的89.3亿美元。
  “美国最大服务于多户家庭式地产商” Related
  1972,史迪文·罗斯创立了 Related 公司,当时被称为 Related 住宅公司。主要开发政府补贴的多户家庭住房,并为其修建筹措长期投资。在当时甚至直到现在,这都是一个独特的视点。Related 很快就称为全国范围内经济房的领先开发商和融资人。
  到70 年代末,仅仅8 年之后, Related 的资产净值已达到了4000 万美元,支持了其超过50 个开发项目,总市值超过2.5 亿美元。在上世纪80 年代,公司多样化发展迅速,极大地扩展了其业务及持有股权的种类。新项目包括大规模、商业化住宅以及大型城市办公楼和其他商业项目。同时,融资服务能力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长,成为美国房地产开发商资产负债资金的一个主要提供者。公司还开发了新的融资策略,包括直接销售债券和创建公共基金。为了要抓住全国各地不断增长的机会,Related 先后在迈阿密、洛杉矶和芝加哥开设了办公室。继90 年代初纽约地产市场低迷之后,Related 引领了一个城市和商业的复苏,组建新合作关系,完成了好几个新的住宅和多功能开发项目。1998 年,公司中标开发人人垂涎的位于曼哈顿哥伦布商圈的著名时代华纳中心项目。
  随着21 世纪的到来, Related 继续在新的市场、合作伙伴和能力取得蓬勃地发展。不仅如此,公司继续在城市市场上开发知名的豪华住宅项目和大型多功能地产项目。2003 年Related 将它的融资板块, Related 投资公司,卖给了CharterMac,也就是现在的Centerline投资集团(简称:CHC),一个全面服务于房地产融投资公司,六年前被Related 推上市。作为这次交易的结果之一, Related 现在是全国最大服务于多户家庭式房地产的最大的投资者之一。
  在2007 年,公司已开发或并购的美国房地产资产已达315 项,总值超过150亿美元,其中包括84,000 多个住宅单位 和1030 万平方英尺(约100 万平方米)的零售或办公项目。另外90 亿美元的开发项目正在进行中。这种规模的成绩使公司将竞争者远远拉开,提供许多明显的优势,包括创造大规模的采购以及拥有谈判话语权;降低建筑成本并且更有效地管理其营业资产。

7. 现今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怎么样

e通世界认为:和中国爆炸式的不良房地产发展不同的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美国的房地产行业一直处在一个相对平静而且比较良性的发展轨道上。美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近况和特点如下
1,房价涨幅逐渐趋于稳定,住房需求稳中有升
2,可售物业比例下降,城市住房供应减少
3,房地产行业发展相对合理
4,房地产行业效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5,土地利用率高,集约化程度高
6,中小型企业成为房地产行业核心

现今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怎么样

8. 发达国家房地产业为何不是支柱产业

一个在国外几乎不存在的行业,在我国却被当成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前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某论坛上透露:房地产已经被国务院正式列为10大振兴产业之一。开发商和地方政府领导们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欢欣鼓舞。此消息如果属实的话,那么意味着房地产将得到国家更大的政策支持,房价下降的脚步将被有效延缓。 很多人喜欢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挣钱越多,对社会贡献越大。可是在我看来,开发商挣钱越多证明他们对社会的掠夺越严重,对社会危害越大。也许对于房地产行业本身来讲,盈利能力无与伦比,但是该产业所产生的外部性影响是巨大的。房奴、啃老、内需不足等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的开发商一直标榜他们为中国经济做出了杰出贡献。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房地产在固定资产投资当中创造了巨大的GNP。可实际上房地产开发商所从事的是一种间接投资活动,他们的全部工作就是“资产管理”,也就是说开发商们运用他们的智慧和谋略,对土地、银行资金和建筑建造进行有效的“资产组合”,实质上他们并不创造国民财富。 房地产不创造财富,肯定有人会质疑我的观点,假如说开发商几乎什么都没有干,而他们所经营和控制的房地产却实现了最大化程度的增值,这是为什么呢?关键是有建筑设计企业从事的物质生产劳动,建筑企业才是房地产领域物质财富的实际创造者,这也是为什么在GDP统计指标里,为什么只有建筑行业指标的真实原因。 中国房地产其实是一个畸形的行业,说白了就是一个掠夺大众财富的机器。什么是合理的行业,合理的行业就一定要给消费者提供比消费者自己做还要便宜、质量还要好的产品或服务。而作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连合理的行业都称不上。这是一个以倒卖土地、资金和建筑生产过程为主营业务的行业,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皮包商或倒爷。 在经济发达的欧美等国,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个国家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欧美国家的房地产是由建设者和服务者构成的,建设者就是建筑商,他们的房地产商其实就是建筑商,更多的是工程承包商,因为象美国这样的国家土地是私有化的,谁都不可能随意买到大片土地,很多土地所有权人作为业主委托开发的。美国的房地产业实际上就是为建筑业和消费者服务的行业,包括建筑管理、信托投资、房屋中介、租赁经营等,是纯粹的服务业,完全靠服务质量盈利,没有服务,一分钱都挣不到。 反过来我们自己的开发模式,我们的建筑业纯粹是做承包的,就是包工头。而分别掌握着土地的地方政府和拥有项目开发权的开发商才是真正的主宰。也就是说在国外,开发环节是微利甚至不盈利,而我们在开发环节获取的利润却高达90%以上,至于后期服务,开发商承担的是甩手掌柜的角色,有物业公司、安保公司来承担,至于服务质量,与开发商完全无关。 打个形象的比喻大家就完全明白了,如果把开发商比喻成移动通信公司的话,国外的通信商给客户安装电话是没有初装费的,客户不打电话,通信公司是收不到一分钱的;而在国内,如果你想装一部电话,前提是先交纳1万元的初装费再说。所以中国的移动公司后期的服务质量再差,他们也照样盈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开发商从来不注重房屋的开发质量,不注重后期的物业管理,玄机就在于他们在开发环节,已经赚够了暴利。 国内的开发商分为两级:一级就是各级土地储备中心,俗称一级土地开发商;二级开发商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拥有项目开发权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一级二级“高效、默契”联动下,大家心照不宣的对普通大众为数不多的财富进行无穷的掠夺,获取暴利,这才是中国房价近几年飞涨的根源。 由于地方政府拥有100%的土地控制和垄断,加上项目审批权限的高度集中,加上中国人独有的居住理念,因此房地产利益集团成员可以轻易让房价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因为高房价则意味着少数人可以获得巨大财富效应,意味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快速增加,因此房地产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这也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社会精英人士高呼房地产一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