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在中国呆了多少年?

2024-05-11 22:35

1. 马可波罗在中国呆了多少年?

马可波罗是伟大的航海家,曾经在中国留居17年。
但许多史料上都记载,马可波罗出生于1254年,去世的时间是1324年。马可波罗于1275年左右来到中国,抵达元朝首都大都,1291年从泉州乘船回国。

马可波罗在中国呆了多少年?

2. 马可波罗在中国呆了多少年?

马可波罗是伟大的航海家,曾经在中国留居17年.
但许多史料上都记载,马可波罗出生于1254年,去世的时间是1324年.马可波罗于1275年左右来到中国,抵达元朝首都大都,1291年从泉州乘船回国.【摘要】
马可波罗在中国呆了多少年?【提问】
马可波罗是伟大的航海家,曾经在中国留居17年.
但许多史料上都记载,马可波罗出生于1254年,去世的时间是1324年.马可波罗于1275年左右来到中国,抵达元朝首都大都,1291年从泉州乘船回国.【回答】

3. 马可·波罗在中国呆了几年﹖

成吉思汗的子孙在欧亚大陆上建立了钦察、伊儿、察合台、窝阔台四大汗国,四大汗国都尊奉元朝的皇帝为“大汗”。中国是元朝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世界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其中最有名的是《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的作者、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 马可·波罗生于1254年。他父亲尼古拉·波罗、叔父玛飞·波罗都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6岁那一年,尼古拉和玛飞两兄弟到外国做生意,后来留居在不花剌城(今乌兹别克国的布哈拉)。在不花剌,兄弟俩认识了旭烈兀汗派去朝觐元世祖忽必烈的使者。使者建议他俩随同自己一道去晋谒忽必烈。尼古拉和玛飞接受了这个邀请。 元世祖忽必烈见到尼古拉和玛飞,十分高兴,向他们垂询西欧各地的风土人情,罗马皇帝和教皇的情况。这两位意大利人在留居不花剌城的时候,已学会了蒙古语,对忽必烈的问题对答如流。忽必烈很赏识他们,委派他们作为蒙古大汗的专使,去拜见教皇克莱门特四世。忽必烈赐给他们一面金牌。持有这面金牌,他们可在蒙古征服的广袤土地上通行无阻,并受到官员的保护,能领取到一切生活必需品。 尼古拉、玛飞两兄弟在路上走了3年。1269年4月,他们到达阿克城,在那里,听到克莱门特四世新近逝世的消息。驻阿克城的教皇使者要他们等候新教皇的选举的结果,然后向新教皇递交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国书。兄弟俩利用这段时间回到威尼斯探亲。这时马可·波罗已长成15岁的少年了。 新教皇的选举一再拖延,两年之后才有了结果。选出的新教皇正好是当年那位驻阿克城的教皇使者,史称格雷戈里十世。格雷戈里十世委派尼古拉、玛飞为教皇专使,回拜蒙古大汗,并托他俩带去许多珍贵的礼物,赠送给大汗。 马可·波罗十分向往繁荣富庶的中国,央求父亲带他到中国去。马可的母亲已经去世,尼古拉也觉得,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威尼斯,他放心不下。于是父子叔侄二人,一起踏上了赴中国的旅途。 他们沿着公元前一世纪初叶我国古代人民和西南亚各族人民开辟的“丝绸之路”东行。他们有时骑马,有时骑骆驼,有时步行,穿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走出中亚大沙漠,跨过帕米尔高原,经新疆的喀什、于田、罗布泊,到甘肃的敦煌、玉门……他们在中国境内所走过的路线,大体上是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的路线,不过行进的方向相反罢了。 他们走了三年半时间,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 5月到达上都开平。 元世祖忽必烈在上都专门集合文武大臣,举行盛大仪式,欢迎远道而来的教皇使者。尼古拉、玛飞向忽必烈报告了往返的经历,并呈上格雷戈里十世的书信和礼物。忽必烈注意到侍立在两兄弟身边的马可·波罗,问:“他是谁?”尼古拉回答:“这是陛下的仆人,我的儿子。”忽必烈很喜欢这个体型威武、仪表端正的年轻人,下令将马可的名字列入荣誉侍从的花名册。 马可·波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熟悉了蒙古宫廷的礼节,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元世祖忽必烈为了考察他的能力,派他到云南去办事。当时,从云南到上都要走六个月的路程。马可·波罗一路留心观察风土人情,回到上都后,向忽必烈详细报告。例如,他看到云南人从盐井中取水,放在小锅里制成盐饼,盐饼上凸下平,打上特殊标记后,可作为货币流通,80个盐饼兑换一个金萨吉(金币名称)。可是,当商人将盐饼运到偏远山区后,按山区土人的落后情况,以及离城市的路程远近,只用60、50、甚至40个盐饼就可换到手一个金萨吉。又如,有很多云南百姓随身带有毒药。遇上有被捕或受苦刑的危险,他们就吞服毒药自杀,以免遭受折磨。当地的政府官员得准备好狗屎,一旦发现犯人吞服了毒药,就强迫他们吞食狗屎,以引起呕吐,解除毒性……对于这些情况,忽必烈都听得十分认真。他夸奖马可·波罗聪明能干。以后,忽必烈经常派马可·波罗执行重要任务。马可·波罗曾到过济南、南京、九江、镇江、常州、苏州、杭州、泉州等地视察,曾在扬州当过三年总管,还出使国外,到过南洋好几个国家。 马可·波罗特别赞赏杭州,在《游记》中说:“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这里名胜古迹非常之多,使人们想象自己仿佛生活在天堂,所以有‘天城’之名。”他同杭州城里一个富商结为好朋友。那位富商曾当过南宋皇帝的心腹侍从,对他讲述了许多南宋宫廷生活的细节,并带他去参观宋代皇宫的旧址。面对败壁颓垣,马可·波罗不禁感慨万分。他注意到,杭州城的居民恬静温文、忠厚公平、邻里和睦、待客友好,但对驻防的蒙古军人却十分讨厌,内心埋藏着由于大好河山被异族所占据而产生的亡国之恨。 那时的欧洲人根本不知道煤炭是什么东西。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惊讶不止地记载道:“整个契丹省到处都发现有一种黑色石块,它挖自矿山,在地下呈脉状延伸。一经点燃,效力和木炭一样,而它的火焰却比木炭更大更旺。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他深感中国物产丰富、文教昌明。他死之前,天主教的神父要求他为了灵魂的安宁,声明取消《游记》中所说的“一些似乎不可相信的事。”马可·波罗忠于事实,拒绝作这样的忏悔,还坚持宣称:“我还没有说出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半。” 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在中国生活了17年,思乡情切,一再向元世祖忽必烈请求回国。起先,忽必烈宠幸马可·波罗,舍不得放他们三人走。直到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选了一个名叫阔阔真的皇族少女,赐给伊儿汗国的国王做王妃,需要一个熟悉海路的人护送她到伊儿汗国去,这才让他们父子叔侄三人离开中国。

马可·波罗在中国呆了几年﹖

4. 马可·波罗在中国共待了多少年?

1275年5月,马可·波罗随父亲和叔父从地中海东岸的阿迦城出发,途经叙利亚、伊朗,穿越帕米尔高原,进入新疆的喀什、于阗,再经敦煌,到达元上都,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此后,马可·波罗在长达17年的时间内,遍游中国各地。回到意大利后,他发表了闻名世界的《东方闻见录》。在这部书中,他花了大量的笔墨描述元代的驿传盛况。现在我们摘录几段如下:
“从汗八里城(大都),有通往各省四通八达的道路。每条路上,也就是说每一条大路上,按照市镇坐落的位置,每隔40或50公里之间,都设有驿站,筑有旅馆,接待过往商旅住宿,这些就叫做驿站或邮传所。这些建筑物宏伟壮丽,有陈设华丽的房间,挂着绸缎的窗帘和门帘,供给达官贵人使用。即使王侯在这样的馆驿下榻,也不会有失体面。因为需要的一切物品,都可以从邻近的城镇和要塞取得。朝廷对某些驿站,还有经常性的供应。”“每一个驿站,常备有四百匹良马,供大汗信使往来备用。所有专使都可以有替班的驿马,凡他们留下疲惫不堪的马匹,可在那里换上健壮的马匹。即使在离开大道的多山地区,那里没有村落,各城镇彼此之间又相距遥远,皇帝陛下也同样批示建起同样的楼房,提供各种必需品,并照常定期配给马匹。……在他的整个领域内,服务在邮递部门的马匹不下20万,而设备适宜的建筑物,也有1万幢。”“如果遇某处发生骚乱,或某个首领造反,或者其它重大事件,需要火速传递消息的话,那么驿卒们一日飞驰320公里,有时是400公里。在这种时刻,他们身带一块画有隼的牌子,作为紧急和疾驰的标志。如果是两个驿卒一同前往,他们便在同一地点乘快马同时启程。他们马不停蹄,直到前面约40公里远的又一个驿站为止。随即换上两匹已经准备好的服役的健马,毫不歇息,又拍马前进。他们就这样一站一站地换马连续前进,直到日落为止,他们就走完了425公里的路程。”
马可·波罗的描述虽然有所夸张,存在着以偏概全的缺点,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元代驿传规模大、驿马多、速度快的特点,是研究元代驿传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5. 马可·波罗的发展历程

★:2006年12月,马可波罗在北京中关村成立。★:2007年6月,马可波罗首创国内互联网精准采购数据标准。★:2008年10月,马可波罗建立国内最大的产品数据标准化格式。★:2009年12月,马可波罗荣获2009年度电子商务风云榜“最具市场前景奖”暨“最具投资企业奖”。★:2010年12月,马可波罗总裁苏继挺先生于“2010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的风云人物评选中荣获“年度电子商务行业最佳CEO”。★:2011年1月,马可波罗成为Google标杆式合作伙伴,并向谷歌中国所有合作伙伴推广马可波罗的成功经验。★:2011年4月,马可波罗成为百度B2B行业标杆式合作伙伴,双方联合推荐品牌供应商。★:2011年5月,马可波罗实现正现金流,并实现历史性首次盈利。★:2011年6月,马可波罗日UV达到120万,Alexa全球排名831,国内排名120;扣除行业资讯流量,马可波罗采购流量已经超过慧聪,成为中国最大的精准采购搜索引擎。★:2011年7月,马可波罗“英才计划”启动,迎史上最大规模招聘,构建中国式谷歌企业文化。★:2011年9月,马可波罗获得谷歌颁发的“2011年度Google合作伙伴成长奖”。★:2011年11月,马可波罗获得英特尔及LG联合注资,发展进一步加快。★:2011年11月,马可波罗获得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首批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网站示范企业”称号。★:2011年11月,马可波罗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等四部委联合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2012年7月,马可波罗网获得北京商委的外贸平台资金扶持。★:2012年11月,马可波罗网获得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发的2012北京信息网络产业新业态创新企业50强。★:2012年12月,马可波罗网总裁苏继挺先生被北京市海淀区政府评为海淀区创业领军人才。预计至2015年,马可波罗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精准采购搜索引擎,为全球中小企业提供精准采购搜索、精确广告投放。

马可·波罗的发展历程

6. 马可波罗是什么时候到中国来的?

马可波罗17岁时离开出生地——威尼斯,游历了25年后,才在29 
年前(1295年)带着一大堆财富和东方的故事回来。他告诉家乡的人, 
他大半岁月在蒙古帝国生活、旅游甚至当官。 

这个靠马匹和剽悍牧民建立起来的世界最大帝国,势力遍及整个 
亚洲和东欧大片地区。但在马可波罗之前,欧洲人对它所知有限。 

教会的东方“观念”,不是那里空无人烟,就是说住的都是野兽 
和妖魔。当然,在一般基督徒心目中,和妖魔打交道是灵魂的堕落。 

马可波罗却带回了完全不同的版本。作为第一个足迹横跨亚洲大 
陆的欧洲人,他告诉老乡们,蒙古可汗并不可怕,他还很希望直接和 
欧洲贸易。而更为重要的是:可汗政权的根基地中国,拥有远远在欧 
洲之上的文明。 

这些东方故事,主要写在《马可波罗游记》里。全书共四卷,问 
世后被大量翻译、出版,成为中世纪最畅销、影响欧洲人最大的游记 
著作。 

当然,游记也引发大量争议。一些威尼斯人说,“那是他在波斯 
商旅的营帐中听来的”。当时做买卖能去到波斯,已是“天的尽头” 
了。 

圣马克广场附近卖水果的蓬皮耶里回忆说:“马可回到威尼斯时 
,没人认得他,也不相信他的话。看他一身鞑靼人服装,还说他是冒 
认的。不过,后来他掏出宝物,大家才不得不信。” 

当时,马可波罗“东方博览会”的展示品有象牙、玉器、瓷器、 
丝绸以及纸币等,消息很快地掀起轰动。他告诉威尼斯人:“任何人 
,只要愿意付出代价及冒险到遥远的东方,便可从黄金、珠宝、丝绸 
和香料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不论有没有夸张,很多当地人确实对东方感到好奇,或有了致富 
的梦想。 

船夫佩拉林虽不识字,没读过游记,不过他说故事听到他心痒。 
“如果我还是十几岁的小伙子,我一定到东方去碰碰运气。” 

钦佩马可波罗的不只威尼斯人。随香料船抵步不久的一名阿拉伯 
商人私下说,丝路的使用,是蒙古人给阿拉伯人的特权,威尼斯如果 
和中国直接贸易对他们不利。不过,他说,自己对马可波罗的毅力, 
和他冒险、进取的精神非常的敬仰。他说:“你要知道,从这里去到 
中国,走一趟要好几年啊!” 



特写 

欧洲首个中国通 



商人、官员、旅客、冒险家、军人、语言天才、讲古佬……你要 
什么身分,马可波罗都有。 

他生命的过程太精彩了,以至由他讲述,比萨作家鲁思梯谦笔录 
的游记,轻易成了中古欧洲最畅销的著作。 

这名游记的最原始版本《世界奇异录》作者,这样评论他的“故 
事人”:“从上帝创造亚当到现在,从没有人,无论是基督徒、异教 
徒、鞑靼、印度人或任何种族的人,像马可波罗那样到过世界那么多 
地方观察和探险,知道那么多的奇风异俗。” 

1271年,父亲和叔父开始他们第二回的东方之旅。那次告别威尼 
斯的,还有17岁,对欧洲以外的世界充满好奇的马可。 

3人先到以色列,再穿过叙利亚、伊朗、阿富汗,翻过帕米尔高 
原,走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新疆,然后是甘肃……1275年才走到北 
京不远的行宫上都,见到当时很渴望了解欧洲的元顺帝忽必烈。 

旅途中,马可波罗曾因高原缺氧而病了一年多。其他必须克服的 
凶险包括沙暴、雪崩、干旱以及土匪等。他们也多次在瘟疫区,以及 
十字军和伊斯兰教徒的冲突地带死里逃生。 

忽必烈很钦佩3人的毅力。对聪明、好学,懂得东方风俗和语言 
的马可波罗更是器重。在元帝国生活的10多年里,马可波罗最高做到 
扬州总督,也出使过越南、爪哇、苏门答腊。

7. 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

马可波罗真的来过中国吗

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

8. 马可-波罗是什么时候来的中国,又在中国呆了多少时间?

成吉思汗的子孙在欧亚大陆上建立了钦察、伊儿、察合台、窝阔台四大汗国,四大汗国都尊奉元朝的皇帝为“大汗”。中国是元朝皇帝直接统治的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发达的国家。世界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其中最有名的是《马可·波罗游记》一书的作者、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  马可·波罗生于1254年。他父亲尼古拉·波罗、叔父玛飞·波罗都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6岁那一年,尼古拉和玛飞两兄弟到外国做生意,后来留居在不花剌城(今乌兹别克国的布哈拉)。在不花剌,兄弟俩认识了旭烈兀汗派去朝觐元世祖忽必烈的使者。使者建议他俩随同自己一道去晋谒忽必烈。尼古拉和玛飞接受了这个邀请。  元世祖忽必烈见到尼古拉和玛飞,十分高兴,向他们垂询西欧各地的风土人情,罗马皇帝和教皇的情况。这两位意大利人在留居不花剌城的时候,已学会了蒙古语,对忽必烈的问题对答如流。忽必烈很赏识他们,委派他们作为蒙古大汗的专使,去拜见教皇克莱门特四世。忽必烈赐给他们一面金牌。持有这面金牌,他们可在蒙古征服的广袤土地上通行无阻,并受到官员的保护,能领取到一切生活必需品。  尼古拉、玛飞两兄弟在路上走了3年。1269年4月,他们到达阿克城,在那里,听到克莱门特四世新近逝世的消息。驻阿克城的教皇使者要他们等候新教皇的选举的结果,然后向新教皇递交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国书。兄弟俩利用这段时间回到威尼斯探亲。这时马可·波罗已长成15岁的少年了。  新教皇的选举一再拖延,两年之后才有了结果。选出的新教皇正好是当年那位驻阿克城的教皇使者,史称格雷戈里十世。格雷戈里十世委派尼古拉、玛飞为教皇专使,回拜蒙古大汗,并托他俩带去许多珍贵的礼物,赠送给大汗。  马可·波罗十分向往繁荣富庶的中国,央求父亲带他到中国去。马可的母亲已经去世,尼古拉也觉得,让孩子一个人留在威尼斯,他放心不下。于是父子叔侄二人,一起踏上了赴中国的旅途。  他们沿着公元前一世纪初叶我国古代人民和西南亚各族人民开辟的“丝绸之路”东行。他们有时骑马,有时骑骆驼,有时步行,穿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走出中亚大沙漠,跨过帕米尔高原,经新疆的喀什、于田、罗布泊,到甘肃的敦煌、玉门……他们在中国境内所走过的路线,大体上是晋代高僧法显、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的路线,不过行进的方向相反罢了。  他们走了三年半时间,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 5月到达上都开平。  元世祖忽必烈在上都专门集合文武大臣,举行盛大仪式,欢迎远道而来的教皇使者。尼古拉、玛飞向忽必烈报告了往返的经历,并呈上格雷戈里十世的书信和礼物。忽必烈注意到侍立在两兄弟身边的马可·波罗,问:“他是谁?”尼古拉回答:“这是陛下的仆人,我的儿子。”忽必烈很喜欢这个体型威武、仪表端正的年轻人,下令将马可的名字列入荣誉侍从的花名册。  马可·波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熟悉了蒙古宫廷的礼节,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元世祖忽必烈为了考察他的能力,派他到云南去办事。当时,从云南到上都要走六个月的路程。马可·波罗一路留心观察风土人情,回到上都后,向忽必烈详细报告。例如,他看到云南人从盐井中取水,放在小锅里制成盐饼,盐饼上凸下平,打上特殊标记后,可作为货币流通,80个盐饼兑换一个金萨吉(金币名称)。可是,当商人将盐饼运到偏远山区后,按山区土人的落后情况,以及离城市的路程远近,只用60、50、甚至40个盐饼就可换到手一个金萨吉。又如,有很多云南百姓随身带有毒药。遇上有被捕或受苦刑的危险,他们就吞服毒药自杀,以免遭受折磨。当地的政府官员得准备好狗屎,一旦发现犯人吞服了毒药,就强迫他们吞食狗屎,以引起呕吐,解除毒性……对于这些情况,忽必烈都听得十分认真。他夸奖马可·波罗聪明能干。以后,忽必烈经常派马可·波罗执行重要任务。马可·波罗曾到过济南、南京、九江、镇江、常州、苏州、杭州、泉州等地视察,曾在扬州当过三年总管,还出使国外,到过南洋好几个国家。  马可·波罗特别赞赏杭州,在《游记》中说:“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这里名胜古迹非常之多,使人们想象自己仿佛生活在天堂,所以有‘天城’之名。”他同杭州城里一个富商结为好朋友。那位富商曾当过南宋皇帝的心腹侍从,对他讲述了许多南宋宫廷生活的细节,并带他去参观宋代皇宫的旧址。面对败壁颓垣,马可·波罗不禁感慨万分。他注意到,杭州城的居民恬静温文、忠厚公平、邻里和睦、待客友好,但对驻防的蒙古军人却十分讨厌,内心埋藏着由于大好河山被异族所占据而产生的亡国之恨。  那时的欧洲人根本不知道煤炭是什么东西。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惊讶不止地记载道:“整个契丹省到处都发现有一种黑色石块,它挖自矿山,在地下呈脉状延伸。一经点燃,效力和木炭一样,而它的火焰却比木炭更大更旺。甚至,可以从夜晚燃烧到天明仍不会熄灭。”他深感中国物产丰富、文教昌明。他死之前,天主教的神父要求他为了灵魂的安宁,声明取消《游记》中所说的“一些似乎不可相信的事。”马可·波罗忠于事实,拒绝作这样的忏悔,还坚持宣称:“我还没有说出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半。”  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叔父在中国生活了17年,思乡情切,一再向元世祖忽必烈请求回国。起先,忽必烈宠幸马可·波罗,舍不得放他们三人走。直到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选了一个名叫阔阔真的皇族少女,赐给伊儿汗国的国王做王妃,需要一个熟悉海路的人护送她到伊儿汗国去,这才让他们父子叔侄三人离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