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分录

2024-05-05 06:31

1. 请教: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分录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文章针对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两种不同情况进行阐述,并对由分步达到控制时,而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权益法;转换;成本法;原因分析
一、因持股比例由低到高而将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的投资持股比例如果不足以控制被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仅仅形成了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该
长期股权投资
只能采用权益法核算,继后期间如果投资企业由于追加投资,而使持股比例达到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标准时,就应将原来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例:春兰公司于2009年3月1日以40
000
000元取得润玉公司30%的股权。因能够派人参与润玉公司的财务与生产经营决策,对所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并于2009年确认了对润玉公司的
投资收益
1
500
000元。2010年1月1日,春兰公司又以50
000
000元现金取得润玉公司30%的股权,从而形成了对润玉公司的控制。润玉公司在2009年4月5日宣告分派2008年度的现金股利350
000元,该现金股利尚未收到。春兰公司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进行追加投资以及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请教: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分录

2. 权益法转成本法的会计分录

权益法转成本法的会计分录,
 
 1.非同一控制下
 
 (1)追溯调整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借:盈余公积,
 
 借: 资本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2)追加新的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3)调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同一控制下,
 
 (1)追溯调整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借:盈余公积,
 
 借:资本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2)追加新的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 ,
 
 (3)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差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3.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步骤:
1、确认初始成本明细。
2、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要按照权益法对于成本法初始投资进行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和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高者确认投资成本。
3、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份额的,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作为成本明细;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份额的,按照公允价值份额确认,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4、公允价值变动份额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份额需要区分:净利润影响、现金股利影响、资本公积影响和资产评估价值影响几个部分。
5、净利润影响的是“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现金股利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资本公积和资产评估价值变化影响“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

扩展资料
2006年,财政部陆续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为配合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保证上市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和其他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以下简称“拟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修订后的规定适用于按新会计准则编制并披露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探讨-法学研究--中国普法网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4.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核算

因追加投资等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的投资的,应将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5.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权益法转成本法例子
A公司于2005年3月以12000W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因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对所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于2005年确认对B公司的投资收益450W,2006年4月A公司又斥资15000W取得B公司另外30%股权。于是A公司对B公司此时形成实际控制,形成企业合并,这个时候A对B公司应按照成本法核算。假定A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在购买日,A公司应进入以下账务处理:
借:盈余公积 45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45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15000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000
因此购买日A对B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12450-450)+15000=27000W
其中12450-450就是权益法变成本法把投资收益去掉而计算的  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除此之外,因减少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应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继后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作为投资收益。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例3-15) 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的有表决权股份,因能够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施加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20×6 年10 月,甲公司将该项投资中的50%对外出售,出售以后,无法再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且该项投资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出售以后转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出售时,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200 万元,其中投资成本2600 万元,损益调整为600 万元,出售取得价款1800 万元。
甲公司确认处置损益相关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8,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6,000,000
投资收益       2,000,000
处置投资后,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 600 万元,其中包括投资成本l300 万元,原确认的损益调整300 万元。假定在转换时被投资单位的账面留存收益为2600 万元,则甲公司未来期间自乙公司分得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分配原留存收益2600 万元的金额,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超过部分确认为投资收益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6. 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怎样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转为权益法核算,一般有两个起因:一是会计准则制度要求,如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50%(外商投资企业为25%)以上股权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制度规定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及以上股权并且具有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一个投资企业倘若拥有被投资单位20%股权,在新旧制度转轨衔接时会产生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问题。二是增持股份导致,即在实行新准则制度的前提下,投资企业原拥有被投资单位股权份额低于20%,后通过增持股份,从而拥有被投资单位股权份额超过20%并且具有重大影响,这时也会产生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问题。 

对于前者,无疑是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核算。对于后者,是否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单纯从理论上来看,我个人觉得不应定性为会计政策变更,因为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有意思的是,财政部的政策制订者对这个问题的把握似乎也左右不定,以前一直不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现在又开始视同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如果大家关注到最近几年CPA会计教材内容的演变,你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对于增持股份导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核算,几乎同样的例题,2000年至2002年的3年教材中出现了3种不同解答:2000年不追溯调整,用加权持股比例确定增持年度损益;2001年不追溯调整,用增持后的比例确定增持后期间的损益;2002年追溯调整,视同权益法在原投资时就一直采用。 

将增持股份导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核算,目前作为会计政策变更来处理,似乎陷入了一个理论误区,是否合理,不在我们的讨论范畴。反正“党叫干啥就干啥”,“他们嘴大我们嘴小”,关键是在考试中大家如何掌握这种核算方法。 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原则和步骤 

(一)处理原则 
1、企业因增持股份而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在追加投资时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2、原成本法核算时投资的账面价值,经按权益法核算追溯调整后形成新的账面价值,扣除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追加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 
   
3、采用追溯调整法时,应当计算初次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并追溯调整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追加投资后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时,因追加投资可能又形成新的股权投资差额。在摊销股权投资差额时,应当将初次投资并经追溯调整后剩余的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形成的新的股权投资差额的合计数,在剩余尚可摊销年限内一并摊销。 

题目:教材135页例19:A企业于1999年1月1日以520000元购入B公司股票,占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另支付2000元相关税费等,A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1999年5月2日B公司宣告分派1998年度的股利,每股分派0.1元的现金股利,A企业可以获得40000元的现金股利。2000年1月5日,A企业又以1800000元购入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另支付900元相关税费。至此持股比例达35%,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如果1999年1月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500000元,1999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为400000元,2000年度实现净利润为400000元。A企业和B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平均摊销。 

不考虑追溯调整时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对所得税的调整。A企业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公积金,按净利润5%提取法定公益金。(此条件为我个人所加,教材例题资料不完整,教材解答也不严谨。准则例题就有“不考虑追溯调整时股权投资差额摊销对所得税的调整”的条件) 
1、(1)初次投资成本=买价+相关税费—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2)初次投资时所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初次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原持股比例 
(3)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1)—(2) 
(4)应追溯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3)/ 全部摊销期限*追溯期 
(5)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摊余金额=(3)—(4) 
(6)应追溯确认的投资收益=追溯期内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原持股比例 
(7)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准备=追溯期内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原持股比例(这里比较容易忘) 
(8)累积影响数=(6)—(4)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会计科目的金额与上述计算结果相对应: 
借: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投资成本) (2) 
——某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5) 
——某公司(损益调整) (6) 
——某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7) 
贷: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 (1)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8)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7) 

上述分录是建立在“应追溯确认的股权投资差额”为正数(即借方差额)的基础上,如果为负数(即贷方差额),则分录中“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股权投资差额)”出现在贷方,“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数额也会有所变化。另外,教材上例题没有考虑“股权投资准备”追溯调整问题,如果出现,大家应会作出正确处理。 
①1999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522000(520000+2000) 
    贷:银行存款 522000 
   
②1999年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 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40000 
注:追溯期内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的处理(不含初次投资时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对于这部分现金股利,应区分其在成本法核算下,是冲减了投资成本,还是确认了投资收益。这时,在上述分录中,对于冲减了投资成本部分,分别在“借: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投资成本)(2)”和“贷: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1)”中扣除;对于确认了投资收益部分,分别在“借:长期股权投资——某公司(损益调整)(6)”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中扣除。(这里小心陷阱!!!) 

   
③2000年1月5日再次投资时 
  第一,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B公司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1999年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522000-(4500000×10%)=72000(元) 
  1999年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72000÷10=7200(元) 
  1999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00000×10%=40000(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40000-7200=328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4100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4800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4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482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2800

7.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例题1:东方公司07年初投资5000万持股10%,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48000万,07年发放股利1000万,实现净利润4000万,08年初发放股利2000万,之后追加投资8000万,取得15%的股份,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50000万。要求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调整分录。如果区分明细科目追溯调整分析如下:分析:权益法追溯调整对于两次投资之间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份额=(50000-48000)×10%=200要确认为追溯调整:净损益影响部分=(4000-1000-2000)×10%=1000×10%=100,剩余的部分100万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追溯调整。权益法下对于两次现金股利的处理如下:07年收到的股利100万,属于投资以前年度的股利,所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收到第二年股利200,累计收到股利=300,投资以后到上年度应该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份额=4000×10%=400万,累计股利小于净利润份额,所以第二次收到的股利全部作为损益调整明细冲减。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权益法下到再投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5000-1000×10%=4900;“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4000-2000)×10%=200;“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100,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900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00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00贷:长期股权投资 5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盈余公积 10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如果不区分明细科目的情况下,分析如下:对于应该享有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份额=(50000-48000)×10%=200中,净损益影响部分成本法和权益法存在共同的地方也存在差异的地方,所以不区分明细科目的追溯调整要针对差异调整;而对于其他权益变动100的调整,无论区分不区分明细都要全部追溯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对于净损益影响部分,中间净利润影响部分=400全部确认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 4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60盈余公积 40对于第一次收到股利成本法和权益法全部作为成本冲减,不存在差异;第二次收到股利200后累计股利=300,成本法下冲回之前冲减的成本100,而权益法下全部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冲减,调整分录: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0盈余公积 30贷:长期股权投资 300综上所述调整分录后得到完整追溯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盈余公积 10各个明细科目分析方法例题2、接例题1的条件,乙公司07年发放现金股利1000万,当年实现净利润2000万,资本公积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变动增加1000万,08年发放现金股利1500万,之后投资取得15%股权,取得投资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1000万。(1)“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原持有投资两次购买期间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1000-9500)×10%=150,其中净损益影响部分=(-1000+2000-1500)×10%=-50,净损益之外影响部分=150-(-50)=200(其中:资本公积影响部分=1000×10%=100;资产评估价值变化影响部分=200-100=100)所以再投资时点“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金额为200万。(2)“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07年股利=1000×10%=100,权益法作为成本明细冲减,收到08年股利150万不冲减成本。所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贷方100万。(3)“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净损益影响部分=-50,其中成本明细为减少100,那么损益调整明细增加50,累计减少50万。所以“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为50万综合追溯调整分录综合分析一下: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在再投资时点账面价值=1000-100+50=950;“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金额=1000-100=900;“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金额=50,“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金额=200,调整分录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900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0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200贷:长期股权投资 950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新取得投资新取得的投资权益法准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入帐价值。需要注意:对于原持有投资和追加投资环节产生的相当于商誉部分或者是营业外收入部分要综合考虑:重点是两次投资是确认不一致的情况,两者金额要相互抵减,按照两次投资商誉和营业外收入的金额相互抵销后的净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入帐价值。综合考虑调整其实比较简单的调整方法是完全按照权益法从初始投资到追加投资中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确定权益法下各个明细科目的金额,然后直接在调整分录借方或者贷方写出各个明细科目金额,然后贷记成本法下在追加投资时候的账面价值就可以了。实际上追溯调整精髓就在于能够确定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各个明细科目的金额。确认成本明细科目金额例题3、接例题2的条件,08年初追加投资1700万取得乙公司15%股权,投资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1000万;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700贷:银行存款 1700如果是投资1600万,初始投资1000万,公允价值份额=950,新投资入帐价值=1600: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600贷:银行存款 1600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8. 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处理步骤:
1、确认初始成本明细。
2、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要按照权益法对于成本法初始投资进行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和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高者确认投资成本。
3、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份额的,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作为成本明细;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份额的,按照公允价值份额确认,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4、公允价值变动份额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份额需要区分:净利润影响、现金股利影响、资本公积影响和资产评估价值影响几个部分。
5、净利润影响的是“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现金股利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资本公积和资产评估价值变化影响“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

扩展资料
2006年,财政部陆续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为配合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保证上市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和其他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以下简称“拟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修订后的规定适用于按新会计准则编制并披露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探讨-法学研究--中国普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