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长故事

2024-05-09 20:01

1. 名人成长故事

 名人成长故事1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英国前首相。她任职期间工作勤恳,政绩卓着,被称为“铁娘子”。
     在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作为英国女首相搬进了举世瞩目的唐凝街10号十说:“我的一切成就归功于我的父亲罗伯茨先生对我的教育培养。”
     罗伯茨是英国格兰文森小城一家杂货店主。当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他就教导女儿: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事物的是非,千万不要人云亦云。在日常生活中,罗伯茨着重培养女儿“严谨、准确、注重细节、对正确与错误严格区分”的独立人格。
     当撒切尔夫人7岁时,罗伯茨带女儿到图书馆去,只允许她看三类书:人物传记、历史和政治书籍。他有意引导女儿日后从事惊天动地的政治生涯。撒切尔夫人早年生活清淡艰苦,家里没有洗澡间、自来水和厕所,她没有值钱的东西,难得看一次电影或戏剧。这并不是罗伯茨没有钱,而是他执意为女儿创造一种节俭朴素、拼搏向上、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氛围。他每个星期天都带女儿到芳金大街的教堂去,让她听牧师滔滔不绝的布道。在家里,罗伯茨有意与女儿就各种问题进行辩论,以造就她机智、沉着、语言辉煌、充满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雄辩艺术。11岁时,撒切尔夫人进如凯斯蒂女子学校。在凯斯蒂辩论俱乐部的辩论会上,她以思想敏捷、观点独到、讲话准确、气势磅礴之势让同学们甘拜下风。
     正是罗伯茨对女儿独立人格的培养,才使撒切尔夫人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最终成为一位连任三届的英国首相、执政十二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诧风云独霸一方的政治家与“撒切尔主义”的创始人。
   名人成长故事2     高尔基说的好:“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今天下午,我又和一位“高尚的人”谈了话,它的话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著名航天工业科学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罗健夫同志在他的一生中,他处处为别人着想,他时时为他人奉献。在每次评职是,他总是退避三舍;在单位分房子时,他总是挑差的房;在弟弟去世时,他总是寄钱补助:在日本实习时,他总是省吃俭用,上缴国库;在香港考察时,他总是推来推去,让给别人;在同事请教时,他总是热心解答,给予帮助;更让人感动的是,当他在生命垂危时,他仍然奋不顾身,用心工作。因此他被人称为“傻子”。但我认为这样根本不是傻,这是美德,这是舍己为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国家也需要这样的人,世界更需要这样的人来建设,如果这样也是傻的话,我甘愿做这样的人,做这样的“傻子”。
     但是,当我想起我平时的所作所为,心里顿时感到一股羞愧,很不得找一条地缝钻下去。吃肉串时,我总是要同学帮我买单;选班长时,我总是争先恐后;发新书时,我总是挑三拣四;发成绩单时,我总是冷嘲热讽,挖苦别人。想到这里,我再一次感到无地自容,在罗健夫同志面前,我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他呢?却是那样的庞大,那样的高大威猛,直到现在我才明白:给予是快乐的。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奉献是蜡烛的照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从不炫耀自己,踏实而忠诚;奉献是肥皂的逐渐变小,把被洗物的肮脏洗条,直至自己消灭殆尽,全心全意;奉献是贝壳的死亡,把它的美丽留给了整个世界,无怨无悔。
     在我看来,奉献更像是春蚕的死亡,将自己的蚕丝毫不保留地留了下来,一步一步坦然面对死亡。就像诗中所写的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名人成长故事

2. 名人成长故事


3. 名人成长故事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他说:同学们,我们今天不讲哲学,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手往前摆动300下,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结果,90%以上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只有70%多的人举手。过了一年,他又同样要求,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从小家教很严,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帮母亲挤牛奶。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后,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尔后与父亲结算。这是他做得很认真,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办理,并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费用。 
洛克菲勒这样做并非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美德和艰苦自立的品格。那小账本上记载的岂止是孩子打工卖力的流水账,分明是孩子接受磨难和考验的经历! 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对待在校学习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在日本,许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饭店洗碗,端盘子,在商店售货或照顾老人,做家教等,挣钱交学费零用。美国人一贯教育孩子自主自立,七八岁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们的“商品”挣钱零用。美国中学生有个口号:“要花钱自己挣。”每逢假期,他们就成了打工族,学习自食其力。 

爱迪生 (1847-1931) 
19世纪被誉为科学的世纪,也是以科学的技术化和社会化为突出特征的世纪。科学在这个世纪开始成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风起云涌的伟大创新转变成为技术科学的巨大威力。这个世纪的一些科技巨擘继续活跃于20世纪。托马斯·阿尔沃·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就是其中之一。美国《生活》周刊不久前评出的过去1000年的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中,爱迪生名列第一。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母亲一气之下让他退学,由她亲自教育。这时,爱迪生的天资得以充分地展露。在母亲指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在家中自己建了一个小实验室。为筹措实验室的必要开支,他只得外出打工,当报童、办报纸。最后用积攒的钱在火车的行李车厢建了个小实验室,继续作化学实验研究。后来,化学药品起火,几乎把这个车厢烧掉。暴怒的行李员把爱迪生的实验设备都扔下车去,还打了他几记耳光,据说爱迪生因此终生致聋。 
爱迪生是美利坚民族崇尚的那种传奇般的人物——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获得巨大成功。他自学成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早年曾制定双工式和四工式电报系统,发明自动电报帮电机。1877~1879年发明留声机;实验并改进了电灯(白炽灯)和电话。以后又制定了照明系统,并为实现集中供电进行了许多工作。他提出并采用直流三线系统。制成当时容量最大的发电机,并于1882年利用该机建成了第一座大型发电厂。在同时期,作了铁道电气化的试验。1883年发现“爱迪生效应”,即热电子发射现象。在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也有不少著名的发明,仅从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项发明专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在研制电灯时,记者对他说:“如果你真能造出电灯来取代煤气灯,那你一定会赚大钱。”爱迪生回答说:“一个人如果仅仅为积攒金钱而工作,他就很难得到一点别的东西——甚至连金钱也得不到!”他一直被称作现代电影之父,可是在电影界人士为他77岁寿辰举行的盛大宴会上,他说:“对于电影的发展,我只是在技术上出了点力,其他的都是别人的功劳。” 
爱迪生胸襟开阔、善处逆境。针对自己的耳聋不便,他说:“走在百老汇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处的人那样平静。耳聋从来就是我的福气,它使我免去了许多干扰和精神痛苦。”1914年某天晚上,爱迪生的电影实验室突遭火灾,损失巨大。爱迪生安慰伤心之极的妻子说:“不要紧,别看我已67岁了,可我并不老。 
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老得不能重新开始工作的。”第二天,爱迪生不但开始动工建造新车间,而且又开始发明一种新的灯——一种帮助消防队员在黑暗中前进的便携式探照灯。火灾对爱迪生就像是一支小小的插曲。 
爱迪生造福大众、不畏艰辛。为寻找灯丝,他试验了数千种材料;为试制一种新的蓄电池,他失败了八千次。因此,爱迪生常常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他在80岁时,仍然保持着发明家的精神,坚张地进行着发明创造活动。1927年,他成立了爱迪生植物研究公司,投入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寻觅化工新材料。81岁高龄的爱迪生成功地从野草中提炼出橡胶,受到人们极高的评价。 
1931年10月18日清晨3时24分,爱迪生带着宽慰的微笑,闭目辞世,享年84岁。临终时他坦然地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力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举行葬礼的那天,全美国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是人们表达对爱迪生无限怀念之情的最隆重的方式,也是人们献给这位伟大发明家的一曲无言的赞歌。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 我想,爱因斯坦的话是最好的答案。当许多年轻人缠住他,要他说出成功的秘诀时,他信笔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奋,y表示正确的方法,那么z呢,则表示务必少说空话。”许多年来,爱因斯坦的这个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们传颂着。从爱因斯坦的奋斗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勤奋、正确的方法和少说空话使爱因斯坦由笨头笨脑变为巨人的。

名人成长故事

4. 名人成长故事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列宁小时候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爱因斯坦的成长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1796年的一天,德国歌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见我每天的题目都做的很顺利,这次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现有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有什么帮助。
  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青年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当然,但是,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通宵才做出来。”导师请青年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地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 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应该够了吧

5. 名人成长故事


名人成长故事

6. 名人成长的故事

爱因斯坦的成长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 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此表示反对,甚至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批评文章,但是,爱因斯坦毕竟还是得到了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有15所大学给他授予了博士证书,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也想聘请他做教授。当年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认为无法成才的爱因斯坦,终于成了全世界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聪明人物。由“丑小鹅”变为“白天鹅”,这说明了什么呢?

7. 名人成长的故事

  爱迪生的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于1847年 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 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 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路易斯维尔、休伦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生于此。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德国的爱因斯坦和法国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爱迪生发明创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69年10月与友人合设“波普——爱迪生公司”。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出让专利权,获4万美元。在纽约克自设制造厂。
  1872—1876年发明电动画机电报,自动复记电报法,二重、四重电报法,制造蜡纸炭质电阻器等。
  1875年发明声波分析谐振器。
  1876年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它是现代的“研究小组”这一概念的创始。发明碳精棒送话器。申请电报自动记录机专利。
  1877年在门罗公园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获得三项专利:穿孔笔、气动铁笔和普通铁笔。 8月20日发明了被证实为爱迪生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
  1878年爱迪生宣称要解决电照明的问题。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留声机展览。改良留声机,设计微音器,扩音器,空中扬声器,声音发动机,调音发动机,微热计,验味计等。2月19日获留声机专利。7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派克教授赴怀俄明观察日全蚀,并用他发明的气温计测量太阳周围全体的温度。8月返回门罗公园,重新投入科研实验当中。英国批准爱迪生“录放机”专利申请。9月访问康涅狄克州的威廉·华莱士。开始进行发明电灯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关于铂丝“电灯”的专利申请。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改良发电机。设计电流新分布法,电路的调准和计算法。发明电灯座和开关。发明磁力析矿法。
  1879年8月30日爱迪生和贝尔在萨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厅各自演示了电话装置,结果爱迪生的电话比贝尔的清晰。10月21日发明高阻力白炽灯,它连续点燃了40个小时。11月1日申请碳丝灯专利。12月21日《纽约快报》报道了爱迪生的白炽电灯。12月25日对来自纽约市的3000名参观者在门罗公园作公开电灯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机。获得电灯发明专利权。制成磁力筛矿器。1月28日提出“电力输配系统”专利书。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发表了《爱迪生的电灯》一文,正式发表了电灯的发明。5月第一艘由电灯照明的“哥伦比亚号”轮船试航成功。
  12月成立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
  1881纽约第五大街总部设立。成立一个白炽灯厂于纽约克。设立发电机,地下电线,电灯零件的制造厂。在门罗公园试验电车。
  1882发明电流三线分布制。申请专利141项。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厂。 12月底美国各地建立了150多个小电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无线电报专利。
  1887—1890年改良圆筒式留声机,取得关于留声机的专利权80余份。经营留声机,唱片,授语机等制造和发售事业。
  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889年参加巴黎百年博览会。发明电气铁道多种。完成活动电影机。
  1890—1899年设计大型碎石机,研磨机。在奥格登矿地亲自指挥用新方法大规模开发铁矿。
  1891年发明“爱迪生选矿机”,开始自行经营采矿事业。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动电影视镜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向公众展示。
  1893年爱迪生实验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纽约开辟第一家活动电影放映机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纽约的科斯特—拜厄尔的音乐堂使用“维太放映机”放映影片,受到公众热烈欢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电池作车辆动力的试验,行程为5000英里,每充一次电,可走100英里,获得成功。
  1903年爱迪生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
  1909年费时十年,蓄电池的研究,终于成功。制成传真电报。获得原料机、加细碾机、长窑设计专利。
  1910—1914年完成圆盘式留声机,不损唱片和金钢石唱片。完成有声电影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1912年发明“有声电影”。研制成传语留声机。
  1914—1915年发明石碳酸综合制造法,并合留声机和授语机为远写机,一方电话机可自动纪录对方说话。自行制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发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等。
  1927年完成长时间唱片。
  1928年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功。

名人成长的故事

8. 名人成长故事

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几次,孔子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成为名人的. 

古代的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都是在逆境中成才的良好事例. 
《李嘉诚少年与青年的成长经历》
陆敏珠编著
1:快乐童年阅读提示: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以其雄厚的财力、庞大的商业帝国、卓越的经营智慧及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赢得了“世纪超人”的盛誉,他已经成了青年人的偶像。 
本书立足于李嘉诚的少年经历,剖析他日后成功的秘诀;着重于他的青年创业,结合其商战案例,看他如何凭着自己智慧和勤劳攀上事业的巅峰。 
李嘉诚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前辈几代人均是读书人,其父李云经也同样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教书匠,儒学家风深刻地影响着李嘉诚。 
李嘉诚祖籍潮州,潮州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潮汕又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潮人大批移居海外,始于明清,而潮人移居海外的高潮,则在上世纪中叶,潮人极富冒险精神和开拓意识。 
李嘉诚生活在这种大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接受的是传统家教,但他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在潮汕,处处流传着海外游子创业致富的传奇故事,虽说历经艰辛,但仍能构成潮人涉海闯荡的原动力。 
李嘉诚从小就酷爱读书,三岁就咏诗诵文,五岁开始上学。据其堂兄李嘉智回忆说:“嘉诚从小就像个书虫,见书就会入迷,天生是读书的料子。他去香港,办实业成为巨富,我们都感到吃惊不小。” 
从教的父亲李云经从小就教育李嘉诚做人要真、要善、要有骨气、有毅力。他不仅仅教给嘉诚知识,更教给他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这些,李嘉诚从小就铭刻于心,终身不曾忘却。深受父亲的影响,李嘉诚也一心向学,如果不是风云突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路一直走下去。同时,也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 
虽然李嘉诚的理想是当一个教育家,而不是商人,但由于父亲早逝,家境陷入贫困,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他才不得不去从商。 
李嘉诚后来回忆说,从商之初,他的理想依然是“赚一大笔钱,然后再去搞教育”。 
深受父亲的教诲,李嘉诚从小就立下大志: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李云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尽管他很疼很爱自己的儿子,但他知道,过分的溺爱只会害了孩子。他把自己心中的慈爱,转化成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 
李云经喜欢带儿子去看海。他认为,海的浩淼、海的雄壮,能够使孩子的心胸博大,让他的生命充满激情。
 

雷锋:1940年12月18日 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现雷锋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这一年系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 
1947年秋 父母、兄弟相继悲惨死去,年仅7岁的雷锋成了孤儿。 
1949年4-5月 雷锋在(氵荣)湾镇一带,为地下党组织撒过传单、贴过标语。 
1949年8月 雷锋家乡解放。安庆乡人民政府成立。雷锋担任过儿童团大队长。 
1950年初 土地改革开始。雷锋分得3.6亩耕地,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如床、蚊帐、锅、箱子等。 
1950年夏 入学,在刘家祠堂小学读书。 
1954年夏 考入清水塘完小,加入少先队,被选入中队委员。 
1955年 转入荷叶坝小学。这年春天,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雷锋把土改中分得的3.6亩田全部入了社。 
1956年7月15日 从荷叶坝完小毕业。 
1956年7月-9月 雷锋在生产队当了近3个月秋征助理员,搞征收公粮工作。 
1956年9月 在安庆乡政府当通讯员。 
1956年11月17日 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 
1957年2月8日 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 
1957年夏 担任望城县治沩工程指挥部通讯员。治伪工程结束,被评为治伪模范。 
1958年春 响应望城县团委提出的捐献一台拖拉机的号召,雷锋捐款20元,成为全县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一个。县委决定派雷锋学开拖拉机。 
1958年3月16日 在《望城报》发表第一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 
1958年秋 到韶山瞻仰毛泽东主席故居。 
1958年10月 由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 
1958年11月15日 到鞍山钢铁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被分配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不久,出席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59年8月20日 报名到鞍钢张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 
1958年 10月至1960年1月 在鞍钢一年零二个多月时间里,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1959年12月9日 弓长岭《矿报》发表雷锋《我决心应召》的申请书,表达了积极要求参军的坚定决心。 
1960年1月2日 新兵换装集中待发。雷锋因无政审表,难以批准入伍。辽阳市兵役局余新元政委送雷锋到新兵大队,当“便衣通信员”。 
1960年1月7日 当晚,接兵参谋戴明章通过长途电话向工兵团团长吴海山请示,雷锋虽无政审表,可是个优秀青年,能否先带到部队。经同意,在登车出发前8小时,雷锋终于穿上新军装。 
1960年1月8日 雷锋入伍第一天。当天下午,作为新兵代表在全国欢迎新战友大会上发言。 
1960年3月 新兵连训练结束,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下连不久,又被抽调参加团里战士业余演出队。 
1960年4月 从团里战士业余演出队回到运输连。一个月后,雷锋成为新兵中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第一个下到战斗班。 
1960年8月 参加上寺水库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表现突出,团党委为雷锋记三等功一次。 
1960年8月 把平时节约下来的 200元钱分别支援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和辽阳水灾区,受到部队表彰。团党委决定树立雷锋为“节约标兵”。 
1960年11月8日 运输连支部党员大会通过雷锋入党申请。 
1960年11月9日 工兵团党委在党委书记、政委韩万金主持下,在沈阳军区招待所临时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批准雷锋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0年11月23日 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决定。 
1960年11月27日 雷锋荣立二等功,作为立功代表在全团授奖大会上发言。团长吴海山、政委韩万金分别向雷锋颁发二等功奖状和“模范共青团员”奖状。此后,雷锋又荣立过三等功一次,受团、营嘉奖多次。 
1960年12月 1日 雷锋从 1959年 8月 30日至 1960年 11月15日15篇日记在沈阳军区《前进报》首次发表。 
1960年12月 雷锋在《前进报》发表署名文章《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 
1961年2月3日 应邀到海城驻军作忆苦思甜报告,与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亲切交谈。 
1961年5月 雷锋作为全团惟一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1年5月14日 雷锋被提升为副班长。 
1961年7月27日 接到抚顺市人民委员会通知书。7月31日至8月3日出席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61年8月 雷锋被提为运输连四班班长。 
1962年1月27日 雷锋被批准晋为中士军衔。 
1962年春节 雷锋在《前进报》发表《62年春节写给青年同志们的一封信》。在此前后,雷锋又在《前进报》发表了《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长》、《我是怎样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等署名文章。 
1962年2月14日 雷锋被选为党代会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工程兵十团代表大会。 
1962年2月19日 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 
1962年5月 雷锋被共青团抚顺市委评为抚顺市优秀校外辅导员。 
1962年8月10日 写下人生最后一篇日记。日记中写道:“毛主席教导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今后,我要更加珍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 
1962年8月15日 上午10时,在指挥倒车时,被刮倒的一根晒衣服的木杆打在头部负重伤。经望花区西部医院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牺牲。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