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一章有疑问?

2024-05-09 00:22

1. 对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一章有疑问?

·在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一篇演讲中,他就GDP讲了以下一段话GDP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玩耍带给他们的快乐.它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好或婚姻之力量,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众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正直.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和智慧,也没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肯尼迪的话正确吗?如果正确,为什么我们还要关注GDP?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而言,他的话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GDP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统计指标,它忽略了很多与社会福利水平相关的因素,比如环境污染,居民健康,家庭劳务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在发达国家,他们的GDP可以足够大,应该去考虑改善其他的指标;【摘要】
对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一章有疑问?
【提问】
·在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一篇演讲中,他就GDP讲了以下一段话

GDP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玩耍带给他们的快乐.它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好或婚姻之力量,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众问题争论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正直.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和智慧,也没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简言之,它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它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的一切,但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
肯尼迪的话正确吗?如果正确,为什么我们还要关注GDP?

对于经济发达国家而言,他的话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GDP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统计指标,它忽略了很多与社会福利水平相关的因素,比如环境污染,居民健康,家庭劳务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因素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发达国家,他们的GDP可以足够大,应该去考虑改善其他的指标;【回答】
仍要关注原因在于:

1)GDP对于国家本身的经济活动的年度是比较有用的,因为以上所提到的无法涵盖的内容在每一年都没有计入GDP之内

2)GDP指标有助于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对于世界经济引擎地区的界定以及资本的流动方向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指导.

3)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应该重视GDP指标的以上不足,但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问题,也就是说,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增加社会产出,即提高GDP.只有具备了足够规模的GDP,才有足够的社会财富来进一步考虑社会福利水平问题.【回答】
【提问】
衡量宏观经济的三个指标
一、 GDP是国民生产总值。
1.GDP分类
用于衡量宏观经济状况的GDP分为四类: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所谓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后所能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即经济潜力;实际GDP是社会的实际GDP。
潜在GDP与实际GDP的比较可以反映社会宏观经济状况:
潜在GDP=实际GDP。这表明社会经济潜力已得到充分发挥,是最理想的经济运行状态。潜在GDP>实际GDP。这意味着,如果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但实际生产的东西较少,就会出现经济萧条和市场收缩,这被称为经济收缩或经济过冷。
潜在GDP<实际GDP。这意味着经济潜力很小,但实际生产的东西很多,而且会出现通货膨胀,这被称为经济过热。名义GDP和实际GDP。所谓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值;所谓实际GDP是以基准年价格计算的GDP值。基准年是以某一年的价格为固定价格,并以此价格计算未【回答】
潜在GDP<实际GDP。这意味着经济潜力很小,但实际生产的东西很多,而且会出现通货膨胀,这被称为经济过热。名义GDP和实际GDP。所谓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值;所谓实际GDP是以基准年价格计算的GDP值。基准年是以某一年的价格为固定价格,并以此价格计算未来每年的GDP。
通过比较实际GDP和名义GDP,我们可以知道价格是稳定的,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回答】
二、 物价指数
1.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它是整体物价指数中最重要的一项。
→ 仅限消费品
CPI只计算消费品的价格变化,而不计算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化。在中国,CPI仅反映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八类商品的价格。
→ 只计算零售价格
CPI仅以零售价格为统计标准。换句话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获得的商品价格是CPI的统计基础。
2.生产者价格指数
→ 仅用于生产资料
生产者价格指数,也称为批发价格指数,只计算生产资料的价格,而不是消费品的价格。例如,计算钢铁和煤炭的价格。
→ 只计算批发价
由于生产资料以批发的形式出售,因此PPI的统计标准是批发价格而不是零售价格。【回答】
三、 失业率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各国将人口分为两类:工作年龄人口和非工作年龄人口,但分类标准不同。例如,在中国,18-60岁的人口称为工作年龄人口,其他年龄的人口称为非工作年龄人口;在美国,工作年龄人口指的是16-65岁的人,其余的人口称为非工作年龄人口。
所有劳动适龄人口分为劳动力人口和非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分为三类:第一类,普通学校的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但仍在接受教育;第二,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如残疾人;第三,自愿放弃劳动机会的人,如全职妻子。劳动力分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所谓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失业率=失业/劳动力【回答】

对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一章有疑问?

2. 求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的简答题、论述题、证明题?谢谢了!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P31-32,
        (1)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图示略)需求减少……。(图示略)
         (2)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图示略)供给减少……。(图示略)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P49
3.简述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答案:关系(P48表2-4)
六、分析论述:
1.试用供求曲线和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的现象,并依此分析政府应该采取哪些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
答案:(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
根据弹性理论,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会导致价格和销售收入的不同变化。即:
ed>1,即富有弹性,价格和销售收入反方向变动,
ed<1,即缺乏弹性,价格和销售收入同方向变动。
ed=1,即单位弹性,价格变化销售收入不变。
(2)根据供求定理,需求曲线会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曲线会导致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农民丰收会引起供给曲线右移,粮食产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由于粮食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因此会导致农民收入减少,粮食产量减少会导致农民收入增加。即所谓的谷贱伤农。
(4)政府的政策包括:农业补贴和控制粮食产量等。
    (5)图形:图2-24
2.试用弹性理论分析“保健品”和“药品”哪个更适合薄利多销?
答案:(1)需求弹性的定义、需求弹性和价格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2)保健品富有弹性,销售收入和价格反方向变化(图形)
    (3)药品缺乏弹性,销售收入和价格同方向变化(图形)
     (4)保健品更适合薄利多销。
 
第三章  效用论:
简答题:
1.简述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
答案:P73最后一段,图形P73:图3-1
2.基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答案:P78“商品的需求价格……商品的学求价格P必然同比例于MU的递减而递减。”
         P79“就这样……而且说明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点。”
3.序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一条无差异上任意一点的斜率即该点的商品替代率为负。预算线的定义:预算线表示在一定的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到的最大组合的两种商品的数量。相应的预算线的斜率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2) 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为消费者均衡点,在改点预算线的斜率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因此,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MRS12=P1/P2,他表示在一定预算约束下,为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价格之比。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使消费者均衡点发生移动,可得到价格曲线。
(4)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5)将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价格和商品需求量的组合点在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构成的坐标系中描绘出来便形成了消费者需求曲线。
5.用图形分析吉分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答案: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定义
(1)图形:图3-17
          (2)指出总效应。
          (3)说明图中补偿预算线的作用,并借此指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需求曲线的特征:P104“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抵挡物品。……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防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6.用图形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答案: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定义
(1)图形:图3-17
        (2)指出总效应。
        (3)说明图中补偿预算线的作用,并借此指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需求曲线的特征:P105“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方倾斜的。”
六、分析论述题:
1.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答案:序数效用论运用无差异曲线法,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到一起得到消费这均衡的条件并推导出消费曲线。
(1)图形:图3-11,图3-12.
(2)无差异曲线及预算线的定义和斜率。
(3)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为消费者均衡点,在该点预算线的斜率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因此,消费这均衡的条件为:MRS12=P1/P2,它表示:……。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会使消费者均衡点发生移动,可得到价格消费曲线。
(5)价格-消费曲线是……。
(6)将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价格和商品需求量的组合点在商品的数量和价格构成的坐标系中描绘出来便形成了消费者需求曲线。
2.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一些农民将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购买红薯,而当红薯的价格降低时,其消费量却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红薯是正常物品、低档物品还是吉芬物品?请结合图形解释你的结论。
答案:(1)由于价格和需求量程同方向变化,这种情况下,红薯为吉芬物品。
      (2)图形:图3-17
(3)根据图形指出总效应。
      (4)说明图中补偿预算线的作用,并借此指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5)需求曲线的特征:P104“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抵挡物品。……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防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3.分别用图分析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分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物品的需求曲线的特征。
4.比较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的异同,谈谈你对效用论的看法
答案:(1)效用的衡量及假定前提不同: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用绝对数计量,不同商品可以进行比较。以边际效用递减和货币边际效用不变为前提。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无法具体衡量,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排列顺序、等级来表示,商品可替代,且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
      (2)分析方法不同: 基数效用论认为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边际效用递减研究均衡。        序数效用论认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分析,用边际替代率递减取代边际效用递减进行分析。
(3)均衡条件的实质(结论)相同:两者的均衡条件可以写为:
 
第四章  生产论:
五、简答题:
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厂商应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答案:(1)图形。图4-3
        (2)根据图形指出生产的三阶段。
         (3)指出第二阶段为合理投入区域。
2.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答案:(1)图形,图4-8
       (2)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定义和斜率。
       (3)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即为最优要素组合点,该组合点等产量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
       (4)由以上分析可知,厂商既定成本产量最大的最有要素组合条件为:
MRSTLK=w/r,它表示:……;
因为边际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所以上式可以写为:
MPL/w=MPK/r,它表示:……。
4.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答案:(1)图形,图4-9
   (2)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定义和斜率。
   (3)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即为最优要素组合点,该组合点等产量线的斜率等于等成本线的斜率。
   (4)由以上分析可知,厂商既定成本产量最大的最有要素组合条件为:
MRSTLK=w/r,它表示:……;
因为边际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良药素的边际产量之比,所以上式可以写为:
MPL/w=MPK/r,它表示:……。
六 分析论述题:
1.试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分析企业为何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
答案:(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P131
         (2)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曲线呈现上升到达最高点之后再下降的变动规律。而且相应的和总产量与平均产量有以下关系:MP上升时,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MP下降时,TP以递减的速率增加;MP为零时,TP最大;MP为负值时,TP绝对减少。AP上升时,MP>AP;AP下降时,MP<AP;MP=AP时,AP最大。
         (3)根据各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原点至MP和AP的交点,第二个阶段为MP和AP的交点至MP=0的点,第三个阶段为MP=0的点向后。其中只有第二个阶段才是厂商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因此企业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某  一种要素。
(4)企业无限制的增加一种生产要素,可导致超出合理投入区域。可图示。
2.分析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下TP、AP、MP曲线之间的关系,依此分析说明在短期内企业对劳动要素的使用量并非越少越好。
答:(1)(2)(3)同上题,最后加上———因此其使用量应该在合理的投入区域内,并非越少越好。
3.运用图形分析厂商在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下,如何实现资本与劳动要素的最佳组合?
 
第五章 成本论:
1.试用图说明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案:SAC和AVC是相应产量所对应的STC曲线和TVC曲线到原点连线的斜率值,当连线和两线相切时,SAC和AVC各到达最低点。
SMC是相应产量点所对应的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值,因此SMC曲线的下降段对应STC曲线和TVC曲线的减速上升段,SMC曲线的上升段对应STC曲线和TVC曲线的加速上升段,SMC曲线的最低点对应STC和TVC曲线的拐点。
SMC和SAC相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 SMC = SAC )。在该点之前, SMC  SAC , SAC递增
SMC和AVC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SMC = AVC )。在该点之前, SMC  AVC , AVC递增。
2.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答案:(1)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MC=w/MP。
   P169“第一,公式表明……MP曲线的最高点对应MC曲线的最低点。”
   P170“第二,有以上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对应关系可以推知,……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2)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AVC=w/AP
P170“第一,公式表明……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
    “第二,由于……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曲线和AP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第八章
五、简答题
1.要素使用原则和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
答:最求最大利润的厂商,其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是一致的。
就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其最优要素使用量必须满足P·MP=VMP=W的条件。由于W/MP其实就相当于产品的边际成本MC,因此上述要素使用原则实际上就可写为P=MC,而这恰恰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确定利润最大化产量的原则。
就卖方垄断厂商和买方垄断厂商来讲也是如此。卖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为MRP =W,而MRP又等于MR·MP,所以有MR=W/MP=MC;这正是利润最大化产量所满足的条件。买方垄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为VMP=MFC,其中,VMP=P·MP,MFC = MC·MP,两边同时消去一个MP,即得P=MC,这也正好就是作为产品市场上一个完全竞争者的买方垄断厂商赖以确定其最大利润产量的依据。
2.简析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MP·P
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dC(L)/dL=W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他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和相应的边际成本相等,可以表述为:VMP=W或MP·P=W。当上述原则被满足时,完全竞争厂商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为最优要素数量。
 
第十一章
五.简答题
2.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类型中,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市场完全由“看不见的手” 进行调节,政府对市场不作任何干预,只起维护社会安定和抵御外来侵略的作用,承担的只是“守夜人”的角色。这其实也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是不可能达到的,这种市场结构已达到最好,符合帕累托最优的理论。 
 希望对你有用

3. 急求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写的,拜托了!!!!

  第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                 (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356.4
  1866.6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9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   (2) 政府支出   (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MPC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APC总是大于零,但不一定小于1,因为在收入为零时,自然消费总是存在的。
  5.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答: 储蓄增加将使需求减少,从而均衡收入也会减少。
  6.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 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税率提高时,个人收入将减少,从而使消费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8.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答:见书P509。(1)资源闲置;(2)投资和储蓄并非相互独立;(3)货币供给能否适应需求。
  9.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 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答:c=100+0.8y,i =50
  (1)由 100+0.8y+50=y
  y=(100+50)/(1-0.8)=750
  c=100+0.8×750=750
  s=i=50
  (2)非自愿存货积累=800-750=50
  (3)△y=△I÷(1-b)=50÷(1-0.8)=250
  (4)y=(100+50)÷(1-0.9)=1500
  (5)s=50
  (6)y=50÷(1-0.9)=500
  (7)自发消费a的变化不影响乘数,边际消费倾向b越大,则乘数也越大。
  10.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8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答:由均衡条件可知:
  (1)i = s =-11+0.25y
  当i =300时,y=(1000+300)÷0.25=5200
  当 i =500时,y=(100+500) ÷0.25=6000
  均衡收入增加(6000-5200)=800
  (2)因为:
  所以:


  1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 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 求均衡收入。
  (2)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 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增加政府购买;减少税收;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答:(1)
  (2)
  (3)△Y=1200-1000=200
  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2.请对下列各题中可能有的情况做选择并说明理由。
  (1) (1)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左移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 (2)  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 (3)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 (4)  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 D.                   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5) (5)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 (6)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A. A.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 B.                    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 C.                    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
  (1) (1)  选C。理由见书p524。
  (2) (2)  选B。理由见书p429、p525。
  (3) (3)  选A。理由:L1(y)上升,r上升使L2(r)下降
  (4) (4)  选C。理由见书p535、540。
  (5) (5)  选A。理由见书p544。
  (6) (6)  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
  4.(1) 若投资函数为 i =100 (美元)-5r ,找出当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
  答:略。
  (2) 若储蓄为S=-40+0.25y (单位:美元),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答:令
  (由此表达式可以解得结果)
  (3) 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略。
  7.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 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3) 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
  (4) 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LM曲线相比,有何不同?
  (5) 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1)略。
  (2)
  (3)略。
  (4)
  (5)因为:0.2×1100-5×100=170≠200
  所以:该点为非均衡点。此时,货币需求小于供给,利率将下降。
  9.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 i =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单位都是亿美元)。
  (1) 求IS和LM曲线;
  (2) 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 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L=0.2y-2r,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答:(1)易知:S=-100+0.2y
  令    150-6r=-100+0.2y
  IS曲线为:0.2y+6r=250
  LM曲线为:0.2y-4r=150
  (2)解联立方程组
  0.2y+6r=250
  0.2y-4r=150
  得:y=950    r=10%
  (3)(150-6r)+100=(-100+(1-0.8)×(1-0.25)×y)+0.25y
  得:IS曲线       0.4y+6r=350
  LM曲线      0.2y-4r=150
  解得:       y=5750/7       r=25/7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3.假设LM方程为y=500+25r (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 计算:当IS为y=950-50r (消费c=40+0.8y,投资 i =140-10r,税收 t=50 ,政府支出g=50);和当IS为y=800-25r (消费 c=40+0.8y,投资 i = 110-5r,税收 t=50,政府支出 g=50)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 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和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 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和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1)情况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950-50r
  解得:r=6       y=650      i =140-10r=80
  情况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800-25r
  解得:r=6       y=650      i =110-5r=80
  (2)情况
  求IS曲线:I+(G+△G)=S+T
  (140-10r)+(50+30)= -40+(1-0.8)(y-50)+50
  所以:y=1100-50r
  G增加,LM不变,LM仍为:y=500+25r
  IS曲线为:y=1100-50r
  解得:r=8       y=700
  情况
  类似地求得:
  IS曲线:y=950-25r
  LM曲线:y=500+25r
  解得:r=9            y=725
  (3)因为情况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中为5,故:当△G使r 上升时,
  情况中,△i =(140-80)-(140-60)= -20
  情况中,△i =(110-45)-(110-30)= -15
  由于KG=5,求挤出效应:
  情况中,-20×5= -100
  情况中,-15×5= -75
  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y=30×5= 150
  所以:情况中,△y=150-100=50
  情况中,△y=150-75= 75
  故:情况中,y=650+50=700
  情况中,y=650+75=725
  5.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c=60+0.8y,t=100,i =150,g=100。
  (1) 求IS和LM方程;
  (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 政府支出从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1)IS:150+100= -60+0.2(y – 100)+100
  y=1150
  LM:0.2y-10r= 200
  y=1000+50r
  (2)y=1150         r=50            i = 150
  (3)y=1250         r=50            i = 150
  y增加100      r增加2         i 不变。
  (4)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y=100=△G/(1- b)
  (5)略。
  6.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 y=750美元+20r (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 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 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做一条LM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它相交所得均衡收入与利率。
  (3) 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 为什么?
  答:已知:图(a)中,LM:y=750+20r      IS:y=1250-30r
  图(b)中,LM:y=750+20r      IS:y=1100-15r
  (1)图(a)中,r=10      y=950
  图(b)中,r=10      y=950
  (2)LM:y=850+20r
  图(a)中,r=8      y=1010
  图(b)中,r=50/7      y=850+1000/7
  (3)图(a)中,y变动多一些,图(b)中,r下降要多一些。
  因为图(a)中,IS曲线比图(b)中的IS曲线平缓一些,等量移动LM,图(a)中y 变动较大,r下降较少;而图(b)则相反。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7.假设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答:国民收入将减少  200×1/(1-0.8′0.75)=500(亿)
  税收收入将减少  500×0.25=125(亿)
  因为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税收收入将减少125亿,原来的75亿赤字正好抵消。

  11.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Cu / 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系数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k=1+ rc / (rc + r )= 1+ rc / (0.38+0.18 )= 1.18/ 0. 56=2.46
  公式参见教材
  △M= △H×rc / (rc + r ) = 100×2.46=246。分享给你的朋友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开心网MSN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14回答时间:2010-5-25 22:38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feiyanwushuang | 二级采纳率:8%

  擅长领域: 暂未定制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急求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写的,拜托了!!!!

4. 求!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课后练习答案
第12章
11.(1)GDP=40
	(2)卖给银器制造商阶段产生了10万美元增值,制成项链阶段产生了30万美元,则GDP=10+30=40
	(3)工资=5+7.5=12.5
       利润=2.5+25=27.5
       GDP=12.5+27.5=40
12.(1)1998年名义GDP=100x10+200x1+500x0.5=1450
(2)1999年名义GDP=110x10+200x1.5+450x1=1850
(3)1999年实际GDP=110x10+200x1+450x0.5=1525
GDP变化=(1525-1450)/1450=5.17%
(4)1998年实际GDP=100x10+200x1.5+500x1=1800
GDP变化=(1850-1800)/1800=2.78%
(5)不完整。因为GDP的变动有两个因素,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数量的变动;二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6)1998年折算数=1450/1450=100%
1999年的折算数=1850/1525=121.3%
13. (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14. (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5.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第五版高鸿业版课后习题答案

  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                 (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资本消耗补偿
  雇员酬金
  企业利息支付
  间接税
  个人租金收入
  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红利
  社会保险税
  个人所得税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政府支付的利息
  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个人消费支出 356.4
  1866.6
  264.9
  266.3
  34.1
  164.8
  120.8
  66.4
  253.9
  402.1
  64.4
  105.1
  374.5
  1991.9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
  总投资
  净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政府预算盈余 4800
  800
  300
  3000
  960
  30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   (2) 政府支出   (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答:MPC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的;APC总是大于零,但不一定小于1,因为在收入为零时,自然消费总是存在的。
  5.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增加储蓄对均衡收入会有什么影响?
  答: 储蓄增加将使需求减少,从而均衡收入也会减少。
  6.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为什么税率提高时,均衡收入会减少? 定量税增加会使收入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答:税率提高时,个人收入将减少,从而使消费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8.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答:见书P509。(1)资源闲置;(2)投资和储蓄并非相互独立;(3)货币供给能否适应需求。
  9.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 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 ,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答:c=100+0.8y,i =50
  (1)由 100+0.8y+50=y
  y=(100+50)/(1-0.8)=750
  c=100+0.8×750=750
  s=i=50
  (2)非自愿存货积累=800-750=50
  (3)△y=△I÷(1-b)=50÷(1-0.8)=250
  (4)y=(100+50)÷(1-0.9)=1500
  (5)s=50
  (6)y=50÷(1-0.9)=500
  (7)自发消费a的变化不影响乘数,边际消费倾向b越大,则乘数也越大。
  10.假设某经济社会储蓄函数为S=-100+0.8y,投资从300增至500时(单位:10亿美元),均衡收入增加多少?若本期消费是上期收入的函数,即
  试求投资从300增至500过程中1、2、3、4期收入各为多少?
  答:由均衡条件可知:
  (1)i = s =-11+0.25y
  当i =300时,y=(1000+300)÷0.25=5200
  当 i =500时,y=(100+500) ÷0.25=6000
  均衡收入增加(6000-5200)=800
  (2)因为:
  所以:


  11.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 i =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 (单位均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 求均衡收入。
  (2)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 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用:增加政府购买;减少税收;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答:(1)
  (2)
  (3)△Y=1200-1000=200
  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2.请对下列各题中可能有的情况做选择并说明理由。
  (1) (1)  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左移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 (2)  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
  A. A.                   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B. B.                    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支出乘以10亿美元;
  D. D.                   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3) (3)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 A.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 B.                    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 C.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 D.                   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4) (4)  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A. A.                   右移10亿美元;
  B. B.                    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 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 D.                   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5) (5)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A.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 (6)  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A. A.                   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B. B.                    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C. C.                    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D.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
  (1) (1)  选C。理由见书p524。
  (2) (2)  选B。理由见书p429、p525。
  (3) (3)  选A。理由:L1(y)上升,r上升使L2(r)下降
  (4) (4)  选C。理由见书p535、540。
  (5) (5)  选A。理由见书p544。
  (6) (6)  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
  4.(1) 若投资函数为 i =100 (美元)-5r ,找出当利率为4%、5%、6%、7%时的投资量。
  答:略。
  (2) 若储蓄为S=-40+0.25y (单位:美元),找出与上述投资相均衡的收入水平。
  答:令
  (由此表达式可以解得结果)
  (3) 求IS曲线并作出图形。
  答:略。
  7.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5r
  (1) 画出利率为10%、8%和6%而收入为800美元、900美元和1000美元时的货币需求曲线。
  (2) 若名义货币供给量为150美元,价格水平P=1,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相均衡的收入和利率。
  (3) 画出LM曲线,并说明什么是LM曲线。
  (4) 若货币供给为200美元,再画一条LM曲线,这条LM曲线与(3)这条LM曲线相比,有何不同?
  (5) 对于(4)中这条LM曲线,若r=10%,y=1100美元,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 若不均衡利率会怎样变动?
  答:(1)略。
  (2)
  (3)略。
  (4)
  (5)因为:0.2×1100-5×100=170≠200
  所以:该点为非均衡点。此时,货币需求小于供给,利率将下降。
  9.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二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 i =150-6r,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单位都是亿美元)。
  (1) 求IS和LM曲线;
  (2) 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3) 若上述二部门经济为三部门经济,其中税收T=0.25y,政府支出G=100(亿美元),货币需求为L=0.2y-2r,实际货币供给为150亿美元,求IS、LM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
  答:(1)易知:S=-100+0.2y
  令    150-6r=-100+0.2y
  IS曲线为:0.2y+6r=250
  LM曲线为:0.2y-4r=150
  (2)解联立方程组
  0.2y+6r=250
  0.2y-4r=150
  得:y=950    r=10%
  (3)(150-6r)+100=(-100+(1-0.8)×(1-0.25)×y)+0.25y
  得:IS曲线       0.4y+6r=350
  LM曲线      0.2y-4r=150
  解得:       y=5750/7       r=25/7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3.假设LM方程为y=500+25r (货币需求L=0.2y-5r,货币供给为100美元)。
  (1) 计算:当IS为y=950-50r (消费c=40+0.8y,投资 i =140-10r,税收 t=50 ,政府支出g=50);和当IS为y=800-25r (消费 c=40+0.8y,投资 i = 110-5r,税收 t=50,政府支出 g=50)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 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情况和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 说明政府支出从50美元增加到80美元时,为什么情况和中收入的增加有所不同。
  答:(1)情况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950-50r
  解得:r=6       y=650      i =140-10r=80
  情况
  LM曲线:y=500+25r             IS曲线:y=800-25r
  解得:r=6       y=650      i =110-5r=80
  (2)情况
  求IS曲线:I+(G+△G)=S+T
  (140-10r)+(50+30)= -40+(1-0.8)(y-50)+50
  所以:y=1100-50r
  G增加,LM不变,LM仍为:y=500+25r
  IS曲线为:y=1100-50r
  解得:r=8       y=700
  情况
  类似地求得:
  IS曲线:y=950-25r
  LM曲线:y=500+25r
  解得:r=9            y=725
  (3)因为情况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中为5,故:当△G使r 上升时,
  情况中,△i =(140-80)-(140-60)= -20
  情况中,△i =(110-45)-(110-30)= -15
  由于KG=5,求挤出效应:
  情况中,-20×5= -100
  情况中,-15×5= -75
  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y=30×5= 150
  所以:情况中,△y=150-100=50
  情况中,△y=150-75= 75
  故:情况中,y=650+50=700
  情况中,y=650+75=725
  5.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为200美元,c=60+0.8y,t=100,i =150,g=100。
  (1) 求IS和LM方程;
  (2) 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 政府支出从100美元增加到120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 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 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1)IS:150+100= -60+0.2(y – 100)+100
  y=1150
  LM:0.2y-10r= 200
  y=1000+50r
  (2)y=1150         r=50            i = 150
  (3)y=1250         r=50            i = 150
  y增加100      r增加2         i 不变。
  (4)不存在挤出效应,所以:△y=100=△G/(1- b)
  (5)略。
  6.画两个IS—LM图形(a)和(b)。LM曲线都是 y=750美元+20r (货币需求为L=0.2y-4r,货币供给为150美元),但图(a)的IS为y=1250美元-30r,图(b)的IS为y=1100美元-15r。
  (1) 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 若货币供给增加20美元,即从150美元增加到170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做一条LM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它相交所得均衡收入与利率。
  (3) 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降更多些? 为什么?
  答:已知:图(a)中,LM:y=750+20r      IS:y=1250-30r
  图(b)中,LM:y=750+20r      IS:y=1100-15r
  (1)图(a)中,r=10      y=950
  图(b)中,r=10      y=950
  (2)LM:y=850+20r
  图(a)中,r=8      y=1010
  图(b)中,r=50/7      y=850+1000/7
  (3)图(a)中,y变动多一些,图(b)中,r下降要多一些。
  因为图(a)中,IS曲线比图(b)中的IS曲线平缓一些,等量移动LM,图(a)中y 变动较大,r下降较少;而图(b)则相反。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7.假设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答:国民收入将减少  200×1/(1-0.8′0.75)=500(亿)
  税收收入将减少  500×0.25=125(亿)
  因为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税收收入将减少125亿,原来的75亿赤字正好抵消。

  11.假定现金存款比率rc=Cu / D=0.38,准备率(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r=0.18,试问货币创造系数乘数为多少?若增加基础货币100亿美元,货币供给变动多少?
  答:k=1+ rc / (rc + r )= 1+ rc / (0.38+0.18 )= 1.18/ 0. 56=2.46
  公式参见教材
  △M= △H×rc / (rc + r ) = 100×2.46=246。分享给你的朋友吧:人人网新浪微博开心网MSNQQ空间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第五版高鸿业版课后习题答案

6.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部分内容摘抄之一: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1.效用概念的演进
  
 微观经济学上有关消费者行为的理论主要是着重于效用理论的分析,一般可分为早期的基数效用及现代的序数效用分析,前者认为效用是可以用基数数字如1、2、3,..来测量人们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取的主观上的满足程度,而后者则认为效用是无法以数字来测量的,只能根据满足程度的大小按顺序排列。
  
 2.边际效用的含义
  
 基数效用论者把效用区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其中,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如总效用函数为:TV(),则相应的边际效用为:x-4v(),也就是对效用函数求一阶釜de系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部分内容摘抄之二:
  
 三、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概述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需求曲线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购买价格与商品的边际效用成正比关系。
  
 当消费量增加时,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按照基数效用论的观点,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也是递减的。因此,在横轴表示消费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的坐标轴中,建议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上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部分内容摘抄之三:
  
 4.水与钻石悖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指出具有极大使用价值的东西往往只有很少的或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那些具有极大交换价值的东西往往很少或没有使用价值。再没有比水更有用的东西了,但水却不能购买任何东西,没有东西和水交换。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却十分昂贵。”由此引出了水与钻石悖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解释了该悖论:
  
 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对于水,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其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钻石则很稀缺,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钻石很昂贵。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钻石昂贵。即虽然水的使用价值极大,却没有交换价值;而钻石几乎没有使用价值,却可以交换大量的其他商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部分内容摘抄之四: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其所消费的可能的商品组合所进行的喜好顺序的排列。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以下三个基本的假定:
  
 1.完备性
  
 假定任何两个消费束都是可以比较的。或者说,给定两个消费束x和r,理性消费者能够确定哪一个是更好的或者两者无差异,即消费者具有必要的能力与知识去区分与评价不同的消费计划。
  
 2.传递性
  
 给定消费束x、y和z,如果x好于r,r好于z,则x一定好于z。这说明消费者的选择是一致的。
  
 3.偏好的非饱和性
  
 偏好的非饱和性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相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即就商品而非厌恶品(bads)而言,人们希望是多多益善。
  
 偏好与偏好假定为借助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行为提供了条件。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部分内容摘抄之五:
  
 3.效用函数
  
 (1)效用函数的概念
  
 在以消费者偏好为基础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效用仅仅看作是描述偏好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消费束x的效用大于消费束y的效用,意味着对消费束(x,x)的偏好超过对消费束(x,x)的偏好。
  
 效用函数是一种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的方法,消费束受偏好越多,所被指派的数字越大。即:如果u(·)是效用函数,则两个消费束(x,x)>(,为)=u(x)>u(,为)。
  
 (2)从效用函数推导无差异曲线
  
 给定一个效用函数u(xxx),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来推导无差异曲线:
  
 ①令常数*=u(x,),适当变换表示为函数=f(x),从而根据这个表达式画出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②变化x的大小(也即效用值)看曲线的变化,这样就能很快地画出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变化方向。
  
 ③画出无差异曲线后,在该曲线上随便找出两点,连接两点,看线上的点是否比端点达到餐更高的效用。如果线上的点比端点效用和端点一样甚至更好,则为凸性偏好,如果线上的斋点比端点效用更差,则不是凸性偏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部分内容摘抄之六:
  
 第五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概念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二是使消费者的收入相对于以前发生变动。
  
 1.替代效应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2.收入效应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总效应一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其中,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替代效应界则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
                                          
 【例5.3】简要说明短期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形成U形的原因。[武汉大学2015研;厦门大学2011研]
  
 答:(1)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即最初阶段递减后又转入递增阶段,是因为可变要素的边际报酬先递增后递减导致的。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因此,在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下,短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是由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随着产量的扩大,使用的厂房设备等的规模扩大,因而产品的生产经历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这表现为产品的单位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长期平均成本经历递减阶段之后,最好的资本设备和专业化的利益已全部被利用,这时可能进入报酬不变,即平均成本固定不变阶段,由于企业管理这个生产要素不会像其他要素那样增加,因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困难和成本将越来越大,若再增加产量,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最终将转为递增。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部分内容摘抄之七:
  
 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7.1】为什么垄断竞争厂商之间一般不愿意进行价格竞争而宁肯进行非价格竞争?[北京理工大学2008研]
  
 答: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垄断竞争厂商之间既存在价格竞争,也存在非价格竞争。就价格竞争而言,它虽然能使一部分厂商得到好处,但从长期看,价格竞争会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润消失。因此,非价格竞争便成为垄断竞争厂商普遍采取的另一种竞争方式。
  
 非价格竞争指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都是有差别的,所以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
  
 非价格竞争作为厂商之间相互竞争的一种形式,强化了市场的竞争程度,并且,非价格竞争的一些具体做法,客观上也满足了消费者的某些需要。同时,非价格竞争可以增加消费者对某些产品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厂商加强了对自己产品的垄断程度。
  
 因此,垄断竞争厂商倾向于采用非价格竞争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部分内容摘抄之八:
  
 【例7.2】目前,在北京的一些购物中心.地铁站等处,出现了不少优惠券终端机,顾客在终端机前选择商户,打印优惠券,凭优惠券在消费时可享受5折到9折不等的优惠。每天有不少年轻人光顾这些优惠券终端机,体验省钱消费之道。
  
 厂商为什么要发这些优惠券?为什么它不简单地降低产品的价格,并省下印制和回收这些优惠券的成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研]
  
 答:发放优惠券的行为属于价格歧视,属于三级价格歧视。在三级价格歧视下,同样的产品,对需求弹性较高的客户制定较低的价格,对需求弹性较低的客户制定较高的价格。本题中,厂商通过优惠券把这两类客户区分开来,以赢得更多的利润,若仅仅是降低价格,就会丧失原本在价格不敏感的客户上所获得的大额利润,而这些利润远远比印制和回收那些优惠券的成本大,而吸引到的需求弹性比较高的客户在使用优惠券时也能争取到。因此,为了吸引需求弹性比较高的客户,同时又不丧失原来价格不敏感客户的利润,印制优惠券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虽然成本有所上升,但是收益增加的更多。
  
 一般而言,设置这些优惠券终端机的厂商一般都属于垄断竞争的行业,印制、散发、回收这些优惠券属于非价格竞争的一种,而且这种方式具有广告效应。如果仅仅是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会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润消失。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部分内容摘抄之九:
  
 【例10.3】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浙江大学2005研;厦门大学2006、2008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2009、2015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8研;西安交通大学2009研;中央财大2007、2012、2015研;中南大学2016研]
  
 答: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
  
 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
  
 与其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是占优策略均衡。占优策略均衡指这样一种均衡,不管其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竞争者采取的策略都是最优策略。纳什均衡指每一个竞赛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占优均衡是一种纳什均衡。占优均衡若存在,只存在惟一均衡,而纳什均衡可能存在多重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及答案全套编者注:

7.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中,考试重点有哪些?

1.供求的影响因素及供求定理,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及弹性的计算
2.无差异曲线、等产量线的特征及原因
3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
4.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委托代理理论
5.各种成本曲线的形状、成因及关系,各种成本的计算
6.各种收益的关系及图形
7.如何实现生产者均衡;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原因及计算
8.四种市场的区别及效率比较
9.博弈及博弈的解
10.生产要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1.公平的衡量
12.如何实现生产的最优
13.如何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4微观经济政策有哪些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是希腊文“μικρο”的意译,原意是“小")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提出微观经济政策以纠正市场失灵;关心社会中的个人和各组织之间的交换过程,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其基本理论就是通过供求来决定相对价格的理论。
所以微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围包括消费者选择,厂商供给和收入分配。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换往往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资源配置被认为是帕累托有效的。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中,考试重点有哪些?

8.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在哪找?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是当下经济学考研的热门教材,而且也是初学者入门的必看书之一。但很多大学教材的书课后都是没有答案的。不过如今网上资源很多,随便一找就能找到网盘,文库,东凑凑西凑凑也能凑成一篇完整的课后习题答案。
  
 不过内容就是参差不齐了。我还是推荐使用知择学习网里《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因为是名师出版,风格统一,而且内容答案都是详解。
  
 我们的课后习题答案还有以下优势:
  
 1. 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2. 解答课后习题且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对所有课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做了延伸和归纳。
  
 3. 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为了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我们精选了近年来的名校真题,并作出了详细的解答。通过考研真题来体现各章的考点和难点。
  
 4. 我们的书是电子版,一旦购买即可永久使用。不用担心自己整理的资料会丢失。
  
 第1章 引论
  
 1.1 复习笔记
  
 一、什么是经济学
  
 1  经济学的定义
  
 关于经济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稀缺
  
 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出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类需要权衡各种需求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求。
  
 (2)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很多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它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尽相同。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确定哪一种组合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
  
 (3)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因为资源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因此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分配产品。
  
 (4)何时生产?何时生产是指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正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所以必须做好动态规划,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这四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解决这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
  
 二、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  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与研究的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即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经济理论。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而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称为外生变量。
  
 2  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简言之,规范经济学回答了“应当是什么”的问题。
  
 3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根据既定外生变量求得内生变量的分析方法。例如,在单个市场的均衡分析中,当供求函数的外生变量被赋予确定值时,则可求得相应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的方法。
  
 动态分析:对经济中发生变动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时间中的变动进行分析,包括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的变动速率等。
  
 4  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际分析实现的。
  
 三、理性人假定和经济原理
  
 在研究经济问题时,西方经济学家假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人,即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或目标最优化。更一般地,理性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他们试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理性人假定的前提下,可得出一些重要的经济原理,包括:
  
 (1)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2)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3)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利益,必然导致分工,且分工离不开交易。
  
 (4)市场是联系与组织人类分工和交易的纽带。
  
 (5)制度是人们从事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行为规则,符合理性人假定要求的制度,能有效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
  
 (6)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定位和适度干预。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被称为“小经济学”。它以对经济个体的行为分析为基础,研究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作用,以及相关的改善途径。微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价格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一般均衡理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一个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它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的利润。第二个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这种单个市场价格的决定,是作为单个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和所有生产者的最优经济行为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第三个层次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价格的同时决定,这种决定是作为所有单个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出现的。
  
 显然,微观经济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它才被称为微观经济学或个量分析。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又被称为“大经济学”。如果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森林中的树木,那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就是森林整体。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宏观经济学对总体经济单位的考察,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微观经济学采取个量分析的方法,它假定资源利用已解决,以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为目标;宏观经济学则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假定资源配置已经解决,以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目标。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支学科。它们互相把对方所考察的对象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把对方的理论前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同时它们又存在紧密联系:一方面,总量是由个量构成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个量总是在一定的总量中运行的,只有了解了宏观经济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这两个领域一度界限分明,但近来,这两个子学科逐渐融合起来,很多经济学家已经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来分析诸如失业和通货膨胀这类属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问题。
  
 想要获取该资料,可以上知择学习网搜索关键词【高鸿业】,即可在线阅读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