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建蜀汉于四川一带,为什么五虎上将皆为外地人?

2024-05-04 09:00

1. 刘备建蜀汉于四川一带,为什么五虎上将皆为外地人?

在三国时代,刘备建立蜀汉于四川一带,为什么五虎上将皆为外地人?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回答,下面详细分析。三国时代蜀汉政权之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是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分封有功之臣时,特别设立的蜀汉武将排位体系,五虎上将分别为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翊军将军赵云(毛宗岗版本)。

为什么在众多优秀将领中,刘备选择了以关张马黄赵为蜀汉第一阶梯的武将领袖呢?原因很简单,关羽和张飞跟随刘备征战多年,屡立军功,是蜀汉政权的元老级人物。
马超为人勇猛,又是世家子弟,在西凉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马超加入蜀汉政权,属于带资入股,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军队。

老将黄忠是刘备入川时得到的人才,武功不下午关羽,每逢战事都身先士卒,刘备能顺利入川,黄忠、严颜两位老将功不可没,后来黄忠斩杀曹军阵营领袖夏侯渊,稳定汉中之争,威震天下。同时刘备、张飞对黄忠有知遇之恩,因此黄忠对蜀汉政权忠心耿耿。

赵云很早就和刘备相识,后来公孙瓒倒台后,赵云和刘备于乱世相逢,自此之后赵云死心塌地追随刘备,得到了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一致认可,是刘备集团心腹将领。
蜀汉五虎上将都是军事能力过硬,同时又军功累累,忠于蜀汉政权的优秀人才,他们获得五虎上将的荣耀属于实至名归为何三国时代,蜀汉政权五虎上将皆为外地人这个问题虽然有点讨巴蜀地区朋友的反感,但是这是历史事实,我们应该正确面对。
刘备蜀汉政权五虎上将皆为外地人,一方面是因为五虎上将跟随刘备时间非常长,军功累累,对刘备也忠心耿耿,同时个人军事素养过硬,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是关键,因为巴蜀地区无名将,军事人才匮乏,这也是为什么刘备冒着被巴蜀人民批判的声音,也只能取关张马黄赵为五虎上将的原因所在,假如巴蜀有名将,以刘备和诸葛亮的作风,必然不会亏待他,可惜巴蜀实在不给力。(对于新中国的付出,川军功勋卓著,巴蜀人才辈出,天府之国名不虚传。)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人物,他们本身能力是前提条件,能不能成就大事还得和当时的形势所关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正是这个道理。

刘备建蜀汉于四川一带,为什么五虎上将皆为外地人?

2. 刘备建蜀汉于四川一带,为什么五虎上将皆为外地人?

蜀地里的人想走出来,蜀地外的人想走进去。自古以来,都是这么个道理,远方的风景才是风景,家门口的5A都是垃圾。
公元25年,蜀地太守公孙述自立为帝,建立成家王朝,在位12年之久,白帝城就是他建造的,所以他也被称为白帝。很可惜的是,公孙述是陕西人。公元191年,刘焉作为益州牧,打算在蜀地自立为帝。可惜被人举报,3年后他病发去世,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璋。他们父子俩都是湖北人。收编的东州兵也都是中原流民。公元903年,王建在蜀地建立了前蜀国。当时正值五代十国内乱期间,唐朝刚刚灭亡,王建不服气后梁的统治,所以自立为帝。不过他本人是河南人。除了十六国时期,西蜀的建立者谯纵是本人外,基本上割据该地区的诸侯,全部都是外来汉。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所以为什么就不允许刘备这个外来汉进入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呢?难道就因为专家说了刘备几句坏话,把演义里的形象颠覆了一遍,刘备就没有进入蜀地建立政权的资格?
01刘备集团都是外来户?那可未必。刘备是一个具有超高韬略之人,他用人的手段在三国主公之中,仅次于曹操,甚至不下于曹操。所以他进入蜀地必然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制衡。
不光国与国之间需要制衡,人与人之间,同样也需要制衡,所以集团内部的各个小分队之间,自然也需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能量守恒的定律,其实古人早就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一股子能量,有大有小。只有把能量搞均衡了,那么整个组织才能够稳步前行。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三国志》
刘备从荆州带来了自己的主要成员,张飞、赵云包括诸葛亮,虽然都不是荆州人,但是都是一起打下了荆州的地盘,所以姑且可以把他们算作一个派系,那就是荆州派。
这帮人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可是这个时候刘备并没有忘记另外一帮人,那就是蜀地本地的官员。我认为不需要再分东州派和益州派了,在刘备入川之前,他们都是益州官员,所以都是益州派。刘备意识到权力不平衡的时候,便打算开始启用益州派的官员。首先想要重用的当然是张松,没有张松刘备压根连四川的大门都进不来。可惜张松被刘璋给砍了。所以刘备开始重用法正、李严以及刘巴等文武大臣,这帮人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另一支嫡系力量。我们会发现刘备在后期特别重视这一支力量,理由很简单,因为如果不重视人家,人家会觉得受到了外地人的欺负。
由此可见你不能说说刘备是荆州派的人,他是总领导,手下分了荆州派和益州派罢了。如果任何外地人都算是外来户的话,那其实曹操集团压根就没有本地户,他们占领的大多数都是人家袁绍的地盘。

02刘备集团的核心力量,依旧掌握在荆州派手里。君主之所以搞制衡,其实理由很简单,让不服气的人感到心服口服。但是这内部真的可以一碗水端平吗?那你可就为难君主了。
刘备能够在江湖上混这么多年,如果没有一支真正的嫡系力量,那他可就白混了。所以在荆州派和益州派之中,刘备真正的嫡系力量还是在荆州派系之中。
我们可以去看看刘备的军事部署,荆州给了关羽,汉中给了魏延,而坐镇中央的是诸葛亮。这三个人,可都是正儿八经的荆州派。所谓重用益州派人员,无非就是加官进爵,给与一定的权力,不过想要裂土封王,那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在刘备临终之前,安排诸葛亮为辅政大臣一把手,而李严则作为辅政大臣二把手。这么安排看似是照顾到了益州派系,可实际上还是偏向荆州派的。这是没办法的事实,谁让刘备起家就是在荆州呢?那些人是看着刘备从一穷二白到富甲天下的,大家都是跟着他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
亮卒於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三国志》
比如说诸葛亮,27岁出山辅佐刘备,再也没有更换过门庭。期间刘备最惨的一次,在火烧新野以后携民渡江,被曹操杀了个片甲不留,老婆被人给宰了,俩女儿被人给掳走了。这种情况下徐庶离开了刘备,可诸葛亮还是没有离开。凭什么人家就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呢?

03诸葛亮掌权后,荆州派成了蜀汉的主角。刘备在制衡方面的水平,的确要比诸葛亮高。刘备活着的时候,不管是荆州派还是益州派对刘备,那都是肝脑涂地的那种。
可诸葛亮上台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诸葛亮本人是荆州派的领袖,现在升任了蜀汉帝国的领袖,在不知不觉中,对荆州派的重用,要强过其他任何派系,包括益州派。
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三国志》
这就是诸葛亮比不上刘备的地方。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这样呢?因为诸葛亮的地位比不上刘备,所以他做不到制衡。
他是荆州派的领袖,可未必真的能够成为蜀汉的领袖。他的这个位置并不稳固,最初谁都有可能替代他,所以他做不到制衡。
他只有着重培养自己的力量,才能让自己的地位在蜀汉稳固。所以说他所面临的问题,跟刘备所考虑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
刘备不需要考虑自保的问题,大家都是给他打工干活的,他是大老板是董事长。而诸葛亮则不一样了,他是给人家打工了,他是总经理或者CEO,所以必须要有一帮支持他的人,他才能坐稳这个位置。
李严曾经挑战过诸葛亮的位置,后来失败了。其实这就是一种警示,他不断要求开府,跟诸葛亮享受相同的待遇,甚至要求在外独立划几个郡给他作为一个州,他来做刺史,其实就是为了分权罢了。
总结:外来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本事的人掌权。其实我们发现 刘备集团进入蜀汉以后,跟刘璋时代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刘备集团的军纪是比刘璋集团好得多的,至少在兵祸这一块,蜀汉老百姓没有受到多少伤害,而过去东州兵对蜀地的百姓那叫一个猖狂抢掠。
后来诸葛亮掌权以后,那蜀汉的政局就更加好了。因为诸葛亮主张依法治国,从上到下,全部按照法令来办事,蜀地居民得到了相对的公平,自然能够赢得官员百姓们的支持。
别看李严想要分权,可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可能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审判李严的所有过程,都是严格按照蜀汉的法令来进行的,完全没有诸葛亮的私仇在里面。后来李严在牢中得知诸葛亮病死了,他差点也吐血,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人可以启用他了。益州派中的大儒谯周,在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以后,什么都不顾,非要跑去前线哭丧,可见诸葛亮多么受人尊重。外人集团并不可怕,甚至比本地人对本地人还要好,因为他们想要融入本地社会,就必须要带来一些利好。相反如果统治者是个废物或者是暴君,那就算是本地人,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3. 三国不是“魏蜀吴”,刘备的国家不叫“蜀”,那叫什么?

如果让刘备、孙权、曹操三人一起坐在电视前面看三国演义,哭得最厉害的一定是刘备。并不是刘备善哭,而是孙权默默无闻,曹操笑得太厉害。三国演义中东吴被演成了配角,而斩关羽更是让百姓义愤填膺,孙权默不作声是必然的。而纵观影视作品或名著,三国演义虽然侧重褒奖刘备,但是曹操的枭雄模样也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历史的真相也是被活灵活现地搬到了荧屏,曹操虽被贬千年,笑声却依旧爽朗。而刘备则相反,连国家的名字都被改成“蜀”了,哭也就是必然了。



乱世三国,名臣武将众多,大小战役无数,期间故事曲折程度几度演绎,人们早已习惯。而其中最基础的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更是铁打的定律,在剧情发展中,刘备阵营臣子往往称自己为蜀将某某,而出征对战是,战旗上倘大的“蜀”字招牌也是夺目照人。此时如果跳出来,说刘备称帝后称自己领地为蜀国有悖于历史,一定会让人感到吃惊。但是,现实总与人们认知有所偏差,刘备从未称自己的国家为“蜀国”。



刘备所属国家的名字应为“汉”。从刘备发家之日起,刘备一直宣称自己为汉室后裔,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他在集结队伍的过程中“匡扶汉室”的言论更是打动了众将士,使其成为乱世诸侯中唯一一支名正言顺的队伍。试想,大军出征,军旗上面打着蜀国的国号“匡扶汉室”岂不成为笑柄?虽然刘备有心称帝,但是此种愚蠢做法实在瞒不过诸葛亮的法眼。



在三国后期,三家纷纷称帝,国号帝号接踵而来。而谥号也是证明皇帝功过的象征,所以曹丕追封其父为“魏武帝”,曹丕自称“魏文帝”,而占据江东的孙权称为“吴大帝”,那么刘备呢?按著作中称“蜀国”来看,刘备应该被称为“蜀昭烈帝”而非“汉昭烈帝”,这完全符合当时以国号为前缀称道帝号的习惯。但是刘备并未如是称道,所以刘备称帝之后,国号为“汉”而非“蜀”。



历史讲究真实性,而鉴定真实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提供佐证。仅从刘备的角度,可能对“蜀”不存在难以理解,但让诸葛亮出面作证就权威的多。在《出师表》中,诸葛亮曾提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与“报先帝忠陛下”,“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等言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出发点仍是汉臣,而刘备带领众人起兵讨伐的目的仅为“匡扶汉室”。而全文更是没有出现关于“蜀”的字眼,如果忠于刘备,如果刘备有立蜀之心,也许《出师表》就被改写了。



三国演义虽是名著,毕竟有大部分主观意见夹杂其间,而“蜀国”的称呼就是后人强加的。在历史上,我们常见以地域差别而区分朝代“西汉”与“东汉”,“北宋”与“南宋”皆是如此。从刘备个人意愿出发,匡扶汉室之后的名称以占据区域为名并无不可。在三国时期,汉朝已然灭亡,即使刘备成功,也并不是正统汉朝,后人为了区分,强加意愿则情有可原。至于影视剧作,仅仅是娱乐大众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媒介而已,更不至于当真。



“三人成虎”,在众说纷纭的时代,某些事情被人们广为熟知时,即使是假也会被冠以“真”的名。刘备坐在电视前哭的主要还是期间情节的追忆与人物的情感,对于“蜀”被广泛传唱更多的也许是抿而笑之吧!

三国不是“魏蜀吴”,刘备的国家不叫“蜀”,那叫什么?

4. 三国中,刘备在四川建立的政权就叫蜀国吗?


5. 刘备建蜀汉于四川一带,为什么五虎上将皆为外地人?

导语:蜀地里的人想走出来,蜀地外的人想走进去。自古以来,都是这么个道理,远方的风景才是风景,家门口的5A都是垃圾。公元25年,蜀地太守公孙述自立为帝,建立成家王朝,在位12年之久,白帝城就是他建造的,所以他也被称为白帝。很可惜的是,公孙述是陕西人。公元191年,刘焉作为益州牧,打算在蜀地自立为帝。
可惜被人举报,3年后他病发去世,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璋。他们父子俩都是湖北人。收编的东州兵也都是中原流民。公元903年,王建在蜀地建立了前蜀国。当时正值五代十国内乱期间,唐朝刚刚灭亡,王建不服气后梁的统治,所以自立为帝。不过他本人是河南人。
除了十六国时期,西蜀的建立者谯纵是本人外,基本上割据该地区的诸侯,全部都是外来汉。所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所以为什么就不允许刘备这个外来汉进入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呢?难道就因为专家说了刘备几句坏话,把演义里的形象颠覆了一遍,刘备就没有进入蜀地建立政权的资格? 

01刘备集团都是外来户?那可未必。刘备是一个具有超高韬略之人,他用人的手段在三国主公之中,仅次于曹操,甚至不下于曹操。所以他进入蜀地必然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制衡。不光国与国之间需要制衡,人与人之间,同样也需要制衡,所以集团内部的各个小分队之间,自然也需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能量守恒的定律,其实古人早就明白了,每个人都是一股子能量,有大有小。
只有把能量搞均衡了,那么整个组织才能够稳步前行。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三国志》
刘备从荆州带来了自己的主要成员,张飞、赵云包括诸葛亮,虽然都不是荆州人,但是都是一起打下了荆州的地盘,所以姑且可以把他们算作一个派系,那就是荆州派。 

这帮人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可是这个时候刘备并没有忘记另外一帮人,那就是蜀地本地的官员。我认为不需要再分东州派和益州派了,在刘备入川之前,他们都是益州官员,所以都是益州派。刘备意识到权力不平衡的时候,便打算开始启用益州派的官员。首先想要重用的当然是张松,没有张松刘备压根连四川的大门都进不来。可惜张松被刘璋给砍了。所以刘备开始重用法正、李严以及刘巴等文武大臣,这帮人成为了刘备集团的另一支嫡系力量。
我们会发现刘备在后期特别重视这一支力量,理由很简单,因为如果不重视人家,人家会觉得受到了外地人的欺负。由此可见你不能说说刘备是荆州派的人,他是总领导,手下分了荆州派和益州派罢了。如果任何外地人都算是外来户的话,那其实曹操集团压根就没有本地户,他们占领的大多数都是人家袁绍的地盘。 

02刘备集团的核心力量,依旧掌握在荆州派手里。君主之所以搞制衡,其实理由很简单,让不服气的人感到心服口服。但是这内部真的可以一碗水端平吗?那你可就为难君主了。刘备能够在江湖上混这么多年,如果没有一支真正的嫡系力量,那他可就白混了。所以在荆州派和益州派之中,刘备真正的嫡系力量还是在荆州派系之中。
我们可以去看看刘备的军事部署,荆州给了关羽,汉中给了魏延,而坐镇中央的是诸葛亮。这三个人,可都是正儿八经的荆州派。所谓重用益州派人员,无非就是加官进爵,给与一定的权力,不过想要裂土封王,那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在刘备临终之前,安排诸葛亮为辅政大臣一把手,而李严则作为辅政大臣二把手。
这么安排看似是照顾到了益州派系,可实际上还是偏向荆州派的。这是没办法的事实,谁让刘备起家就是在荆州呢?那些人是看着刘备从一穷二白到富甲天下的,大家都是跟着他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亮卒於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三国志》
比如说诸葛亮,27岁出山辅佐刘备,再也没有更换过门庭。期间刘备最惨的一次,在火烧新野以后携民渡江,被曹操杀了个片甲不留,老婆被人给宰了,俩女儿被人给掳走了。这种情况下徐庶离开了刘备,可诸葛亮还是没有离开。凭什么人家就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呢? 

03诸葛亮掌权后,荆州派成了蜀汉的主角。刘备在制衡方面的水平,的确要比诸葛亮高。刘备活着的时候,不管是荆州派还是益州派对刘备,那都是肝脑涂地的那种。可诸葛亮上台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诸葛亮本人是荆州派的领袖,现在升任了蜀汉帝国的领袖,在不知不觉中,对荆州派的重用,要强过其他任何派系,包括益州派。
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三国志》
这就是诸葛亮比不上刘备的地方。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非要这样呢?因为诸葛亮的地位比不上刘备,所以他做不到制衡。 

他是荆州派的领袖,可未必真的能够成为蜀汉的领袖。他的这个位置并不稳固,最初谁都有可能替代他,所以他做不到制衡。他只有着重培养自己的力量,才能让自己的地位在蜀汉稳固。所以说他所面临的问题,跟刘备所考虑的问题是完全不同的。
刘备不需要考虑自保的问题,大家都是给他打工干活的,他是大老板是董事长。而诸葛亮则不一样了,他是给人家打工了,他是总经理或者CEO,所以必须要有一帮支持他的人,他才能坐稳这个位置。李严曾经挑战过诸葛亮的位置,后来失败了。其实这就是一种警示,他不断要求开府,跟诸葛亮享受相同的待遇,甚至要求在外独立划几个郡给他作为一个州,他来做刺史,其实就是为了分权罢了。 

 总结:外来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本事的人掌权。其实我们发现 刘备集团进入蜀汉以后,跟刘璋时代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刘备集团的军纪是比刘璋集团好得多的,至少在兵祸这一块,蜀汉老百姓没有受到多少伤害,而过去东州兵对蜀地的百姓那叫一个猖狂抢掠。后来诸葛亮掌权以后,那蜀汉的政局就更加好了。
因为诸葛亮主张依法治国,从上到下,全部按照法令来办事,蜀地居民得到了相对的公平,自然能够赢得官员百姓们的支持。别看李严想要分权,可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可能很少有人能比得上。审判李严的所有过程,都是严格按照蜀汉的法令来进行的,完全没有诸葛亮的私仇在里面。后来李严在牢中得知诸葛亮病死了,他差点也吐血,因为他知道再也没有人可以启用他了。
益州派中的大儒谯周,在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以后,什么都不顾,非要跑去前线哭丧,可见诸葛亮多么受人尊重。外人集团并不可怕,甚至比本地人对本地人还要好,因为他们想要融入本地社会,就必须要带来一些利好。相反如果统治者是个废物或者是暴君,那就算是本地人,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备建蜀汉于四川一带,为什么五虎上将皆为外地人?

6. 三国中,刘备在四川建立的政权就叫蜀国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