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

2024-05-16 11:19

1. 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

对欧洲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互影响有正确认识,特别是对中、美、欧三角关系的认识,从而理解中国政府对欧债危机所采取的对策。
(一)主权债务的度量应包括“隐性债务”部分
 
  从70个国家两个世纪的主权债务违约历史中全面清晰地描述了“隐性债务”问题的重要性——政府常常存在远高于记录水平的隐性债务。而Winkler(1933)关于外债的经典研究中,早已提到了隐性债务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中指出:“政府部门债务水平较低,但隐性负债问题值得关注”。 其中,政府部门隐形负债规模较大,可从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个维度分析。从中央来说,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共管基金 ; 一些政策性或准政策性金融机构大量发债,以及一些政企不分的部门负债较高。同时,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也存在缺口。
 
  隐形负债的第二个维度是地方政府。央行报告显示,2010 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贷款余额占同期一般贷款的比重仍然较高, 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运作不够规范,在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加大。此外,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资金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存在欠账,以及村镇债务等隐性负债问题,都增加了财政风险。
 
  此外,央行还着重强调了房地产信贷风险。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9.35万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超过各项贷款余额增速7.6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5%,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贷款新增2.0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7.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人民币“被升值”。最近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美元指数先后突破85、86和87,美元对欧元、英镑、澳元和瑞郎等货币纷纷升值。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周期较短
 
  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变过程表明,主权债务危机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冲击具有周期较短的特点: IMF用1972 年至2000年数据发现,主权债务在违约后的第一年借贷成本在违约前的基础上平均上升4%,而该额外成本到了第二年就会下降至2.5% 而在违约两年以后,主权债务利差基本可以回落到违约前的水平。
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尽管中国对希猎、西斑牙等国的出口童不大,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将出现下降。如果出口企业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贫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缘下滑。
 
 
 
 
  (三)重组进程顺利与否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至关重要
 
  从经济增长速度角度出发,主权债务违约国家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GDP平均增长速度要比没有经历主权债务违约的国家(其他情况类似)低1.2%,不过该现象也集中在违约后的第一年。未能顺利重组违约债务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要比成功重组的国家大很多。根据英国央行的研究结果,未能和债权人达成重组协议国家的GDP所遭受的损失要三倍于顺利重组债务的国家——顺利重组一般意味着债权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补偿或承诺。
 
  主权违约国对其所在地区其他国家的牵连十分明显:上世纪80年代新兴市场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整个发展中国家的信贷骤减,这其中包括并没有违约的主权经济体。而目前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也已经扩散到主要经济国家,投资者对整个欧洲经济体债务问题的担忧导致很多国家的资本市场出现大幅震荡。
     随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升值,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实际上,以前我们关心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有升位预期,美元投机资本流入赌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琳加。但笔者认为.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热钱的流入,不应该只关注美元资产的流入,也要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四)财政纪律至关重要
 
  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效用有限,而且财政失衡可通过实际经济、金融市场和机构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一,大量国债的发行将导致利息率的上升,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净“挤出效应”,从而降低财政支出的乘数作用。
 
  第二,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使人们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前景产生怀疑,李嘉图等价将会起作用。理性的人们会意识到,用国债弥补赤字,意味着把当前的困难转嫁给下一期,为了应付下一期的多纳税,人们在现期就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从而使政策失效。
 
  第三,较高赤字导致的较高国债发行量意味着较高的利息支付额,人们会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怀疑,投资者将要求更高的风险贴水以补偿承受越来越严重的信用风险。风险贴水的上升将提升金融机构和众多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
      外汇储备缩水问题。尽管不清楚欧元和英镑资产在我国外汇资产中所占比例有多高,但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外电报道“中国外管局正在评估所持欧元债券”予以否定,表示对欧本区克服债务危机充满信心,也是对欧元货币的一种支持。但笔者认为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外汇资产时管理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削减开支、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是当务之急
 
  欧洲国家都被迫开始大幅削减开支,纷纷草拟计划削减财政赤字,一些国家正计划提高退休年龄,取消一些福利。但仅仅依靠简单全面的紧缩政策不足以走出危机,只能暂时安抚紧张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削减开支幅度过大,将显著抑制需求,很容易使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发生逆转。而且政府产生的赤字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拯救金融机构,现在却要通过简单地削减全民福利来弥补,在政治上也不得人心。此起彼伏的罢工潮反过来又会拖累经济复苏。阿根廷总统最近就警告说,希腊政府为应对债务危机采取的经济紧缩政策正在重蹈当年阿根廷金融危机的覆辙。当年阿根廷政府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援助也同意了类似的经济紧缩方案,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造成阿根廷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要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复苏,不但要通过政府的刺激政策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恢复供需平衡,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积极的调整和改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北欧一些国家做得较为成功。丹麦等北欧国家积极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如它们的失业救助体系关注的是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既增加雇主用工的灵活性,又向劳动者提供一定保障和相关培训,让他们为新工作做好准备,而不是仅仅提供生活保障。美国施行的医保改革和即将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也表明,美国的发展方式转变也在艰难推进。值得称道的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要数中国达成的共识最为明确。
     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和宏观经济政策退出影响较大。尽管希猎、西班牙等“欧洲五猪”在欧洲的经济影响力不大,但目前来看,这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二欧盟各国不仅提出了巨顶的援助计划,还勒紧腰带准备缩减本国的财政赤字。欧债危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由于主权债务风险仍然存在蔓延的可能性,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的退出也将面临挑战。
 
 
  (六)提高债务透明度,建立常态的财政风险释放通道
 
  一是提高债务透明度。当前,银行信贷规模收紧,很多地方政府融资面临资金断流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其偿债能力。因此,应建立公开、透明的资产负债表,利用审计等方式明晰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通过信息披露将隐形风险显性化,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提供基本依据。
 
  二是建立常态的财政风险释放通道。任何危机的爆发都不是一日形成,局部风险逐渐累积形成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恶化才爆发危机。我国要从长期化解财政风险的角度,建立常态的风险释放通道。例如,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债券市场,使政府的资金来源多元化,通过市场化手段约束政府举债行为,进而分散风险。

欧债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

2. 欧债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是?

  一、欧债危机的表现:
  (一)外部原因:
  1、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7-+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2、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
  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评级。
  3、美债踪影
  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是更深层较量,那就是美国与欧洲正在展开一场货币主导权与债务资源的大战。
  首先,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
  其次,欧元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
  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资源争夺,这个恐怕是美国最为担忧的。
  (二)内部原因:
  1、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2、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使劳动力成本上升
  3、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4、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
  (三)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看法不一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才是导致欧元区“内爆”的真正原因
  第二种观点: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第一,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第二,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
  第三,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
  二 、解决途径
  第一,提高德国公共支出和预算赤字。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其态度对债务危机的解决至关重要。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希腊、爱尔兰等国的出口,因此,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就成为欧元救助计划中的一部分。
  第二,扩大当前的7500亿欧元紧急救助基金规模。为救援希腊而筹集的7500亿欧元的基金可以保障爱尔兰,甚至可以保障葡萄牙暂时不出问题,但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机,欧元前景堪忧,毕竟该国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只有有效扩大EFSF的总体规模,并提高其使用的弹性,才能在危机爆发时稳定市场信心。
  第三,欧洲央行应扩大债券购买规模。尽管量化宽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的还债问题,但欧盟和欧洲央行的救助能够给西班牙等国家以喘息时间,并帮助西班牙等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实现财政的再平衡。欧债危机必须通过各国减少支出,进行结构性改革,放弃过去过度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得到解决,在此之前,量化宽松是欧洲央行唯一的选择。
  第四,“PIIGS”减少财政支出。根据巴克莱的研究报告,“PIIGS”中只有意大利可以在不进行主动削减支出的情况下,从2011年开始逐渐实现财政的小幅盈余,而其他四个国家若不进行痛苦改革,财政赤字将一直维持在5%以上的水平。根据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的计算,要想继续留在欧元区,希腊、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需要将政府支出缩减10%。
  (1)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希腊为了节约财政支出,2010年1月15日,希腊向欧委会提交削减赤字的计划,提出在2010年使赤字占GDP的比例下降4个百分点,降至8.7%。此后,2011年降至5.6%、2012年降至2.8%,2013年降至2%。为此,希腊公布一系列削减公共开支措施,包括政府部门未来一年内停止招聘新公务员、公务员工资削减10%,缩减国家福利、政府工作人员和公共机构,减少债务等。紧缩措施还包括减少工资、改革工会集体谈判制度等。
  (2)申请和接受援助
  (3)组建技术性政府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在近来引发全球关注的欧洲债务危机身上再次得到了印证。遭遇欧债危机打击的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国都实现了政府更迭。但是政权更迭在缓解国内政治动荡的同时面对严重的债务危机依旧要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平衡公共财政、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是每一位政府头脑面临的严峻挑战。
  (4)发展经济
  以西班牙为例。首先,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竞争力,由此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促进出口。其次,重新进行资源分配,多元化增长点,把重点从房地产转到其他产业,注重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再次,启动积极就业机制,出台新劳动法,使就业市场更加灵活。缩小永久性和临时性合同的差别,同时向私企授权,增大就业自主权。
  重组金融产业
  西班牙重组金融产业,鼓励银行兼并融合。
  (5)实施一揽子政策
  欧盟及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在第二次峰会就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银行资本重组、希腊债务减记以及加强金融监管银行增资等一揽子方案达成一致。第一,将现有救助机制——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规模从4400万欧元扩大到10000亿欧元;第二,到2012年6月底,欧洲银行业的资本金比率提高到9%;第三,欧洲领导人已与私营领域银行达成协议,私人投资者同意在“自愿”基础上将所持希腊债务减记50%;第四,加强金融监管、建立跨境合作机制、明确破产救助规程,以及大银行需额外增加资本金等减少系统性金融机构风险。
  (6)缔结政府间条约

3. 简述欧债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导火线源于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随后欧洲多国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最终演变成欧盟都陷入债务危机中。
原因:第一,一段时间以来的欧元大幅升值成为后来主权债务危机的诱因。欧元作为世界货币在1999年诞生。其兑美元的比价先从1.01贬值到0.85的低点,而后一路升值~20os年7月的1.58,其间累计升值达86%, 比起欧元诞生之曰也升值了50%多。欧元在这一时期大幅升值的直接后果,就是欧债受到投资人的欢迎,相应的举债成本也变得十分低廉。像高盛等投行,就曾帮助希腊政府做假账,美化财政状况,以便利举债。而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市场对欧洲经济前景的担忧加剧,欧元又大幅贬值。其兑美元的比价一度下跌至2010年6月份的1.20附近,为近4年来的最低点。
  第二,欧元区虽有统一的央行与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这种制度架构上的“先天不足”为危机的产生埋下了种子。当某些成员国遇到外部冲击时(如金融海啸),它们难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等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比如,当希腊遇到问题时,对外不能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对内不能通过货币扩张来削减政府债务。加之欧元区各成员国多年来对《稳定与增长公约》关于政府财政的规定几乎置若罔闻,致使各国债台高筑,积重难返 。
  第三,长期以来,欧洲央行一直奉行较为保守的货币政策。尽管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洲央行开始购买欧元债卷 并维持自去年5月以来的1%的市场指导利率,但是其目标通货膨胀率始终锁定在2%以下 。这种在危机时刻对物价水平稳定性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欧元区的消费与投资,给经济复苏造成不利影响 。
  第四,近年来,欧洲银行业的信贷扩张事实上也很疯狂,致使其经营风险急剧增加。这特别表现在其杠杆乘数(即总资产与核心资本之比)甚至超过受次贷冲击的美国同行(见图4)。尽管欧盟今年7月23曰公布的压力测试显示,在91家受测的欧洲银行中,只有7家未能达标(结果详见CEBS (2010))。但由于测试未将备受瞩目的G I 1 Ps国家主权债务违约考虑在内,并且最低核心资本率(tier一1 capital1 6 ratiO)的设定也较为宽松⑨,该结果远未消除市场对欧债危机向欧洲银行业蔓延的担忧。
  最后,欧洲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以及过度慷慨.的福利制度,极大地抑制了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导致了长期的结构性低增长、高失业。事实上,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欧元区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等指标上也明显逊于美国 。这是欧洲政府债务负担加剧的根本原因。
[作者简介]张晓晶(1969一),安徽东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李成f1978一),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与国际经?齐学。

简述欧债危机

4. 简述欧债危机是什么?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导火索】:
  2009年10月20日,希腊政府宣布当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12%,远高于欧盟设定的3%上限。随后,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率先在希腊爆发。

  【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金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私人企业去杠杆化、政府增加杠杆。希腊政府的财政原本处于一种弱平衡的境地,由于国际宏观经济的冲击,恶化了其国家集群产业的盈利能力,公共财政现金流呈现出趋于枯竭的恶性循环,债务负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2、评级机构不再受西方国家约束,正确调整评级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上述四国的主权评级:将希腊主权评级09 年底的A-下调到了CC级(垃圾级),意大利的评级展望也在11年5月底被调整为负面,继而在9月份和10 月初标普和穆迪又一次下调了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葡萄牙和西班牙也遭遇了主权评级被频繁下调的风险。主权评级被下调使上述四国借入资金的利息变得相当高,也可成为危机向深度发展直接性原因。
  二、内部原因
  1、产业结构不平衡:实体经济空心化,经济发展脆弱
  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支柱产业的希腊经济难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以出口加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意大利在危机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依靠房地产和建筑业投资拉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经济本身存在致命缺陷。
  工业基础薄弱,而主要依靠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的葡萄牙经济基础比较脆弱。

  总体看来,PIIGS 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他们的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深入,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逐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南欧国家的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在危机冲击下显得异常脆弱。

  2、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的一种发展趋势。随着工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生育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最快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是日本,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出现拐点,随之出现了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政府债务的不断上升。我们判断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人口结构也开始步入快速老龄化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低出生率和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化。

  3、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对于欧盟内部来讲,既有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西欧地区)与拜占庭帝国(东欧地 区)之间的问题(同属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但政治制度不同导致经济发展道路不同),也存在南欧和北欧之间的问题。对于欧元区来讲,主要的矛盾体现在南北欧问题上。天主教在与百姓共同生活的一千年来,变得稍具灵活性,而新教是一个忠于圣经的严格的教派,所以信新教的北欧人比南欧人更严谨有序,在加上地理和气候因素,把这两种文化的人群捆绑在同一个货币体系下,必然会带来以下南北欧格局:北欧制造,南欧消费;北欧储蓄,南欧借贷;北欧出口,南欧进口;北欧经常账户盈余,南欧赤字;北欧人追求财富,南欧人追求享受。

  4、法德等国在救援上的分歧令危机处于胶着状态
  法国坚决支持救援,德国在救援问题上的左右摇摆使得欧债危机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否要对身陷危机的国家施以援手主要取决于德国和法国的态度。法国是坚决支持对危机国实施救援的,因为法国银行持有相当数量的欧元区债券,如果这些国家违约的话,法国的损失将会非常惨重(从三大评级机构下调法国两大银行评级可以看出)。德国是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发展强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格的成本控制。在欧元开始成为统一货币的12 年里,德国国内工资上涨速度缓慢(年均2%左右),导致国内消费不振,但是赤字控制的比较好。欧洲五国从加入欧元区之后,为了缩短与欧元区其他国家各方面的差距,工资一直在上涨,平均每年上涨10%以上。劳动力优势的存在使得南欧各国的人均GDP 水平也在不断的上涨,与法德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但是随着工资上涨,竞争力也不断减弱,后期各国只能靠旅游房地产等项目来拉动经济,这些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异常脆弱,在受到外部冲击时显得不堪一击。 德国这些年忍受着福利削减,工资长期不上涨的痛苦,却要让他们去拯救那些享受高福利高工资的国家,本国民众显然会心有不甘,为了获得更多的民众支持率,德国政府在做决定时必须考虑到民众的呼声。但是如果不救的话,又会面临本国银行业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大量银行倒闭,危急到本国经济,这个局面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德国正面临艰难的选择,欧债危机如何演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德国的态度。

  三:根本原因:
  第一种观点:认为财政危机为表,单一货币下不同国家竞争力差异拉大才是导致欧元区“内爆”的真正原因
  标普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源并非仅是财政问题,而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竞争力差距不断拉大的必然结果。换言之,欧债危机并不仅仅是因为南欧国家花得太多,而是挣得太少;并不仅是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更是竞争力下滑,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

  第二种观点:欧元区制度缺陷,各国无法有效弥补赤字
  1,货币制度与财政制度不能统一,协调成本过高。
  2,欧盟各国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各国不同的公司税税率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造成经济的泡沫化。
  3,欧元区设计上没有退出机制,出现问题后协商成本很高。

  【影响】:
  欧美经济的减速或衰退对中国的影响主要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投资信心三个渠道。根据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研究,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这虽然对缓解中国的通胀有短期好处,但如果欧美经济陷入衰退,本来已经在宏观调控之下减速的中国经济,也将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4800亿美元,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对中欧双边贸易造成沉重打击。
  整体来看,欧债危机是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一场重要危机,在我们看来,它是比美债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它意味着,欧洲国家(包括欧盟、欧元区)将会面临长期的经济调整,既包括各国财政制度的调整,也包括欧洲资产价值的调整。在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中,欧洲是一块比美国问题要严重得多的经济洼地。未来的欧洲,将会更多关注解决区内问题,变成一个“内视的欧洲”。这种基本格局,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的决策者必须高度关注的。

5. 关于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的相关问题都有哪些?

1.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变得更加黯淡,经济复苏迟缓。
2.由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着显著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剧人民币升值。 
3.美元中长期内贬值的可能性加大。 
4.中国的主权债务贬值。

关于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的相关问题都有哪些?

6. 欧债危机的原因及启示有哪些

希腊债务危机实际就是希腊政府的债务危机,是政府的开支大于收入,造成政府无力偿还而成的危机。去杠杆化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银行业共同的发展趋势,2015 年中国就已明确提出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面对欧债危机,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积极总结欧洲去杠杆措施带给我们的启示具有巨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欧债危机的原因希腊债务危机实际就是希腊政府的债务危机,是政府的开支大于收入,造成政府无力偿还而成的危机。原因有:1、税收制度不合理,偷税漏税很严重。2、财政支出过大。3、政府不能独立发行货币,即希腊政府没有权利用印钞权来制造通货膨胀,间接来提高政府收入。由于希腊是欧元区,投资者因为希腊的危机,进而担心到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体系。故投资者大量抛出欧元(欧元下调),而美圆则相对欧元必然上涨(这是相对的)。欧洲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政策,但是它没有一个共同的经济政府。希腊的债务和美国、日本比差不多,美国、日本没有出现债务危机是因为背后有政府在支撑这个债务,政府来为这个债务做担保,这样的话,投资者都会相信不会出现违约。希腊就不一样,希腊自身的能力比较弱,后面也没有一个“欧元区政府”来做担保,没有机制上的保障说德国、法国法律上必须要救助希腊,所以投资者就容易担心,希腊(这样的)小国家出现违约。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盟成员国不能干预欧元汇率,希腊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欧元的贬值,欧元又继续影响到欧盟各国的经济。启示去杠杆化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银行业共同的发展趋势,2015 年中国就已明确提出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总体影响有限,但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冲击了中国经济加上中美博弈升级的国际环境的叠加,中国去杠杆之路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面对欧债危机,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深刻反思,积极总结欧洲去杠杆措施带给我们的启示具有巨大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7. 欧债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是什么?

欧债危机的表现:
金融危机中政府加杠杆化使债务负担加重 7-+融危机使得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高福利、低盈余的希腊无法通过公共财政盈余来支撑过度的举债消费。
评级机构煽风点火,助推危机蔓延评级机构不断调低主权债务评级,助推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主权评级。
美债踪影欧债危机背后掺杂的是更深层较量,那就是美国与欧洲正在展开一场货币主导权与债务资源的大战。首先,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其次,欧元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资源争夺,这个恐怕是美国最为担忧的。
解决途径:
提高德国公共支出和预算赤字。德国作为欧元区最大的经济体,其态度对债务危机的解决至关重要。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希腊、爱尔兰等国的出口,因此,德国增加公共支出就成为欧元救助计划中的一部分。
扩大当前的7500亿欧元紧急救助基金规模。为救援希腊而筹集的7500亿欧元的基金可以保障爱尔兰,甚至可以保障葡萄牙暂时不出问题,但一旦西班牙陷入危机,欧元前景堪忧,毕竟该国是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只有有效扩大EFSF的总体规模,并提高其使用的弹性,才能在危机爆发时稳定市场信心。
欧洲央行应扩大债券购买规模。尽管量化宽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的还债问题,但欧盟和欧洲央行的救助能够给西班牙等国家以喘息时间,并帮助西班牙等国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实现财政的再平衡。欧债危机必须通过各国减少支出,进行结构性改革,放弃过去过度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得到解决,在此之前,量化宽松是欧洲央行唯一的选择。
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欧债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是什么?

8. 对欧债危机的看法

西方所谓民主自由的弊端,民主选举使得各政党为了胜选而不断增加福利承诺,财政入不敷出就去举债。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又使更多的人贪图享乐,而不愿意从事辛苦的劳动,忍受勒紧裤带的生活。所以当这些国家再也借不来钱还不起债的时候,爆发债务危机是必然的。
国家间的竞争,以经济竞争为基础,而经济竞争有时也是制度的竞争,中国的制度迫使百姓忍受更低的工资、更长时间的劳动、更少的政治权利。所以中国发展的成本就更低、效率就更高,所以中国工人抢了欧洲工人的饭碗,所以中国快速崛起。
由此看来,制度的好坏不是绝对的,完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所以制度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