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2024-05-18 08:19

1.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理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抓紧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遵循以下重要方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课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加强重点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组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进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2.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版

  任登第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我们党举行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努力奋斗。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盛会,对于加速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大同社会的早日实现,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十七届六中全会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予极高的重视。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在学习六中全会文件中,有的同志提出,六中全会提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提到“灵魂、“精髓”、“决定”的高度,这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很多同志对这二者的关系搞不明白。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地研究一番,我们就会看到,这两件事是一,不是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的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四大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从相上看,就是从表面现象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四个部分,没有一个公开表明自己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体上看,就是从本质上看,这四部分讲的完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先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我们党靠马克思主义起家,称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从1921至1927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1949至197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或者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走的是西方革命和建设道路,都失败了。在从1927至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1978至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秀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走的是中国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道路,都成功了。从两次失败和两次成功的实践经验中,我们认识到,只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有用成分为指导,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功。这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之道(根本规律)。我们现在所讲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现在,在党的文件中,在领导同志的讲话中,都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辙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是这三个部分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实际上也是以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完全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事实真相,是言之有据的。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的基因是以物为本,以斗为贵。马克思主义重解决制度问题,轻解决教育人的问题,认为只要用暴力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就能解决资本主义的问题,人类就能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国文化的基因是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人为本的第一要务是教育人,认为只要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好人,使人人成为有道德的人,资本主义的弊病问题、政治民主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如果不把人教育好,即使把资本主义推翻了,让自私自利的人掌管企业,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甚至比老的资本家还坏。苏联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把人教育好,让自私自利的人去竞选领导人,不管谁上台都只能为自己或者自己的集团服务,绝对不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就是这个样子。马克思主义的使命是消灭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和一切私有制,中国马克思主义恰恰相反,是要发展这些,这是事实,毋庸讳言。因此,通过现象看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实际上讲的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不仅是从理论上讲的,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上讲的。

  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论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这样的共识,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有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主义。这个定义完全属于中国范畴,其中,以人为本与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导;有商品货币关系是中国的现实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是从西方引进来的,这里讲的社会主义,已经不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包括以暴力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以消灭资本主义和一切私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是中国自己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两部分构成。中国特色有其固有的代表和内涵。只有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能够代表中国,只有以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表中国。中国文化的纲领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五伦是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国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驾驭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就是由孔老夫子转述的中国远古时期曾经实行过的大同社会。

  再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人讲的爱国主义,就是热爱中国的山河大地,热爱中国的人民,特别重要的是热爱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西方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对中国大举入侵的危急时刻,大骂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大骂中国的文化是吃人的文化,并且发出“打倒孔家店”的狂叫,完完全全为敌人的侵略鸣锣开道,这种种人能够说是爱国主义者吗?关于什么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有多种说法,纵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5000年文明史,我们看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易经》上讲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需要指出的是,《易经》上讲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由此可见,这一条说的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再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长期以来,在我们党内形成一种陋习,大凡中央提出一个新观点或者新思想,有人总是要在马克思那里找方位和根据。“八荣八耻”发表以后,这样的文章不多见了,因为从马克思那里实在找不出“八荣八耻”的影子。“八荣八耻”完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这是普通常识。但是,有人却在科学问题上挑刺,说什么中国文化中没有科学,“八荣八耻”中的“以崇尚科学为荣”,来源于西方文化,企图以此来否定“八荣八耻”的完全中国文化性质。须知,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从社会科学来说,以中国文化为指导的中国社会科学,高于和优于西方社会科学几千年。说中国没有科学的人,从个别性的前提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把自然科学当做科学的全体。这本身就犯了逻辑错误。这是一。其二,单就自然科学来说,科学技术最早的发源地在中国。火药等四大发明出自中国,而不是出自西方国家。近代以来,西方在机器和科学技术方面,确实比我们发达。科技发达了,给我们生活上带来很多方便,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太多,我们得到的又是极其微少,真正是得不偿失。有少数人责怪我们的老祖宗为什么不在科技上求发展,为什么不继续发展科学技术,让西方人后来居上呢?我们的祖先知道,科学技术发展到最后,如果圣贤教育跟不上,悲惨世界就跟着来了。这就是说,科学技术早一天达到最高峰,地球就早一天毁灭。中国古圣先贤不愿意看到这个事实真相,把科学技术这一门放弃了,加强人文教育,对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注重。这是真有智慧、真有慈悲心的选择。近代以来,中国在科技方面是落后了,但是,并不能据此就说中国没有科学。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看到,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述。如果运用体、相、用的方法观察,更是一清二楚。这里说的体是指本体,就是本质;相是指表现,就是现象;用是指作用。从体、相、用来看,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是促进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建设。概括成一句话来说,就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速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大同社会早日实现。这就是结论。也许有同志不赞成这个看法,那好,欢迎再来一个说法,我们共同研究,力求达到共识。

  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实义之后,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就不需要另搞一套教材和方法,按老祖宗的教诲办就行了。儒学概论《三字经》教导说:“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组成,这三家都有自己的经典,都有自己的根茎枝叶花果,都有自己的根,其中,作为这三家共有的根是《弟子规》,就是建设高楼大厦的第一层地基。《弟子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是人人必须扎好的根。不管什么人,不管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首先要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弟子规》本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小学读本,为什么要求大家都学习呢?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丢弃100多年了,大家都没有学习过《弟子规》,都需要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因此,作为补课,每一个人特别是大人都必须首先学习《弟子规》,然后根据需要再学习四书及其他经典。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已经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呼声。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党和全国掀起学习《弟子规》的新高潮,不要很久,就会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和谐的大家庭,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会早日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加速建成大同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3.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是: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繁荣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什么

4. 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思想: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大重点: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十个要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1.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继我们党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著名论断之后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新阐释,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3.提出了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4.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5.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6.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全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8.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全会指出: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9.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全会指出:(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10.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

6.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五、.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七、.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7. 有关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思想: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大重点: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十个要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1.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明确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的重要论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继我们党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等著名论断之后提出的又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用的新阐释,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3.提出了党在发展先进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4.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5.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6.提出了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全会强调: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8.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全会指出: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9.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针。全会指出:(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10.提出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有关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

8.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是什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坊间和外媒解释为party要对改革方面30多年来意识形态方面进行一次整顿,重新巩固和鉴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鉴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体制要改革表明当前文化界和舆论已经开始发酵,各种思潮已经形成,为维护执政党地位,这个改革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