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2024-05-17 09:05

1. 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精选核心”高中生物“常染色体遗传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2.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人类发现的知识只会流向需要它的人,从某种方面说,人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是一种既能生产,又能消费的特殊能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1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  方法  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2 
  一、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二、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三、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3 
  一、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的区分和判断: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二、“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三、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几种常见的来源: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
  (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复习遗传规律知识点与44个易错点 
  ★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学名词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 
  ★  高中生物基因遗传知识点 
  ★  高中生物基因的表达知识点总结 
  ★  生物遗传规律高考生物知识点 
  ★  高三生物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与复习方法 
  ★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学名词详解 

3.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内容是什么?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内容是: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8、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9、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10、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归纳内容是什么?

4. 有关生物遗传的知识

1、单基因遗传病:a、常染色体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b、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c、常染色体显性:多指、并指、短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d、伴X显性遗传:抗VD性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唇裂、无脑儿。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性染色体遗传病。
4、优生及优生措施:a、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b、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最简便有效的方法。C、提倡“适龄生育”:女子生育的最适年龄为24到29岁。d、产前诊断。
5、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使 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
6、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先天性心脏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1(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1(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B、从微观来看: 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黑色基因(S)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s)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因(s)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浅色基因(s)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S)的频率上升为95%。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并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6、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4种地雀的形成过程,就是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8、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①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例如,从某种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A基因频率=(2×30+60)÷2×100=60%,a基因频率=1-60%=40%。②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例如:AA基因型频率为30/100=0.3,Aa基因型频率为60/100=0.6;aa基因型频率为10/100=0.1;则A基因频率=0.3+1/2×0、6=60%。③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

5.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

 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1 
  1、DNA的特性: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  配对  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
  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
  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3、DNA的复制:
  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4、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
  ①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
  ②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5、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①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
  ②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6、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1)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2) 细胞分裂期:  A、分裂前期: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 )
  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记忆口诀:着丝点在赤道板。
  C、分裂后期: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②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着丝点裂体平分。
  D、分裂末期: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记忆口诀:膜仁重现新壁成。
  7、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①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②区别: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
  8、DNA和蛋白质技术
  ①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  方法  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②DNA溶解性: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
  DNA不溶于酒精。
  ③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因为酶有专一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对DNA没有影响。DNA比较能耐高温。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无影响。
  9、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10、提取DNA的材料一般用鸡血而不用猪血,因为哺乳动物(猪)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无DNA。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2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3、 格里菲斯实验:
  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4、 艾弗里实验
  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5、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
  6、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能自我复制
  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7、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8、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
  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9、DNA的化学结构:
  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
  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  ATGC。
  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10、DNA的双螺旋结构:
  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  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3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  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从生殖角度看,亲子代间染色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染色体组成看,DNA在染色体上含量稳定,性质稳定,以染色体为其主要载体。
  2.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  具备遗传物质的几个特点:具有贮存巨大数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力;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结构比较稳定,但特殊情况下能发生突变,而且能够继续复制并能遗传给后代。
  4.  生物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包括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少数RNA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如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致癌病毒等。
  二、DNA分子结构
  1. 化学组成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4种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
  2. 结构特点
  (1)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外侧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而成,内侧是碱基。
  (3)DNA两条长链间的碱基通过氢键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碱基对,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3. 分子特性
  (1)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形成的基本骨架和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和两条脱核苷酸的空间螺旋加强了DNA的稳定性。
  (2)多样性:一个最短的DNA分子也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4000种,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3)特异性:每个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三、DNA分子的复制
  1. 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 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但在细胞质中也存在着DNA复制,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
  4. 特点:从过程上看,是边解旋边复制;从结果上看,是半保留复制。
  5.  条件:以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为模板,以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酶是指一个酶系统,包括解旋酶和聚合酶等;能量是通过水解ATP提供的。
  6. 过程:先解旋,以母链为模板合成子链,然后再聚合形成子代DNA分子。
  7. 精确复制的原因: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 意义:保持前后代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具有相似的遗传性状。
  四、基因的表达
  1.基因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包含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但真核基因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即有外显子和内含子两种编码序列。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因此其载体是染色体。
  2. 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
  (1)遗传信息:指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即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2)遗传密码: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即mR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
  3. 转录和翻译
  4. 中心法则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2020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重点知识点整理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纲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2020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  2020高中生物“特例”知识点及高频考点 
  ★  高中生物中心法则知识点 
  ★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

6. 高一生物学遗传知识点整理

      遗传学在高一生物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学遗传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学遗传知识点1         1、单体:缺失掉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2、“Turner氏综合症”(性腺发育不全):性X染色体单体,45,X0。
         3、三体:指二倍体的染色体组中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4、先天愚型(Down氏综合征)21三体型: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核型为47,+21,患儿的核型中比二倍体(46)多了一条第21号染色体
         5、影印培养法: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常用方法。把长有许多菌落的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灭菌丝绒布的圆木柱上,然后把这一“印章”上的细菌一次接种到一系列选择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就可选出适当的突变型。
         6、原噬菌体(prophage):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
         7、溶原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也称溶原体。
         8、转化(transformation):指细菌细胞(或其他生物)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
         9、感受态(competence):细菌吸收外源DNA时的生理状态。
         10、接合(coniugation):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11、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12、F’因子(Fprimefactor):整合到染色体上F因子,在切除中分离出携带部分染色体片段,这种带有染色体基因的附加体称为F’。
         1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14、普遍性转导: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
         15、转导体:具有重组遗传结构的细菌细胞。
         16、共转导(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两个基因一起被转导的现象称。
         17、流产转导:转导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既不与受体基因组发生交换,又不随细胞DNA复制而复制,而是很稳定地存在于细胞之中现象。
         18、局限转导:由温和噬菌体(λ、)进行的转导称为特殊转导或限制性转导。以λ噬菌体的转导,可被转导的只是λ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上插入位点两侧的基因。
         19、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20、F-菌株:不带有F因子的菌株,只能作为受体,接受遗传物质。
         高一生物学遗传知识点2         1、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2、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既可转移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又可转移F因子。
         3、正超螺旋:两股以右旋方向缠绕的螺旋,在外力往紧缠的方向捻转时,会产生一个左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力捻转造成的胁变。这样形成的螺旋为正超螺旋。
         4、负超螺旋:两股以右旋方向缠绕的螺旋在外力向松缠的方向捻转时,产生一个右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力捻转造成的胁迫。这样形成的超螺旋为负超螺旋。
         5、复制子(replicon):在每条染色体上两个相邻复制终点之间的一段DNA叫做复制子。
         6、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特定的氨基酸是由1个或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
         7、简并(degeneracy):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8、中心法则(centraldogma):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DNA的复制过程。
         9、转录:以DNA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
         10、转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11、基因突变(genemutation):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应关系。
         12、正向突变(forwardmutation):野生型基因经过突变成为突变型基因的过程。
         13、回复突变(backmutation):突变型基因通过突变而成为原来野生型基因。
         14、复等位基因(multiplealleles):由同一基因位点经多方向突变产生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位内不同位点改变形成许多等位基因,即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基因内部不同碱基改变的结果。
         15、自交不亲和性(selfincompatibity):自花授粉不能受精(结实)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时不能受精的现象。
         16、致死突变(1ethalmutation):能使生物体死亡的突变称为致死突变。
         17、外显率(penetrance):在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一群个体中,表现该基因所决定性状的个体所占比率。
         18、表现度(expressivity):特定基因决定的性状,该性状表现的程度称为表现度。
         19、转换(Transition):同型碱基的置换,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

7.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普及 
   1、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2、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3、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例如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之基因的分离与组合 
   (1)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2)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3)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之等位基因间的作用 
   (1)无效基因。不能产生野生型表型的、完全失去活性的突变型基因。一般的无效基因却能通过回复突变而成为野生型基因。
   (2)亚效基因。表型效应在性质上相同于野生型,可是在程度上次于野生型的突变型基因。
   (3)超效基因。表型效应超过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突变型基因。
   (4)新效基因。产生野生型等位基因所没有的新性状的突变型基因。
   (5)反效基因。作用和野生型等位基因相对抗的突变型基因。
   (5)镶嵌显性。对于某一性状来讲,一个等位基因影响身体的一个部分,另一等位基因则影响身体的另一部分,而在杂合体中两个部分都受到影响的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汇总

8.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点

 知识在人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人群的进化级别与方向,人的生命只是人类知识构成,知识的质量,决定了生命的质量,一个社会所拥有知知质量决定了社会运作的质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1 
  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2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②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  方法  (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③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④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3 
  1.仔细审题
  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规律。
  (1)基因的分离规律
  ①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
  ②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③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①有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 ;
  ③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3)伴性遗传
  ①已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
  ②♀♂性状表现有别、传递有别;③记住一些常见的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钟摆型眼球震颤(X-显)、佝偻病(X-显)等
  2.掌握基本方法
  (1)最基础的遗传图解必须掌握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包括亲代、产生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各项)
  例:番茄的红果—R,黄果—r,其可能的杂交方式共有以下六种,写遗传图解:
  P ①RR × RR ②RR × Rr ③RR × rr ④Rr × Rr ⑤Rr × rr ⑥rr × rr
  注意: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一个事实必须记住:控制生物每一性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
  ①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②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 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
  ③ 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 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
  例:AaBBCc产生22=4种配子:ABC、ABc、aBC、aBc
  (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复习遗传规律知识点与44个易错点 
  ★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大全 
  ★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变异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学名词知识点归纳 
  ★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知识点 
  ★  高中生物遗传基因知识点总结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