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是什么

2024-05-05 06:15

1. 慈济是什么

慈济是指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是一个公益组织,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由证严上人创立于东台湾的花莲一隅。最初由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省下五角钱,投入竹筒里,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以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精神创立慈济,开始济助贫困,拔苦予乐的工作。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通过大陆成立基金会,成为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由非营利组织所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并于2010年8月20日于苏州静思书院举行挂牌典礼。慈济人所推动的包括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四项,统称为「四大志业」;另投入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小区志工、海外赈灾,此八项同时推动,称之为「一步八法印」。慈济继踏出了慈善和医疗的脚步之后,基于培育医护人才,和解决少女的就业问题,于是在1989年成立慈济护专,迈向教育志业的第一步,至2000年7月,完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之全程、全面、全人的「完全化教育」,并于海内外设立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社会教育推广,落实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慈济是什么

2. 济慈简介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有《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和《致秋天》。1821年2月23日,济慈于在意大利疗养时逝世。
电影《明亮的星》就是讲述诗人济慈和恋人范尼的故事 可以参考观看~

3. 看慈济(一)

1966年,慈济基金会的前身「佛教慈济克难功德会」在台湾落后的东部地区花莲成立。
  
 2018年,慈济已经迈开她第52年的脚步。多年前,《凤凰周刊》以近一个专刊的形式,专题报道了慈济这个华人世界最大的慈善团体。
  
 面对这样一个比我们自己年龄还要大的团体,一个在慈善公益领域的老前辈,她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再从台湾扩展为全球性慈善组织的呢?
                                          
 这样的探索与研究,不管是在慈济内部,还是慈济以外的诸多领域,都有机构和个人做了很多年的工作,甚至在一些高校,还有专门的《慈济学》课程。
  
 慈济内部相关书籍有:《真实之路》、《证严上人思想体系探究丛书(第一辑)》、《立体琉璃同心圆》、慈济同仁何日生所著的《慈济实践美学》、慈济志工何国庆所著的《考验》等。
  
 深入慈济,学习慈济精神,不仅能学习她“慈悲为怀,济世救人”的大爱精神,也可以学习她“胆大心细、步步踏实”的行事作风。而这些无不能用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
  
 【一】关切社会需求,全力以赴号召普罗大众奉献爱心。
  
 了解慈济历史的朋友,对1966年慈济成立的故事,都能如数家珍。时年29岁的证严法师号召30位家庭主妇日存5毛钱,加上精舍师父多做一双婴儿鞋的收入,开启慈悲救人的慈善事业。
  
 而成立克难功德会的大背景,细心观看大爱台或慈济培训视频的朋友,会了解到1960-70年代,台湾社会在美国援助撤出之后,救济事业出现断层,使原本贫困的台湾东部地区,贫苦人家更得不到帮助。
  
 及至十多年后,法师发愿要在花莲建一间对标台大医院的高标准医院,原因也是经过那么多年的贫病访视,法师发现很多家庭都是因病而贫,而且当时花东地区医疗水平落后,很多病人还没送到医院,就死在路上。
  
 慈济四大志业(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八大脚印(四大志业加上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皆是法师基于对社会需求的关切与洞察而发展起来的。
  
 ——我们很多人在工作时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哪里。其实工作本无好坏,只要是正当的职业,都有其为人服务的价值。
  
 但进一步要借鉴慈济的经验,我们不妨关注工作背后的社会需求。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过去或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二】积极思考,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能以更长远的眼光去观察与落实于行动。
  
 慈济初创时,帮助一位罹患青光眼而失明的父母,后来该妇女手术失败,不久因家庭琐事想不开而自杀。证严上人由此订立即使个案已经停止补助关怀,也要三个月做一次回访。
  
 1980年代,慈济医院初创,即推出不收住院保证金的制度,后来影响台湾医疗界,其他医院也都逐步取消保证金。
  
 【三】运用现代组织运作理念,赋予佛教新的生命力
  
 志工是大爱的人力资源,从自动自发的参与活动,到后来落实社区,就近组织与参与社区活动,需要时动员,参与大型急难救灾与活动。
  
 合心和气互爱协力,既是组织管理的目标,也是组织管理的架构。合心,和气,互爱,协力组队,(委员为组,慈诚为队),分工协作,高效动员。小组活动,大组关怀。
  
 随着志工人数的增加,组织系统经历多次升级,强化落实社区,更四法四门四合一。
  
  
 【四】使命感(发愿)与自主管理(扁平化管理)
  
 深入经藏,通过静态课程与动态活动,实践《无量义经》,《八大人觉经》,《药师经》,《法华经》等佛教经典的要义,而在日常的活动中,以大爱的普世价值,逐步启发志工的爱心。
  
 【五】其他特色
  
 1,小额捐赠,点滴爱心,启发普通人的善念,动车组思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爱的种子。
  
 2,团体带动与个别辅导。
  
 3,媒体,前期不做主动宣传,但内部留史;后来成立电视台,独立宣传,亦注重公共宣传。
  
 4,双脚与互联网,运用视频连线系统,加快沟通速度与志工的联络。也不忘传统的入户模式,靠双脚博感情。
  
 5,灵活机动,高效运作,建院,海外赈灾,自己做,与其他机构合作,倡导宗教一家,吸引不同宗教背景一起做志工。
  
 6,组织庞大后,成立教师联谊会,人医会等次级团体,在大学建立慈诚爸爸懿德妈妈制度等。
  
 7,领导者的以身作则与全情付出,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与影响力。
  
 8,主动延揽人才。
  
 初稿:2018年1月
  
  
 修稿:2018年10月

看慈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