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因果,我问个佛教因果问题!

2024-05-04 00:47

1. 佛教讲因果,我问个佛教因果问题!

因果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谁规定的.
你问的是特定的行为,当然有一定的果报.而且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就算个一个善或恶的念头,自然都会是一个业力种子,只是不知何时成熟罢了.所以说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不能容受.
 
一名学生,在学校总被人欺负,这大概是一种业报,如果他能坦然承受,忍辱化解,他所种的忍辱因,自会得福报.如果他动怒,反过来欺负别人,甚至做出恶事,那果报可能当时就来了,还不必等到以后呢.
 
再说总被人欺负,要用正当的手段解决,以暴易暴不可取.
 
就算军人为国杀敌,其报效国家之福报,与杀人之业报也是分别而论,将来要各各受之.何况小小的事,就要将对方打死,何其狠毒,那就是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了
 
活得累不累,是自己心念的问题.而因果是客观存在的,是法则.行善得善报,作恶得殃.

佛教讲因果,我问个佛教因果问题!

2. 佛教的因果是否能解释所有的问题?

这个宇宙是反馈的,你付出什么,才会得到什么,比如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些都是善果,那么如果付出恶,比如杀盗淫妄,得到的自然也是恶果。而且三世因果,这辈子付出的不一定马上能得到,可能要到下一世,所以有些人这辈子很有钱,但是也在作恶,为什么没有马上报应呢?因为他上辈子布施多,这个福报慢慢在消减,还没到报应到时候,可能中年晚年、下辈子才报。所以我们不能只看眼前,要眼光长远,而且要相信这个宇宙的法则。佛菩萨只是把这个客观法则告诉了我们。
那么,这辈子的命运既然根据上辈子的善恶业已经定下来了,是否能改变么?当然能改变。比如通过学佛念经,把过去的恶业忏悔消除,而且不能再犯,那么在恶报来之前,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举个例子,小时候喜欢跟人打架,突然有一天良心发现,觉得不应该这么作恶,对班主任、对被打的人道歉了,那么慢慢这个事情也就结束了,不会追究你,你改头换面了,还是一个好学生。但是哪一天如果又去打架了,班主任就会把你以前打架的事情都拿出来说了。因此,彻底悔改,不再犯,同时念经忏悔,这就是在改变命运,因为经文是佛菩萨传下来的法宝,念经有功德,佛菩萨一般不动人的因果,但是可以将你的功德去抵消你的恶业,其他比如放生、许大愿(比如吃全素)等等都形成功德,都有些效果的。
那么如何跳出轮回呢?你有恶业在身,好比在一个学校里,有很多作业没完成,你就没法回家啊,业力会牵引你的,所以消业障是个很大的课题,即使带业往生,也是带的旧业,不是新业,不是说一边还在做坏事,一边念佛就能往生,这不行的。
很多内容没法一下子跟你说,有问题再留言吧。

3. 佛教讲因果,我问个佛教因果问题!

因果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谁规定的.
你问的是特定的行为,当然有一定的果报.而且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就算个一个善或恶的念头,自然都会是一个业力种子,只是不知何时成熟罢了.所以说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不能容受.
一名学生,在学校总被人欺负,这大概是一种业报,如果他能坦然承受,忍辱化解,他所种的忍辱因,自会得福报.如果他动怒,反过来欺负别人,甚至做出恶事,那果报可能当时就来了,还不必等到以后呢.
再说总被人欺负,要用正当的手段解决,以暴易暴不可取.
就算军人为国杀敌,其报效国家之福报,与杀人之业报也是分别而论,将来要各各受之.何况小小的事,就要将对方打死,何其狠毒,那就是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了
活得累不累,是自己心念的问题.而因果是客观存在的,是法则.行善得善报,作恶得殃.

佛教讲因果,我问个佛教因果问题!

4. 佛教因果怎么解释这些问题

佛教讲的因果关系,叫业、因、缘、果、报。业:意为造作、人的行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受果报的)。
静者无声赛有声,看不见、摸不着的业,是有很大的能量。可以说,我们人生是受着思想行动所做的一切事情,属于叫业力支配。业力就是因。就是原因,也叫业因。果,是结果。报,是报应,是回报。一句话,栽啥种接啥果的。

5. 关于佛教因果的问题,

这些也有因果,但属于“无记”的因果。因果分三类:
1.善因得善果:我们所做的一切善事比如布施、见义勇为、慈善、持戒、放生、孝敬父母、读诵佛经等等等等,后世必定得到善报和福报。
2恶因得恶果:我们所做的一切恶事,比如杀、盗、淫、妄、贪、嗔、痴、疑、慢、不孝、不忠、不义等等等等,后世必定得到相应的恶报。
3无记因果:我们每天会做很多没有善恶性质属于无心的事情。这类无心的事情一天我们就会做很多很多,任何一个无心的动作都会伤害到众生,佛说一碗水有八万四千虫,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呼吸,只要喝水,都会伤害到众生。这都是无心之过,因此后世的没有善与恶的报应。

关于佛教因果的问题,

6. 佛教因果?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张今生的善恶业,可以引生未来世的善恶果报反作用到自身,佛门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波罗蜜的修行皆是基于深信因果,但又不同于宿命论。古语有云: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果的观念也早已深入“以善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情众生每一世的意识心都是生灭的,但是因果律的成立和运作,是基于实相心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真如)是不生不灭的,《大品般若丶小品般若》丶《心经》所说的般若,就是在讲这个“菩萨心丶不念心”八不中道统统具足的心,他恒常不灭,是真正的我。《菩萨优婆塞戒经》异作异受即是自作自受之真义,意在于此。佛门施设种种戒律,实际是世尊基于对因果的洞彻而对众生给予的保护,使众生来生更圆满。缘起性空只是解脱道的局部,但常被夸大成佛法真旨。若主张缘起性空,实际是否定因果,因果便无从建立,众生皆可以成佛也成为戏论,如此之人便会口中说空、行在有中,以佛法名义造作种种不善业。佛法中说的因果主体、中道实相、般若理体、真如、涅槃、我,都是同一如来藏心体。一切法界无不赅摄于如来藏一法界中,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中心思想。
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没有绝对的果。佛教所讲的因,有时与缘并用且有一些区分,佛教否认了世间万物独立演化交织的因果,而是将所有的因果与业力串联使客观世界依附于众生化现。
狭义的因是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或内在原因,而缘则主要指产生结果的助因或外在的间接条件。
广义的因也包括缘,因果是对存在和行为的互相关系尤其是前后关系的一种认识,佛教的因果理论是其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也是其人生现象理论的基础,佛教中的十二因缘和六因、四缘、五果等说法都属于佛教因果理论范围。
佛教因果律随佛教的发展,也有了不同的说法:
1.小乘佛教中的说一切有部关于因果观念主要是六因、四缘、五果。六因是在分析三世善恶果报的各种条件或作用时提出的,包括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和异熟因。四缘是一切有为法产生时的因,是从一般的果的产生角度来进行分析时所作出的对因的分类,包括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五果是因缘所生或道力所证之果,包括异熟果、等流果、士用果、增上果和离系果。
2.大乘佛教的中观派从其理论的“空”观出发,否定有实在的因果关系,认为因不实在,果也不实在,从而否定了因中有果论和因中无果论,否定有真正的“生”。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因果关系。
3.大乘佛教的瑜伽派从其理论的“识”出发,提出十因、四缘、五果,认为因果关系有一定的实在性,因“识”也不是真实有,故其因果观念与中观派也就没有实质的差别。

7. 佛学因果问题。

慈诚罗珠堪布:浅谈因果关系

一个比喻是:下雪的时候,如果将墨水倒在雪里,雪就变成了墨水的颜色,雪化之后,在地上仍可以看到这种颜色。同样的,如果以烦恼去造业,当这个烦恼消失的时候,这个业就会留在阿赖耶识上。业(或因)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就像稻谷的种子,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出它能生出稻芽,但它确实蕴藏着这样的能力。同样,当阿赖耶识上播下一个业的“种子”,经过一段时间,在因缘成熟后,它就会产生“果”,这个果也叫报应。所以,因(或业)的本性就是阿赖耶识上这种特殊的能力。
 
当一个人杀生、偷盗的行为完成以后,在他的阿赖耶识上就会留下这个行为的种子。这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是不定的。经书中常用粮食的比喻来说明报应的早晚。粮食蔬菜品种繁多,它们成熟的早晚也不相同。有些成熟只需要一两个月,有些却需要五六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种差异来自于种子本身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同样的,经书里讲因的成熟有四种:一是今生报应。比如年轻的时候造业,中老年时得报,有时甚至更快,当下就可以看到果报。
 
这有些人平时无恶不作,但他也没病没灾,过得很好,甚至一辈子都荣华富贵直至寿终正寝。于是又有人说:如果因果存在,他们干了那么多坏事,为什么没有报应呢?

这种疑问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谁都知道,播种和丰收之间是有一段时间间隔的,现在没有粮食是因为他去年没有好好种地,没有获得丰收,所以把种子播下去后,便没有余粮可吃,这与他今年的辛勤劳作没有直接关系。

佛学因果问题。

8. 佛教的因果我认为有很大问题?

你的问题没有道理。你对因缘所生法的理解还很有限,甚至是错误的。
佛教的因缘所生法讲的是,任何事物“不自生,不它生,不共生,不会无因而生。”
不是象你那样机械的理解-----种子就是因,植物就是果,没那么简单!
植物究竟从哪里来?
首先“不自生”,----植物不会孤立的自己产生出来,追溯回去,除了种子,土壤,阳光,空气,水。。。离开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可能。
其次“不他生”,----光是土壤,阳光,空气。。。也不会生出植物,还得有种子。
再有“不共生”,----植物又不是种子与环境共同产生的“第三物”。不属于A+B产生C这样的事。
最后,“不无因生”----前面说的互为因缘的状况,才是植物产生的因。离开这个因,不会产生出植物。。。(所以,因果的因,绝不是你简单的理解的种子就是因!----------是你自己错误的理解让你迷失,而不是佛教让你迷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