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对吗

2024-05-04 19:19

1.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对吗

对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建立的原理,在许多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中得到印证。例如,鸽子偶一抬高头,受到强化,此后会继续抬高它的头;婴儿偶尔叫一声"妈",妈妈便报以微笑和爱抚,于是孩子学会了叫"妈妈"。斯金纳甚至依据这个原理,训练两只鸽子玩一种乒乓球游戏,获得成功。
基本观点:
1、把重点放在外显的行为之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机、需要的满足等内部心理方面。
2、强调环境条件和刺激,但并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
3、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一反应行为一行为的结果。

扩展资料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对吗

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

操作性条件反射: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斯金纳提出要注意区分“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并根据这两种反应提出了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前者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在巴甫洛夫实验室里,狗看见食物或灯光就流唾液,食物或灯光是引起流唾液反应的明确的刺激;后者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如白鼠在斯金纳箱中的按压杠杆行为就找不到明显的刺激物。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4. 斯金纳提出来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强化的类型是什么?

斯金纳提出来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强化的类型是正强化和负强化。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撤销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恢复减少的奖金也是一种负强化。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强化注意事项:
(1)要有吸引力,但不可疯狂热爱,无法控制。
(2)多备几种,以防万一,使用的时候注意食品性活动性相结合。
(3)不要每次都给孩子最喜爱的,容易过度满足。
(4)每次给的量不要很多,种类要可控方便好操作。
(5)家长配合其他成员在非学习期间不要大量给孩子强化物。
(6)强化物的给予方式,要自然早期教学时要与语言相结合说明给强化物的原因。
(7)有机会强化,没有机会创造机会,要强化增进配合度。

5. 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要求800字以上的。

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应看作是反射,心理实验者的任务就在于给予已知的刺激并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从而探究学习的规律。    首先,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已知刺激引起,而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无条件反应是一种应答性行为,因为它们是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应答性行为包括所有的反射在内,如用针刺一下手,手就会马上缩回,当遇到强光时眼睛就会马上收缩等等。而操作性行为由于一开始不是与已知的刺激相联系,因而是自发的行为,如吹口哨、站起来、出击、小孩丢掉一个玩具又拿起另一个玩具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操作性行为是我们行为中的大部分。请注意,斯金纳这里并不是指操作性行为不依赖于刺激作用而产生,而是说刺激引起这种行为是不知道的,而且去了解其原因也是不重要的。操作性行为不是取决于其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所控制。    与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作两类:一是应答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应,又称刺激性条件反射),强调刺激对引起的所期望的反应的重要性:二是反应型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反应。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与两个一般的原则相联系:①任何反应如果紧跟随以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②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行为及其结果。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就是有机体把强化和所发出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过程。    斯金纳认为操作学习与反射学习是不同的。反射学习是S-R的过程,而操作学习则是(S)-R-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比如,幼儿园的学生入园第一周,可能会发出许多反应,如和其他学生交谈、注意老师、在屋子里走动、打扰其他学生等。随着老师强化某些反应——如对注意老师的学生微笑,某反应将会出现得更为频繁。而几乎人类的各种情境中,学习都可看作是操作。要改变行为,只要奖励你所需要改变的行为,当你预期的行为出现后立即强化,再出现,再强化。这样,你所希望的这种行为再发生的比率就上升了。对人类的发展也可用这个原则。斯金纳把重点放在对反应要作分析,而不在乎有机体内部发生了什么。因此,要首先注意与影响有机体反应系列有关的环境条件。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学习不起作用,因为刺激带来了所希望的反应,刺激本身就是强化。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尽管更接近于桑代克的理论,但也不同于桑代克对学习的解释,桑代克认为奖励能加强存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斯金纳则认为,反应加强的不是S-R联结而是相同行为再发生的频率

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要求800字以上的。

6. 斯金纳提出的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的几种类型?

强化的程式可分为连续强化与间隔强化程式。间隔强化又分为时间式间隔和比率式间隔,分别又分为定时、变时和定比率变比率。
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更重视物质奖励,有的人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扩展资料: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撤销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恢复减少的奖金也是一种负强化。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7.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如果只是习题解答的话,楼上说的就够了!
一定要注意,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狗的行为是先天的,即唾液分泌行为,它联结的是条件刺激,属于被动行为;后者的行为是后天形成的,联结的是强化(狭义视为强化物),属于主动寻求刺激的行为。
前者从非条件刺激,过渡到条件刺激,但是有一个问题,刺激的变化虽然发生了,但是对于狗来说,真正产生刺激的对象是否在狗的意识中发生了变更?所以,这个实验揭示的潜在现象只能是,刺激与行为的联结的增加,没有培养行为(除去情景的机体行动)
后者的关键点在于强化对小鼠行为的培养,而非刺激与行为联结的过渡。小鼠行为的指向性和最后的强化效应都说明,小鼠对行为的结果存有期待,而狗实验中,这种行为不存在任何期待,即行为无目的指向性。
最后前者的建立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后者则依赖躯体神经和额叶,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智力特征
具体可以参考几篇文章,会相对透彻些。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

8.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点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点:
  不同点: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将某些刺激同无条件反射联结,通过多次的重复动作而形成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是在基本反应的基础上施于强化刺激,从而使这些反应出现更快或者基本不出现。
  相同点: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反应随强化增多而巩固,不强化则消退,存在泛化、分化。

  一,概念具体区别;
  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典型范例,包含了可重复的中性刺激和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UR),且不需要经过学习,非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反应的关系,称做非条件反射。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则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的初始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NS),这是需要学习的。且条件刺激与心理学上立即性和长期性的期待、满足与恐惧有关,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的关系,称做条件反射。当非条件刺激重复性地或是猛烈地伴随着某个中性刺激,这个中性刺激会成为一个条件刺激,并产生条件反射。
  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纳提出要注意区分“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并根据这两种反应提出了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在巴甫洛夫实验室里,狗看见食物或灯光就流唾液,食物或灯光是引起流唾液反应的明确的刺激;后者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如白鼠在斯金纳箱中的按压杠杆行为就找不到明显的刺激物。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如游泳、写字、读书等等。

  二,相关实验;
  1,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早先致力于研究狗的消化系统。他发现,当把食物置入狗的胃里时,胃壁会分泌胃液以促进消化。一系列研究表明,胃液分泌的数量和持续的时间,是随放入胃里的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而变化的。为了清楚地测定胃里发生的变化,巴甫洛夫以其精湛的外科手术,使狗的胃一部份外露出来。他把狗胃的一部分组织切开,接着在躯体一边切开一个洞口,外面再连接一个囊袋。这样,狗实际上就有了两个胃:一个是原来的胃,其绝大部分组织都仍在起着它的基本功能;另一个是通过手术连接在外面的小胃(或称为“巴甫洛夫囊袋(Pavlovian Pouch)”),这个囊袋的内部是可以观察到的。巴甫洛夫发现,囊袋分泌的情况与胃的分泌活动完全一样。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后,巴甫洛夫就能了解消化过程的细节。他也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2,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