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香港股灾的介绍

2024-05-10 01:26

1. 1973年香港股灾的介绍

1973年股灾暴发前,有两件事情将群众的热情推高至顶点。1,汇丰银行宣布高配送:每股派3块5的股息及5股送1股。同时,将1股拆成10股细股。2,港府透露,计划兴建地下铁路。

1973年香港股灾的介绍

2. 1973年香港股灾的背景

1972年,借着中美会谈,尼克松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中(西)德建交、中英关系改善的国际大背景,香港股市万马奔腾,高潮迭起。1973年,越南战争停火,港府宣布兴建地铁,各公司相继派息并大送红利,加之西方金融继续动荡,香港股市更加狂热,宛若遍地黄金。1969年至1972年短短4年,恒生指数最高猛升7倍,成交量狂飚16倍。在“只要股票不要钞票”的观念刺激下,香港市民一窝蜂抢购股票,一路高歌的股价远远脱离了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以至于制度上的创新和变革都被忽略了。被挑起来的寻金美梦引发的股市狂潮几乎淹没了一切。由于交头过分活跃,有交易所甚至疲于应付而被迫宣布压缩交易时间。在股市炒得热火朝天时,批评众多企业在股市“一拥而上”、力劝大家警惕市场风险的文章接连不断,就连汇丰银行主席也公开呼吁小心股市过度投机,可这样的声音没有人听得进去。据当年的报纸报道,港府曾印制了诸如《购买股票须知》之类的册子,放在银行或证券交易所,免费派发,可误信“买股可以致富”的股民埋首炒股,那些小册子与灰尘相伴多日后被无奈收回。如脱缰野马般暴涨的股市并未能与经济因素相契合,行情过急、过剧、过滥的膨胀与扩张,终于乐极生悲,酿成股灾。从1973年3月至9月中旬,恒生指数从1700多点跌至500多点,一些炙手可热的蓝筹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次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美国、西德、日本猝不及防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西方各国股市一泻千里,覆巢之下,香港焉有完卵?恒生指数在上年狂跌75%之后再跌60%!处境最糟的总是接到最后一棒的散户。因为先前差不多所有参与买卖股票的人都能获利,所以就有人辞去工作全心全意投入股市,不少人简直如痴如醉,乐而忘返,当市场突然翻脸大跌,兴高采烈的人们顿时呆若木鸡,部分人一夜变疯,有的因突然失去所有财产而走上自杀自毁之路。在一浪接一浪的炒买炒卖、企业倒闭、停牌和合并浪潮下,一向信奉不干预市场的港英政府立法局在1974年通过了《1974年证券条例》、《1974年保障投资者条例》。同年4月及8月,香港先后成立了证券登记公司总会、证券交易所赔偿基金,期待以此拨乱反正,恢复市场秩序。

3. 1973年香港股灾的具体数据

一,事件1973年股灾暴发前,有两件事情将群众的热情推高至顶点。1,汇丰银行宣布高配送:每股派3块5的股息及5股送1股。同时,将1股拆成10股细股。2,港府透露,计划兴建地下铁路。二,成交量1973年1--3月的成交量分别为94.49亿,95.43亿,94.93亿,全季成交284.85亿。比1971年全年成交量(147.93亿)高一倍,相当于1972年全年成交量(437.58亿)的70%三,顶点1973年3月9日(周五),没有特别的利好,也没有什么显著的资金涌入,指数却飙升至1774.96点的历史高点。同时,单日成交达6.19亿,相当于比平时正常的成交量高了30%左右。而下一个交易日,3月11日(周一)的成交量,又回落至4.9亿。四,时间1973年3月见顶,至1974年12月150点见底,历时21个月。其中,仅在下跌14个月时,即1974年5月,出现过一次象样的反弹,从5月1日的290点反弹至6月14日的466点。

1973年香港股灾的具体数据

4. 1973年香港股灾的深远影响

进入1973年,市场继续疯狂,于3月9日高见1774.96,于三个月内再上升1.1倍,政府为冷却股市,曾出动到消防员以消防条例禁止股民进入华人行买卖股票,即所谓的“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同时市场出现一些如“鱼翅捞饭”、股民辞工全职炒股、“鲍鱼煲粥”、“用老鼠斑制鱼蛋”、“用大牛(港币500元钞票)点烟”等疯狂现象,而牛奶收购战进入高潮,置地利用股民对股市知识缺乏,宣布一送五红股,当年股民没有“除息”、“除权”的概念,不知送红股实乃数字游戏,争相抢购,加上当年股票过户需时,冻结大量置地股份造成市场假象,曾经由12元,炒至历史新高67元。当置地除权时股价调整至六份之一,再加上市场出现假冒合和实业股票,担心所持股票成为废纸引起市场恐慌。4月4日税务局突然在各大报章刊登“买卖股票之盈利须纳资本增值税”,人心更加不安。踏入1974年中东发生石油危机,香港实施灯火管制,和记洋行受到股灾波及,由高点44元,下跌至1元多,1975年9月,和记国际召开股东大会,董事局要求股东供股以解除公司的财政危机,但被汇丰银行所代表的股东所否决,而债权人则正循法律途径要求清盘。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董事局被迫接受汇丰银行的建议,由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收购和记国际33.65%控股权,汇丰银行成为和记国际的大股东,由“公司医生”的韦理(W. R. A. Wyllie)入主整顿。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至150.11,跌幅达91.54%,只及1969年时的水平,而1774.96的高位则要待1981年7月17日的1810才略为打破,其后再跌回其下,要待1986年四会合并及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及引入外资经纪行才正式站稳其上。不料翌年再爆发股灾,恒指于1987年10月19日和26日共急泻33.33%,复见1894点,最后要到1990年打破4000点以及于1993年12月穿破10000点才稳定上升至1997年的16000点之上。

5. 香港73年股灾哪个公司赚了钱

我看李嘉诚传记的时候,里面有答案,但是不想去翻书了……很麻烦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当时只要是利用华人自己民营的银行或者当铺等,把钱都拿去投资房地产的话,许多都在出现“挤兑”风潮后,直接破产倒闭了

所以说,做生意,特别是做实体经济,最怕的就是买空卖空。

香港73年股灾哪个公司赚了钱

6. 97年香港股灾如何形成

1、银行提高利息会使得部分资金从股市抽出来,回到银行,股市资金量减少,必然导致股票下跌。
2、银行提高利息大幅提高融资成本,当时香港盛行融资炒股,俗称“孖(ma)展”,收益和亏损都是多倍放大的,股票一旦下跌就是恐慌性的。
3、当时外部环境是金融危机。
 
当时香港很多人倾家荡产,甚至跳楼,就是因为炒孖展。原本炒股亏损盈利也就百分之十几,严重也就百分之几十,但孖展可能一天内输光或翻倍。
 
港股孖展,即保证金交易,具有向券商融资的功能,孖展比例非固定的,依股票而定,比如你买入某只股票市值2W,该股票的孖展为70%,则可向券商再融资1W4再用来购买,理论上虽是如此,但实际操作要看仓位和市况而定。

7. 世界股灾历史记录

 一、美国股灾
  1)1929年大股灾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2)1987年股灾
  1987 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 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 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二、日本股灾
  1989 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 1985年的水平。
  三、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四、1990年台湾股灾
  1987 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 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五、中国历史上3次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1)一次发生在1996年。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2)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 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3)最近一次发生在2015年6月,2个月时间沪指跌幅高达45%,国家采取一些了措施才稳住跌势。

世界股灾历史记录

8. 谁能讲讲73年股灾的背景及意义

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7年10月19日,一个让人牢记的日子,一个被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的日子,一个被《纽约时报》冠以“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日子”。当我们回首当年那段痛彻心扉的日子,仿佛觉得它恍如隔世但又无比清晰…… 
  最近的股市波动勾起人们对1987年10月19日股灾的回忆。股民都不禁担心,股灾20周年将到来,历史是否会重演。

  近期,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现在世界金融市场的景象,与1987年股灾时非常相似。在市场中,恐慌情绪占据了上风。市场的不安定急坏了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为了规避次贷造成的种种风险,他进行了大幅的减息救市。危机狂潮不但让美国尝到救市不易的滋味,也冲出国门,波及到全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予以应对。欧美通过注入近十万亿美元资金,纾缓了信贷的短缺。

  虽然这些措施暂时稳定了市场的信心,但近日全球股市再起波澜,通胀猛虎又蠢蠢欲动,让市场不免又产生了股灾“二十年一轮回”的担忧。 

  摩根士丹利环球策略师碧斯表示,美国现在的市场状况与1987年股灾时相似,当时市场担忧贷款突破极限,现在则有次贷问题,而现在对冲基金设程序盘,跌市时加剧沽售,与1987年流行的投资组合保险相同。

  虽然市场近期已日渐平缓,道指也仍在14000点的历史高位徘徊,但有分析师指出,全球化令现在金融市场的风险蔓延范围更广,市场也更全球化,据统计显示,目前风险在全球扩散的速度比20年前更快,风险不再只存在于一个特定市场。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20年前那黑色的一天……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仅在一天内就重挫508.32点,跌幅达到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日跌幅最高记录。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

  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快速在全球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在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一切都失去了控制”,《纽约时报》这样报道。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最苦的是那些靠自己多年积存的血汗钱投资于股票的投资者。受股价暴跌震动,股民的心理变得极为脆弱。因股市暴跌而不堪于债务重压的许多人,精神彻底崩溃,自杀的消息不绝于耳。银行破产,工厂关门,企业大量裁员,人心惶惶。

  有分析人士指出,1987年的那次美股暴跌,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并不明显,其伤害也仅限于股市,而且恢复的速度也相对较快。但是近段时间所发生的这起风暴,虽然较不严重,但影响范围扩大,产生了近10年来楼市最大跌幅、信用市场严重分裂、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反复无常的股市等一系列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