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预测今年会怎样呢?

2024-05-09 04:55

1. 金融市场预测今年会怎样呢?

国内今年股票市场,我预测下半年见大顶,这个大顶将是历史性的

金融市场预测今年会怎样呢?

2. 2015年股市下半年走势

个人觉得9月份会企稳,随后是横盘整理,年底会出现一次反弹,但总体是下行的。

3. 大家对今年下半年股市的走势怎么看?

今年的股市以低位震荡为主,现在政策的底部已经明朗。

大家对今年下半年股市的走势怎么看?

4. 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积极作用下,我国经济遏制了急剧下滑的势头,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8.5%左右。2010年,世界经济将出现缓慢复苏,外需有望止跌回升,但我国经济仍面临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自主增长动力不足、银行不良资产潜在风险增大等问题,预计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8.5%左右,CPI上涨2.5%左右,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继续改善。2010年,应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一、我国宏观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多项政策,一揽子计划遏制了经济快速下滑,稳定了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促进了经济稳定回升。
    1、内需回升明显
    投资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7.3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拉动4个百分点,内需共拉动经济增长11.3个百分点,内需增长速度高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平均9.8%的增长速度。
    投资高速增长。1-9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3.3%,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6个百分点。政府主导的投资成为本轮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1-9月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名义增长38.8%,高于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从到位资金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增长82.7%,高于平均水平43.6个百分点。同时,农业、铁路、医疗、环保等基础设施与民生领域投资大幅提高,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消费稳步提高。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1%,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7.0%,实际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住房、汽车等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1-9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年初的负增长回升至42.9%,汽车销售增长29.2%,家电、建材、家具等相关产品消费形势良好。
    2、工业生产加快
    1-9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幅达到12.3%。发电量呈逐月回升态势,1-9月份,发电量累计增长1.9%,特别是8、9月份发电增速回升至9%以上。自5月份以来,货运周转量增速稳步回升,1-9月份货运周转量由1-5月的增长1.8%回升到5%。
    3、物价下降势头得到遏制
    受上年翘尾因素和总需求相对不足的影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都出现同比下降的走势,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1.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6.4%。但自7月份以来,我国价格下降的势头得到遏制,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止跌趋稳,8、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了0.5%和0.4%,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6个月环比上涨。价格环比水平开始上涨表明扩内需一揽子政策已经消除了通货紧缩,有助于强化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
    4、经济景气稳步回升
    国家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宏观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显示,与工业生产同步的一致合成指数在2009年2月份见底,3-9月份连续7个月回升,可以判断我国宏观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并形成企稳回升态势。领先工业增长约6个月的经济先行指数在2008年11月份触底,此后连续9个月稳步回升,表明在未来6个月内,工业生产会继续回升。反映工业企业信心的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回升,连续六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2009年8月为54.0%,高于上月0.7个百分点,表明未来3-6月制造业将持续增长。预计今年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9%,四季度达到10%,全年增长8.5%,实现全年保8%的目标已成定局。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有的问题还在进一步积累。
    1、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有些行业仍在重复建设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从低端到高端产能、从内需到外需产能、从传统到新兴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过剩问题。同时,部分项目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实、项目管理不规范、项目趋同化倾向突出等问题,重复建设有所显露。一是外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中国出口呈现急剧下滑趋势,导致大部分为外需服务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其中不仅包括纺织、鞋帽、箱包等低端产能,而且还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能。二是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在建和新建项目仍有加大的规模。据统计,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6.6亿吨左右,目前实际需求为4.7亿吨左右,1.9亿吨左右产能出现闲置。水泥行业总产能达到17-18亿吨,而市场需求量大约为14亿吨,存在3-4亿吨过剩产能。三是部分新兴行业也显露产能过剩迹象。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目前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需求市场尚未充分建立。但是在本轮大规模投资的刺激下,部分新兴行业由于新建项目快速增长,产品需求相对滞后,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迹象。
    2、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政策拉动,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增长靠投资、投资靠政府”的特征。在政府大规模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出现了国进民退和国有资本与民争利的局面,部分国有资本大规模进入竞争性领域,挤出了社会投资。如国有企业在各地土地拍卖中频频成为“地王”,中粮收购蒙牛,国有亏损企业山东钢铁收购民营盈利企业日照钢铁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基本退出航空运输领域。社会投资由于受到市场信心、国外需求、融资约束、市场准入限制等影响,增长乏力,尚未出现由政府投资向民间投资的增长动力转换趋势。当前的消费增长也主要靠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稳定的消费增长内生机制尚难形成。
    3、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系统性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出于融资和保障基础设施项目资金供给而建立了各种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承贷主体统一向银行贷款,然后再将贷款转贷给企业或项目,使债务信贷化。今年新增贷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据人民银行的调研,2009年5月末,全国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多家,总资产近9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平均资产利润率不到1.3%,特别是县级平台几乎没有盈利。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银行对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信贷资金监管难度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



三、2010年国际经济环境略有好转
    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自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金融市场基本稳定,股票市场和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率先上涨。但主要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产能过剩,开工率不高,贸易保护升级,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缓慢。2010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使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出口下滑和外资下降的局面有所改观。
    1、世界经济复苏过程曲折艰难,全球GDP低速增长
    今年二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美国经济二季度环比下降1%,降幅收窄,最迟四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欧元区二季度环比下降0.1%,其中德国、法国等国家出现正增长,预计第三季度出现环比正增长。日本经济二季度实现了0.9%的环比增长。但发达国家消费者负债沉重,失业率连创十几年来的新高,企业投资增长乏力,2010 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将呈现出低水平复苏的特征。
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表现较好。印度、越南等国经济始终继续保持增长,印度今年前两季度经济增长分别为5.8%和6.1%,一些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国家如俄罗斯,7月份工业生产也开始复苏。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复苏具有地区内需支撑特点,对欧美经济的依赖度下降。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GDP将在2009年创纪录地下降2.9%,到2010年略有复苏,增长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份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4%,2010年将逐步恢复至增长3%左右。
    2、国际金融体系趋于稳定,但隐患仍存
    各国金融救助措施促使全球金融体系快速企稳,但是,国际金融市场隐患仍存。一是全球银行系统恢复尚需时日。在过去的20多个月内,大部分金融机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和次级债券相关的不良资产核销,但是金融机构表内、表外的所谓“有毒资产”,包括次贷、次债及相关衍生品等引发的损失尚未全部核销。据英国皇家康奈尔咨询的统计,美国银行销账比例已经占到国家银行系统合并资产负债表的53%,占GDP的4.4%。瑞士、荷兰、英国和德国的银行销账比例分别占GDP的15.0%、2%、4.2%和2.8%,这给未来全球银行系统带来较大不稳定因素。二是商业房地产贷款可能对商业银行形成较大冲击。美国联邦监管机构2009年9月10日接管了芝加哥的Corus Bank,这是首家在当前经济衰退中因商业房地产贷款恶化而倒闭的美国大型银行。Corus的倒闭标志着银行,尤其是中小型地区性银行,除住房抵押贷款恶化以外还将面临新一轮冲击。
    3、国际贸易保护升级影响世界经济复苏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强。各国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关税、实施贸易禁令、出口补贴、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多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影响经济发展,但目前国际贸易保护有升级的现象。
    4、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各国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已经造成2009年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的大幅上升。从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看,一是低利率和宽松货币通过实体经济总需求的刺激,增加了对基础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与美元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美元疲软支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三是强烈的通胀预期推动了黄金、石油等保值产品价格上升。明年全球初级产品价格高位震荡,全球通胀会有所回升。
   

四、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在国际经济环境有所好转、国内现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8.5%左右,CPI将增长2.5%左右。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回落,但仍有后劲
    推动投资增长的因素仍然较为强劲,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首先,2009-2010年两年内,中央扩大投资4万亿和调整部分行业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等政策效应会在2010年持续显现。其次,目前施工和新开工项目较多,计划投资额较大,按时完工在建项目仍需要大量投资,未来投资将保持惯性增长。2009年1-8月份,累计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39844亿元,同比增长36.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739亿元,同比增长81.7%。第三,到位资金充裕,1-8月份,到位资金132007亿元,同比增长39.1%,超过投资完成额约2万亿,而去年同期和全年到位资金超过投资完成额分别为1万亿和8000亿元。第四,在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库存基本消化的带动下,房地产投资有可能替代政府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第五,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与规划的已经出台,将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投资的环境、拓宽投资的领域、降低投资的成本,使民间资本增长将获得较大空间。但2010年政府投资增量将有所放缓,面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和资产价格上升,新增信贷规模不可能再出现今年的增长水平,相对规模将大大减小。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也会抑制投资增长。综上所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31%左右,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平稳增长
    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诸多有利因素,第一,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为扩大消费增强了后劲。2009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2%和8.5%,高于最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随着就业形势好转,农民工返城、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第二,医改新方案、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助于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第三,截止2009年8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高达25万亿元,人均约2万元。同时,股市活跃和房地产价格回升也带来一定的财富效应,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第四,虽然目前住、行等消费热点增速已经相当高,但汽车消费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梯度扩散的态势没有改变,城市化率提高和通胀预期还会刺激住房需求,汽车和住房消费仍将呈现增长势头。与此同时,2009年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在2010年将出现递减效应,价格上涨会导致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预计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8.5%,实际增长15.6%左右,略低于上年水平。
    3、外贸出口有望小幅增长但外贸顺差继续缩小
    世界经济由大幅度负增长转为小幅正增长,是我国出口恢复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数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量对世界经济总量弹性为5.3,即世界经济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我国出口量随之上升或下降5.3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价格回升和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上升有力于提高我国的出口价格水平。为稳定外需,国家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税收、贸易融资、加工贸易、清理不合理收费等方面出台了大量外贸扶植政策,这些外贸扶植政策会继续发挥作用。但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出现转变,美国居民的储蓄率由负储蓄回升到5%,欧洲居民家庭储蓄率也在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我国商品的需求。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美国、欧盟等国不断加大了对我国产品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力度,贸易摩擦明显增多。综上所述,虽然全球经济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内需强劲有助拉动进口进一步加速。初步预计,2010年我国出口将增长6%左右,进口增长11%左右;有望实现外贸顺差190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5.5%。
    4、工业生产增速略有加快
    2009年上半年,我国工商企业基本完成了“去库存化”任务,部分产品库存量已低于正常水平。从2009年下半年起,国内外工商企业回补库存有助工业增速继续加快。在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不变、国际市场需求温和回升、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强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0年,我国工业生产增速全年略高于今年;受基数和政策效应递减的影响,有可能出现上半年高于下半年的运行态势。初步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0.3%左右。其中,重工业增长10.7%左右,轻工业增长9.5%左右。
    5、价格水平将温和回升
    2010年,国内经济增速仍在潜在增长率下限附近波动,总需求仍显不足,特别是部分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以及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等问题,物价水平难以大幅回升。国内物价上涨主要表现为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带来的输入型通胀。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主动调整水价、油价等公共产品价格,也会直接加大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此外,上年物价低增长的基数因素对物价水平带来一定影响,据初步测算,2010年CPI翘尾因素为1.2%左右,PPI翘尾因素为3.6%左右。预计2010年CPI增长2.5%左右;PPI增长5%左右。


五、宏观调控的思路和建议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2010年,应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基本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结合起来,以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积极促进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在稳定经济增长中,使结构调整、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1、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为基本政策取向
    “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低于长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压力不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应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但将“保增长”改为“稳增长”,主要是考虑到国际国内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需要继续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既防止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大过急,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出现第二轮下滑。
    “调结构”的迫切性进一步增强。在政府投资效应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如果不通过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结构性调整来释放居民自发性消费和民间自主性投资,难以解决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国进民退等问题,难以实现增长动力由“政策刺激内需增长”向“自主性内需增长”的切换,难以保持宏观经济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促改革”是实现结构调整的根本路径。当前的改革选择重点应以有利于扩大消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为突破口,通过推动资源价格和要素价格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居民消费,通过深化垄断性行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流域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惠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向民生倾斜,财政支出和信贷投放要更好得满足民生需求和增加就业,使得老百姓真正得到经济回升带来的好处。
    2、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建议2010年财政赤字规模按1.2万亿元考虑,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3.4%左右,略高于2009年的水平。这样的财政政策既积极又稳妥。新增财政支出在继续完成现有公共投资项目的同时,应更加积极地促进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
    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一是针对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消费,较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维持对“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节能产品惠民政策”、“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经济型轿车、居民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税收优惠;二是针对自主创新,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同时可考虑对中小科技型企业实行3-5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三是对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给予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措施。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突出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继续加大对“三农”、产业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收入分配和廉租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确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增加对基础科学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程实验室的投入。
    3、坚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要立足“适度”,在有保有压、优化贷款结构、确保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为经济的持续复苏提供宽松的资金条件。避免信贷投放再次出现2009年上半年过度膨胀的状况,建议2010年新增贷款规模保持在8万亿元左右,M2增速控制在19%左右。
    规范银行信贷流向,堵住银行资金和信贷流入资产市场的一些政策漏洞,要促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倾斜,可以对商业银行提出强制性要求,保证继续宽松的信贷和资金大部分进入实体经济。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进行结构性调整,在保持公共投资项目建设的配套贷款合理增长的同时,解决经济复苏由政府推动向市场自主性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信贷投放要向有效推动民间投资和住房、汽车等消费增长倾斜。加大对重点区域的信贷投放,通过支持区域性的经济增长点,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发展。
    4、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惠及民生的关键领域改革
    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积极推进水、电力、成品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使价格不仅反映要素的市场供求状况,而且要反映其稀缺性以及环境保护成本,并推进要素市场主体培育和监管体系建设。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允许民间资金以适当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推广力度,适当加大民间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二是积极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三是发展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尽快建立完善的退市机制,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不利局面,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尽快引入做空机制,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交易,降低市场风险。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改革。一是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二是落实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三是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合理的农产品价格。
    推进垄断行业市场准入改革。在铁路、通信、航空、石油化工等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引入竞争,尽快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性行业准入制度,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这些领域。国有资本应从房地产等竞争领域逐步退出来。

5. 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会发生哪些事情

  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增速下降,改革速度将加快,外围美元会保持强势,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
  一、GDP增速将继续下降至7.0%左右
  2015年GDP增速将较2014年继续下降至7.0%左右。主要基于几点考虑:外需难以显著提升、消费总体平稳、投资因制造业产能过剩及创新技术相对不足、房地产库存较高、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制约等因素影响,且投资回报率在不断降低。
  二、CPI增幅大约为1.5%
  2015年全年国内物价涨幅有望处在温和水平,2015年CPI增幅大约为1.5%。全年内通胀仍会1%-2%的区间内运行。
  三、宽松货币政策可能性大
  2015年中国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可能性较大。预计经济数据还会继续走弱,迫使政府采取更多宽松措施来刺激经济。降准、降息、PSL(抵押补充贷款)将轮番上阵。
  四、微刺激将促房价止跌上涨
  2015年楼市,限购有望全面放松,各种行政手段或继续退出楼市调控。一线二线楼市分化将继续,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在2014年年度就实现了房价的止跌反弹,到了2015年预计涨幅更大。三四线城市房价将继续下行。
  五、股市2015,依旧向牛
  2015的股市,预计继续向牛。国企改革一旦推动,中大市值国企开始“资产置换”,或将吸引资金离开小盘股;持续涌入的海外资金更青睐中大市值股票。2015年的增量资金是保险的配置资金和外资,是真正意义的投资“正规军”,这些给股市带来各种利好。
  六、注册制实行
  注册制在2015年推出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为保证平稳过渡,监管层选择注册制推出的方式或为分层次逐步推进。分析认为,出于谨慎的考虑,管理层并不会一开始就在整个市场全面推行。而更大的可能是分层次、分市场的逐步推开,例如在创业板进行试验性逐步推行注册制等。
  七、深港通开通
  伴随着沪港通稳定运行,有关深港通启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虽然官方回应目前深港通仍在讨论阶段,但根据目前市场上发布的公开消息,机构普遍认为深港通最快或将在明年上半年开启。这或带来国内深市股票估值的国际化,对中小板与创业板影响较大,深港两地互为稀缺的资产将会受益,而高估值的品种可能会有负面冲击。
  九、黄金仍走在漫漫熊途
  2015年美元仍然是黄金市场的一大影响因素,平均金价预期在1050-1090美元/盎司间。德国商业银行认为2015年初金价将仍然疲软,但下半年会回升,预期平均价格为1200美元/盎司。花旗研究机构与摩根大通对明年金价的预期为1220美元/盎司,该行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实物需求会对金价有所支撑。
  十、人民币汇率缓慢贬值
  2015年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幅度会更加明显。人民币未来走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美联储加息呼之欲出,预计美元指数将继续上行,导致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元货币继续承压;二是我国宏观经济总体稳定和国际收支日趋平衡决定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达到均衡水平。
  十一、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
  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利率市场化距离我们将越来越近。2014年11月,央行启动降息,并再次扩大存款利率上浮上限至基准利率的1.2倍。此后,酝酿超过20年的存款保险制度也终于浮出水面,这一制度的落地,将会促进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十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出台
  有人说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也有人说2015年才是真正的元年,因为这一年,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怎么也该落地了。年底,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某论坛上透露,央行正在牵头制订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可以预见,监管落地后整个P2P行业必将发生较大的转折,而2015年就是这一落地年。
  十三、自贸区在中国遍地开花
  去年年底,国务院又新批复了三个自贸区,分别为天津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 随着以广东、天津、福建为代表的第二批自贸区落定可以说自贸区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在猜测第二批自贸区可能会在哪些领域进行突破的同时,外界也在关注第三批自贸区的名单。
  十四、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将有实质性突破
  从过去一年的铺垫来看,“一带一路”已经具备了爆发的基础。相信随着各方的不断努力,“一带一路”或将在2015有实质性突破。“一带一路”的崛起将带来实实在在的资本红利,其对中国产业发展及对外影响力的提升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十五、国企改革快速推进
  预计2015年决策层将通过改善激励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来推动国企改革。但出于对短期增长的权衡,再加上来自各利益集团的阻力、以及员工安置和债务等方面的难题,改革预计只会缓慢推进。然而,国企经营状况恶化、劳动力市场整体稳健、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可能会带给决策层更大的压力和动力来加快推进国企改革。

2015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会发生哪些事情

6. 如何看待2015年的中国经济形势 请分析2016年中国经济走势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约在6.9%,从物价走势看处于比东亚危机和次贷危机之后更为严峻的通货紧缩中,其间还有股市异常动荡,以及外围局势不稳的困扰。前瞻2016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怎样的趋势?我们的猜测如下:
  1.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略有缓解。
  在2015年9~10月份,CPI和PPI之间的差异达到7.2个百分点以上,这显示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加深的不景气状况。目前,令CPI下行的因素在于农产品价格和食品价格,令CPI回升的因素在于基数效应和服务业用工成本的推升。令PPI下行的因素在于美元指数的持续走强,令PPI有所改善的因素在于基数效应。
  综合权衡,从2015年11月份开始,中国CPI和PPI之间的差异可能温和缩小。从物价的搭配看,可能暗示2016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会略有缓解。同时,在2015年余下的两个月时间内,央行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也会减弱。
  2.投资增速将跌破10%。
  2014年和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0%和17%,预期2016年中国投资增速可能跌破10%。支持投资的三大因素中,工业投资有好转的可能性很弱,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仅在0~3%之间,关键因素在于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2015年基建投资规模可能在13.5万亿元,即便要维持12%的基建投资增速,也意味着2016年基建投资规模要维持在15万亿元以上,这极具挑战。即便财政政策将赤字率放松到3%甚至3.5%,也难以支撑基建投资持续膨胀,更何况财政发力的主要方式可能是供给侧政策的减税,而非基建。
  3.实体经济利润率会有轻微改善。
  2016年,从工业投资、增加值和利润总额这些总量指标看,要观察到中国实体经济的改善是比较困难的。但也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的税后净利润率会有所改善,这个净利润率在2014和2015年分别在5.5%和5.2%,到2016年工业企业利润率也许会轻微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利率保持在稳定低位,改善了企业财务成本,并且企业债务成本的重置定价可能持续3年以上;二是PPI也许存在改善的可能。因此对2016年实体经济的状况可能会出现判断分歧,关注总量指标者倾向于认为实体经济仍在恶化,关注边际指标者也许会认为出现改善的迹象。
  4.中国银行业利润增速将进入零时代。
  这并不令人奇怪,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影子银行重新萎缩,实体贷款需求不振,中间业务收入渠道枯竭,这些都迫使中国银行业从2016年开始进入利润零增长时代。2015年银行业可能出现约3%的账面利润增速,之后2~3年中银行业的大致格局是,整体利润零增速,业绩分化加剧,不良资产双升,资本补充困难,行业并购重组提速,银行控股渐成主流。如果说产能过剩行业大多属于政府干预下在次贷危机后三年扩张过快的行业,那么符合政府干预和急剧扩张的银行,主要是中小城商行。
  5.人民币汇率日趋灵活。
  目前看来,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可能性很大,2016年也许是人民币国际化逐渐加速发力的一年,央行的可能姿态是减少汇市干预,扩大汇率波幅,引导人民币汇率走上均衡可持续的水平。因此2016年即便美元保持强势,人民币汇率的最大特点也并非贬值,而是波动区间的灵活扩大,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持续增强。如果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最终围绕6.35上下波幅达到4%左右,也并不令人意外。
  6.消费增速可能提升至11%甚至更高。
  导致消费持续较强的因素有二:一是涉房。存量住宅和商品住宅交易活跃,目前中国房地产已不太具备对钢材水泥等投资端的拉动能力,但仍具备对家居家电等消费端的拉动能力,201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可能同比分别增长8%和15%,创造超越2013年的历史峰值,明年地产情况和今年持平的概率较大;二是涉车,尤其是成品油销售金额的改善。
  “啃老”现象的普遍化,使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和就业困难并未直接冲击消费。2016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上升至60%,而工业的贡献率则持续缩减。
  7.A股市场加速常态化。
  回顾2013年以来的中国A股市场,融资功能时断时续,监管力度或松或紧,市场热度忽冷忽热,始终不是一个具有融资、重组和投资者保护的常态化、多层次市场。经历了2015年7~8月间异常动荡之后,A股市场正从救市后的非常态加速向新常态回归。IPO的重启、注册制的落地、新三板的分层、股指期货交易的常态化都指日可待,甚至战略新兴板、国际板也并不遥远。在人民币加入SDR之后,2016年回归常态的A股如果被纳入到MSCI指数也并不会令人惊讶。
  迄今为止,权益资本在中国居民的财富配置中不足5%,而该比率在美国为20%。此外,非居民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占比不足3%。2016年中国股市加速常态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不可避免。
  8.低利率终于姗姗来迟。
  中国从2011年开始就呈现出增长持续放缓,但利率水平却和增长放缓背道而驰,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影子银行系统的不断膨胀,加杠杆加风险的影子银行提高的名义利率水平充实了银行盈利,但目前影子银行在中国已重新萎缩,银行信贷在社会融资总额中的占比重新回到决定性地位;二是利率市场化不可避免地推高利率,缩小利差和迫使中国经济承受去杠杆压力,目前利率市场化已近尾声。
  因此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利率水平呈现和经济增长放缓逐步一致的状态。如果未来数年中国经济增长不太可能强劲复苏,那么低利率也将持续。影响未来中国利率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国内物价的总体走势,二是央行持续宽松的意愿和手段,三是美元指数和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变动。总体而言,至少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中国利率水平将平稳,政府和企业债务重置致使债券供应端压力沉重,信用债打破刚兑的阴影不散。
  9.中国外贸将受煎熬。
  中国外贸增长在上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的前10年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5%和20%,但这种高增长已逐渐远去,因素有三个:一是全球化在倒退,而不是加速。新兴国家无法再依赖外需型增长,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已从一度高达GDP的5%~10%萎缩到目前的只略高于2%。二是区域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推行的TPP/TTIP都偏离了WTO框架,巴黎恐怖袭击也会迫使欧洲更为右倾和保守,中国也许会尽力推动和相关经济体的自由贸易和投资协定,但难以扭转大局。三是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等不太可能再用以刺激贸易,中国外贸的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中国ODI(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2016年中国外贸仍将和全球贸易一同处于煎熬状态。
  10.中国金融改革将呈现新格局。
  这种新格局具有两种特点,一是金融改革快于实体经济转型的节奏,二是金融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快于对内开放和市场化。“十三五”规划给出了中国金融改革的清晰框架,监管框架的变革、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成为硬通货都是“十三五”期间金融变革的应有之果。但实体经济要实现去产能化、战略转移和实现新兴产业的崛起仍然艰难。同时,以亚投行、“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的金融开放布局,比国内金融改革市场化、私有化的阻力可能小一些。
  总体上看,从2016年开始,金融变革新格局可能逐渐清晰。日美等国的历史均显示,一个国家主动引导储蓄和产能的海外布局,是钱、产业和就业都向外走的过程,将对本国资产价格带来长期抑制。

7. 影响金融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是

  影响金融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是宏观经济因素。

  行业发展状况、企业经济效益、国际经济形势等因素可以暂时改变金融市场的中期和短期走势,但改变不了金融市场的长期走势。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影响金融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是

8. 2015年下半年股市还会跌到多少

目前不好说,如果真是进入熊市的话,很可能跌倒2500点一下。但话说回来,加入空头势力被严厉打击,相关机构继续释放利好消息,股民重拾信心,很可能会先企稳再反攻再冲新高。但是目前形势十分不明朗,股民对市场对市场预期十分之低,卖盘过大。所以只能等下周,恐慌情绪是否等到缓解,以及空头势力的去留。将会决定下半年的走势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