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治高考热点

2024-05-09 18:23

1. 2013年政治高考热点

学科网2013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   
   第一期   
专题01   哈大高铁开通   下载   
专题02   中国首艘航母交付海军   下载   
专题03   莫言获诺贝奖   下载   
专题04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下载   
专题05   天宫神九交会对接成功   下载   
专题06   党的十八大   下载   
专题07   勿忘国耻 抗议“购岛”   下载   
专题08   节能家电补贴扩围“新政”   下载   
专题09   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   下载   
专题10   “蛟龙号”深潜7062米   下载   
   2013年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一   下载   
   第二期   
专题01   创新驱动发展 加快转型步伐   下载   
专题02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下载   
专题0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下载   
专题0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下载   
专题05   聚集政府工作报告   下载   
专题06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下载   
专题07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下载   
专题0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载   
专题09   建设海洋强国 维护海洋权益   下载   
专题10   扩大内需稳增长   下载   
   2013年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二   下载   
   第三期   
专题01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下载   
专题02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下载   
专题03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   下载   
专题04   八项规定 从严治党   下载   
专题05   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下载   
专题0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专题07   聚集政府工作报告       
专题08   漫说时政 学以致用       
专题09   新思新表述及时政热词       
专题10   年度实际问题剖析与试题猜想

2013年政治高考热点

2. 2012年政治知识考点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以前购买现在正在使用的不是商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A)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金银)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标价)
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A)
 (1)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外币↑→人民币↓

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1)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正确的金钱观:
①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考点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求关系是直接因素)
(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考点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B)
(1)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考点10: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1)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考点1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B)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长期平均,而不是每一次)。
(2)唯一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点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B)
 (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他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他它的购买。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A、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小。
B、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使竞争更具优势);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考点13: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A)
消费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两个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
 
考点14:消费类型(A)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5:消费结构的含义与恩格尔系数(B)
(1) 消费结构的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
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考点16 :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C)
(1)量人为出,适度消费。(过度节约不可取)
所谓适度消费: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包含不滞后消费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②绿色消费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③绿色消费体现、要求,即5R(A.节约资源、减少污染;B.绿色生活、环保选购;C.重复利用、多次利用;D.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国情)
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可以帮助我们克服物质生活的困难,帮助我们获取新的成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要戒奢从简。
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发展的。实践证明,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已过时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和有害的。

第二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B)
(1)生产决定消费。
具体表现有;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决定生产是错误的)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A)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3: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A)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考点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B)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A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B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注:公有制是根本经济制度,根本≠基本

考点5: 企业的含义(A)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考点6: 公司的含义及形式(A)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考点7:树立正确的就业观(C)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职业平等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三百六十行)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途径多样化。

考点8: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A)
 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①平等的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考点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B)
措施:
(1)国家: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夺取到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劳动者
①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②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具体途径:投宿、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考点10: 储蓄存款的种类(A)
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考点11: 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A)
(1)商业银行
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其一,存款业务。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其二,贷款业务。它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三,结算业务。

考点12: 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C)
(1)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是目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投资方式。
(2)活期储蓄灵活方便,定期储蓄存期长、比较固定、积累性强,但收益率比股票、债券低,与商业保险比,存款储蓄对意外事故等风险不具有赔偿责任。
(3)购买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与储蓄比,政府债券由国家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风险小、安全性好,可以转让、抵押,利率也比储蓄要高;金融债券与公司债券比储蓄收益高,但有一定风险;与股票相比,受益权、偿还方法各不相同,风险也没有股票大;与购买保险比,债务方对债权方不具有意外事故赔偿义务。
(4)购买股票风险最大,但收益也往往最高。
(5)购买商业保险与其他投资方式相比,在风险发生时可以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补偿。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农民种地也是)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考点2: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A)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渠道可以多样)

考点3: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B)
(1)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够,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决定的。
(3)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考点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B)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考点5:我国财政的作用(B)
(1)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考点6: 财政收入的来源(A)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税、利、债、费)。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税收收入:他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利润收入: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照规定上缴国家的部分
债务收入:借贷、债券、贷款
其他收入:收费、罚没和公用事业收入

考点7: 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A)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人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2)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小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考点8: 税收的含义(A)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考点9: 税收的基本特征(B)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税收具有强制性(双向性:纳税人、税务机关)。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性的原因)
税收具有无偿性(相对的不绝对)
税收体有固定性(相对的,以法律形式)
三者的关系: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考点10: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1)公民自觉纳税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①由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①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③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2)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偷税:欺骗、隐瞒、不缴或少缴
欠税: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
骗税:骗得国家税收优惠,虚列、虚报
抗税:暴力、拒绝
(3)公民必须增强纳税人意识
①自己要依法纳税,监督别人依法纳税。
②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

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
考点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B)、
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反映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考点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B)
(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
①制定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注:市场交易规则包括自愿(反面例子:强买强卖)、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②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考点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注:自发性:单纯为了眼前利益(特征),盲目性:“一哄而上”
 
考点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考点5: 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B)
(1)宏观调控的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①经济手段: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扩张、紧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调整供求关系,见效慢)
②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见效快)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考点6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B)
 (1) 第一要义是发展。
 (2) 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3)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考点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C)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内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考点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A)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积极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问。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考点9: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A)
(1)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冲突的场所。
(2)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考点10 :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
 (1)对外开放格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原因),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问,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目标)。
(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一定给采纳啊,,,,好不容易的

3. 高考政治题目:2013年新课标1政治第一题

你的理解没错,按题设的材料需求没有变,变化的是供应量增加,导致价格下跌。答案B不能反映材料的情况。这道试题也是今年遭到全国政治教师及考生普遍质疑的一道试题。
    希望此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政治题目:2013年新课标1政治第一题

4. 2011今年高考政治和历史热点????

2011高考政治和历史热点
政治热点:
1.国家的宏观调控;
2.中国“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4.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5.朝鲜半岛问题
6.胡锦涛访问美国 中美关系
(1)长效热点:
①边疆问题:新疆、西藏、台湾的历史和现状(祖国统一、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
②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③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中法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
④民主建设: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历程
⑤大国崛起;中国崛起成为热门话题
⑥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问题:(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层面)。
(2)时事热点:
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中国古代: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当今:低碳经济与城市未来等;
②祖国统一问题、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问题(“治疆”新思路:稳定与开发并重)
③制度创新问题:中国古代、建国初期的制度创新(包括政治制度、社会改造、外交政策等方面);党在关键时期的重大决策和指导(一些重要会议和活动,包括自身建设等);英、美、德等国依据本国国情进行的制度创新等。
④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公平问题(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问题(如罗斯福新政,福利国家的建立)
⑤教育改革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
⑥民主法治建设:城乡同票同权等
⑦社会转型问题:中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化过程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的转变(特别是近代文化思想)。
(4)周年纪念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61  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企安庆内军械所;美国南北战争;
1871  巴黎公社;德国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1881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
1901 《辛丑条约》签订
1911  武昌起义
1921  中共一大 
1931  九一八事变
1941  皖南事变
1951  西藏和平解放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
1959—1961  三年经济困难
1961  不结盟运动兴起;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登上太空
1971  中国重返联合国:乒乓外交;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
1991  苏联解体
2001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加入WTO ;美国911事件

5. 2016政治高考热点

 2016高考政治时政热点
  1、昨天,中央纪委机关报刊文解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文章例举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党员冯某在一次受邀回母校为大学生做讲座时,以“真相”、“揭秘”为噱头,大肆宣扬历史教科书中的党史很多都不是“真实的历史”,混淆视听。依据《条例》冯某违反了党员不能公然歪曲党史、军史的政治纪律,应受到纪律处分。
  2、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政策组合,使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生持续改善。预计全年GDP增长6.9%,CPI涨幅1.5%。展望2016年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明年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宏观政策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仍可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3、作为2015年流星雨谢幕之作,小熊座流星雨将于23日光临地球。天文专家表示,该流星雨极大值出现在23日上午10时,感兴趣的公众可于22日晚至23日黎明进行观测。作为辐射点赤纬最高的流星群,小熊座流星雨虽然流量不大,每小时10至50颗左右,但非常适合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观测。2006年、2007年和2008年,该流星雨曾连续3年出现了每小时30颗左右的爆发,且流量是极大时一半的时间可持续近10小时。
  4、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对于推进法治工作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指明了方向。

2016政治高考热点

6. 2013考研政治《考点解析》有什么特点

本书作者大师云集,是海天集中自身最强大师资阵容,倾力打造的考研政治集大成之作。
我们的目标是让考生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得80以上的高分。本书是基础阶段使用的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权威。本书的内容均严格取材于考试大纲,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2.全面。涵盖大纲中的所有知识点,知识点覆盖全面,考点解析详细。
3.拓展。每章后面附2006—2012的真题,方便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和熟悉命题特点。
4.重点。各章附有“内容提示”和“重点总结”,便于宏观把握知识命脉。
5.贴心。妙用符号,标记考点,轻松记忆,自学也方便。

7. 2015高考政治考了哪些知识点

  2015年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与记忆技巧
  一、关于核心的说法: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二、关于(产生)生存和发展的说法:
  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
  三、关于关键的说法:
  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人们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关于属性的说法: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五、关于特点的说法: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六、关于前提、基础的说法: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
  我国政党制度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关于标志的说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即GDP。
  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也可以说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是——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服从。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2.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建筑(也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发明。(区别: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八、关于实质的说法: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九、关于决定的说法: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辩证法的精神实质——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
  十、关于宗旨的说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宗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为人民服务。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政府的宗旨)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这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十一、关于本质的说法: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十二、关于灵魂的说法:
  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主权(还可说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1.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还可说是维系中华种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十三、关于根本的说法: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十四、关于主题的说法:
  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十五、关于绝对、无条件的观点:
  运动永恒、绝对、无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无条件的
  十六、关于相对、具体、有条件的: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静止是暂时、相对、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有条件的(包括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都是相对、有条件的)
  真理是相对、有条件的
  十七、关于“三个代表”的说法:
  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八、关于出发的说法: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唯物主义世界观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意识性的东西做为出发点,如真理、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思想、三个代表思想等)
  关于精神火炬的说法:
  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文艺(或说文学艺术)
  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精神。
  十九、关于原则的说法:
  WTO的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最重要特点)——民主集中制。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注意区分民族区域自治是基本的民族政策,是基本的政治制度。)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二十、关于方针的说法:
  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要坚持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十一、关于战略的说法:
  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十二、关于治本之策的说法: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二十三、关于政治制度的说法: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称“政体”)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十四、关于基本要求的说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要求:(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
  二十五、关于集中表现的说法: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集中表现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物质性上。
  二十六、关于基本国策、(政策)的说法:
  促进社会统一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
  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2015高考政治考了哪些知识点

8. 求助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和2014年的政治考点

高中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1. 选择题的做法 
(1)选择题的构成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 , 高考政治尤其是文科综合政治部分选择题 , 从类型上看大多以 “组题” 的形式出现 , 即一个材料设计多个试题 , 最多可达到 5 个试 题;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题肢;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 立意、情 景、问题设置。 
(2)具体做法 
①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 , 即一个中心思想。因而 , 看到试题后 , 认真阅读 , 并要很快地找到它的中心思想 , 最好用一句话的形式提取出立意。然后 , 再看题肢的设问 , 这样就能很快地找到答案。当然 , 对于简单的试题来讲 , 读完也就应该做完。 
②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 , 如 “范围关键词” :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 措施 是……、制度是……等。 “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 “动词关键词” :表明……、说明 " …·、体现……等。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 , 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③排查误项。高考试题中有一部分是难度大的题目 , 甚至有些题肢的设置一时难以理解 , 在这种情况下 , 最好用排查法 , 先把明显错误的选项去掉 , 然后进一步缩小范围。 
④不得已 , 猜。对于实在拿不准的题目 , 千万不要放弃猜答案的机会 , 可 用猜测法。如果此题大多数人都不会 , 每一个人都有猜测得分的机遇。先用 排除法排除能确认的干扰项 , 如果能排除两个 , 其余两项肯定有一个正确答案 , 再随意选其中一项 , 这就意味着你答对的概率为 50%, 如果放弃就等于放弃了这 50% 的得分机遇。即使一个干扰项也不能排除仍不要放弃。四个选项中随便选一个 , 得分的机遇率仍有 2596, 若每名考生对自己不能肯定答对的题目都猜一下 , 那么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 考试对所有的考生仍是公平的。 
2. 非选择题解题的思路及步骤 
(1)非选择题的构成 
高考政治单科卷非选择题一般包括简答、辨析、论述三类; 文科综合政治部分非选择题总称为问答题; 部分省市试卷还包括分析说明题、研究性学习试题等。 
(2)具体做法 
①认真读题 , 弄清题意 , 明确中心及分论点 , 确定论据在读题时 , 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解题要求和条件 , 必须明确 , 答案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 而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其次要明确中心 , 只有围绕中 心答题 , 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再次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 的分论点。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 , 包括政策 根据、事实根据和数字根据。这是解题的钥匙。 
②归类对号 , 落实课、节、框 
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范围 , 然后胸有成竹 , 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③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 :先归纳题目观点 , 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步 :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 , 即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三步: 运用概念、原理、观点分析问题。这是答案的主体 , 理论联系实际 , 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这一寸步的层次由理论依据的层 次而定。要遵循由远及近 , 由表及里。由共性到个性 , 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 ,层层剖析。 
第四步: 联系重大时事。主要是联系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 联系一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时事加以说明 , 主要是指党代会、人代会通过的决议 , 重要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等。 
第五步: 用事实证明(包括史实、事实、数据等等)。答题不仅要有理 , 而且要有据。新教材特别注重由基本事实引出基本观点。不论是正面论述还是驳斥题都要用“事实(实践)证明” 。 “事实证明” 往往和作用、意义、结论紧密相连。 
第六步 : 反面论证。在正面论述之后 , 一般还应联系反面观点 , 指出观点的错误所在 , 以加深对正面的理解。这一步通常用“如果说……”“假如……”这样的句式来展开。 
第七步 : 表明态度或简述自己的认识体会。在论述题答案中这一步是不可少的。在教材中多处可以看到在阐述了一个观点后对青年学生(我们) 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表态既要联系实际 ,又要扣紧题意 , 不要空喊口号。 
④答案规范化 
答题时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 , 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概念及社会、家庭流行的俗语。只有教材书面用语 , 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 , 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