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审计风险?具体内容有哪些?

2024-05-06 00:38

1. 什么是审计风险?具体内容有哪些?

1、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
2、审计风险的具体内容包括:
一、固有风险
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固有风险有如下几个特点:
(1)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小。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业务,固有风险水平也不同;
(2)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会计师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降低固有风险,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
(3)固有风险水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被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固有风险的增大。例如,由于科技的进步会使被审计单位的某些产品过时,这就带来了存货计价是否正确的风险;
(4)固有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又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这种风险水平的大小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认定。
二、控制风险
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控制风险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错弊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
(2)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同固有风险一样,注册会计师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
(3)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这种风险与固有风险的大小无关。它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或程度的有效性的函数。有效的内部控制将降低控制风险,而无效的内部控制将增加控制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完全保证防止或发现所有错弊,因此,控制风险不可能为零,它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三、检查风险
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其特点是:
(1)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
(2)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直接相关。是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和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的有效性的函数。其实际水平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有关。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在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就是通过收集充分的证据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把总审计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检查风险水平和重要性水平一道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所需收集证据的数量。

什么是审计风险?具体内容有哪些?

2. 内部审计的风险点有哪些

1、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从道德的水平角度来看,每个员工的道德水平不同,需要我们进行对员工的道德水平进行评估,此外每个员工的能力也不近相同,因此在进行审计开展时无法将他们进行同质化,而且需要防范他们的道德问题以及能力问题进行审查。此外还需要看管理层的判断以及其会计估计问题。

2、公司内部的其他问题,包括公司的资产以及财务相关问题,一个公司的规模其实从公司的资产情况就能够够看得出其实力,而这资产的流动性,营业额问题都是一个审计的要点,公司的财务问题。经济情况问题。
3、从公司的外部来看,也有许多问题,比如公司的竞争对手问题,竞争对手的强弱问题,客户,供应商,政府的法规,一旦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审计的风险就是降薪或是失业的风险。

3.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有哪些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有哪些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在充分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其价值。那么企业内审存在风险吗?我们应如何规避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呢?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潜伏性的特点,对风险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内部审计当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规避和预防风险。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的知识,欢迎阅读。
          内部审计风险 
         ☑ 审计法律体系尚未完善。目前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中存在滞后性,使得审计工作以及审计人员的权益得不到相关制度的保障,增大了工作难度,并产生了审计风险。
         ☑ 内部控制制度薄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实际运营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实施,如果审计行为缺乏内控制度的管理和约束,那么审计的结果也会失去原本的科学性。
         ☑内部审计机构不具备良好的独立性。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为本单位审计工作服务,那么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会受到利益制约的影响,独立性与社会审计比较独立性缺乏,容易造成审计结果失真。
         ☑ 内部审计方法落后。在信息技术全面进步的今天,内部审计方法和技术有了极大的变革,但是传统的以抽查和测试为主的审计方法仍然具有普遍的应用,这样的方法不利于风险评估,使得审计意见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
         ☑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不少审计工作人员缺乏审计经验、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能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
         内部审计风险的出现,并对企业的经营和内部管控形成了一定的制约,那么我们如何来规避内审风险呢?
          1 健全审计法律法规 
         在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准则时,必须将独立审计的相关制度规定作为根本依据,并按照其目标和审计要求建立完善和统一化的内部审计准则,保障审计工作的准确执行,同时必须明确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切实保障好审计人员的权益,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另外,针对制造虚假信息,并且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和审计风险的人员进行严厉打击,并在法律法规中对相关处理措施进行明确,从而规避内部审计的风险,确保审计质量和效率。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直接影响,而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确保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同时也能够为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规避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内部审计师业务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估并且建立完善的评估方法。内部审计的底稿和报告必须保证质量,避免重复返工问题的出现,有效消除人工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健全内部审计评价,实现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达成。
          3 推动审计机构建设 
         全面建设内部审计机构能够推动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确保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为审计工作提供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在实质上内审人员必须保持精神独立和公正,诚实的态度,遵循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能够限制和约束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形成的契约,与此同时,委托人也有权利通过内部审计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这也是审计机构灵活性的体现。
          4 创新内部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方法是处理企业是各项审计工作的手段,通过对内部审计方法的创新能够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的优化,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对审计的'方法进行创新,采用将风险控制为根本导向的内部审计方法,在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后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整合,进而在实施企业风险的全面监控,这样的审计方法能够兼顾企业经营环境和潜在风险对于审计工作的影响,增强对风险评估的科学应用,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审计的风险。
          5 提升审计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形式,各项内部审计工作都有明显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特征,而且在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与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了信息化,这也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对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进行灵活运用,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

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有哪些

4. 什么是审计风险?其具体内容有哪些?相关关系如何

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
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 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业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

扩展资料:
一、意义
审计风险的意义很重要,审计风险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就是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其与审计职业相联系的风险,它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的损失或责任风险,而且包括经营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或倒闭的可能。
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审计环境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与审计活动相关的一切外部事物及其活动的总和。
二、影响因素
1、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3、政治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4、行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5、人文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风险

5. 审计存在哪些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可见,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与国际审计准则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是基本相同的。由于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审计所面临的任务日趋艰巨;审计也需支持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原因的存在决定了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注册会计师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即使是详细审计,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管理人员道德品质等因素,仍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风险总是存在于审计活动过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而已。所以,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因此,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并会最终影响总的审计风险。从总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从每一个具体风险看,也是由多因素组成。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ultimate audit risk)。因此,对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也就取决于对上述各种风险的控制(Anthony Ateele,1992)。 
  (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虽然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没有引起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停留在潜在阶段,而没有转化为实在的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进行验证,则由此而应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成为现实。所以,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对审计人员构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显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社会公众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异。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 
  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肯定审计风险具有无意性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审计人员才会努力设法避免减少审计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控制才有意义。倘若审计人员因某种私利故意作出与事实不符的审计结论,则由此承担的责任并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因为这种审计人员故意的舞弊行为谈不上再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而这种行为本身就受到职业道德的谴责,应承担法律责任。 
  (五)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要为其报告的正确性承担责任风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现代审计的指导思想从制度基础审计进一步发展到风险审计表明,审计职业界并未被越来越多的审计风险捆住手脚而失去其活力,而是逐步向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方向发展。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我们不必害怕审计风险,虽然审计人员的责任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一旦其发生,其可能对审计职业的影响也是重大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识别风险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避免,没有必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不敢承接客户。只要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仍可对客户进行审计。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说明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努力而降低其水平的,可以促使我们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风险的组成要素固有风险
  指在不考虑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政策或程序的情况下,其会计报表上某项认定产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是独立于会计报表审计之外存在的,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其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固有风险有如下几个特点: 
  (1)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业务处理中的错弊引起报表失实的越多,固有风险越大,反之,固有风险越低。经济业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越大,固有风险水平越高;反之则越小。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业务,固有风险水平也不同; 
  (2)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会计师无法通过自己的工作来降低固有风险,只能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分析和判断固有风险水平; 
  (3)固有风险水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被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固有风险的增大。例如,由于科技的进步会使被审计单位的某些产品过时,这就带来了存货计价是否正确的风险; 
  (4)固有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又客观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这种风险水平的大小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认定。 
  控制风险
  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同固有风险一样,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其水平而不能影响或降低它的大小。控制风险有以下几个特点: 
  (1)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水平有关。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错弊就会进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 
  (2)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同固有风险一样,注册会计师无法降低控制风险,但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相关部分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情况,设定一定控制风险的,计划估计水平; 
  (3)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控制风险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这种风险与固有风险的大小无关。它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或程度的有效性的函数。有效的内部控制将降低控制风险,而无效的内部控制将增加控制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完全保证防止或发现所有错弊,因此,控制风险不可能为零,它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检查风险
  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其特点是: 
  (1)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 
  (2)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直接相关。是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和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程序的有效性的函数。其实际水平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有关。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在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就是通过收集充分的证据来降低检查风险,从而把总审计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上。检查风险水平和重要性水平一道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及所需收集证据的数量。

审计存在哪些风险?

6. 什么是审计风险?其具体内容有哪些?相关关系如何

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它不包括审计人员可能误认为财务报表含有重要差错的风险,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重新考虑或增加审计步骤,这些步骤经常使审计人员得出正确的结论。
审计风险的大小受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影响。被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内在风险; 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业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控制风险。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称为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这就是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并不能在审计结束时以数学形式加以确定,因为审计人员并不知道实际风险,而要用判断来评价每种相关风险。

扩展资料:
一、意义
审计风险的意义很重要,审计风险可以从广义上去理解,就是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其与审计职业相联系的风险,它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的损失或责任风险,而且包括经营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或倒闭的可能。
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审计环境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与审计活动相关的一切外部事物及其活动的总和。
二、影响因素
1、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3、政治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4、行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5、人文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风险

7. 审计存在哪些风险?

审计风险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等,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摘要】
审计存在哪些风险?【提问】
亲,您好!您的问题我这边已经看到了,正在努力整理答案,稍后五分钟给您回复,请您稍等一下~【回答】
审计风险有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等,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回答】

审计存在哪些风险?

8. 审计风险包含哪些具体因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1.政府部门审计机关少数工作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意识淡薄。审计风险意识在我国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目前我国政府审计机关虽然对审计风险已经高度重视,但是在一些基层,对审计风险的认识还是不足。如果领导者本身对审计风险的意识就淡薄,那么也将很难谈到审计风险的防范问题;2.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行为不慎、工作不当引起审计风险。有些审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违背审计的职业道德,在被审计单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或者是工作方法不得当,工作作风不好,导致工作难以深入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审计体制不合理。我国政府的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审计机关既要受到本级政府领导,又要受上层审计机关领导,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审计风险;2.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审计法律体系还不健全,面对不断发展,瞬息万变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一时还难以适应。因此,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可能对审计过程中遇到的所有新问题、新情况全部规范到位。此外,我国现有的法律在部门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冲突,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就要依靠其职业进行判断,这也将不可避免的产生审计风险;3.监督机制没有力度。我国审计部门的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政府审计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没有考虑到审计职权的相互制约和权力分立,审计机关对单位进行审计时,审计的过程无法形成一个内部的制约机制,也使得管理部门无法对审计过程进行管理,因而形成了潜在的审计风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