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蜀国的生产特色

2024-05-04 01:55

1. 三国时蜀国的生产特色

第一,务农殖谷。诸葛亮“躬耕陇亩”,深知富国安家的根本就是务农殖谷,足食足兵。他受遗照辅政,针对现实,提出“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的方针,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具体措施,一方面实行轻徭薄赋,保护小农;另一方面威之以法,抑制豪强。     
汉中地区,诸葛亮命李严移民2万实汉中,终于使荒芜的汉中重新得到开发,出现“男女布野,农谷栖亩”的繁荣景象。诸葛亮平定南中,将居住山林的少数民族人民“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葛亮在自己家里,种了15顷桑树,身体力行以劝农。    
 第二,水利丝织。为了发展农业,诸葛亮十分注重兴修水利。在成都平原上,秦李冰所修的都江堰,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人工灌溉工程,诸葛亮以此堰为农本,视国力所资,设置了专职堰官管理,又征了1200人专职维护。成都府城西北隅,地势低下,诸葛亮修了一条9里长堤,以防冲蚀。今齿(今云南保山)南面的诸葛堰、小诸葛堰和漓水渠等,都是诸葛亮兴修或续修的。诸葛亮派杨仪到汉中“筹度粮谷”,他重新整修了汉初萧何开创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为发展蜀汉农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诸葛亮还注意发展丝织业。成都一地就有工官户76000人,主要从事织造,可见生产之丰。蜀锦是蜀汉对外与魏吴两国通商的主要商品,驰名全国,质量精美,超过了曹魏。     
第三,发展商贸。诸葛亮还注重发展商业,制造“蜀钱”加强流通,平抑物价,稳定货币。为便利交通,诸葛亮大修道路。著名的有石头桥30里,又修复剑门道以通行路可,开辟凉山北境的小相公岭,自麓至顶,凡15里,商旅往来称便。南中望城坡,两山陡立,中间一奚谷,是诸葛亮运粮时所开凿。大修漓江水渠以行舟。水陆交通的开辟与修复,为发展商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四,开源积蓄。诸葛亮理财,极为重视开源节流,提倡去奢尚俭。他说:“老百姓应该爱好的,是躬耕辛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节制用财,合于礼节,丰年不浪费,凶年有储备,这也是治国的道理。”蜀地原来奢侈之风很盛,诸葛亮提倡节俭纠正风气。在诸葛亮的打动下,举国上下,人人自爱,节俭成风。大将军费祎,家不积财,儿子们都布衣素食,他本人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大司马董和死时,家无担石之财。     
节流是末,开源是本。为了广开财源,诸葛亮提倡副业生产,他中蔓菁菜于嶲州山野,播白荨菜种于棉竹武都山坡。广都县的杨林是诸葛亮所中,祁山南的“丰茂宿草”也是诸葛亮所植。为充实北伐军粮,诸葛亮在汉中屯田,此外,诸葛亮还贷赋于民,类似集资与公债。早在荆州之时,诸葛亮和刘备就多次向富民借金筹款。既开源,又节流,是以国用足,民财阜,帮诸葛亮能以一州之众,抗伐中原。

三国时蜀国的生产特色

2. 蜀国的经济特色有哪些

蜀汉丢失荆州后,只有益州一个州的地方,他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西一国之安危,诸葛亮励精图治,使蜀汉政权雄据西陲达40余年之久,还进行了多次北伐。     益州辖境,当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之地。益州北部为巴蜀,当今四川省;南部为南中,当今云南、贵州两省。南海总地区至两汉末,尚未充分开发。     巴蜀地处长江上游,早在战国时期,就以富饶著称于世。物产有桑麻、五谷、瓜果、盐茶、泽渔、竹木、园囿、金银、铜铁、丹砂,应有尽有,历来称天府之国。秦惠王时,司马错代蜀,增强秦国国力而称诸侯。汉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诸葛亮《隆中对》规划的蓝图,以益州为王业之本。诸葛亮治蜀,开发益州经济,是其核心内容。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务农殖谷。诸葛亮“躬耕陇亩”,深知富国安家的根本就是务农殖谷,足食足兵。他受遗照辅政,针对现实,提出“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的方针,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具体措施,一方面实行轻徭薄赋,保护小农;另一方面威之以法,抑制豪强。     汉中地区,诸葛亮命李严移民2万实汉中,终于使荒芜的汉中重新得到开发,出现“男女布野,农谷栖亩”的繁荣景象。诸葛亮平定南中,将居住山林的少数民族人民“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诸葛亮在自己家里,种了15顷桑树,身体力行以劝农。     第二,水利丝织。为了发展农业,诸葛亮十分注重兴修水利。在成都平原上,秦李冰所修的都江堰,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人工灌溉工程,诸葛亮以此堰为农本,视国力所资,设置了专职堰官管理,又征了1200人专职维护。成都府城西北隅,地势低下,诸葛亮修了一条9里长堤,以防冲蚀。今齿(今云南保山)南面的诸葛堰、小诸葛堰和漓水渠等,都是诸葛亮兴修或续修的。诸葛亮派杨仪到汉中“筹度粮谷”,他重新整修了汉初萧何开创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为发展蜀汉农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诸葛亮还注意发展丝织业。成都一地就有工官户76000人,主要从事织造,可见生产之丰。蜀锦是蜀汉对外与魏吴两国通商的主要商品,驰名全国,质量精美,超过了曹魏。     第三,发展商贸。诸葛亮还注重发展商业,制造“蜀钱”加强流通,平抑物价,稳定货币。为便利交通,诸葛亮大修道路。著名的有石头桥30里,又修复剑门道以通行路可,开辟凉山北境的小相公岭,自麓至顶,凡15里,商旅往来称便。南中望城坡,两山陡立,中间一奚谷,是诸葛亮运粮时所开凿。大修漓江水渠以行舟。水陆交通的开辟与修复,为发展商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四,开源积蓄。诸葛亮理财,极为重视开源节流,提倡去奢尚俭。他说:“老百姓应该爱好的,是躬耕辛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节制用财,合于礼节,丰年不浪费,凶年有储备,这也是治国的道理。”蜀地原来奢侈之风很盛,诸葛亮提倡节俭纠正风气。在诸葛亮的打动下,举国上下,人人自爱,节俭成风。大将军费祎,家不积财,儿子们都布衣素食,他本人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大司马董和死时,家无担石之财。     节流是末,开源是本。为了广开财源,诸葛亮提倡副业生产,他中蔓菁菜于嶲州山野,播白荨菜种于棉竹武都山坡。广都县的杨林是诸葛亮所中,祁山南的“丰茂宿草”也是诸葛亮所植。为充实北伐军粮,诸葛亮在汉中屯田,此外,诸葛亮还贷赋于民,类似集资与公债。早在荆州之时,诸葛亮和刘备就多次向富民借金筹款。既开源,又节流,是以国用足,民财阜,帮诸葛亮能以一州之众,抗伐中原。

3. 蜀国哪些产业发达?

若没有这两大产业,蜀国怎么能几十年偏安一隅?
中国古代社会采取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对于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并不怎么支持。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诸葛亮在治理蜀国的时候,就大力发展手工业,蜀国的蜀锦和蜀刀成为支撑蜀国的两大产业。
三国鼎力的时候,蜀汉政权是其中实力最为弱小的一个。再加上刘备和诸葛亮爱折腾,蜀国的国力实在是贫弱。蜀国地势先要远离中原,在当时也就意味着远离战火,经过刘璋的多年经营,其实底子还是不错的。要不然这个地方不会那么早就被诸葛亮给看上了。但是刘备进入蜀地的时候为了奖励手下的将士,竟然放任士兵抢掠。在加上后来的夷陵之战大败,消耗了蜀国大量的人力物力,蜀国的实力更是一落千丈。
刘备很快就死了,留下一个烂摊子给了诸葛亮。在当时统治者普遍重视农业而轻视手工业的时候,诸葛亮倒是敏锐的察觉到蜀国的对外贸易和手工业能为蜀国贡献钱粮。所以诸葛亮鼓励发展蜀锦。蜀锦是蜀国的特产之一。东汉末年中国的丝织物还远不如之后的王朝那样繁多。而蜀锦的技术在当时已经很完善了。蜀锦精美,出口量特别大,所以为蜀国赚了不少外汇。
蜀国还有一样特产也很有名,那就是蜀刀。蜀国的冶炼技术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蜀国打造的蜀刀削铁如泥,十分锋利,一向是刀剑中的翘楚。所以出口量也是特别大。
有了产品就需要把产品运出去。而蜀地地势险要,想要将货物运出去可是不容易,所以诸葛亮四处修路,将秦汉时期对外连接的栈道都进行了修复。还积极对广西、贵州等偏远地区发展贸易,连接与这些地方与蜀国的道路。正因为有这两项产业的支持,蜀国有了几十年偏安一隅的时光。

蜀国哪些产业发达?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