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文化史的一道题,求详细解析

2024-05-16 11:39

1. 关于历史文化史的一道题,求详细解析

首先说,这道题应该选择A。因为任何文字史料都是带有主观因素的。据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说《明史》,清代人编纂的明史,是纯文字纪传体断代史。里面记载了明朝276年来的帝王后妃将相。而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后人的附会,不一定符合原来的真实性。比如说记载明武宗“应州大捷”说明军此战仅“斩16骑”。这就明显不合史实了,带有人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当然这还是主观上带有歪曲史实的事情。即使不歪曲,因个人主观情感而论,也会有不同的记录。所以不可全信,至少不可作为单独证明史实和还原全貌的惟一史证。

B说实际和文字都是真实反映历史。这句话是不全面的,是以偏概全的。因为上述我所说的,文学史料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夸大性,并不一定真实反映历史的。

C可以用常识排除掉,历史绝对不可能是心理状态的反应吧!  
D说只有实际史料反映历史真实。这句话和B一样,以偏概全。如果只有实际史料反映历史事实,那么《史记》,《汉书》这样的史籍就没有存在价值了,至少在历史研究中没有了价值。但实际情况是文学史料也能反映史实,只不过要尽量要和实迹去对应。   没有实迹史料才只能倚靠文字史料。


其实这道题你也可以这么解!你看C是明显错误的,我觉得是唯心的。 BD实际是说的是一个问题的,但是都过于绝对,失之片面。  只有A 是正确的。

关于历史文化史的一道题,求详细解析

2. 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原因流长的重要见证,堪称中国经典史书有哪些?

《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光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东汉·班固) 

二十四史 
01.史记 (汉·司马迁) 
02.汉书 (汉·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 (晋·陈寿) 
05.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唐·姚思廉) 
09.陈书 (唐·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寿)
 15.北史 (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后晋·沈昫等)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宋史 (元·脱脱等)
 21.辽史 (元·脱脱等) 
22.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3. 华夏版五卷本《中国通史》提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得中原者得天下”。有说服力吗?

新石器时代,整个中国大地出现了气势磅礴的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分布格局,这一格局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青铜文化分布格局,而且甚至奠定了中国版图最初的基础。这种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连接四面八方文化区系的文化分布格局,奠定了中国多元一体有核心的文化基础,给中国历史的走向以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千百年来流传着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名言。
为何在其他几个主要地方文明大都经历了辉煌之后难逃衰亡的命运,独有中原地区一波三折地存续发展下来并成为中国文明的核心呢?
从地理上讲,这里拥有丰富的环境资源,不至于像红山文化那样日益因自然环境的突变而导致文化衰落,但也不像长江流域那样优越,社会分化不大日益充分展开,在日益频繁的军事活动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军事领袖,带有更多的务实和军事色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中原社会的军事贵族们开始设法建立一套新的社会秩序。经验来自周围的地方文明,于是,在中原龙山文化中出现了主要是来自长江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的众多文化因素,并且,这里的地理优势再次帮了中原,这里是居天下之中,八方辐辏之地,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文化、思想以及政治经验交汇融合的大熔炉,是其他各地区所不能比拟的。

华夏版五卷本《中国通史》提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得中原者得天下”。有说服力吗?

4. 【历史知识】求答案谢谢

(1)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课程,聘请西人教授科举出身人员
理由:第一,国家的根基在礼仪和人心,不在洋人的“术数”和“技艺”。第二,洋人未必真心实意地传授他们的知识。第三,中国也有能胜任此类课程的人才。
(2)学习外国长处,培养科技人才是时代要求,而道德人心对于国家发展也非常重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