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的早年经历

2024-05-20 16:14

1. 奥黛丽·赫本的早年经历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个贵族后裔家庭。1935年至1938年间,她就读于英国肯特郡埃尔海姆乡的一所贵族寄宿学校“密斯利登学校”。1939年,奥黛丽·赫本进入荷兰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1940年,荷兰安恒被纳粹侵占,包括赫本舅舅在内的诸多亲人被残害。数年间,因为食物匮乏,赫本只能以郁金香球茎充饥,健康情况迅速恶化 ;二战中后期,赫本通过芭蕾舞的表演为荷兰游击队秘密的募捐。同时由于年龄较小,她利用孩童的身份多次为荷兰地下党传递情报。1948年,奥黛丽·赫本进入英国伦敦的玛莉·蓝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学校学习,由于年龄和身高原因,她被告知,她无法成为一流的芭蕾舞者。 之后,她做了一些模特工作,拍摄了一些广告,也参加了一些舞台剧的演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罗马假日》剧组的演员试镜,从这以后奥黛丽·赫本走上了演艺道路。

奥黛丽·赫本的早年经历

2. 奥黛丽·赫本


3. 奥黛丽·赫本的演艺经历

1948年,奥黛丽·赫本出演电影《荷兰七课》,在剧中奥黛丽·赫本扮演一位空姐,用英语和荷兰语向观众讲解,这是她的银幕处女作。1948年,出演歌舞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 ),这是她第一次以舞者身份出演歌舞剧。1949年,出演歌舞剧《塔塔酱》,在剧中饰演了瑜伽学生、女店员、古典芭蕾舞者等。1950年,出演歌舞剧《开胃酱》(Sauce Piquante),奥黛丽在剧中有了独舞的戏份。1951年,出演电影《野燕麦》,在片中扮演一位打扮时髦夸张的电话接线生;出演电影《天堂里的笑声》,奥黛丽在片中饰演一位甜美性感的卖烟女孩;出演电影《械劫装甲车》,在片中饰演“奇姬塔”(Chiquita),与男演员亚力克·吉尼斯表演对手戏;出演电影《少妇轶事》(Young Wives' Tale ),在剧中,奥黛丽饰演一位美丽的单身打字员;出演电影《蒙特卡洛宝贝》(Monte Carlo Baby ),由于赫本通晓法语,故在《蒙特卡洛宝贝》的英语和法语版里出演同一角色;出演电影《双姝艳》,饰演“诺拉·布伦塔诺”(Nora Brentano),候选期间,导演宣布奥黛丽是这个角色的第一候选人;出演戏剧《金粉世界》,在剧中奥黛丽扮演主角“琪琪”——这也是她的第一个戏剧女主角,这部戏剧在美国百老汇连演了219场,直到1952年中旬才暂时闭幕。她也因在剧中的表演获得了戏剧世界最佳女主角奖。1952年,出演电影《罗马假日》,饰演“安娜公主”,这是奥黛丽在电影中首次出演女主角,并与格里高利·派克表演对手戏。凭借这部电影,赫本收获了人生第一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并获奖。1953年,出演电影《龙凤配》,奥黛丽在片中饰演女主角“萨布里娜”,并与亨弗莱·鲍嘉、威廉·霍尔登表演对手戏。这部《龙凤配》是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为奥黛丽·赫本量身打造的电影,并且在服装方面都是由奥黛丽亲自前往法国选购的。奥黛丽与纪梵希的时尚传奇由此拉开序幕。1954年,出演戏剧《美人鱼》(Ondine ),在剧中奥黛丽饰演美人鱼“翁蒂娜”,这是奥黛丽与丈夫梅尔·费勒第一次合作演出戏剧。这部剧让奥黛丽获得了托尼奖最佳女主角。1955年,出演史诗电影《战争与和平》,在剧中奥黛丽扮演众人皆知的女主角“娜塔莎”。这是奥黛丽与丈夫梅尔·费勒第一次合作出演电影。1956年,出演歌舞剧《甜姐儿》,奥黛丽饰演女主角乔·斯托克顿,在剧中她与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这也是奥黛丽参演此片的重要原因。这部电影也称得上是奥黛丽·赫本50年代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同时,这部电影被影评人称为“派拉蒙歌舞片时代最后的辉煌”。同年,出演电影《黄昏之恋》,奥黛丽在剧中扮演怀春少女艾莲·查维斯,男主角是比她大28岁的加里·库伯,加里在剧中饰演赫本的情人。1957年,出演电视剧《魂断梅耶林》,奥黛丽与丈夫梅尔·费勒共同出演男女主角,这是他们合作的唯一一部电视剧。1958年,出演电影《修女传》,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奥黛丽在剧中饰演卢卡修女。同年,出演电影《绿厦》,在剧中饰演了丛林精灵莉玛,这部电影是其丈夫亲自操刀担任导演为奥黛丽量身打造的第一部电影。1959年,出演电影《恩怨晴天》(The Unforgiven),在剧中扮演了一位被白人收养的印第安女孩,这是奥黛丽唯一一部西部片。1960年,出演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在片中她饰演了一位流连于上层社会、渴望钓到金龟婿的应召女郎霍莉·格莱特利,这部电影也确立了奥黛丽在时尚界拥有无法被替代的位置。1961年,出演电影《双姝怨》,剧中奥黛丽与女演员雪莉·麦克连恩出演对手戏,也是与导演威廉·惠勒的第二次合作。1962年,出演电影《谜中谜》,本片中与赫本表演对手戏的是加里·格兰特,并且这也是奥黛丽第一次尝试出演悬疑片。同年,出演电影《巴黎假期》,奥黛丽在剧中与威廉·霍尔登合演,并且表演双重角色Gabrielle Simpson。1963年,出演歌舞剧《窈窕淑女》,饰演女主角底层卖花女伊莱莎·杜尔利特。1965年,出演电影《偷龙转凤》,剧中奥黛丽与彼得·奥图饰演对手戏,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她第三次与威廉·惠勒合作。1966年,出演电影《丽人行》,在本片中奥黛丽与小她6岁的阿尔伯特·芬尼配戏,饰演一对婚姻濒临破裂边缘的夫妻。本片是奥黛丽与斯坦利·多南第二次合作。1967年,出演电影《盲女惊魂记》,奥黛丽在片中饰演一位盲女,这是她在事业上的又一次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导演泰伦斯·杨,正是二战时将奥黛丽从纳粹魔爪中解放出来的那位炮兵军官。本片也是赫本最后一次与丈夫梅尔·费勒进行合作。1975年,出演电影《罗宾汉与玛丽安》,奥黛丽在片中饰演修女玛丽安,并且与肖恩·康纳利表演对手戏。这部作品是奥黛丽在息影8年后的复出作品。1978年,出演电影《血统》,奥黛丽在阔别十一年后再次与导演泰伦斯·杨合作。1980年,出演电影《哄堂大笑》,在剧中饰演角色Angela Niotes1986年,友情出演电视电影《窃贼之爱》。1988年,出演电影《直到永远》,奥黛丽在片中客串了一位雍容高贵、令人怀念的白衣天使。这部电影是奥黛丽的息影之作。1993年,出演纪录片《世界花园》,奥黛丽在片中扮演解说员的角色,讲解各种各样的花。这也是奥黛丽生前的最后一部影视作品。

奥黛丽·赫本的演艺经历

4. 奥黛丽·赫本:银幕前优雅而美丽,背后却满是创伤与孤独

 电影诞生一百多年来,世界影坛曾闪耀过许多令人崇拜的影星,尤其是风华绝代的女明星们更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对象。
   其中有一位很特别,特别之处在于她那能让东西方不同文化下的人都崇拜的容貌与个性,直到现在还仍有许多后辈女演员以模仿她模仿得最像为荣,这非常难得,她就是奥黛丽·赫本。
   赫本式的优雅颠倒众生不论男女,再苛刻的评论人都不会质疑她是个如天使一般美好干净的人,然而绝大多数人只看见她的美丽,却不知道她平凡的日子后面连续的创伤和深邃的孤独。
   赫本的痛在哪里呢?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全世界,很难想象没有父母呵护的小孩,内心是怎样的孤独无助,在赫本六岁时便离家出走的父亲,就是赫本一生难以理解的困惑和意难平。
   赫本的父亲赫本·拉斯顿是出生在波西米亚的英国人,从小养尊处优,长大后凭着娴熟的社交能力混迹上流 社会 ,之后又迷于对金钱的热爱进入国际金融界。
   1923年到1924年,拉斯顿担任爪哇苏门答腊岛的名誉领事,正是在此地他和赫本母亲艾拉相遇、相爱。
   1929年5月4日他们在布鲁塞尔一座宽敞舒适的房子里生下了小赫本,小朋友的出生给这座房子带来无比的欢乐和朝气。
      赫本的母亲艾拉是名门淑女,十分重视对赫本的教育,不但培养她对于音乐、舞蹈的艺术才华,还对女儿的精神世界建设尽心尽力。 艾拉推崇努力工作、自律和善解人意,从小教会赫本做个积极生活、亲身实践的女孩子。 
   不过虽然得到了父母的呵护,可是小赫本还是听到了这个看似温馨的家庭中不和谐的声音,艾拉和拉斯顿两人性格相似,都十分自信、强势,有不同意见时常常通过争吵解决问题,这时的小赫本就常常躲在桌子下面思考是不是自己又做错什么了?
   1930年代,正是法西斯主义抬头、发展的年代,艾拉和拉斯顿二人因为政治倾向有别越来越走向对立面,1935年,拉斯顿扔下家庭不辞而别,投身法西斯。
   从小崇拜父亲的赫本伤心欲绝,天天想着爸爸能够回来,可他从未回来看望过家人,直到1939年国际环境更加动荡不安,艾拉为了女儿安全不得不致电前夫帮忙送女儿回荷兰,她才见到了父亲,那是最后一面,从此以后父亲一直活在了赫本的心里。
      飞回荷兰的赫本和其家人怎么也没想到荷兰也会成为人间炼狱。被德军占领后,艾拉家族的财富全部被没收,然而比成为赤贫人口更可怕的是惨绝人寰的杀戮。
   赫本和母亲就亲眼看到老人、妇女、小孩像牲口一样被塞进卡车运到集中营被屠杀,阿纳姆的天空恐怖、压抑,人人自危活得像过街老鼠,赫本的家人也曾不幸罹难。
   1942年,赫本的叔叔被纳粹暗杀,这让艾拉最终成为了一名抵抗法西斯战争的积极分子,赫本在母亲的直接影响下也成为荷兰抵抗运动的小小志愿者,她凭着自己对芭蕾舞的热情和天赋为恐惧下的荷兰人民送去慰藉,并把演出所得用来资助抵抗组织。
   作为一个少女不太可能会引起德军的怀疑,彼时的赫本还充当情报传递员,帮助盟军和抵抗组织成员传递信息文件,甚至勇敢地藏匿了一名英国飞行员。
   1944年9月,“市场花园”一役令盟军几乎全军覆没,全城的居民开始大逃亡,为了躲避炸弹袭击,赫本和家人不得不躲进自家公寓的地下室里。
      那里常年不见日光,甚至连生存所需的水和食物都没来得及预备,赫本就在那绝望的等待中强撑,身体日益消瘦营养不良,这就是她在战争胜利后不得不放弃芭蕾的原因之一,食物的极度匮乏使她得了黄疸,差点死掉。
   此时赫本的大哥、二哥被敌人俘虏去音信全无,敬爱的舅舅和表哥被射杀的画面还仍旧萦绕在她的脑际,小小年纪的她就已经明白的人性有多残酷。
   她找来一本和她同龄又有相似经历的小女孩写的书——《安妮日记》来逃避现实,安放灵魂,然而她在地下室里从来都不敢打开它,恐惧和绝望是她始终不敢面对的心理恶魔。
    1945年,德军终于全线溃败,英军于同年5月接收了阿纳姆,英勇的荷兰人民终于重获自由,这一年赫本16岁。 
   战后的艾拉用省吃俭用的钱带着赫本去伦敦闯荡,她先是让女儿深造芭蕾,可由于身体原因赫本不得不放弃了舞蹈生涯,之后为了解决家里的经济压力,赫本决定兼职做模特,并参与一些歌舞团的演出挣外快。
   1948年,赫本被星探发现出演了她人生第一部电影《荷兰七课》,初露头角的她让人印象深刻所以得到了不少拍摄机会, 1952年赫本凭借《罗马假日》一炮而红,全世界都被纯真烂漫的安娜公主感动倾慕。 
      赫本非常向往婚姻和家庭,1954年她二十五岁时与梅尔·费勒结婚,费勒比赫本整整大了十四岁, 年纪轻轻的赫本在费勒面前几乎就是个小女孩般,在费勒的爱护与指导下快乐成长,事业也如日中天。 
   可是费勒却始终在二流导演、演员的地位上裹足不前,渐渐的,费勒的心态开始失衡,他不但加大赫本的工作量,对她的掌控越来越让赫本难以呼吸,甚至开始在外面沾花惹草,婚姻渐渐褪去最初的美好露出狰狞的面目。
   在和费勒十四年的婚姻里,赫本不堪重负流过三次产,每一次对喜欢孩子热爱家庭的赫本来说都是沉痛的打击,终于在1968年二人理性地结束了痛苦。
   离婚后的赫本心情不好,在去希腊旅行期间邂逅了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两人相谈甚欢,难舍难分,遂不顾年龄差距闪电结婚,结婚后的赫本吸取了前段婚姻的经验教训,干脆将全部精力放在家庭上。
   可多蒂并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他不但不会对赫本的牺牲心存感恩,反而变本加厉地在外面和许多女性厮混,理由是这是意大利男人的共性,赫本不应该对此心存嫉妒,赫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又再次破灭,勇敢地选择结束。
      终于,最后她遇见了罗伯特——陪伴他走完一生的精神伴侣。罗伯特经历过丧妻之痛,他更加成熟和懂得人情世故,他曾对赫本说过这样一段话: “希望我的爱,不会造成你的负担。因为我爱你,就要爱得自由自在。” 
   一个能说出这般自信、包容情话的男子,大概就是能与之相守的人,果不其然,罗伯特在赫本的晚年与她相依相偎,他们在一起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旅行、公益捐款、看望贫困儿童……他给了她最好的爱情回忆。
   优雅女神跌跌撞撞,经历了那么多人间辛苦,最终还是找到了理想的爱情归宿,这与她天真烂漫、永远向上的积极个性是分不开的。不论在这荒诞黑暗的人世间遭受多少创伤,她始终相信爱,走正确的路,爱更多的人,如天使般圣洁、无私。
      正如她的儿子肖恩一语中的: “有一种感情伴随了她的一生,也影响了她的一生,那就是忧伤。但母亲最信奉的就是爱。” 赫本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选择爱与光明的人,而爱不正是行走人世间最实在的智慧吗?

5. 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

6. 奥黛丽赫本的经历有多坎坷

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生于1929年5月4日,死于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的血统是比利时人,是50~60年代好莱坞著名舞台剧与电影演员。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特使。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顿 (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位的穿着而著称。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日》、《蒂凡尼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也是著名法国品牌纪梵希(GIVENCHY) 的缪斯。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式的优雅传递至今,仍然是时尚圈最怀念的优雅典范,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也是最多当今明星争相模仿的偶像明星。

最美女人奥黛丽赫本简介

最美女人奥黛丽赫本简介

最美女人奥黛丽赫本简介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个人档案:

英文姓名:Audrey Hepburn
中文姓名:奥黛丽·赫本
出生:1929年5月4日
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 
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
身高: 五呎七吋 (170公分)
体重: 110磅 (50公斤)
三围: 32-20-35
发色: 棕色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代表作: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1953
    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1956
    修女传(The Nun's Story)1959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
    第凡内早餐1961 

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

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

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

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公司为赫本和派克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在罗马的“精益求精”旅馆召开。赫本虽说主演了《吉吉》十分成功,但她同所有其它年轻姑娘一样,对格里高利·派克非常崇拜。当时,派克刚过完36岁生日,高高的身材、瘦削、英俊、作风正派、和蔼可亲,他主演过一些优秀的影片,这些影片使他声誉卓著,成了全美国人的偶像。招待会上,当赫本和派克握手时,她完全被后者慑服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这儿,与其说她是电影演员,不如说她是个影迷。她似乎忘了,她自己也是今天招待会的主角之一。但派克从一开始就决定设法让这女孩子自信。同时,就在他看见她喜笑颜开而又温柔顺从的样子的一霎那,他就明白了:这年轻姑娘一旦作为女主角出现在银幕上,就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明星。导演惠勒也出席了招待会,他矮胖,长着一对招风耳,外表可爱,精力充沛,思想缜密。

《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好,竖起路障,汽车改线,有轨电车停驶,大楼腾空,赶走游人,公共纪念物的参观停止,为做到这一切,要向每个有关的人行贿。但有一件事最伤脑筋,那就是持续不断的噪音:电喇叭的尖叫,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吵架声,头上飞机轰鸣,乞丐们讨钱的喋喋不休……这些噪音全得消除,使之沉寂。因为是同步录音,但是罗马硬是得不到完全的宁静,因为喷泉的溅水声和鸽群的振翅声还是无法控制。此外,围观的意大利人即不听指挥又不肯安静,拍片日夜进行,他们则日夜围观,不论公主和记者到哪里拍片,哪里就有围观者。在拍摄一些表示爱情的亲密镜头时,似乎罗马城一半的人都来了。他们又是大笑又是大喊,冲着明星们指指点点,扮着鬼脸。剧情要求演员们装出凉爽舒适的样子,而实际情形却是热得要命,那年是罗马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演员脸部化妆的油彩甚至受热都溶化了,没办法,他们只好离开镜头,把颜色洗掉。拍摄的时间很长,常常是从黎明拍到下半夜。大家都热得吃不下饭,只是为了保持体力勉强吃一点点。赫本几乎什么也不吃,只饮一点香槟。她不叫苦,公主严以律己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时已为人称道。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共产党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黄色炸药的共产党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更糟的是,罗马城的政治形势十分紧张,斗争激烈。拍摄期间,法西斯分子和共产党人在街上打仗。机枪嗒嗒作响,说不定什么地方会突然发生爆炸。因为这段时间正是五月选举刚过,发生了一些流血政治事件。当基督教民主党人夺取胜利时,抓住了携带黄色炸药的共产党人。在一座选为外景点的桥下竟发现了五名带炸药的恐怖活动者。工人的罢工也不断威胁着拍片工作,火炬游行、欢呼、唱着流行歌曲示威往往把拍摄日程打乱。

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他给她上了电影明星的第一课,他教她“要迎合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做戏”。这一点让赫本终生受益匪浅。

派克是一个大明星,赫本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年轻新星,因此,拍摄期间,总有些小报记者把两人用浪漫故事扯到一起,这让赫本十分恼火。其实,派克对赫本体贴、爱护、且始终如一,他体察她的感情和她对他的敬畏。拿下这部片子在他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他无私地哺育她一场又一场戏,因为他意识到,是她而不是他在这部片子中更有价值。他是一个有道德而大度的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浪漫故事。

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据说褒曼在看该片时,竟发出一声惊叫,她丈夫罗西尼问她:

“你为什么叫喊?”

这位大明星说:“我被奥黛丽·赫本深深感动了。”

这个消息传来,使赫本大受鼓舞。

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

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在一名警察护送下直奔颁奖现场——世纪剧院。她感到体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虑、恐惧,那天晚上的一切对她都好像是一场梦,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在出租车上,她换掉了戏装,一下车,她穿过剧场外庞大的影迷群,她一路小跑,后面跟着男爵夫人。穿过门厅,那里簇拥着大批记者和倾慕者,闪光灯不断地发出耀眼的光。她马上躲进化妆间去洗脸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记者和摄影者们等了五分钟便不耐烦了,把门拍得震天响。无奈,赫本只好先放他们进去拍上几张。赫本步入会场时,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远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贾莱·古柏宣读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单。赫本找了个位置坐下来,接着看到古柏拆开一只信封,抽出一张什么也没有的纸条,做出宣读获奖者的样子,赫本内心怦怦直跳,她紧咬指甲,紧张地期待着最后的结果。只见世纪剧场的司仪走上舞台,宣布道:“获奖者:奥黛丽·赫本。”

赫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欢呼声中,她从座位上一跃而起,跑到舞台侧翼,由于过度兴奋,本应向右,她却向左跑去,司仪赶紧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来,在抓住奖品的当儿,她差点和司仪撞个满怀。她接过金像说了一句话:“这真有点让人受不了。”又说了几句官样的感激话后,她就逃离了舞台。

然后是到记者招待会去。赫本由于乐极发呆,竟把金像给弄丢了。她记得是放在什么地方来着,但谁也找不着它。这样,她拍照的时候就没法拿着金奖了。有人拿出另一个让她拿着。最后,她的那一个竟在女厕所里找到了。可惜的是,10年后的一天,赫本在外地排戏期间,小偷溜进她的家,偷走了这一座金像。

此刻,赫本兴奋得发抖,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冷静。她吻学院院长琴·赫肖特时,本应吻面颊,赫本却吻了她的嘴唇。不过还算幸运,总算平安地回到了家。她不能入睡,一夜出神地摇来晃去,闹得她母亲男爵夫人也一夜没睡好。

几天以后,赫本又听到一个好消息:她荣获美国戏剧年度奖——托尼奖。从此以后,荣誉对她纷至沓来。事实证明,此时赫本已处于事业的顶峰。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以来,仅仅五六年时间内,她就获得如此殊荣,实在是很了不起的,简直成了荣誉“暴发户”,也的确“真有点让人受不了”。

赫本荣获第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标志着好莱坞进入了新秀辈出的时代,人们为影坛出现这样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纷纷向她表示祝贺,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发来的贺文装饰她的房间,以此来庆祝她的成功。之后,她一帆风顺,成为欧美影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摘自奥黛丽·赫本传记)

7. 奥黛丽赫本怎么去世的?谢谢

奥黛丽·赫本因结肠癌病逝。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女演员。
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结肠癌在瑞士洛桑病逝,享年63岁;同年,获得了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吉恩·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
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

人物评价
在二十世纪,奥黛丽·赫本以激进的姿态和绝对的勇气,改变了世人所公认的美女定义。她的装扮在不失女性优雅的同时,与男孩子一样的中性化风格融为一体,她让女性变得洒脱利落,而不是只有柔弱、窈窕的身形。作为电影演员,赫本的电影作品体现出她的时尚品位,电影中她的造型都烙下“赫本风格”的时尚标签。
《罗马假日》中的清新短发,《莎宾娜》中的无袖纯白刺花长裙,《蒂凡尼的早餐》中的黑色鸡尾酒裙,《谜中谜》中经典的圆框太阳镜,《窈窕淑女》中精致的宽檐帽,都是时尚史上的经典元素,并深刻影响人们的审美理念。

奥黛丽赫本怎么去世的?谢谢

8. 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1929.5.4—1993.1.20)),著名影星,奥斯卡影后,世人敬仰她为“人间天使”。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赫本晚年投身于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1992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作为亲善大使,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亚非拉许多国家。1992年底,她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
  中文名: 奥黛丽·凯瑟琳·赫本·罗斯顿
  外文名: 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别名: 柯德莉·夏萍(港译)
  国籍: 英国
  民族: 比利时、荷兰、英国、爱尔兰混血
  出生地: 比利时布鲁塞尔
  出生日期: 1929年5月4日
  逝世日期: 1993年1月20日
  职业: 影星、UNICEF亲善大使
  代表作品: 罗马假日,窈窕淑女,蒂凡尼的早餐
  主要成就: 奥斯卡奖
  金球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英国学院奖
  总统自由勋章
  星座: 金牛座
  身高: 170cm
  姓名:(Audrey Hepburn)   
  奥黛丽·赫本
  全名:奥黛丽·凯瑟琳·范·赫姆斯特拉·赫本-鲁斯顿(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香港译名:柯德莉·夏萍   血统:有比利时、荷兰、英国和爱尔兰四国血统   诞辰:1929年5月4日,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星座:金牛座   逝世:1993年1月20日,因结肠癌逝于瑞士沃州的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   语言: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佛兰德语(原比利时官语之一,1980年并入荷兰语)等多国语言   荣誉:“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奥斯卡影后   属相:蛇
  样貌特征
  发色:棕色 

  瞳孔:棕色   身高:170cm   体重:47kg(来源:传记《奥黛丽·赫本的私密肖像》)   三围:34A-20-34(来源:1953年《名人侦探》杂志)   服装尺码:6   鞋码:10
  家庭成员
  远祖:   英王爱德华三世(King Edward III of England)

  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James Hepburn, 4th Earl of Bothwell)   父亲:   约瑟夫·维克多·安东尼·赫本-鲁斯顿(Joseph Victor Anthony Hepburn-Ruston)英国银行家   母亲:   艾拉·凡·赫姆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男爵   长兄:   阿尔勒·罗伯特·亚历山大·寇勒斯·凡·尤弗德(Arnoud Robert Alexander Quarles van Ufford)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乡绅   次兄:   伊恩·埃德加·布鲁斯·寇勒斯·凡·尤弗德(Ian Edgar Bruce Quarles van Ufford)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乡绅   配偶:   梅尔·费勒(Mel Ferrer)(1954.9.24~1968)

  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1969.1.18~1982)   伴侣:   罗伯特·沃尔德斯(Robert Wolders)(1983~1993赫本谢世)   长子:   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1960.7.17)   次子:   卢卡·多蒂(Luca Dotti)(1970)   宠物:   约克夏犬 著名(Famous)、山姆(Sam)   小鹿 依比(Ip)   杰克罗素犬 Missy、Tuppy、Penny、Piceri、Jackie
  其他信息
  爱好:芭蕾

  最喜爱的颜色:白色   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   最意外、难忘的事:获得奥斯卡奖   名言:“ 记住,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需要一只手来帮助你,你可以在自己每条手臂的末端找到它。随着你的成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