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的各项业务竞争优势如何

2024-05-16 11:42

1. 在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的各项业务竞争优势如何

在经历了多轮业内数额第一的融资之后,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商汤科技再次传出了融资消息。这次据悉准备融资20亿美元。此前在经过软银中国投资10亿美元之后,商汤科技的估值已经达到60亿美元,已经是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机器视觉初创公司,投资阵容也很豪华,包括IDG、高通、阿里巴巴、淡马锡、苏宁在内的多家知名公司机构。

有资金扶持,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研究团队,依托人脸识别技术上的优势,商汤科技AI产品的落地场景目前已经拓展到智慧城市、智能手机、互联网娱乐、汽车、金融、零售等行业。目前公司主推的产品主要有SenseFace人脸布控系统、SenseID身份验证解决方案、SenseGo智慧商业解决方案、SensePhoto手机全套影像处理解决方案以及SenseAR增强现实感特效引擎等。这些应用场景覆盖了目前机器视觉创业企业竞争最激烈的几个行业——安防、金融、互联网应用、自动驾驶。【摘要】
在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的各项业务竞争优势如何【提问】
在经历了多轮业内数额第一的融资之后,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商汤科技再次传出了融资消息。这次据悉准备融资20亿美元。此前在经过软银中国投资10亿美元之后,商汤科技的估值已经达到60亿美元,已经是目前全球估值最高的机器视觉初创公司,投资阵容也很豪华,包括IDG、高通、阿里巴巴、淡马锡、苏宁在内的多家知名公司机构。

有资金扶持,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研究团队,依托人脸识别技术上的优势,商汤科技AI产品的落地场景目前已经拓展到智慧城市、智能手机、互联网娱乐、汽车、金融、零售等行业。目前公司主推的产品主要有SenseFace人脸布控系统、SenseID身份验证解决方案、SenseGo智慧商业解决方案、SensePhoto手机全套影像处理解决方案以及SenseAR增强现实感特效引擎等。这些应用场景覆盖了目前机器视觉创业企业竞争最激烈的几个行业——安防、金融、互联网应用、自动驾驶。【回答】

在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的各项业务竞争优势如何

2. 现在很多人不看好商汤科技,为什么?

现在很多人都不看好商汤科技,包括我本人也是对此表示一个态度,接下来我将自己不看好商汤科技的原因告诉大家,算是和大家的交流。

1.无主营业务
商汤科技虽然知名度很大,不少人耳熟能详。但是大家自己问一下自己,你们知道商汤科技最主要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吗?即使回答出来,难道没有发现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莫衷一是的吗?
是的,商汤科技在科技行业确实知名度大,而且也有过很多项落地案例,经营范围也非常广,范围广到什么地步呢?我个人觉得业务范围广到了让我觉得商汤科技是一个什么都涉猎,什么都去做的一个企业 。并不是说他不好,涉猎范围广可能是商汤科技自己的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但是业务范围太广,却没有一个业务能够打败相同行业的佼佼者。在网络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正是,更新快效率高的产品吗,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大众的口味,那么被淘汰,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实吗。

2.高融资高估值
新浪财经、同花顺等都是大家熟知的财经网站,在这些财经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在查看商汤科技的财务报表之后,我们发现,它的主营业务收入收入并不是显得很好看?这主要是因为商汤科技一轮又一轮巨额投资和推高估值的作用下导致的。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刻意的造成盈亏或者说是赔本,来塑造营业收入。最直接的说法就是,这样造成的经济,实则上是一场泡沫闹剧。现在资本市场上很多AI公司都有进行这样的操作,这让我们不得不担忧泡沫闹剧将来该如何收场?

3. 商汤科技发布五大行业解决方案,带来改变生活的AI

2019年5月15日,北京--商汤 科技 以“大爱[AI]无疆”为主题召开第二届人工智能峰会,现场发布了一系列创新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智慧城市、智慧 健康 、智慧零售、教育及AR五大领域,旨在将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不同产业,从基础改变世界,普惠人们的生活。
  
 
  
 商汤 科技 创始人汤晓鸥教授,商汤 科技 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徐立,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以及来自阿里巴巴、美国领先高 科技 公司Unity和BrainCorporation的嘉宾在峰会上发表演讲,共同探讨作为国家新基础建设重点之一的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及其如何改变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的沟通和协作方式。
  
 汤晓鸥教授以“人工智能狂想曲”为主题发表演讲,展示了商汤 科技 在广告、 娱乐 、餐饮等多个行业的应用和创新,并谈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之间的界限,将AI赋能百业。他表示“和朋友一起走才能成功”,表达了商汤 科技 与合作伙伴和客户紧密合作,共同推进AI的创新与落地。
  
 
  
 徐立则以“AIForLife”为主题发表演讲,提出 科技 的创新和发展将带来基础资源成本的降低,而商汤 科技 则力求把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用 科技 定义生活。他表示:“过去,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了解还停留在‘听说'的阶段,并没有真正‘认识'或‘触及'这项前沿 科技 。我们希望通过将今天发布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渗透到各个垂直领域,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共赢共生,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从而为每一个普通人带来生活的改变和价值。”
  
 
  
 本次峰会上,商汤 科技 发布的五大行业解决方案覆盖了惠及民生的多个方面,从出行到购物,从求学到求医,以及互动 娱乐 ,通过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平台型解决方案,构建产业生态,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在智慧城市领域,商汤 科技 推出了“端边云”一体化方案,其中包括超轻薄设计的新一代SensePass工业级可视人脸识别门禁机,支持2万离线人脸库及0.3秒快速识别;而在教育方面,则通过推出AI入门基础教材、SenseStudyAI实验平台、SenseRover系列小车以及多种人工智能基础教育产品构建完整的人工智能基础教育生态。此外,商汤 科技 还在医疗、零售、AR三大领域发布了包括SenseCare智慧诊疗平台、SenseGo智慧零售平台,以及SenseAR2.0平台等多项产品和解决方案。

商汤科技发布五大行业解决方案,带来改变生活的AI

4. 商汤科技是做什么的


5. 商汤科技市值

2022年6月30日开市后,商汤科技瞬间高位跳水40%以上,盘面交易十分活跃。中午过后,情况没有太大改善。当日跌幅超过50%,收于3.13港元,跌幅达46.77%。按公允价值计算,商汤市值仅一天蒸发915亿港元,2022年累计2000亿港元。
2021年,商汤科技在R&D投资30.6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65.1%。四年来,商汤科技研发投入超过80亿元。与此同时,商汤科技在2021年底拥有4,274名R&D人员,比2020年的2,803人增加了1,471人。截至2021年底,商汤科技在全球累计拥有11494项专利资产,在各类学术峰会上发表论文700余篇。这的确是商汤科技重视R&D投资的重要证据,但并不能证明这项技术可以商业化,并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针对股价表现,商汤科技的高管和部分管理层主动承诺延长股票锁定期6个月,表达了对集团长期价值和前景的信心。在股东和投资者看来,商汤管理层知道市场必须发生变化,才能延长高管的锁定期,这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公司市场表现的信心不足。事实证明,高管延长锁定期对业绩的决定也是无效的。尤其是基石投资者解除锁定期后,商汤科技股票市场流动性飙升,无法抵御大盘的走势。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6月30日解禁前,商汤科技流通股不足2%。此后,这一数字跃升至60%。
价值所认为这是有道理的,但把商汤科技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锁定期到期并不客观。事实上,解禁确实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抛售压力,过去在香港上市的大部分明星独角兽公司也没有逃脱这个原则。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e2eb9389b504fc23dd10e91f7dde71191ef6d9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商汤科技市值

6. 商汤科技市值

2022年6月30日开市后,商汤科技瞬间高位跳水40%以上,盘面交易十分活跃。中午过后,情况没有太大改善。当日跌幅超过50%,收于3.13港元,跌幅达46.77%。按公允价值计算,商汤市值仅一天蒸发915亿港元,2022年累计2000亿港元。
2021年,商汤科技在R&D投资30.6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65.1%。四年来,商汤科技研发投入超过80亿元。与此同时,商汤科技在2021年底拥有4,274名R&D人员,比2020年的2,803人增加了1,471人。截至2021年底,商汤科技在全球累计拥有11494项专利资产,在各类学术峰会上发表论文700余篇。这的确是商汤科技重视R&D投资的重要证据,但并不能证明这项技术可以商业化,并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针对股价表现,商汤科技的高管和部分管理层主动承诺延长股票锁定期6个月,表达了对集团长期价值和前景的信心。在股东和投资者看来,商汤管理层知道市场必须发生变化,才能延长高管的锁定期,这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公司市场表现的信心不足。事实证明,高管延长锁定期对业绩的决定也是无效的。尤其是基石投资者解除锁定期后,商汤科技股票市场流动性飙升,无法抵御大盘的走势。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6月30日解禁前,商汤科技流通股不足2%。此后,这一数字跃升至60%。
价值所认为这是有道理的,但把商汤科技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锁定期到期并不客观。事实上,解禁确实给上市公司带来了抛售压力,过去在香港上市的大部分明星独角兽公司也没有逃脱这个原则。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e2eb9389b504fc23dd10e91f7dde71191ef6d9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7. 商汤科技IPO,被资本热捧的AI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今天,AI已经成为了一个所有人耳熟能详的名词了,各种各样的AI公司层出不穷,行业中最耀眼永远只是塔尖上的少数……  
     
     旷视 科技 、依图 科技 、云从 科技 和商汤 科技 就属于这一类少数派,这四家企业也被称为“AI四小龙”。  
     
     最近商汤 科技 开始IPO,我们就从它谈起,来看看AI这项业务到底行不行。  
     
        商汤 科技 属于含着金钥匙长大的邻家小孩,学习能力出众,自然也特别受到金主爸爸的疼爱,从来都不缺钱,喊一声,就有资本送钱来了。  
     
        
     商汤 科技 成立之初就在全球首次突破了人眼识别能力,自研算法在人脸数据库中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8.52%,3个月后,商汤把这一数字提高到了99.55%。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显示,商汤 科技 从成立到现在,共获得了12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52亿美元,投资人遍布国内外。  
     
     其中不乏阿里、苏宁这样的国内互联网巨头,还有招商证券、中金证券、东方证券这样的国资券商,还有高通创投、软银这样的国外顶级创投机构,厉害的是,这里面还出现了万达的身影。  
     
     简单来说,商汤 科技 既被国内看好,同时也被国外看好,即被互联网行业看好,还能被传统行业的房地产商看好,大有未来 科技 之光的架势。  
     
     当然,它也确实用一系列的实力证明了自己。  
     
     2016年,商汤 科技 研发的自动驾驶平台刷新了行人及车辆识别领域的世界纪录,2020年,商汤 科技 又完成了首个专业用人工智能芯片STPU流片,2021年,商汤又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视觉模型,参数超过了300亿个。  
     
        
     我们过去的文章里经常说,研发是一个 科技 企业的立身之本,商汤 科技 确实是做到了。  
     
     招股书上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商汤 科技 的研发费用占比分别是46%、63%、71%,他一家公司就囊括了40位教授、250多名博士,以及3593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但是,在光芒的背后,是一谈到赚钱就掉链子,这也确实挺尴尬的。  
     
     在充足资金与研发人员的投入之下,商汤 科技 在全球的各类竞赛中拿到了70多个冠军,发表了超过600篇顶级学术论文,拥有8000多个专利申请。  
     
     但是,根据商汤 科技 的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商汤 科技 的营收分别是18.5亿、30.3亿、34.5亿、16.52亿。  
     
     看着还不错,但同期他们分别亏损了34.28亿、49.63亿、121.58亿和37.03亿,三个财年加上今年上半年总共亏损达到了242.52亿。  
     
     融资来的52亿美元基本上快亏得差不多了。  
     
     一边是技术的绽放与资本的热捧,另一边是长期陷入利润不佳的窘境,商汤 科技 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我们从技术,市场供需这两个纬度来看。  
     
        
      第一、再好的技术落地都需要时间。   
     
        
     我们在过去的文章里谈过关于产研结合的问题。  
     
      科技 的发展,企业的壮大是需要让更多的研究和专利能落地商用的。  
     
     虽然商汤 科技 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诸多论文,而且专利数量也相当庞大,但作为一家企业来说,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技术落地,并且推向市场,被市场所接受,而不是单纯的秀论文数量。  
     
     而且,在技术深度方面,商汤 科技 拥有自己的独占技术其实并不多。  
     
     它的很多技术和专利是根据公开论文,开源代码的基础上实现的应用,虽然读懂这些公开论文的门槛很高,但对于人才济济的 科技 大厂来说,这不是什么太深的护城河。  
     
     比如在活体识别这个领域,玩家不仅只有商汤,云从这样的AI 科技 ,百度、腾讯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  
     
     百度钱包用的就是自家的技术,腾讯的微众银行用的也是自家的技术。  
     
     前边提到的人脸识别准确率,百度在2015年达到了99.77%,刷新了商汤的纪录。  
     
     面对BAT这样的老牌大厂,商汤的技术护城河仍然是一个问题。  
     
      第二、市场供需还未爆发,业务领域细分且垂直。   
     
     不了解AI的人仿佛都觉得AI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万物皆可AI。  
     
        
     客观来说,AI是未来没错,但它并不是对现有产业的颠覆,更多的是一种赋能,高效的赋能。  
     
     比如用AI赋能垃圾分类,用智能化监管代替人工监管;比如AI赋能药物研发,谷歌就专门推出了可识别蛋白质结晶的AI系统,用于药物开发。  
     
     本质上,AI的价值是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解放生产力。  
     
     AI这个赛道非常的广阔,实际上的业务十分细分、垂直。  
     
     目前被应用最多的是计算机视觉识别。  
     
     2020年中国的计算机视觉识别市场规模也不足150亿,这个规模的产业,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不能和手机、 汽车 这些万亿产业相比。  
     
     小池塘也很难养出大鱼来。  
     
     另一方面,国内AI产业化高度依赖于政府项目,比如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商业几大板块。  
     
     商汤 科技 的业务中,87%的业务都是来自于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两大板块。  
     
        
     但这也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AI四小龙并没有独立获取项目的能力,项目真正的来源都在一些央企总包方手里。  
     
     智慧城市听上去很美好,可城市的智能化改造是一项大工程,项目周期至少需要3年,涉及的流程繁多,商汤等AI新兴势力所做的事只是诸多环节之一。  
     
     由于AI产业的碎片化特征,这就导致不同的用户需求不同,无法用同一个标准去面对所有人,这自然就很难形成规模化。  
     
     项目之间的差异,使得上一个项目的方案在这个项目无法适用,亏损就成为了常态。  
     
     从市场竞争的层面上看。  
     
     华为、腾讯、百度这些平台型巨头都在切入AI领域,甚至传统的半导体企业,比如德州仪器、英特尔、英伟达都在半道研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AI被广泛应用的安防行业当中,安防行业的原生巨头海康威视也在研发自己的AI解决方案,而且相对于商汤 科技 来说,海康威视本身就是终端生产商,更具有拿项目的优势。  
     
     仅以营收比较,2020年,商汤的营收24.5亿,而海康威视的营收635亿,换句话来说,商汤的规模只有海康威视的5%不到,海康威视对商汤具有碾压优势。  
     
        
     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针对一家商汤 科技 ,而是整个AI产业的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其实,我们仔细对比一下AI四小龙,会发现这几家的处境都出奇的相似。  
     
        
     从过往的财报来看,AI四小龙都是亏损比营收多,营收越多,亏损越大。  
     
     这四家企业的崛起,都和中国安防摄像头的升级息息相关,简单地说就是吃到了政府升级安防项目的红利。  
     
     面对越来越多的亏损,投资人很着急,四小龙也很着急,所以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四小龙都在集体冲击IPO。  
     
     作为 科技 企业,四小龙大书特书的都是自己的研发投入,旷视 科技 、云从 科技 和依图 科技 ,研发占比都超过了50%,商汤 科技 的研发占比更是高达70%。  
     
     在这些漂亮数字的背后,还得回到怎么样找到盈利模式这个本质的问题上来。  
     
     我们可以把视线转向另外一家AI企业,号称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  
     
        
     当年风光无限,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寒武纪,最高市值高达1191亿。  
     
     但后来,整个股价一路走跌,市值只剩下406亿,跌去6成之多。  
     
     寒武纪也是长期在研发上高投入,在AI芯片产业同样面对来自华为、百度这些巨头的夹击,自身造血能力不够,导致市场不看好。  
     
     对于一个 科技 企业来说,它跟平台型企业不一样。  
     
     京东持续亏损了12年,但它的商业模式很清晰,京东用12年的亏损回答了市场一个问题,   淘宝天猫跟我竞争,我凭什么能活下去?   
     
     答案是京东用巨资砸出来的基础物流设施,这是京东底层的护城河。  
     
     不解决根本的盈利和路线问题,即使上市融到了更多的资金,企业也只是拖延时间而已。  
     
     当前AI四小龙们还没有一条明确、长远的盈利模式。  
     
     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未来的发展路径上,并没有一个可以信服的指引给到市场,自然也很难得市场认可。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经常说技术是 科技 企业的立身之本,但我们也要时常问问自己,这些技术是不是我们的客户真正需要的?假如腾讯和阿里也要做这项业务,凭什么我能活下去?  
     
     回顾一下前辈们,台积电的技术很牛逼,全球第一,但这项技术的根基是在台积电创新的晶圆代工模式。  
     
     明白客户需要什么,比追求产品技术的先进性,可能更为重要,利润思维,一定不能舍去。  
     
        
     当然,AI未来一定是一门大产业,现在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市场还没有快速发展到那一步,还需要更多的积累。  
     
     我们的AI企业还需要时间,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和领域,助力和赋能更多的相关企业实现产业的升级。  
     
     但是,这个前提是路要扎扎实实地走,别贪快,贪快就容易摔倒。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商汤科技IPO,被资本热捧的AI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