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运行总体平稳,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2024-05-17 15:50

1. 中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运行总体平稳,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现在大家都非常的关注,中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的总体运行情况,其实这一种情况是比较平稳的。并且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也非常的不错,也开启了上线交易。这样为中国带来了很好的市场,并且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也到达了非常高的一个数字。它的排放量是十分不错的,已经有45亿吨了,是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大家也关注到,累计的成交额已到达了84.9亿元。
对于这样一个高昂的数字,可以看出初步构建了完备的碳市场制度体系,是能够形成配额分配的。并且对于这样的一部数据管理,也进行了一体化的管理框架,大家都觉得这样一种方式,是能够起到激励和约束碳市场的作用的。因为碳市场需要大的机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碳排减的责任。还有就是要严厉的去打击碳排放量的数据弄虚作假这样一个现象,因为碳排放量是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态环境的,所以必须要落实到每一步。
而且对于这样的一个数字来说,必须要精细,这样才能够了解到碳排放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概念。组织开展了全国碳排放的质量检测报告,这样也能够监督帮扶,让社会知道和了解一些数据的情况,也能够切实的发挥到振威的作用。现在碳排放量,已经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了。
并且对于这样的一种碳排放量来说,能够控制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要做的就是持续的强化市场的建设,并且也对于这种功能进行核对,逐步的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能够让交易的主体更加丰富,并且对交易的品种也有更大层次的扩大。

中国碳市场启动一年来运行总体平稳,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2. 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

目前(指2009年),荷兰CLIMEX交易所、欧洲气候交易所、北欧电力交易所、纽约绿色交易所、亚洲碳交易所等都可以进行减排量(CER)交易。据世界银行统计,2007年全球CER相关交易额达60亿欧元。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上半年,整个二级市场的每吨CER的价格从之前的20欧元下降为10欧元左右。先来看欧洲排放交易体系。欧盟委员会2005年起对成员国实行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管理,在其生效的第一阶段(2005年—2007年),对各成员国每年可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做了规定。在此基础上设立了欧洲排放交易体系,允许各成员国交易各自的配额。欧盟的规定比京都议定书更为严格,其交易也非常活跃。2005年,成交额就达72亿欧元,2006年为181亿欧元。但由于欧盟规定第一阶段的配额不能带入第二阶段,2007年的价格大幅下跌,交易量萎缩。2008-2012年是第二阶段,一些非欧盟成员国也加入进来,并且欧盟也接受了UNFCCC认定的减排项目。再来看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碳排放交易。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于2003年,它为温室气体排放量交易设计了CFI合约,每份CFI代表100吨的CO2等额气体排放。CCX提供了正式会员、合作会员、减排量供应、减排量打包、交易、买家等六种参与形式以满足不同的排放需求。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已通过碳交易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如英国通过“以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的气候政策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德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做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美国堪萨斯州农民通过农田碳交易,获得了新的农业收入来源;日本则把碳排放权交易看作是“21世纪第一个巨大商机”,通过在世界各地大量购买和销售碳排放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此外,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看到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商机,陆续进入全球碳交易市场“淘金”。

3. 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是怎么交易的?

国家集体层面来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有利于全国碳价格的形成。一方面,全国市场覆盖规模较大,约40亿吨碳排放,占全国40%的碳排放量被纳入交易;另一方面,覆盖地理范围较广,对形成公允的全国碳价格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的碳价格信号将对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能源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不难看出,碳交易即将成为我国未来的一大新市场,碳交易市场也将是普通人最有机会参与到碳中和的一个项目。“碳交易”,顾名思义,是指碳排放交易。那什么是碳交易市场呢?其实碳交易市场也不难理解,它就相当于是证券交易市场,通过申请、登记、开户、托管等一系列操作来赚取利润,类似于开设股票账户。未来碳排放交易市场很有可能成为股票,基金等方式外的新的理财渠道。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现在入局碳交易意味着什么?现在入局碳交易就相当于在90年代入局证券市场做股票交易。买入价格低,成长空间大,大家都明白“早起的鸟儿有食吃”,同理早入场的玩家也总是能吃到很多福利!而且,我们的“碳”价格远低于西方国家市场的价格,这个也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面对即将起飞的“碳金融”,有投资理财倾向和能力的朋友们还应该早做准备、提前布局!
最后,再简单的说一下碳金融:碳金融是一个比碳交易更大的市场,碳金融除了现货市场的碳交易之外,它还包括期货产品、绿色债券、保险以及以碳排放权为抵押物的各种抵押、质押、其他投融资产品等。

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是怎么交易的?

4. 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要理解碳市场,首先要明白碳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碳市场是政府通过对能源企业的控制而形成的人为市场。政府对企业能源消耗排放的历史考察(根据燃料消耗等),然后根据库存情况对企业建立一个未来的排放配额,配额通常低于企业价值的排放历史,如果未来的排放限额以上企业,需要市场购买配额或CER(核证减排量)。这是政府对控制和排放企业强制性要求的配额或CER的要求。



再谈谈碳市场交易的两种主要商品,配额和CER。
定额的概念比较好理解,政府发给每个企业,企业可以交易,根据自己的碳排放量,每个人各取所需;CER,经核证的减排,顾名思义,是由第三方认证的减排的国家叫CCER后产生的,其正式名称是自愿,通常从清洁能源项目。例如,风力发电,本身不产生废气,风力发电对电网,而非化石能源发电的电网,从而减少排放量,根据咨询方法的减排量的计算出具有关主管部门、认证机构的认证可用于市场交易,为控制排水的任务需求的企业。

CER的核证过程比较复杂,这里不多说了,其涉及的核心概念是“额外性”(additionality),即,在不考虑CER收入的情况下,该减排项目无法实施,减排量无法产生。这个概念是CER的核心,避免了减排量的重复计算。
碳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制定游戏规则,分配配额),控排企业(需求的来源),减排企业(卖出多余配额,或生产CER),中间商(倒卖配额,特别是CER),第三方核证机构(盘查控排企业,核证CER),咨询公司(开发CER,干所有不方便核证机构出面做的事)。

“中国的企业是否需要申请准许碳排放的证书”,我想应该是指企业是否要为碳排放埋单,如上所述,这取决于企业是否被列入控排企业名单中。趋势的话,7个试点地区,特别是广东、深圳,体系已经建立,各地的高耗能企业应当对自身的排放情况及相关政策予以关注。

5. 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中国为什么会开展起自己的碳排放权交易?一是因为CDM市场的价格大跌,从每吨几十欧跌到2欧左右。中国之前是低价卖给欧洲的,但现在反而意识到这是一种资源了。由于中国本来就在CDM市场上占60%的量份额,所以规模足够大,可以国内市场自己玩儿了。2.上海、深圳、北京的碳排放权价格为什么相差那么大?上海的开盘价是交易所定的,才28元/吨,而同时深圳的已经上了100元/吨。据说是因为上海想把门槛放低一点,吸引人们入场。3.碳排放权交易所们靠什么赚钱?我一开始以为是靠交易费,但和上海环能所内部的人问过以后,他们说手续费才是交易费的0.06%。他们的赚钱途径有几种:一是自己参与到买卖中,就像券商之于股票;二是做课题研究,主要因为市场上太多像我们这样不懂的人,面向受众包括政府机构、高校、企业;三是帮企业、政府做减排方案,这部分会很赚钱的,那些交易所要各省市跑单去,拿下一个地方政府当地的生意就都归你的了,你不仅帮当地的企业、政府做方案,做好方案他们还得成为你的客户,在你的交易所里面交易。

碳交易在中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6. 到底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指的是因为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一些温室气体排放的额度来作为交易,准确来说,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作商品来进行买卖,这样的方式是能够鼓励很多企业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来实现减排,同时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全球变暖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

因为环境的破坏,让全球气温变暖,所以为了保护地球只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现在很多国家都开始签订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额度减少,可是因为中国处在一个发展中的状态当中,所以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是比较大,所以对此情况也就采取了碳排放的交易市场,让企业购买碳排放的量,会按照每月以及每年需要排放多少量给到一定的额度,如果超过一定量的排放有需要让企业自己花钱去购买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石油,煤电,钢铁,化纤等制造业,而不会购买碳排放的行业就有一些植树造林环境保护的行业,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实现经济的流通,给一些生产碳排放权利的企业进行支持和应用。

碳排放市场的运营主要是根据目前市场上的行业以及企业门槛设计出各行业所需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最佳量值,在规定完量值之后就会在相关企业当中进行分配额度,而关于排放的额度也是企业之间进行自由的购买和交易。目前碳排放市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非常大的问题,而根据数据显示全球将近有20多个碳市场正在运行,也减轻了很多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影响。

最后关于碳交易也是需要相关政策和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护的,这样才能够让碳交易继续长久并且健康的维持下去。

7. 碳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谈谈全国碳交易市场,有哪些赚钱新机会?

为了梳理清楚这些问题,我查了一些文献,力求每一个观点和看法都有据可依。
  
 咱们先看下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首日的情况,我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网站上查到了全国碳市场行情,跟大家简单报一下数字,全天一共成交410.40万吨碳排放配额,注意碳排放配额,我在后面会详细解释,成交金额21023.01万元,开盘碳价48元一吨,一路上涨然后波动,最高达到52.80元一吨。
     
 有些朋友可能看到这些一头雾水,别着急,下面我会一层一层帮大家尽量看清楚,碳交易的全貌。
  
 碳交易里买卖的,并不是真正的“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很多人听到碳交易觉得很新鲜,其实它不算个新鲜事物。
  
 “排放权交易”这一概念是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家最早在1968年提出的,后在1997年12月通过《京都议定书》,提出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市场机制。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生效,二氧化碳排放权正式确定为国际商品。到了2011年,咱们国家开始进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首批试点城市一共有7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
  
 也就是说,碳排放在咱们国家已经存在了10年了,所以,它真的不是个新鲜事儿,以前是各地独立尝试,价格机制都不一样,现在全国统一市场。
  
 温室气体过量排放造成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 健康 和发展,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人类生存环境可能会加剧恶化。
  
 什么是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它们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凶手,而它们的主要来源正是各国工业排放。
  
 既然如此,总不能眼看着问题继续严重下去吧,于是各国一起开了会,在1992年5月一起签了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意思就是大家别瞪眼看着了,控制一下温室气体浓度呗,发达国家排放大户,自己去限制下,顺便出点钱帮发展中国家也出点力。
  
 这个公约是1994年生效的,而随后1997年又在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也就是《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其实是引入了市场机制去解决二氧化碳减排问题,把二氧化碳排放权变成了一种商品,因此也就有了碳排放权的交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碳交易。
  
 碳交易,本质上是控制总量的同时,让碳排放权流动起来,比如一共10个排放权,张三和李四各得到5个,但是,张三的企业排放权用不完,李四的企业不够用,那就买卖一下,流动起来,张三卖给李四排放权,李四花钱,张三挣钱,但是李四也不想花更多钱去买,而张三希望卖出去更多,于是他俩都有积极性去想办法减排,要么升级更环保的设备减排,要么尽快研发新技术减排,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 社会 的碳排放减少了。
  
 所以,碳交易,是在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将环境外部性问题内化为企业所应担负的成本,基本上是倒逼企业去想办法减排,能出来这么个机制, 我估计也是因为想要靠企业自觉去减排不现实。
  
 前面我们说了,早在2011年就开始了碳交易试点,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为啥现在要搞全国的呢?我觉得两个方面吧,一个肯定是因为试点发现,碳交易对减排目标有效,另一个就是有必要全国统一市场。
  
 先说碳交易对减排有效,在我找到的相关论文里,有研究得出结论,碳交易试点大体上是有效的,碳交易政策显著降低了试点地区的工业碳排放水平和强度,而且有效促进了企业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引进。
  
 道理很简单,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既定,减排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企业没别的选择,只能减。
  
 再说全国统一市场,如果各地分别建立碳交易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同一个行业不同省市碳价不同,各种机制也有差异,甚至有的试点里碳交易不活跃,不利于碳交易的发展。
  
 先说碳交易市场里的机会,在碳交易市场有两种东西可以买卖,一种是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一种是企业自愿核证的减排量,也就是CCER。
  
 配额好理解,就是给你一个排放额度,用不完你可以拿去卖了,不够的话,自己去碳市场花钱买。
  
 CCER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指依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经备案并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
  
 目前,全国市场刚开始上线,所以,买卖的其实只有碳排放配额,参与主体是温室气体的重点排放单位,首先被纳入的就是2000多家发电行业,机构和个人还不能参与。
  
 但是根据公开的信息,未来这个市场是可以像A股市场一样,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参与买卖碳配额,有投资赚钱的机会。
  
 另外一个就是搞CCER,比如你有一片林场,可以申请CCER项目,未来这部分核证的减排量,可以卖给需要的单位,只要看好你的树别砍伐,就能相当于“卖空气”赚钱。或者你搞一堆沼气池,属于甲烷利用,也有机会申请CCER,同样可以直接拿去卖给需要排放额度的企业。
  
 还有就是碳交易市场会带来大量相关的新岗位,国家新增的职业里就包含碳交易管理员。或未来成立第三方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碳交易方面的咨询服务等等。
  
 总之,一个新的超级市场的诞生,未来一定会衍生出超多的机会,而新的赚钱逻辑也随之诞生,当然开头我也提到了,这可能是未来几十年里新机会的标志性起点,期待大家能够在这新的机遇里抓住机会。
  
 好了,本期内容就先聊到这里,关于碳交易相关知识其实很多,量也很大,很难一次性梳理得足够清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平日多搜一搜相关的问题,新的机会或许就在你的某一次不经意的搜索里。
  
 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里,并且觉得有用的话,辛苦动动小手点个关注收藏,您举手之劳,会让我感激不尽。
  
 好了,下期见。

碳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谈谈全国碳交易市场,有哪些赚钱新机会?

8. 碳交易市场的背景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没有减排约束,但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预计到2012年,中国将占联合国发放全部排放指标的41%。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参与碳交易。2005年10月,中国最大的氟利昂制造公司山东省东岳化工集团与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和三菱商事合作,展开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业务。估计到2012年年底,这两家公司将获得55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此项目涉及温室气体排放权的规模每年将达到1000万吨,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项目。自2006年10月19日起,一场“碳风暴”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刮起。掀起这场“碳风暴”的是由l5家英国碳基金公司和服务机构组成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求购二氧化碳排放权的英国气候经济代表团。这些手握数十亿美元采购二氧化碳减排权的国际买家,所到之处均引起了众多中国工业企业的关注。尽管我国早在2009年就已主动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但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至少在2020年以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绝对总量的减排。而且,我国尚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配额交易的条件,在全球减排的总趋势下,从履行承诺和控制国内减排角度,我国可以在部分省(市)进行配额碳交易的试点,明确相关行业或企业减排控制指标,但短期内建立与完善自愿碳交易市场仍然是推进国内碳交易市场建设的重点。 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特别是配额交易市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推进。而建立自愿碳交易市场是建立国内统一碳交易市场的有益尝试,通过自愿碳交易市场的基础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可为研究与制定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法规政策等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从而为顺利推进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并强调要更多发挥市场机制对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通过建立自愿碳交易市场,鼓励企业自愿参与碳减排交易,不仅可以培育与提升企业及个人减排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可以激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从而有助于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建立了多家环境能源交易所,但交易所内真正完成的自愿碳减排交易却非常少。当前达成的自愿减排交易也仅仅是一些环保意识强的买家的个别行为,很少有来自高耗能行业企业的参与。可以说,交易所大都处于“有场无市”的尴尬境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