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故事有那些

2024-05-18 15:19

1. 中华民族传统故事有那些

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  
 
永远的老师  
 
                             ——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  
 
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  
 
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华民族传统故事有那些

2. 中国民俗小故事

七夕的来历
  
 农历七月七日旧称七夕,也叫乞巧节。相传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关于乞巧指的是向织女乞取智巧。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已是家喻户晓,由来已久。《诗·小雅·大东》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胶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是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雏型,这时,织女、牵牛还只是天河二星,并无神的色彩,虽然诗中提到了织女“报章”、牵牛“服箱”,但这也只是就这两颗星的名称生发的联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联想正是后来牛郎织女传说的催发剂。到了汉代,牵牛、织女便由星变成了神,有了鹊桥相会的说法。唐韩鄂《岁华纪丽》引《风俗通》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淮南子》说:“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再看汉末的《古诗十九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文。纤纤摸索手,札札弄机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诗中不仅说出了牛郎与织女相思相恋的夫妻关系,而且织女的神的形象已隐现其中。大概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在汉代就已经基本定型了。南朝梁殷芸的〈小说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抒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后遂废织经。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这个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梗概,虽然在文献的记载中出于南北朝时代,但人们有理由认为它是对汉代牛郎织女传说的追述,不然,七夕相会之说就无从说起。后来,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民间又被不断地丰富情节、注人民情,于是,这一传说更为故事化了。在民间传说中,织女为天帝之孙、王母娘娘之外孙,织布之暇,常浴于银河。牛郎则为人间一孤儿,备受兄嫂虐待,分家时仅分予一老牛。时天地相去不远,银河与凡间通连。牛郎遵老牛之嘱,去银河窃得织女天衣,织女不能去,遂结为夫妻。经数年,得一儿一女,男耕女织,幸福和美。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怒遣天神捉逮,王母恐天神疏虞,亦亲往。织女被捉,号哭与夫及子女痛别。时老牛垂死,嘱牛郎剖其皮,衣之登天。牛郎如其言,担子女追去,且及,王母拔簪划空,顿成滚滚天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只有悲泣。后终感动天帝,许其每年七夕鹊桥相会。七夕这一民间节日就源起于这个神话传说,七夕的节日风俗也与这一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

3. 民族传统故事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  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民族传统故事

4. 中国民俗故事的介绍

《中国民俗故事》是2009年10月1日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主要讲述《美绘中华》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典故、文化民俗、名人轶事等编辑成书,向孩子们介绍了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丛书采用美绘本形式,大量的精美插图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中国民俗故事》为其中之一的《中国民俗故事》分册。

5. 中华传统有关的故事

1、塞翁失马
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2、自相矛盾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3、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是我的剑从这儿掉下去的。”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掩耳盗铃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5、画龙点睛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100篇

中华传统有关的故事

6. 有哪些中国的传统故事?

《传统故事》百度网盘资源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KYVr5htEQFxPfN3Wj45XQ
 提取码:FHEO 
传统故事作为一种广泛流传的口头性的、具有艺术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而存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做内容题材。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7. 中华传统故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凝炼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在历史的长河里,
  古往今来涌现出无数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他们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典范。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一——尊师敬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毛泽东尊师美德故事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二——爱国爱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禁烟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三——谦虚礼貌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七岁之师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学习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不同凡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

  铁杵磨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为有名的大诗人。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之五——尊老爱幼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破釜沉舟
  秦末时,秦军进攻重新建立起来的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将项羽率兵渡江攻打秦军。过江之后,项羽下令士兵把战船全部沉掉,把灶锅统统砸烂。楚军没有了退路,人人奋勇,终于战胜了秦军。
  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樊哙闯宫
  汉大将樊哙有紧急公务赶到京城,却得知汉高祖刘邦连日睡大觉不理朝政。樊哙便一路冲开御林军的拦阻,闯进皇宫内院,那么后在樊哙的直言相劝下,刘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诸葛恪得驴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秦国大军在攻下了赵国后直逼燕国。壮士荆轲自愿出使秦国,在向秦始皇献上樊於期的人头和赵国地图时,荆轲从地图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终未能成功,荆轲英勇牺牲。
  解铃还须系铃人
  小和尚泰钦聪明过人,一次却因喝酒违犯了寺规面临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禅师当众出了道题,众和尚回答不出。泰钦在明白了师父其中的含意后,说出了正确答案。
  少年柳公权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硬汉子董宣
  洛阳县令董宣刚直不阿,秉公执法,连皇帝姐姐的家奴犯了法也不放过,当众处决。皇姐一气之下,告到皇帝面前。在皇宫中,董宣拒理力争,皇帝也气得直瞪眼。事后,皇帝却对董宣进行了奖励。
  特殊遗嘱
  孙叔敖是楚国很有贡献的老臣,他临去世前留下遗嘱。公子孙安听从父亲的意思,不接受高官和丰厚的赏赐,只接受了楚王赏赐的一块荒芜之地--寝丘,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玄奘取经
  唐代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路过高昌国,高昌国国王为了提倡佛教,极力挽留玄奘留在该国。但玄奘去西天的决心毫不动摇,在高昌国传播了佛教之后,他又踏上遥遥西天路。
  缇萦救父
  淳于意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长安。他的女儿缇萦年纪虽小,却坚强的陪父亲一同前往。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把信递送到了汉文帝手中,终于使父亲得到了自由,汉文帝也下令废除了"肉刑"。
  颜真卿
  书法家颜真卿为人正直,得罪了朝中奸相卢杞。时值李希烈拥兵造反,皇帝听从卢杞的主意,派颜真卿前往劝降。颜真卿来到李希烈军中,义正词严驳斥李希烈。颜真卿在燃烧的火堆旁奋然提笔写下了"立德践行,千古留名"。李希烈恼羞成怒,加害了颜真卿。
  季扎还愿
  王子季扎在父王去世后主动把王位让给了大哥,并出使各国。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书牙友谊深厚,但在王子们争夺王位时却各为其主,管仲还射中了公子小白一箭。公子小白即位后,鲍书牙为了国家的利益推荐管仲出来治理国家,自己却隐退归家了。
  暖不忘寒
  晋公子重耳率随从狐偃等人在外流亡十九年后,秦王派兵拥他回国为王。临行前,壶叔收拾旧衣物,重耳不以为然,狐偃以旧衣物来比喻他们这些相随多年的老臣。重耳恍然大悟,困难中相处的人是不能忘记的。
  明山宾卖牛
  明山宾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因为家贫,不得不便宜卖掉家中的老牛,回家的路上,他又急急忙忙赶回追上买主,讲明牛曾得过"漏蹄病",已经治好了。围观的群众称赞明山宾。
  状元还乡
  新科状元王沂公回家省亲,他谢绝了地方官赠送的银两和宴请。王沂公不愿摆排场,知府组织乐队热热闹闹的迎候,他却换上平时穿的衣服,在热闹的人群面前走过,使人们没有发觉。
  郑和灭海贼
  明朝航海家郑和率大明船队来到古里国,同古里国国王互相交换了礼物。夜里,海贼陈祖义前来劫宝。早已得到情报的郑和派士兵设下埋伏,一举活捉了海贼。
  金孝拾银
  卖油郎金孝拾到一包银子,在母亲的教导下他返回原处找到失主。不料失主却赖他偷拿了部分银子。相持不下时,县官来到。最终银子被判归金孝母子。
  伯乐举贤
  秦穆公欲寻好马,相马师伯乐自感年事已高,于是向秦穆公推荐了年轻的九方堙。经过多方努力寻找,九方堙发现了真正的千里马。
  寇准罢宴
  寇准要过生日,官员们都来祝贺送礼。奶奶却向寇准忆起了原来的艰苦日子,提醒他不要过于铺张。寇准醒悟之下,取消了这个寿宴。
  三遇恩师
  刘勰自幼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他听从老婆婆的话,到寺庙里学习读书,并在老方丈的指引下写出读书心得。后又根据老方丈的建议,前去拜见司徒沈约。在不断的努力中,刘勰写出了著名的《文心雕龙》。
  别出心裁的赛马
  蒙古老王爷在庆功会上提议举行一场比谁的马跑的慢的赛马,结果使得比赛迟迟无法完成。大公子成吉思汗在不改变比赛规则的前提下,想出了一个办法,很快结束了这场别出心裁的比赛。
  钟隐拜师
  钟隐是一位很有名的年轻画家,但他对自己的花鸟画仍不满意。为了进一步全面提高画艺,他不惜投身名画家郭乾晖家做仆人,终于感动了郭乾晖,破格收他为徒。 毛遂自荐 战国末期,赵国的平原君要去争取楚国共同抗秦,在他正从众多的门客中挑选出二十名文武全才的随行人员时,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主动请求前往。他的名字叫毛遂。

中华传统故事

8. 有哪些中国的传统故事

·纪念屈原---端午节的传说
  ·金江圣母三姊妹
  ·土皇公公管四季
  ·大禹治水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中华吉祥画与传说
  ·马头琴的来历
  ·八仙桥
  ·黔东南龙舟节的传说
  ·孔雀公主
  ·白蛇传
  ·神笔马良
  ·彭武、彭夷开辟武夷山
  ·“压岁钱”的传说
  ·双抛桥传说
  ·正月十五挂红灯的传说
  ·冰糖葫芦传奇
  牛郎织女

  ·鱼峰山与刘三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