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助力?

2024-05-14 03:33

1. 央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助力?

这一规则的出台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来讲至关重要,如果说实体经济萎靡不振的话,那么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会出现问题,所以说实体经济对于大国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国在此前其实一直都在大力的发展实体经济,因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来讲,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非常关键的,而大力的发展实体经济所带来的直观优点便是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说我国此前一直没有放弃对实体经济的扶持。
实体经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即使国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之下,实体经济也依然不会香消玉殒。所谓的实体经济,也就是实际建有工厂,实际买有设备的工厂企业。那么即使工厂出现资金链断缺亦或者是运转困难的情况,但是此时工厂还不至于直接就消失掉。工厂有铺面也有设备可以用于抵押,所以说实体经济其最大的好处就是会给经济下跌带来一些缓冲。
相对于实体经济来讲,泡沫经济在出现问题之后的破裂速度是非常快的。泡沫经济顾名思义也就是如同一个泡沫一样,这个泡沫看似光彩夺目,可是一旦被戳破马上就会消失殆尽,而泡沫经济的消失,就会使得所投入的资金全部落空,而这时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无所有。
所谓的泡沫经济,其实也就是虚拟经济。比较有代表性的虚拟经济其实就是投资比特币这一类的投资,像炒比特币这种投资方式其中的隐患是很多的。因为一旦投资失败,那么投资者就会一无所有,所以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来讲会提供一个有利的保障。

央行: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助力?

2. 金融将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吗?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表示,发展实体经济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降低成本,尤其是降低资金、能源等成本。尤其是金融领域,在改进和加强监管的同时,应当进一步放宽准入,重点提高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实质性提高金融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实际上,今年以来,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出台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山东、贵州等地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出台政策,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推出更多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区域营商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有专家表示,尽管上半年实体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健康、良好、向上的态势,但也不能忽视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挑战。要防止在金融严监管和财政收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刀切、用力过猛等情况。未来在金融和财政政策执行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灵活空间,更加精准发力,或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做出一些结构性的调整。

发改委透露,今年企业债券将继续重点支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3. 央行: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的2020年第四季度例会,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顺利完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
对于下一步货币政策的部署,会议指出,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但也面临疫情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冲击,要加强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此外,会议还对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提出要求。会议特别提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巩固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下降成果,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打造资金链,形成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三角互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会议强调,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稳定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央行: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4. 央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支持,实体经济对国民经济有何影响?

有关部门将对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的支持,而实体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全球的国家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否发达,或者发展的经济质量是否高,要看国家的实体经济所占的比重是多少。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虽然与美国的经济体量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实体经济而言,中国依旧排在全球的第1位,美国的经济体纵然发达,但很多都是属于虚拟经济,例如金融产业等,在遭遇经济危机时就如同泡沫一样不堪一击。遇到全球的经济危机时,实体经济可以更好的扛住所带来的风险和威胁。

实体经济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上个世纪还是21世纪,实体经济一直都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重工业以及一些高新的科技行业等实体经济都是确保在稳定的环境下去发展和运行的。换言之,如果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所占的比重达不到50%左右,意味着当地的很多实体产业将会没有更多的结构来进行支撑,一旦遇到一些经济风险很容易面临破产甚至倒闭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

实体经济还可以帮助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稳定局面。例如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全球的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都属于负增长的状态,唯独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在持续正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的实体行业和实体经济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虽然有着一定影响,但从长期的角度而言,实体经济仍然可以很好的挽回疫情所带来的窘境,甚至可以化危机为机遇。

5.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仍不减吗?

中国人民银行5月11日发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3.77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多增79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25亿元。



自2017年以来,M2增速出现下降,多个月份都在9%左右运行,个别月份跌至9%以下。今年以来,M2增速在8.5%左右运行,3月份M2增速降至8.2%,4月份M2增速略升至8.3%。



 作为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4月份社会融资规模表现良好,规模增量为1.56万亿元。表外融资中的未贴现承兑大幅增加是主要原因,当月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1454亿元,比过去5年同期均值高出952.48亿元,而委托和信贷融资则持续低迷,当月合计减少1575亿元;同时,企业债券融资3776亿元,较上月再创新高,为连续16个月以来的最高值,债券市场持续回暖。在去通道、加强表外融资管理的背景下,表外融资出现分化,但融资回表、非标转标仍是主要趋势。来源:经济日报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仍不减吗?

6.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有多大?

据报道,1月12日,2017年度货币金融数据出炉,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大,去年12月人民币贷款仅增加5844亿元,同比少增4600亿元,环比则接近“腰斩”。尽管如此,并没有影响全年新增信贷的迅猛。

报道称,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同比多增8782亿元,显示金融体系对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机构对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规模收缩,有力地支持了国家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重点领域建设。

截至去年年底,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全年增加5.56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占比低3.7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4.5个百分点。

2017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多1.63万亿元,存量同比增长12%,基本符合预期,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大。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71.2%,同比高1.4个百分点。
希望中国经济可以保持稳进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