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怎样把行政权、军权、财政权朝廷?有什么影响?

2024-05-13 12:34

1. 北宋怎样把行政权、军权、财政权朝廷?有什么影响?

行政权: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财权:在各地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

军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制”政策。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国家呈现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北宋怎样把行政权、军权、财政权朝廷?有什么影响?

2. 宋朝统治者为掌控财权设立了什么?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宋朝设立三司使,是主管经济、财政的重要部门。
宋初严用五代之制,置使以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又被称为“计相”。
三司使之下有副使和判官等。每司又分案办事,如盐铁司分为七案,度支司分八案,户部司分五案。这里的“案”指的是分支机构。

3. 4.在宋代,行政、军事、财政如何分管?

宋朝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宋朝官制以元丰改制为界限,改制前、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

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相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轴心,官称和实职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权者是“宰执”。

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赵匡胤建立宋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

这样,有些官只空名,所谓“官”只是拿俸禄而已。按这个制度,一般官员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还加有“职”的头衔。

“官”只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权力。

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如左右仆射、尚书、侍郎、大夫、郎中、员外郎、卿、少卿等,在成为官阶的名称后就失去了原有意义,不再担任与官名相应的职务。

这些官名只用作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的根据,因此称正官或本官,又称阶官或寄禄官。其中有文资、武阶的区别。

差遣是指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又称“职事官”。差遣名称中常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知制诰、直秘阁、判祠部事、提点刑狱公事。也有些差遣并不带上这些字样,如县令、安抚使。

官阶按年资升迁,即使不任差遣也可依阶领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需要和官员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所以真正决定其实权的不是官阶,而是差遣。

至于“职”,一般指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中的官职,如大学士、学士、待制等,是授予较高级文臣的清高衔头,并非实有所掌。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官制改革后撤销馆职,另设秘书省职事官,自秘书监丞、著作郎以下都称馆职。其他文臣兼带馆职,武臣带阁门宣赞舍人,则称“贴职”。

官称和实职的分离使朝廷内外大批官员无所事事,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名义上有正式官员,但除非皇帝特命,不管本部职事。

因此,宋朝官员品级十分之复杂,分别由差遣、本官阶、散官阶、勋官、爵位,贴职组成。

差遣:实际上做事的岗位,多数为临时工。

本官阶:又称寄禄官,即享受怎么样的待遇,名称就是三公六部九卿等前代留下的官职。

散官阶.:实际上的等级,又以文资和武阶对应文武大臣。

勋官:共十二转,荣誉头衔,并无实际作用。

爵位:荣誉头衔加额外补贴,封邑与实封往往不一样。

贴职:专为文人而设的荣誉称号,如某馆某阁大学士、学士等。

元丰改制时曾废掉差遣以本官实任,以散官阶定俸禄。

4.在宋代,行政、军事、财政如何分管?

4. 宋朝管理财政系统和国家财政管理的主要机构是什么?

宋朝管理财政系统和国家财政管理的主要机构: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有区别:
1、宰执(相权):
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
2、三司(财政大权):
三司为国家的财政系统机构、国家财政管理机构。三司即盐铁部、度支部、户部。三部各设正使、副使、判官。三司使称计省,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3、枢密使: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
这样宰执、三司、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

5. 北宋时期财政权力属于哪个中央机构?

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管民政,枢密院主管军政,三司主管财政,三者鼎足而立,彼此不相知,宋太祖和宋太宗、宋真宗有效地控制了朝政。但自仁宗开始,北宋朝政其实已经失控。

北宋前期的中央财政机构是三司,三司是后唐明宗时期开始创立,因为税法已经崩溃,原有的田赋、丁税根本无法维持享乐、行政、军费等用度,因此,统治阶层开始依靠对盐铁的垄断和度支(对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统筹计划),所以,三司指的就是盐铁、度支和户部“三司”。

总体上,三司掌管着全国的贡赋和财政,其首脑三司使被称为“计相”(管钱的宰相),三司也被称为“计省”,实际上取代了尚书省的许多职务。宋代的三司制中财政权归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这样就可以将财政权力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加强皇权,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

北宋时期财政权力属于哪个中央机构?

6. 宋代掌握兵权的是

问题一:宋代的调兵权和发兵权分别是哪个部门掌管的?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由于掌握了禁军的统帅权才夺取天下,登上皇位的,他最清楚控制军队是巩固统治地位的先决条件。为了防止出现唐末藩镇割据的重演,避免成为五代十国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杯酒释兵权”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兵权,由皇帝本人直接统帅禁军,并把禁军分为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部分,提拔一些资历浅、易控制的将领为都指挥使分别统军,使其分别听令于皇帝本人。又设枢密院,行使调兵权,使“三帅”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形成互相牵制的作用 
  
   问题二:宋朝皇帝掌握多少兵权?  宋朝兵权几乎都掌握在皇帝手里。第一条就是收精兵。而且地方官不让武将当,还设置通判。怕谋反 
  宋太祖即位后,接受赵普建议,解除武将兵权,以免重蹈晚唐五代灭亡之覆辙。建隆二年(961),太祖召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等宿将饮酒,劝谕他们释去兵权,这是消除禁军将领发动兵变夺取政权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开宝二年(969),太祖又宴请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劝使罢镇改官,以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 
  宋初统治者为了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中央权力的措施~ 
  其中军事上更是重中之重。 
  收兵权:1~集中兵权,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把他们调到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又陆续消减节度使的实权,使其徒有其名。2~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发兵权: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它负责给将领发兵 
  统兵权:统领军队的是将领,但将领无调兵之权。 
  形成:由皇帝在殿指定那个将领去作战-----枢密院负责给将领调遣部队------将领去作战

7. 宋代中央最高军政机构是

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太祖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又称政事堂、都堂等,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以同平章事为长官,多由中书、门下两省侍郎担任,无定员。此外,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长官为枢密使,与政事堂合称东、西“二府”。“三司”(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号称“计省”,长官为“三司使”,号称“计相”,地位略低于“二府”。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 宋神宗元丰改制,废除二府三司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任中书侍郎。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为正宰相,不再兼任二省侍郎,两省侍郎改为参知政事。南宋孝宗以后,正宰相为左右丞相,副宰相仍复参知政事。此外宗、宁宗、理宗都曾设“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由老臣或权臣担任,处理军国大事,位高宰相
影响:加强了皇权,使相权大大降低。巩固了封建统治。

宋代中央最高军政机构是

8. 北宋什么官手握很大兵权?

北宋以枢密院分割宰相兵权,掌全国发兵之权,最高长官为枢密使。枢密使可以说是北宋实施二府三司制后握兵权最大的一个官职,“智取昆仑关”的北宋名将狄青最高官职就是枢密使(当时为枢密副使),而岳飞将军曾是枢密副使。
如果是“官衔”,武官最高是太尉(宋徽宗及以后,正二品),原为内客省使(宋徽宗以前,正五品)。岳飞将军也曾任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