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2024-05-09 19:47

1.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概括地讲,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或者由SPV 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 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Assets Pool ),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举例简单通俗地了解一下资产证券化:A: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B:上述资产的原始所有者;信用等级太低,没有更好的融资途径C:枢纽(受托机构)SPVD:投资者 B把A转移给C,C以证券的方式销售给D。B低成本地(不用付息)拿到了现金;D在购买以后可能会获得投资回报;C获得了能产生可见现金流的优质资产。投资者D之所以可能获得收益,是因为A不是垃圾,而是被认定为在将来的日子里能够稳妥地变成钱的好东西。SPV是个中枢,主要是负责持有A并实现A与破产等麻烦隔离开来,并为投资者的利益说话做事。SPV进行资产组合,不同的A在信用评级或增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组合、调整。目的是吸引投资者,为发行证券。 过去有很多资产成功进行了证券化,例如应收账款,汽车贷款等,出现了更多类型的资产,例如电影特许权使用费,电费应收款单,健康会所会员资格等。但核心是一样的:这些资产必须能产生可预见的现金流。目前我国试点资产证券化的银行有两家,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事实上,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之路颇为漫长。2005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随后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获准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在央行和银监会主导下,基本确立了以信贷资产为融资基础、由信托公司组建信托型SPV、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进行流通的证券化框架。2007年,浦发、工行、兴业、浙商银行及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等机构成为第二批试点。但第二批试点额度用完之时,恰逢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证券化产品的谈虎色变令这一新兴事物的成长戛然而止。在经历了2009年的信贷狂飙之后,监管部门对资本充足率的硬约束以及随后的信贷收紧令,使得业界对资产证券化扩容或重启的呼声四起。2011年5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关于资本充足率和拨贷率的最新要求推算,未来六年中国13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缺口合计将达到7885亿元,总资本缺口合计将达到13919亿元,为其2010年合计净利润的2倍;新增计提拨备合计将达到10769亿元,为其2010年拨备余额的1.4倍。初步测算,如果13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监管要求,在不进行再融资、仅考虑利润留存补充资本金的情况下,2011年-2016年,13家上市银行核心资本缺口合计达到7885亿元,总资本缺口合计达到13919亿元。如果13家上市银行拨贷率未来每年均达到监管要求,2011年-2016年新增计提拨备合计达到10769亿元,2010年底上述银行拨备余额合计仅为7942亿元,这意味着未来六年时间里上述银行拨备规模将增加1.4倍,这对各家银行的利润将造成重大影响。《征求意见稿》中,商业银行受冲击最大的部分将是调整部分贷款的风险权重。目前尚未明确中长期贷款风险权重调整的具体细节,如果中长期贷款风险权重统一从100%调整到150%,按照13家上市银行平均中长期贷款占整个贷款比重约60%,整个贷款占加权风险资产约90%来估计,上述银行资本充足率将下降超过2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接近2个百分点。为弥补此项不利影响,总资本和核心资本缺口分别需要高达约9000亿元和7000亿元。这将对商业银行形成重大影响,因此,监管部门此项政策调整需慎之又慎。外部融资渠道受限,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捉襟见肘。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补充资本金的来源将越来越困难。首先,股票市场难以承受商业银行大规模融资。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融资占整个市场融资规模超过40%,当年我国股市摘得全球IPO融资桂冠,但其跌幅全球排名倒数第三,这种局面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满足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融资需求。其次,次级债作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受到较多的限制,监管部门做出了严格约束,而混合资本债属于创新资本工具,监管部门审批较谨慎,仅兴业、民生、浦发、深发展等少数银行发行过混合资本债,且发行规模均偏小。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机构对于资本的需求普遍提高。欧美银行主要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来筹集资本,而中国银行业则从资本市场上大规模融资来补充资本。开展资产证券化和贷款转让已势在必行。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资产证券化经过近6年试点,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我国贷款转让市场交易规模2008年已达到8000亿元左右,2009年以来随着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大幅增长,贷款转让业务加速发展。中国银行业贷款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存短贷长的矛盾凸显,客户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方面需要新增贷款调结构,更重要的是存量贷款的调结构。而开展贷款转让和资产证券化,不仅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达到监管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

2. 简述国家开发银行的资产证券化过程

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盘活存量信贷资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规模总计3000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1000亿元。作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国家开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领导和支持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勇于创新,圆满完成了千亿元发行任务,有力助推了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
新一轮扩大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自2005年正式启动,历经几个阶段的试点。从2013年新一轮扩大试点以来,产品发行逐步规模化,发起机构、基础资产、投资人逐步多元化。截至2014年底,共有53家发起机构发行了95单证券化产品,总规模3871.6亿元。其中,本轮试点共发行了71单证券化产品,总规模2962.5亿元,发行量超过前期试点总和的3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在主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推动下,经过长达7年的不断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主要包括参与主体管理、产品审批、发行、登记托管、交易流通、信息披露、信用评级、风险控制、资本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本轮试点期间,监管部门借鉴了欧美国家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在信用评级、风险自留、信息披露、投资人要求等方面出台了新的规定,经过试点检验,效果良好。2014年11月,银监会发布通知,宣布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将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不再针对证券化产品发行进行逐笔审批,不再打开产品资产包对基础资产等具体发行方案进行审查,这一变革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缓解了试点期间因审批时间过长给产品发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各参与主体参与意愿强烈,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试点过程中,包括发起机构、发行人、评级、律师、会计师、资金保管机构、承销机构、登记托管机构在内的各类参与主体已逐步把资产证券化作为未来的战略性业务重点开展,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发起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2012年之前的15家扩大至53家,各类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均踊跃参与,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局面。投资人方面,包括银行(含银行理财)、保险、证券、基金、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人在经历了接触、认识、熟悉三个阶段后,已纷纷尝试将资产支持证券纳入投资组合。
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运行风险总体可控。除公司贷款、汽车贷款、住房抵押贷款外,还包括铁路专项贷款、信用卡贷款、小额消费贷款、金融租赁资产等,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贷款从简单的信用、保证类逐步拓展到抵押、质押类,大大增加了公司贷款的可选范围。截至目前,发行的95单证券化产品已有17单兑付完毕,其余处于存续期的产品本息兑付正常,基础资产没有发生违约、拖欠等信用风险事件,参与机构各尽其职,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国家开发银行资产证券化总规模突破千亿元
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至今,已发行产品14单,总规模1251.5亿元,市场占有率32.3%。其中,本轮试点共发行了10单,多次刷新单笔发行规模最高纪录,总规模1013亿元,同期市场占有率34.2%。盘活存量资产所释放的信贷规模主要投向了棚户区改造、铁路等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建设项目,有效助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在新一轮扩大试点中,国家开发银行从战略的高度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业务发展初期面临的挑战,充分发挥银证协同优势,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合适资产有限、市场波动大等困难,在严把入池资产质量、加强投资人培育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在产品设计、发行方式、资产种类、包销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突破业务瓶颈。一是创新引入抵押、质押类贷款入池,拓展证券化基础资产范围。通过延迟变更、设置触发条件等法律条款的设计安排,解决了无法及时完成抵质押变更登记的难题,大大增加了可选资产范围。二是创新通过贷款合同真实拆分,探索了长期、大额信贷资产入池的有效路径。三是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一次报批、多次发行”的发行方式,首次发行不采用内部增信、全部为优先档证券的铁路专项证券化产品,盘活铁路资产510亿元,为金融支持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作出了有益探索。四是创新产品定价方式,有效防范利率风险。率先以贷款利率作为浮动利率产品的定价基准,取代以存款利率作为定价基准的惯例方式,从而使资产池的现金流入与证券本息兑付的现金流出更加匹配,有效降低了不对称降息对产品的影响。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品发行已初具规模,但是与欧美国家的证券化产品以及中国债券市场上其他成熟的产品相比,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级市场产品发行利率偏高。作为债券市场的新生事物,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一级市场定价多参考同信用等级、同期限的信用债,尚未形成独立的收益率曲线。尽管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的地域和行业足够分散,违约损失更小,并运用内部增信进行信用提升,仍没有获得更低的发行利率。同时,与成熟的信用债产品相比,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收益水平尚未完全对应,从而使得产品收益率水平与基础资产利率水平难以匹配。
二级市场产品流动性不足。流动性不足的原因,一是发行规模特别是单只产品规模较小;二是未形成市场公认的估值标准;三是缺少做市安排,如果发起机构做市又与出表目标相矛盾。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使得投资人选择且只能持有到期,导致投资人要求一定的流动性溢价,影响了一级市场的产品发行。
市场化的次级档投资人长期缺位。鉴于出表要求,发起机构必须出售相当比例的次级档,因此,次级档的销售成为发行成败的关键。由于次级档需要百分百占用资本,投资人通常要求较高的收益率作为回报,而多数发起机构资产池的收益率水平难以满足投资人的要求,导致市场化的投资人长期缺位,所以,次级档的销售成为制约证券化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介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无序竞争的现象。试点期间各类中介机构都把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来开展,出现了部分机构为争夺市场份额压低价格的做法,但又因为成本及专业水平有限等因素无法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给发起机构带来较大困扰。
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纵观美国、欧洲等地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有三点值得我们借鉴:第一,具有政府背景的专业化机构是推动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法律地位的确定和税收减免优惠是促进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三,市场竞争和产品创新是资产证券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监管来进行引导和规范。结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现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加强业务开展的顶层设计。一是应当尽快明确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化开展,取消总额度限制,由发起机构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及市场情况自主发行。同时,进一步简化发行前审批流程,提升发行后上市交易流通的审批效率。二是尽早启动资产证券化立法工作,美国、欧洲、日本均在本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目前资产证券化的制度多为部门规章,如有了法律层面的支持,业务开展的有效性将进一步增强。三是研究税收优惠的可行性,提升产品吸引力,促进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
拓展发行市场,培育多层次投资人。一是尽快明确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操作流程和业务规范,指导有意愿赴交易所市场发行的发起机构积极开展业务,进一步增强产品流动性,拓展投资人类型。二是培育市场化的次级档投资人。目前优先档的投资人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多元化,但市场化的次级档投资人需要具备更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下一步可以考虑通过对次级档投资人提供更多的披露信息,并邀请次级档投资人参与监督产品的管理及再投资,促进市场形成专门投资次级档产品的专业机构或基金。
强化风险控制和后续监管。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要防范信用的过度扩张,提高后续监管的有效性,强化风险控制,坚守底线,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一是加强中介机构管理,避免因过度竞争引发道德风险。二是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发挥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的职责。三是简化事前审批的同时,强化事后监管,并随着新产品、新结构的出现及时调整监管事项。四是避免再证券化和合成型证券化等风险较高的产品。

3. 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与银监会资产证券化区别

  企业资产证券化由证监会主管,在交易所市场发行,基础资产为企业所拥有的收益权及债权资产,主要依据为《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
  银监会资产证券化指信贷资产证券化由人民银行、银监会主管,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基础资产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目前已有比较完善的法规支持,主要依据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

  资产证券化是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资产证券化仅指狭义的资产证券化。自1970年美国的政府国民抵押协会,首次发行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资产的抵押支持证券-房贷转付证券,完成首笔资产证券化交易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而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现在又衍生出如风险证券化产品。

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与银监会资产证券化区别

4. 投资银行业务的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经过投资银行把某公司的一定资产作为担保而进行的证券发行,是一种与传统债券筹资十分不同的新型融资方式。进行资产转化的公司称为资产证券发起人。发起人将持有的各种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应收款等,分类整理为一批资产组合,出售给特定的交易组织,即金融资产的买方(主要是投资银行),再由特定的交易组织以买下的金融资产为担保发行证券支持资产,用于收回购买资金。这一系列过程就称为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证券即资产证券为各类债务性债券,主要有商业票据、中期债券、信托凭证、优先股票等形式。资产证券的购买者与持有人在证券到期时可获本金、利息的偿付。证券偿付资金来源于担保资产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即资产债务人偿还的到期本金与利息。如果担保资产违约拒付,资产证券的清偿也仅限于被证券化资产的数额,而金融资产的发起人或购买人无超过该资产限额的清偿义务。

5. 哪些金融机构可以做资产证券化

2015年中国银行业理财的余额达到23.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46%,银行理财真正进入疯狂增长的年代,多家全国性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余额超过1万亿元。而同时贯穿全年的是理财资产配置面临资产荒问题,即高收益资产的缺失,预计2016年这一现象还将继续。国务院2015年相继出台了增加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额度、推动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等政策意见,资产证券化市场这个重要的新兴市场越来越引人注目。2016年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再次将资产证券化市场和产品的发展列为重要课题。银行资管业务作为中国金融市场上一个新的业态,有必要借助于资产证券化市场来发展壮大自身,包括解决理财资产配置等难题的,这应成为银行资产管理新的工作目标。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主要特点

资产证券化源自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后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成为众矢之的,但这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带来的思想变革和实践却风靡了全世界。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自2015年发出第一单产品后曾暂停了一段时间,2014年以来这项业务迎来了某种意义上的春天。银行资产管理要与资产证券化共舞,需要了解这个市场本身。
资产证券化市场处于分裂状态,信贷资产证券化占据主要地位。我国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主要分为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三种,其中信贷资产证券化占据主要位置,2015年在全市场的占比约为68%。这三类证券化产品中,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资产支持票据ABN由央行和银监会系统监管,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企业资产证券化则由证监会系统监管,主要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交易。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趋向于放松限制、扩容。 2012年以来这一业务经历了审批制向备案制的变更,直至央行在2015年4月推行具有政策突破意义的发行注册制。另外,支持信贷ABS在交易所跨市场上市交易也是这波政策鼓励措施中的重要一环。
交易所的资产证券化也经历了从审批制向备案制,再到负面清单管理的政策变更过程。企业ABS经交易所论证后在基金业协会备案即可,并直接在交易所所固定收益平台或综合协议平台挂牌交易。本质上,交易所的资产证券化属于私募性质,产品的发行透明度相对较低,目前流动性也受到一定限制。鉴于存在这些局限性,这个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高。
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呈现多样化态势,发行利率下行明显。目前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中,工商业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分期贷款、个人消费性贷款和租赁类资产构成基础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公司信贷类资产支持证券(CLO)是主要的发行品种,2015年占比为78%。交易所市场发行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以融资租赁资产、公共事业收费权、应收账款、信托收益权、小额贷款类、不动产投资信托、保理融资债权、两融债权、股票质押回购债权及公积金贷款等为基础资产,其中以前三类型的基础资产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占到65%。值得注意的是,两融债权和股票质押回购债权等资本市场类基础资产的产品开始成为交易所资产证券化的组成部分,而一直以来这类资产背后的金主都是银行等机构资金,包括银行理财募集的代客。
2015年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受到央行几次降准降息的影响,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一直不断下移,市场高收益资产稀缺。在这一背景下,信贷资产ABS和企业ABS也呈现发行利率下行的局面,两类产品的优先A档和优先B档收益率相比同期均下降了100多个BPs。用中债5年期AAA级固定利率ABS收益率曲线衡量的话,全年收益率下行118个BPs。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带动了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下降,但由于担心市场份额丢失和维持客户等因素考量,理财产品端收益下行速度低于资产端收益的下降,因此银行资管业务面临的挑战极为现实。
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低,二级市场流动性需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中两个市场的定位和定价机制各不相同,导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一定程度上出现扭曲。企业资产证券化所在的交易所市场根据市场资金情况、投资者预期和产品供需情况进行定价,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定价则主要瞄准基准利率而变动,受限于央行的利率管制等因素。这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出现低收益资产支撑高收益证券的现象,并导致产品的劣后端投资保障不足,次级资产难以实现有效转移等,影响了市场的深度。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流动性问题。产品长期的历史基础资产数据缺失,难以建立完善的资产转让平台,直接影响了这一市场的流动性。目前资产证券化产品存在一级市场不能做到定期发行、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做市商积极性不高的情形,导致产品的定价估值体系难以有效形成,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难以建立,直接影响投资者在市场的交易。从这个角度考虑,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必须要采取措提高市场活跃度,改善市场流动性,以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身于这个市场。

银行资管如何对接资产证券化市场

银监会针对银行理财的8号文出台后,银行理财投资于非标资产受到极大限制。2015年股票市场的大跌,进一步减少了银行资管配置资产的空间。进入2016年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迫使监管部门采取措施稳定外汇市场,限制资本外流,银行通过QDII通道投资于海外高收益资产的尝试受到一些阻碍。总的来说,资产荒已经成为投资行业的新常态,目前不存在宏观背景支持下的趋势性投资机会,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市场,整个银行资管市场的投资机会仍面临困境。而资产证券化ABS产品一般有稳定可靠的现金流支撑,且大部分产品均有信用评级,产品结构设计使得投资者具有一定保障,符合银行资管的资产配置需求。因此,深耕资产证券化市场,寻找这个市场的价值,从中寻找可能的业务机会,或许是银行资管投资的一个可选策略。
借助于交易所资产证券化渠道,实现银行资管非标资产转标。对于银行资管业务而言,实事求是的说非标资产配置是其优势。监管部门对银行资管非标资产比例的限制,出发了银行非标转标业务的需求,而资产证券化正好可以作为一个工具。银行资产管理可借助于资产证券化的渠道,加大存量非标资产证券化力度,将满足条件的部分存量非标资产通过证券化方式转化为ABS等,并通过交易所挂牌出售或回购等方式腾出“非标”资产额度,实现非标转标。
应对资产收益率下降压力,积极参与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目前银行资管已经有投资ABS产品的先例,如南京银行、常熟农商行等中小银行,许多大型银行也正在逐步通过资产池产品或单发产品的方式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优先级部分。目前国内资产证券化产品涵盖的基础资产较为广泛,优先档部分利率仍较高,甚至定价有一定的非理性因素,这将是银行资管资产配置的合适标的。但是这中间有一个问题,就是银行资管产品需要定期开放,需要定期稳定的现金流,而目前资产证券化产品尚难以成熟的满足这个需求。因此,从匹配银行理财产品角度出发,ABS产品的优先档可以考虑设计按月提供申赎,次级按年提供申赎功能,更好满足银行资管业务的需求。当然,也可以设计与资产证券化产品一致的理财产品,但鉴于ABS的做市制度尚不完善,基础资产的流动性较差等因素,银行资管端的产品销售或许难以上规模。
借助于资产证券化产品特殊的结构安排,做好银行资管产品设计发行。为了弥补发行透明度低,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许多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了特殊的交易结构,主要包括有优先劣后分级、内部增信、收益差额覆盖、差额补足条款等,当然这些措施很多最终需要落实到原始权益实际融资方和担保人的主体信用。商业银行资管产品可以利用这些特殊的产品结构安排,做好理财产品的设计发行。如可设计产品端针对不同AUM投资者发行的同一款产品,资产端投向为资产证券化产品。或者利用资产证券化市场将更多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机遇,充分利用境外资金对内地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和汽车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热情较高的现实,设计面向境外投资者的理财产品等等。

银行资管业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配置框架

资产证券化产品有其特殊性,尤其是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更是接近于私募产品,产品透明度不高。对于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而言,如果要强调资产证券化产品配置的话,关键是设计一套能有效管控投资标的框架,包括产品的授信审批、投资端准入和风控。资产证券化产品存在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信用风险而言,银行资管关心的是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能否被安全传递到理财产品投资端,以及这一现金流能否满足投资本息偿付的要求。利率风险是基础资产可能存在提前还款安排等,给银行资管业务带来再投资风险,市场风险则涉及到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这些风险只有被有效管控,才能保证银行资管投资的热情。目前,银行资管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更多是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债券产品,依照内部债券投资的体系进行。而ABS毕竟不同于债券,从更精细化进行投资管理的角度出发,需要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建立相应的投资框架。
建立产品准入底线和原始权益人准入指引,明确银行资管投资标的选择标准。银行资管作为机构投资者,如同投资债券一样,面对资产证券化产品配置时应建立明确的准入标准,需要根据理财产品特性确立本机构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评价标准。银行资管投资债券时一般倾向于选择AA-以上的产品,投资资产证券化的各类分档产品可以此为考参照系。银行资管业务有时仅允许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优先档,但如果资管产品的发行对象是高净值和私人银行客户,投资次级档也未尝不可,只是需要提前为所投资的产品定下明晰的规则。
严格来说,资产证券化产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债券。无论是信贷资产证券产品MBS还是交易所发行的企业ABS,其产生的现金流与内部增信结构、基础资产的债权人分布和现金流分层模型有关,而与基础资产的原始权益人关系不大。在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投资评级后,本不需要对原始权益人的准入进行限制。但考虑到目前国内银行资管的风控审批部门风格相对谨慎,实践中仍将资产证券化产品ABS作为一种特殊债券进行处理的现实,仍需要对产品的原始权益人(发起人)进行授信准入、信用评级及考虑担保措施等工作。不管是CLO、ABN还是ABS,均需要对原始权益人(或发起人)主体资信水平实行准入限制。实践当中,原始权益人为不同的所有制主体(例如国企民企)准入标准不同,如果资产证券化产品为资管业务银行自身承销,准入原则还可能更灵活一些。这些投资的规矩与投资非标资产和信用债的工作逻辑类似,必须要在资管业务进行资产配置前定下来。
针对产品结构及底层资产建立风控标准,确保银行资管投资的风险合规得到保障。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结构设计是银行资管投资首要考虑的问题,如优先次级机构的类型和比例、现金流支付安排、产品增信措施等,需要在制定投资指引的过程中将自身风险偏好置于其中。
就银行资管业务而言,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底层基础资产需要符合国家监管政策、产业政策,以及银行资管机构的内部合规标准。例如底层资产为产能过剩行业的就需要考虑这一要求。银行资管机构可以就底层资产准入行业和资产类别列出白名单供投资选择,深入了解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所在,并制定相应的风控标准。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一个特殊现象是,有的产品底层基础资产没有真正向独立SPV转移,给投资带来一些隐患。故而针对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无法实现真实出售、破产隔离的基础资产应重点防范投资风险,需要明确原始权益人或其关联方提供差额支付承诺,或在产品设计中附有其他可以保障优先级投资者利益的增信措施等,以保证银行资管业务的投资风险可控。
明确产品投资规模及期限要求,关注流动性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银行资管投资需要根据理财产品的风控和流动性安排,制定不同类型、不同发行主体、不同基础资产类别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规模与期限指引。明确投资于单一或某类别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与产品总发行规模的比例、与资管机构管理资产净值的比例,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期限,及与资管产品期限的匹配关系等,指导投资。另外,鉴于我国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存在不足,还应制定所投资产品的流动性解决方案,并考虑将投资理念传递到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当中,以保证资管产品正常申赎兑付所需要的流动性。
建立产品投资研究团队,奠定银行资管投资的人力资源基础。银行资管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需要具备分析和管理这一复杂产品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这有赖于专家团队的建立。由于资产证券化市场和产品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各不相同的细节与风险,仅仅依赖于外部评级机构和投资顾问来进行投资是不够的。银行资管机构需要培养投资研究团队来对相关的产品和市场进行研究分析,深入了解不同基础资产的风险属性,为投资提供建议,以确保资产证券化投资的风险符合内部风险偏好,以实现预定的投资收益。尤其是目前国内银行资管机构正在进行体制转换,纷纷设立事业部制、利润中心甚至子公司之际,做好资产管理投资研究的专业人力储备更应提上议事日程。

哪些金融机构可以做资产证券化

6. 跪求: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题(统计)

人民银行96年综合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2、什么是合同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3、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4、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 

5、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请求出y=ax的需求弹性。 

6、什么叫做增值税?税入属于中央还是地方? 

7、金融租赁 

8、关贸总协定中的“国民待遇”原则 

9、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0、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几个帐户之间的相互关系 

2、某甲以现金2000元存入银行,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 

在充分派生和不考虑现金漏出的情况下,问:(1)整个银行体系可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最大 

数 

额? 

(2)给出整个银行体系在创造派生存款前(即刚接受现金存款时)和创造出最大额派生存 

款 

后两种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 

3、试述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4、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迅速增长的条件 

5、现阶段缩小我国东西部收分配差距的主要途径。 



1997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2、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区别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4、财政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5、货币的职能 

6、IMF协定的第8条款 

7、经济合同的生效条件 

8、恩格尔系数。 

9、按《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10、就下列资料编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单位:百万元) 

资本金 25 

库存现金 5 

各项存款 230 

各项货款 170 

其它负债 10 

中央银行存款 30 

国库券 40 

存方同业 20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叫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是什么? 

2、试述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3、试用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4、为什么说房地产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5、试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2001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效用 

2、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3、购买力平价 

4、替代与互补 

5、财政的经济职能 

6、再保险 

7、国际金融市场是由哪几个子市场构成的 

8、借款合同的概念及其主要条款 

9、什么是货币的贮藏手段 

10、什么是商业汇票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解释经济活动的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并给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2、衡量一国外债承受能力和外债偿付指标有哪些 

3、试说明投资乘数,发挥投资乘数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4、简要分析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5、有人认为,“西部开发需要有银行资金的大力支持”,你对此观点有何评价 



2002综合 

一、简答(45分) 

1、市场失灵 

2、信息不对称性 

3、技术替代率 

4、产业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 

5、什么是统计分布中的“肥尾”(fat tail)? 

6、请列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主要项目,并说明资产方与负债方的关系。 

7、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对人民币管理有什么规定? 

8、什么是间接税?请列出我国间接税的四种。 

9、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 

二、简述(40分) 

1、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2、如何看待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水平? 

3、定义并图示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并用这个原理说明我国降低关税的经济学意义。 

4、我国的财政风险有哪些? 

三、论述(15分) 

你认为应该怎样减持国有股才能保持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2003综合试题 

一、简答题:(7*9) 

1、基尼系数 

2、公司治理 

3、自然失业和自愿失业 

4、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 

5、资产证券化 

6、审贷分离制 

7、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8、财富效应 

9、可持续发展 

二、简述题:(15*3) 

1、相对购买力平价 

2、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3、我国的财政收入都包括哪些? 



三、论述题:(21*2) 

1、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提高消费在国名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2、用经济学中的公平效率原理说明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2004试题 



一。名词解释 (9*7分) 

1,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 

2,现金流的终值和现值 

3,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 

4,公司治理 

5,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 

6,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义务 

7,中央银行票据 

8,货币市场基金 

9,国贸中倾销与反倾销 

二。简述题 (4*15分)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分析供需弹性和税负转嫁的关系 

2,分析损益表。利润分配表和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关系 

用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恒等式分析我国存差或者贷差的变化 

3,试用逆向选择原理分析强制保险的必要性 



三。论述题(二选一) (27分) 

分析GDP增长率和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关系 

分析开放经济情况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 



2005年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系统性风险

2、中央银行独立性

3、正回购与逆回购

4、收益率曲线

5、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6、结构性失业

7、真实经济周期

8、什么是会计中的借贷法

二、简述题

1、从国民经济统计的角度看,储蓄=投资恒成立;而从凯恩斯乘数原理的角度看,二者并不总是相等。这两个理论有无矛盾,如何解释?

2、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4、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监管机构的监督机制与问责机制。

三、论述题(二选一)

1、为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2、我国财政政策由积极向稳健转换,试分析其对宏观金融政策的影响





95国际金融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是直接套汇(direct  arbitrage)和间接套汇(indirect  arbitrage)。 

2、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和商人银行(merchant  bank)的区别。 

3、解释看涨期权(call  option)和看跌期权(put  option)。 

4、什么是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和货币互换(currency  swap)。 

5、什么是共同基金(mutual  fund),并解释开放型基金(closed-end  mutual fund原文如此,似有误)。 

6、解释以下概念:A股、B股、H股、ADR。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美国在对商业银行监管中的“骆驼评级”(CAMEL)制度。 

2、什么是购买力平价理论,评述其可行性和局限性。 

3、评述近两年来欧洲汇率机制发生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 

4、试述当前国际资本市场的新趋势,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应采取哪些对策。 

    5、试对1987-1992年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综合分析。 

      (略1987-1992年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96国际金融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国外债券与欧洲债券。 

2、套汇与套利 

3、期货与期权 

4、公募与私募 

5、自由浮动汇率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6、巴塞尔协议中的核心资本与补充资本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2、简述汇率决定理论中的流动资产选择说(theory  of  portfolio  selection)并指出它的可行性及局限性。 

3、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要考虑哪些基本条件。 

4、西方对银行监管主要采用哪些预防性措施。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一国在决定其国际储备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请就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水平谈谈你的看法。 

2、衍生金融产品(derivatives)产生的背景及其风险。从英国巴林银行和日本大和银行的金融投机事件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97国际金融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 

2、外汇风险的种类有哪些? 

3、为什么信用证能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方式? 

4、外汇储备增减与基础货币变动有什么关系? 

5、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6、与远期合约相比,金融期货合约的特点是什么?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发展前景。 

2、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我国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基本金融政   

策是什么? 

3、试述外币期权价格的决定。 

4、简述利率平价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我国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内容和意义。 



四、案例分析 

根据下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 

(略我国1989-1994国际收支概览)



98国际金融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浮动汇率制和钉住(联系)汇率制。 

2、什么是远期利率协议? 

3、证券回购协议与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有何区别? 

4、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5、什么是美国金融监管上实行的骆驼(CAMEL)评级制度? 

6、西方投资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对一国经济和金融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2、西方商业银行“缺口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3、国际收支有哪些差额项目?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4、港元联系汇率制的运行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进展及其实现将对国际金融带来什么影响? 

2、结合当前亚洲金融危机,探讨我国如何采取有力措施防范金融风险。 





99国际金融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与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的区别 

2、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ner  Condition ) 

3、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主要当事人。 

4、国际银行设施(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ies) 

5、对冲基金(hedge  fund) 

6、纽约、伦敦、香港、东京股票交易所的主要股票指数。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措施。 

2、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3、简述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原因及特征。 

4、简述欧元的成员国应该满足的资格条件。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和发展的趋势如何?你认为我国应采用哪些相应对策? 

2、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你认为对国际货币体系应进行哪些改革?

2000年 国际金融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l、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它包括哪些主要项目? 

2、什么是汇率目标区? 

3、解释期权的内在价值。 

4、解释欧元和欧洲货币单位。 

5、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Muddell-FlemingModel)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6、解释在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 

7、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哪几种? 

8、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银行资产分类法,贷款可以分为哪五类?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简述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主义学说。 

3、决定一国国际储备适度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比较全能银行制度与专业化银行制度的各自利弊。 

  三、论述题(20分) 

试论九十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成因、特征及影响。 

2001 国际金融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 

1 什么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 什么是开放式基金 

3 什么是备用信用证 

4 什么是区域货币同盟 

5 金融工程的含义是什么 

6 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储备?它主要由哪些资产组成? 

7 什么是电子银行 

8 什么是那斯达克(NASDAQ)市场? 

二、简述题(每题10分) 

1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崩溃原因 

2 现代经济中货币的供给是怎样决定的 

3 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论 

4 判断通货是否紧缩的标志有哪些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每题20分) 

1 中国利率自由化的条件与步骤 

2 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 



95年货币银行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2、股票指数的经济含义及计算公式是什么? 

3、什么是货币的流动性? 

4、期货交易和远期交易有什么不同? 

5、什么是信托?它涉及哪些当事人? 

6、什么是商业银行的风险资产? 

7、什么是政策性银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有哪几家? 

8、我国现行的结汇、售汇制的内容是什么?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外汇储备的变化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2、简述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及其理论依据。 

3、试述我国的货币发行程序。 

4、试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满分20分) 

1、试论我国直接金融调控向间接金融调控的转化。 

2、分析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和影响,并从货币政策角度提出治理措施。 



96年货币银行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同业拆借市场? 

   2、根据票据法,票据有哪几种形式? 

3、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具有哪些职能? 

4、什么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请举出至少三项业务。 

5、抵押贷款与质押贷款有何共性,有何区别? 

6、什么是基础货币,我国目前的基础货币包括哪些内容? 

7、一国经济中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的大小,与本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强弱存在怎样的关系? 

8、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储备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个结果应如何表示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有关项目上?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根据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及《商业银行法》的有关规定,对解决国有企业不良货款的“债权变股权”构想作出简要分析。 

2、简述财政赤字的不同弥补方式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给的关系。 

3、简述货币需求由哪几个主要因素决定? 

4、简述《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规定货币政策目标与我国过去的货币政策目标提法的实质性区别。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满分20分) 

   1、试析我国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及期效果。 

2、试析中央银行监管中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及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97年货币银行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有什么区别,请列出其主要工具。 

2、什么是银行承兑汇票?它与商业承兑汇票有哪些实质性的区别? 

3、相对其它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巴塞尔协议》制定了国际通用的资本标准,其中核心资本应包括哪些内容?要求其占总资本的多大比重? 

5、按《贷款通则》的规定,不良贷款是指处于哪些状态下的贷款? 

6、在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体制下,M1、M2分别包括哪些形态的货币? 

7、应如何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其实质是何种本位制度的世界货币体系?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证券回购交易?它给银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简析中央银行监管中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区别。 

3、试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4、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与哪些渠道?其增加对基础货币供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满分20分) 

1、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呆帐不同的处理方法。 

2、分析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中证券操作与外汇操作的政策机制及互补关系。 



98年货币银行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期权交易是指怎样的金融交易? 

   2、《金融时报》每天公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         

该公布的利率是样计算的? 

3、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有哪些区别? 

4、在银行监管中一般用哪几个风险权数来计算银行的风险资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风险权数为零的资产有哪些? 

5、什么是票据贴现?如何计算贴现金额? 

6、试列出几种金融衍生产品与原生产品。 

7、香港的联系汇率制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8、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包括哪些内容?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述投资银行的功能及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2、试述我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3、试述我国实施“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目的,并分析它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 

4、试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涵意及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满分20分) 

1、从1996年5月以来我国先后三次下调利率,试论这三次利率下调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2、试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99年货币银行试题 

一、   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证券回购协议?其与证券抵押货款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 

3、商业银行的一级储备包括哪些内容?二级储备主要指什么? 

4、依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应包括哪些内容? 

5、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来自于哪些方面? 

6、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由哪些货币形态组成的? 

7、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8、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试分析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2、试分析商业银行在性质、职能及业务范围等方面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区别。 

3、试分析金融压制论的主要观点。 

4、试比较马克思阐述的货币职能与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职能的表述。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满分20分) 

1、论论述我国1998年3月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此次准备金制度改革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2、试论我国在亚洲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汇率普遍下跌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意义。 





2000货币银行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货币史上有过哪几种主要的货币本位制? 

2、怎样衡量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3、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其他条件一定,假定某上市公司股票下一年的预期收益是每股0.5,市场利率为5%,其理论股价应是多少?若市场利率降至4%,理论股价又应为多少?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项目包括哪几项? 

6、信用合作社有哪几个重要特征? 

7、什么是“currency  swap”? 

8、什么是票据的背书?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是泡沫经济,简述其产生的原因。 

2、简述人民币贬值的代价。 

3、理论上,利率下降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4、为什么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时滞”? 



三、论述题(共20分) 

如果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通货紧缩是否也是一种货币现象?为什么? 







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货币银行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 

1 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储备?它主要由哪些资产组成? 

2 什么是开放式基金 

3 电子银行 

4 什么是备用信用证 

5 什么是那斯达克(NASDAQ)市场? 

6 什么是区域货币同盟 

7 金融工程的含义是什么 

8 我国金融实行分业监管,三大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分别是什么? 

二简述(每题十分) 

1 现代经济中货币的供给是怎样决定的 

2 判断通货是否紧缩的标志有哪些 

3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崩溃原因 

4 “凡是新的金融业务,都是金融创新”,请对此加以评述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每题20分) 

1 中国利率自由化的条件与步骤 

2 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 

7. 信托与理财

在http://www.trustlaws.net/law/里边找到的,应该都与理财有关的
[中国大陆]·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银监发(2008)45号) 876 
[中国大陆]·关于鼓励信托公司开展公益信托业务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 686 
[中国大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08〕23号) 1171 
[中国大陆]·银监会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2007年10月12日) 878 
[中国大陆]·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21号(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质押式 1026 
[中国大陆]·关于制定、修改、废止、不适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 883 
[中国大陆]·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池信息披露有关事项公告(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1048 
[中国大陆]·[1]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07年8月) 1066 
[中国大陆]·[2]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07年8月) 846 
[中国大陆]·[3]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07年8月) 864 
[中国大陆]·[协会文件]关于建立信托业优秀人才信息库的通知 1109 
[中国大陆]·《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2028 
[中国大陆]·关于实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有关具 2990 
[中国大陆]·《信托公司治理指引》(2007年3月1日施行) 2862 
[中国大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银监会2007年第2号) 5356 
[中国大陆]·《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银监会2007年第3号) 4525 
[中国大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7〕第5号 1967 
[中国大陆]·关于发布第五批实施停业整顿、重组、撤销信托投资公司名单和有关事项的通知(2 2193 
[中国大陆]·《资产支持证券信息披露规则》 1489 
[中国大陆]·关于信托投资公司开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创新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06]6 4128 
[中国大陆]·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项下财产托管和信息披露等有关问题的通 2358 
[中国大陆]·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涉及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 1781 
[中国大陆]·信托产品登记公示与信托信息披露试行方案(中国信托业协会2006年5月倡导的特殊 1837 
[中国大陆]·基金会管理条例(2004年) 1794 
[中国大陆]·关于商业银行代理信托产品资金收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上海银办发[2003]362号 1584 
[中国大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2129 
[中国大陆]·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风险监管防范交易对手风险的通知 1903 
[中国大陆]·关于信托投资公司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 1533 
[中国大陆]·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 1099 
[中国大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流程 1438 
[中国大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规则 1098 
[中国大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 1186 
[中国大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下) 1439 
[中国大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上) 1463 
[中国大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 1361 
[中国大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下) 1404 
[中国大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上) 1595 
[中国大陆]·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1928 
[中国大陆]·关于严禁信托投资公司信托业务承诺保底的通知 1629 
[中国大陆]·关于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过程中股东资格审查问题的通知 1359 
[中国大陆]·关于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243 
[中国大陆]·关于规范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经营与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474 
[中国大陆]·关于进一步规范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1808 
[中国大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公布执行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1955 
[中国大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通知 1576 
[中国大陆]·关于信托投资公司开设信托专用证券账户和信托专用资金账户有关问题的通知 1337 
[中国大陆]·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 1195 
[中国大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5) 1618 
[中国大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4) 1420 
[中国大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3) 1403 
[中国大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2) 1495 
[中国大陆]·信托业务会计核算办法(1) 1757 
[中国大陆]·关于信托投资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息披露有关问题的通知 1416 
[中国大陆]·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下) 1506 
[中国大陆]·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中) 1551 
[中国大陆]·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上) 1731 
[中国大陆]·中国信托业协会章程(CHINA TRUSTEE ASSOCIATION,CTA) 1407 
[中国大陆]·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1737 
[中国大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 1641 
[中国大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1500 
[中国大陆]·关于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0 
[中国大陆]·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已废止) 3242 
[中国大陆]·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2002年,已废止) 3577 
[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3641

信托与理财

8. 银证信合作模式为什么要通过信托

一、引言
 在监管政策对信贷资产转让、同业代付相继收紧之后,信托受益权转让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新热点。银信、银证、银保之间的资产管理合作越来越深入,跨机构、跨市场、跨境交易更加频繁,资金在市场间的横向流动大大提高了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难度。有效整合被分割的数据和信息、压缩监管套利空间、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建立完善以整个金融体系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管理,应成为应对商业银行资管业务不断变换的必由之路。

二、信托受益权转让的相关研究
 信托受益权转让是指信托受益人将其所享有的信托受益权通过协议或其他形式转让给受让人持有。信托受益权转让后,转让人不再享有受益权,受让人享有该受益权并成为新的信托受益人。《信托法》第48 条规定,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权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信托受益权转让业务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实践早已存在,如2003 年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就曾在国内以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进行不良资产处置,但其快速发展却是因为2010—2012年银行资金的大量介入。银行投资信托受益权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的创新,其产生和发展均可以在约束诱导、规避管制以及制度改革等金融创新理论中得到解释。

三、信托受益权转让:某商业银行地矿集团融资案例
(一)业务流程
 某地矿集团为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简称A 银行)的授信客户,2012 年12 月向该行申请28 亿元人民币贷款用于投资和开采煤矿资源。该企业为省国资委下属的全资子公司,资信、经营及财务状况良好,还款能力和担保能力较强,属于A 银行的高端客户,A 银行决定满足其资金需求。但A银行对该笔信贷投放存在种种顾虑,一是A 银行贷款总量不足300 亿元,28 亿元的信贷投放将会触及银监会关于最大单一客户贷款比例不超过10%的监管红线;二是贷款资产的风险权重高,直接发放贷款将大幅降低资本充足率。A 银行要稳固客户资源和追求资金收益,就必须绕过上述制约。A银行采用的方法就是以信托受益权为平台,由信托公司、券商和其他银行(简称B 银行)在出资方和融资方之间搭建融资通道。该交易主要涉及A银行、B 银行、券商、信托公司和地矿集团五个主体,在提前对交易具体内容、利润分配、风险承担、各方权利和义务等协商一致的情况下,五方
进行下列交易:

 1.签约券商资产管理。B 银行作为委托人与券商签订《定向资产管理合同》,要求券商成立定向资产管理计划C,约定对该计划投资28 亿元,并要求券商根据B 银行的投资指令进行投资。

 2.成立信托计划。券商作为定向资产管理计划C 的管理人,按照B 银行的指令与信托公司签订《××国投·地矿集团股权收益权投资单一资金信托合同》,委托给信托公司28 亿元资金。信托合同生效后,信托公司与地质勘查局签订《地矿集团股权收益权转让及回购合同》,以全额信托资金受让其持有的地矿集团100%股权的收益权,期限两年,合同存续期内,信托公司凭其受让的股权收益权参与地矿集团的利润分配。该信托为自益信托,券商代表其管理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C 获得信托受益权。

 3.成立理财产品。B 银行根据A 银行委托,发行单一机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并从A 银行募集资金28 亿元。理财产品成立后,B 银行将理财资金投资于定向资产管理计划C。由于资产管理计划C 的投资标的是自益信托产品,因此B 银行的理财产品实际投资的是信托受益权。至此,28 亿元的A 银行资金经过层层流转后进入地矿集团的公司账户,融资过程结束。从具体交易过程看,该业务中的所有合同包括定向资产管理计划C 的投资指令均在同一天签订和下达,A 银行、B 银行、券商和信托公司之间的资金划转也在同一天进行,B 银行、券商和信托公司均未动用其自有资金,具体交易环节如图1示。



(二)各交易主体的角色
 尽管上述交易链条中涉及主体多,交易环节复杂,但交易实质仍是地矿集团以股权质押方式获得A 银行信贷资金。交易链条的拉长和交易结构的安排掩盖了真实交易目的,导致各交易主体的实际角色错位。

 1.A 银行:形式上投资,实际上贷款。A 银行是交易的起始环节和实际出资方,通过与B 银行、券商和信托公司合作曲线满足地矿集团的融资需求,实现一举三得:一是巩固与地矿集团的合作关系,二是腾挪出信贷额度用于给其他企业放贷,三是将该笔资产业务的风险系数由发放贷款的100%下调至对金融机构债权的20%,避免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因客户和项目由A 银行自行选择,B 银行在与A 银行签订的《理财产品协议》中明确指出,B 银行不对理财产品的本金和收益做任何保证,A 银行应充分调查和了解地矿集团的还款能力以及经营现状,并要求A 银行对信托项目出具风险自担回执函,因此A 银行最终承担了地矿集团的融资风险。从收益看,A 银行表面获得的是预期收益率为6.15%的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但这种收益方式仅仅是法律形式上的安排,其真正获得的是地矿集团使用A 银行资金产生的股权质押贷款利息收入。

 2.B 银行:形式上理财,实际上过桥。B 银行成立理财产品、募集理财资金、选择投资标的均是在A 银行的授意和委托下进行,B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形式上是投资券商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C,实际真正投资的是信托受益权。虽然券商、B 银行和A 银行未在信托公司进行受益权转让登记,但通过B 银行的理财产品对接信托受益权,A 银行实际成为信托计划的真正受益人。B 银行作为交易链条中的过桥方,其收益主要来源于0.12%的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

 3.券商:形式上资产管理,实际上过桥。券商代表旗下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C 委托信托公司成立信托计划,其收益表面上来源于信托公司的资金运用,实际上来源于通过信托受益权的隐形转让从B 银行获得的转让价款。该转让价款包括两部分,一是信托计划的本金,即定向资产管理计划C 委托给信托公司的资金28 亿元;二是高出信托计划本金的溢价款,即券商在此次交易中按照0.08%收取的平台管理费。因定向资产管理计划C 的投资标的由B 银行指定,因此券商的风险很小,其收取的平台管理费实则为过桥费。

 4.信托公司:形式上信托,实际上过桥。信托公司是上述一系列交易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信托计划的设立将A 银行、B 银行、券商和地矿集团联系起来,A 银行借助信托公司之手控制地矿集团的股权作为抵押。因信托公司是按照券商的委托设立信托计划,同样不需要承担信托资金运用过程中的任何风险,仅收取0.15%的信托费用作为过桥费。

 5.地矿集团:形式上使用信托资金,实际上使用银行资金。地矿集团最终获得的资金以信托资金的形式出现,但透过环环相扣的交易环节,可以追溯其真正的资金来源是银行。经过层层过桥后,地矿集团的资金成本为6.15%+0.12%+0.08%+0.15%=6.5%,基本相当于A 银行两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6%。各方角色、风险承担、收益的情况具体如表1 所示。


(三)在中央银行金融统计体系中的反映情况
 上述各交易主体中,纳入人民银行全科目金融统计指标体系的金融机构只有银行和信托公司。其中,A 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在全科目统计指标“投资”项下反映;B 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在全科目统计指标“代理金融机构投资”和“金融机构委托投资基金”项下反映;信托公司受让股权受益权在信托资产项下的权益类指标“股票和其他股权”反映。从统计指标的填报可以看出,地矿集团28 亿元的资金融通既未计入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也未作为信托公司信托贷款计入社会融资规模口径。

四、信托受益权转让的主要模式
 信托受益权转让主要分为买入返售模式和银行理财计划投资模式,其中银行理财计划投资模式操作更为灵活,上述案例就是银行理财计划投资信托受益权模式的演变。在现实操作中,信托公司除了以权益投资的方式为融资企业提供资金外,最常见的资产运用方式是信托贷款。两种投资模式分别如图2、3、4 所示。





(一)买入返售模式
 买入返售模式的操作流程是过桥企业与信托公司签订《资金信托合同》,委托信托公司向融资企业发放信托贷款,过桥企业获得信托受益权。同时过桥企业与银行A、银行B 签订《三方合作协议》,约定将信托受益权转让给银行A,银行B 以买入返售方式买入银行A 的信托受益权,银行A承诺在信托受益权到期前无条件回购。

(二)银行理财计划投资模式
 1. 银行理财计划对接过桥企业模式:操作流程是过桥企业与信托公司签订《资金信托合同》,委托信托公司向融资企业发放信托贷款,过桥企业获得信托受益权。然后过桥企业将信托受益权转让给银行A。银行A 与银行B 签订《资产管理协议》,银行B 购买银行A 发行的基于信托受益权的保本理财产品。在该模式下,银行B 是信托贷款的实际出资方,银行A 则相当于过桥方。

 2. 银行理财计划对接融资企业模式:操作流程是融资企业将自有财产权(如正在出租的商业物业)委托给信托公司,设立受益人是自身的财产权信托计划,银行成立理财产品,向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用于购买融资企业的信托受益权。

五、信托受益权转让业务对金融监管及宏观调控的影响
 经过对上述案例和其他交易模式的分析表明,信托受益权转让业务作为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产品,打破了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甚至债券市场和保险市场的界限,在为交易各方带来经济效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协同效应的同时,也给监管和宏观经济调控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信托受益权转让是商业银行绕避银信合作新规的监管套利
 传统银信合作是银行将理财资金直接投资于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信托公司将资金以信托贷款的形式发放给融资企业,或用于购买商业银行的表内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为避免商业银行借助银信合作业务将信贷资产移出表内,隐藏贷款规模,自2009 年开始,银监会下发了一系列规范银信合作业务的通知(银监发[2009]111 号、银监发[2010]72 号和银监发[2011]7 号),银信合作业务逐渐被叫停。
但融资需求旺盛的实体经济以及商业银行考核体制促使各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产品,以规避监管,银信合作新规中的漏洞为银行借助信托受益权转让业务进行监管套利提供了机会。首先,新规中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界定为“商业银行将客户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并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即信托计划委托人仅限定为商业银行,以第三方非银行机构为主体发起设立信托计划的操作模式(如案例中的券商资管)则不在新规监管范围之内;其次,新规要求将理财资金通过信托计划发放信托贷款、受让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三类表外资产转入表内,而银行受让信托受益权并不在上述要求转表的资产范围之内。在传统银信合作产品中引入更多的过桥方和改变理财计划投资标的设计形成了银行对银信合作新规的监管套利。

(二)信托受益权转让加大宏观调控难度
 一是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信托受益权实际是采用资金池—资产池的模式在传统信贷业务之外制造出一个异化的信贷部,并通过证券公司、企业、信托公司甚至包括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机构形成的资金通道,以非信贷方式向各类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这个过程为表内贷款移至表外、以风险系数较低的资产运用方式计量贷款等提供了操作空间,导致监管标准降低和监管指标优化。二是交易链条的延长使部分过桥方与融资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客观上存在发起方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损害过桥方利益的行为。信托受益权转让业务中存在的不公平和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风险在不同机构和市场的交叉传染。三是资金流向难以控制。如果不注重对信托受益权交易规模和资金流向的控制,会导致银行资金变相流入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等信贷政策限制的领域,影响宏观调控。

(三)信托受益权转让业务影响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和结构
 当前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包括本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债券、股票融资等10 项指标。信托资金的运用方式不同,会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和结构有重要影响。若以信托贷款的方式融通资金,虽不影响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但会改变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使得原本以银行贷款反映的资金以信托贷款的方式出现;银行以自营资金直接购买或以理财资金间接投资信托受益权,或在表外反映,或在表内的“投资”、“买入返售资产”等指标反映,均不计入本外币贷款,若信托公司也未反映在信托贷款中(如案例所示,其反在“股票和其他股权”中),则会造成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虚减。2011年以来,信托资产特别是信托贷款的快速增长,与银行资金介入信托受益权交易密不可分。信托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信托贷款增加1.28 万亿元,增量是2011 年的6 倍之多,信托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为8.1%,比2011 年提高6.5 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