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问题

2024-05-07 00:09

1. 初中地理问题

1.亚洲主要半岛有朝鲜半岛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
  主要岛屿有苏门答腊岛(世界第六大岛) 加里曼丹岛(世界第三大岛)
  主要山脉有南北走向:喜马拉雅山 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扎格罗斯山脉 横断山脉、阿拉干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脉;祁连山脉、秦岭等;向东北伸展的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萨彦岭等 
  主要高原有中国的青藏高原 印度的德干高原 俄罗斯的中西伯利亚高原 帕米尔高原 蒙古高原
  主要平原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 中国的东北平原
南美洲主要半岛有瓦尔德斯半岛
      主要岛屿有火地岛(南美洲最大岛)
      主要山脉有安第斯山脉 
      主要高原有巴西高原 圭亚那高原
      主要平原有亚马逊平原 拉普拉塔平原 奥里诺科平原
北美洲主要半岛有下加利福尼亚半岛 阿拉斯加半岛 拉布拉多半岛 佛罗里达半岛
      主要岛屿有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
      主要山脉有海岸山脉 落基山脉 阿巴拉契亚山脉 内华达山脉 
      主要高原有墨西哥高原 科罗拉多高原
      主要平原有大平原(统称大平原)
欧洲主要半岛有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亚平宁半岛 巴尔干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
    主要岛屿有 北部的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和冰岛 南部的西西里岛和撒丁岛
    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主要高原有诺曼底白垩高原
    主要平原西欧平原 波德平原 东欧平原
非洲主要半岛 索马里半岛
        岛屿 马达加斯加岛
        山脉 阿特拉斯山脉 乞力马扎罗山 撒哈拉的阿哈加尔山脉 东非高原和南非东部的龙山山脉
        高原 南非高原 东非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
        平原 赛伦盖蒂平原
大洋洲主要半岛有约克角半岛
         岛屿 新几内亚岛 新西兰南北岛 塔斯马尼亚岛
         山脉 南阿尔卑斯山脉 大分水岭
         高原有 澳大利亚的西部高原 
         平原有 澳大利亚的中部平原
南极洲主要半岛

初中地理问题

2. 初中地理问题

巴西独立,建立健全国内的经济结构:①农业仍然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部门,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成为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②巴西的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铁矿储量丰富,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③巴西利用丰富的铁矿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④巴西的水力资源也比较丰富,与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⑤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是巴西的工业中心。⑥巴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五)热带雨林的危机 
北部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60%在巴西。热带雨林可以提供大量木材水;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环境效应。但巴西广阔的热带雨林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仅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就减少了30多万平方千米。热带雨林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任意砍伐和掠夺式的伐木农业造成的。 
由于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因此影响了巴西,甚至全球气候,使生物资源减少,水土严重流失,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巴西政府为保护热带雨林,1989年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重点保护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六)城市化问题 
1.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全国90%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而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 
2.城市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快速城市化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如: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污染严重等,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巴西决定将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亚,以促进内地的发展。







4.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找到保护森林的相应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5.通过巴西迁都事例的学习,认识到当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 内容结构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状,所以说可以通过对巴西的分析、研究,来认识、了解和掌握拉丁美洲的相关内容。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对巴西的学习不仅了解的是一个国家,实际上也间接了解了拉丁美洲。 
巴西(拉丁美洲)的发展是从“新大陆的发现”开始的,当时,资本主义殖民主义者为了获得大量的生产资料,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拉丁美洲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殖民地之一。因此,巴西这个美洲主要国家的各项发展自始至终受到殖民统治的影响,不论是社会文化还是经济发展都深深带有殖民统治的烙印。所以本节内容有一根主要线索贯穿始终:殖民统治的影响。在巴西这节课中,首先介绍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其核心内容是,巴西的居民主要有原殖民统治者(白人)、贩卖来的奴隶(黑人)、当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他们相互通婚形成的混血儿。巴西的居民和文化是长期受到殖民统治影响的结果。其次,“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有: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巴西经济是以农矿产品的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这使得巴西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控制,经济十分落后。随着巴西的独立,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巴西建立了完善的工农业体系,成为拉美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第三,“热带雨林的危机”和“城市化问题”,这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在摆脱殖民统治,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巴西所面临的社会与环境问题:热带雨林被大量砍伐破坏、环境日益恶化;人口向城市高度集中所造成的城市化现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二部分内容实质上是讲殖民统治对巴西文化、经济、社会的影响;第三、四部分内容实质上讲殖民地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先把握本节内容的脉络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巴西从一个深受殖民统治的贫困落后国家如何发展成为拉美经济最完善、最发达的国家。 
内容点析 
1.本节开头的图9.18“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直接点出了巴西的独特位置。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看这张图得到以下信息:巴西所处的地区和大洲,巴西的海陆位置,特别是距离欧亚大陆的距离,点出“新大陆”的概念,为介绍殖民侵略打下基础。 
2.本节首先介绍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在美洲拓展领地,发展种植园的内容。学习完这一部分要使学生意识到从最初开始,巴西的各个方面就受到殖民统治的影响,巴西各个方面的发展过程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接着又介绍了黑人奴隶贸易,暗示出奴隶贸易的结果是使得不同的人种(白人殖民者和资本家、黑人奴隶等)汇集在巴西,这为巴西的民族融合及独特的拉丁文化的形成做好了铺垫。 
3.课本阅读材料“印第安人和玛雅文化”讲述的是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及他们所创造的早期文明。让学生了解到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人口构成是单一的黄色人种。玛雅文化在当时已经相当发达,形成世界独特的艺术文化。这些与巴西现代的人口构成、社会文化有明显的不同。应该将这部分内容与巴西现在的居民和拉美文化进行对比,认识到巴西殖民统治前后完全不同的居民构成与社会文化,进一步说明了殖民统治对巴西的深远影响,有助于理解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4.课本图9.22“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列出了三张图片,综合分析三图的内容,可以进一步证实,巴西这个民族大熔炉里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文化。这部分内容又一次说明社会环境对民俗有重要的影响。 
5.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发现巴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巴西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国内经济以单一经济为主,充当资本主义殖民者的原材料供应地,经济完全受外国殖民者的控制。经济落后是这一时期巴西经济的显著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巴西摆脱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主权国家,通过建立健全国内的经济结构,巴西已经发展成为拉丁美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殖民统治前后的巴西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说明帝国主义列强的丑恶面目和本性,深刻反映出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富裕、强大。 
6.单一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主要以生产和出口一两种矿产或农产品为主。这种经济结构主要是受到殖民者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残酷剥削而产生的。殖民统治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利用对殖民地的控制,采取暴力、经济、政治等手段迫使殖民地地区生产他所需要的矿产和农产品,并以极低的价格进行收购。同时由于单一经济对当地造成其他生产、生活资料和产品的严重缺乏,殖民地国家不得不向殖民统治者高价购买大量的基本生产、生活用品,这样殖民统治者既获得大量的原材料又通过向殖民地高价出售商品获取大量资金,对殖民地进行双重剥削。所以单一经济不仅使殖民地国家低价卖出原材料、高价买入成品而加剧当地的贫困,而且不得不在经济上被迫依赖于殖民统治者,长期受它的剥削。 
7.巴西的农矿产品既是殖民统治者过去掠夺的目标,又是现在巴西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巴西充分利用本国热带为主的气候这一条件,发展了热带经济作物,成为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出口国,巴西的咖啡、甘蔗、大豆、可可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并大量出口。巴西铁矿储量丰富,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的主要农业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巴西东部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城市是巴西的工业中心。综合分析自然、经济、人口、社会等多方面因素,说明为什么巴西的工农业分布十分集中?进一步说明了人类经济发展的状况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这部分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8.伊泰普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坐落在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作建成。水库主坝高176米,装机容量达1 26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750亿千瓦时,它对巴西和巴拉圭两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热带雨林危机”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热带雨林的作用。森林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提供大量自然资源,如木材、水果、药材、动物等;另一方面具有维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分、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环境效应。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课本图9.26“热带雨林的作用”中的每一个方面,并总结出热带雨林的资源蕴藏和环境效应。(2)破坏热带雨林的主要现象和原因。通过阅读课本中的文字、图片来总结出当今巴西国内有哪些破坏热带雨林的现象。例如,有外国的掠夺,环保意识的淡薄,国家的贫困等。(3)认识到21世纪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使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学生树立人、环境、经济、社会相互统一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10.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状态与巴西的自然条件关系十分密切,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它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1/3为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开发困难;巴西国土的2/3为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比较温和;巴西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和湿润,加之东南部海上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和他们掳来的黑人首先到达这里,形成了今天的人口分布特征。所以通过对巴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分析要给学生一种意识:人口的分布是受到气候、地形、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11.“城市化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特别是刚刚进入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往往是城市化问题的突发期。因此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从侧面反映出该国的工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经济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如果过分强调城市化或不加控制,城市规模太大也会产生一些城市化问题,如农村劳动力不足、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城市就业紧张、城市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差距加大等。巴西就是由于城市的规模太大且过于集中才产生一系列城市化问题。 
12.巴西的最大经济中心是圣保罗,首都和政治中心是巴西利亚,商业和金融中心是里约热内卢。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至巴西利亚,包含了三层意思:(1)促进内地的发展;(2)分散里约热内卢的城市职能;(3)对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以巴西迁都为例让学生讨论出预防和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教学建议 【巴西概况】 
请学生观察老师准备的“拉丁美洲挂图”,寻找并回答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找一个同学在挂图中指出。读课本图9.19,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找出巴西的邻国。通过几个读图活动既点出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巴西,又对学生上一节课学过的“如何在地图上确认国家领土构成及位置”的读图技能进行巩固和检测。 
教师补充世界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前10位的国家(参阅参考资料),让学生对比分析统计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在世界各国中,巴西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居第5位,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5位,且位居拉丁美洲各国之首,从而说明巴西是一个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首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图9.20和阅读材料“印第安人和玛雅文明”,使学生知道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以及古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 
2.让学生分析课本图9.21所描述的卞卡一家人的血统情况,并思考问题:卞卡的祖父是非洲黑人,祖母是欧洲白人,他们怎么会生活在拉丁美洲?接着让学生继续阅读课本图9.22“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总结出A、B、C三张图中分别展示了哪一项文体活动?图中展示的每一项活动的发源地在哪儿?(A图的桑巴舞源于葡萄牙的民歌和游戏,B图的狂欢节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C图的足球发源于英国。)提出疑问:为什么其他大洲的人种和文化会出现在巴西? 
3.让学生对比古今巴西的人种和社会文化差异,进一步思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先请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讲解。15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和巨额的财富或货币资本。因此西方殖民者纷纷进行海外扩张。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种植园的创建、金银矿的开发,殖民主义国家把美洲作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和矿产基地。为了让大量的劳动力来到种植园和矿山中劳动,西方殖民者把目光转移到了贫瘠而落后的非洲。最早掠卖黑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随着殖民者(白人)和奴隶(黑人)的到来,欧洲与非洲的文化也流传到拉丁美洲。 
4.让学生总结造成民族大熔炉的原因:现代拉丁美洲的人种、文化是受殖民统治影响的结果。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1.首先通过对巴西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巴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从巴西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的。因此是否受到殖民统治成为巴西经济能否迅速崛起的分水岭。这样我们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研究巴西经济。第一阶段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发现巴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一时期巴西经济十分落后。第二阶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在这段时间里,巴西已经发展成为拉丁美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让学生阅读课本材料,找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巴西的主要经济部门(殖民初期出口木材,16世纪种植甘蔗,17世纪出口矿石,19世纪种植出口咖啡),确认巴西经济是单一经济。教师介绍单一经济的实质和殖民者对殖民地的剥削掠夺过程(巴西长期以来是一个殖民地国家,当时巴西的经济以生产和出口一两种矿产或农产品为主,即单一经济结构。单一经济会导致廉价出口原材料、高价进口成品的恶性循环,这样使得殖民地国家的资源和资金都被殖民统治者掠夺走。巴西国内日益贫困,经济十分落后)。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西摆脱了资本主义殖民者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主权国家。巴西开始改变单一的经济形式,发展多种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的步伐,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在这里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识到资本主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本质,加强学生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4.让学生读课本图9.23“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2)巴西的主要农产区分布在何处?(3)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4)巴西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在何处?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本图9.19“巴西的地形”和图9.29“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综合分析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的影响。既总结出影响工农业发展的因素,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给学生传达了一种地理学思想:经济布局具有地域性,它是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 
【热带雨林危机】 
1.首先看教材上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对热带雨林有一个感性认识。 
2.读课本图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的作用(提供自然资源,有经济效益;保护改善环境,有环境效益),使学生认识到热带雨林(树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请同学们看一段热带雨林录像,注意观察热带雨林的景观,仔细倾听解说中有关热带雨林的作用,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现状。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价值、作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 
4.如果没有录像,老师也可以参阅教参中的参考资料,将有关热带雨林的作用、热带雨林的现状、热带雨林的价值等资料念给学生听或复印给学生,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认识正确处理人和地 
【城市化问题】 
1.先让学生读图9.28“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找出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找出巴西的几个大城市的位置。明确巴西人口的分布特点(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全国90%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






尤其是东南部,为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里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拥有1 000万以上的人口特大城市,而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最后请学生总结出影响巴西人口分布的因素(气候、经济、资源、交通)。 
2.让学生阅读课本图9.29“圣保罗城市发展三部曲”,分析圣保罗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的人口数量及其聚集原因都有何不同。第一阶段是建市阶段,圣保罗适宜的气候使2万印第安人定居于此。第二阶段是咖啡繁荣阶段,主要因为咖啡的生产与销售需要便捷的交通,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与商人。不同的人种汇集于此达24万之多。第三阶段是工业化阶段,主要因为圣保罗经济繁荣、城市发展扩大,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最终达1 600万。分析三个阶段,确认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哪一个阶段(工业化阶段)。 
3.提问:快速城市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何种状况?(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 4.请学生联系中国大城市的现状,讨论总结出快速城市化会带来哪些问题?(资源紧缺、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紧张、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

详见http://wenku.baidu.com/view/f06339340b4c2e3f5727637b.html

3. 初中地理问题

1.我高中时是学地理的,北京机场有全国最多的国内外航线,有全国最大的机场,海陆空线路密集且在此交汇。北京的汽车站也覆盖环渤海地区。汽车和铁路与其他大城市差距不多,但航空就差距太大了。所以中国最大的交通输纽肯定是北京。
2.表现一:自然环境
水资源短缺、风沙灾害严重。
措施:调整工农业生产结构;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跨流域调水;开发雨季洪水。
风沙危害原因:冬春季风力强盛,距沙源地近
措施:营造防护林
表现二:人文——环境污染严重
措施: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限制重工业和高耗能工业,搬迁排污量大的企业,发展环保产业
3.B    解释:来源于内蒙古 ,在冬季西北风的肆无忌惮的狂啸下,把内蒙古德沙尘吹到了北京
4..受燕山(山地)的影响,处于山区的迎风坡,有许多大雨或暴雨中心。
5.A百度地图

初中地理问题

4. 一些地理问题 初中

石油、稀有金属如黄金、钻石,热带经济作物如可可、丁香、棕榈油,木材等。
非洲返回日本的航行线路:多为非洲---印度洋---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台湾海峡--中国东海--日本(有时也需通过苏伊士运河或好望角,印度洋后面相同)
C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夜现象(特色旅游:极夜、极光)
C黑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被称作“黑非洲”)
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差异影响最强烈,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是世界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B鹿特丹 北海(北海沿岸最著名的港口-鹿特丹,被称为欧洲西部的门户)
下列组合中,两地主要工业部门不一致的是D休斯敦(石油化工、航天) 长崎(造船)
将下列印度主要地形区与其分布地区搭配
A德干高原-b印度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B印度沙漠-a印度的西北部地区
C 恒河平原
石油、稀有金属如黄金、钻石,热带经济作物如可可、丁香、棕榈油等。
C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夜现象(特色旅游:极夜、极光)
C黑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被称作“黑非洲”)
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差异影响最强烈,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是世界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B鹿特丹 北海(北海沿岸最著名的港口-鹿特丹,被称为欧洲西部的门户)
下列组合中,两地主要工业部门不一致的是D休斯敦(石油化工、航天) 长崎(造船)
下面的两个问题可以看地图寻找答案:
将下列印度主要地形区与其分布地区搭配
A德干高原——b印度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B印度沙漠——a印度的西北部地区
C 恒河平原 ——d印度的东北部地区    D温迪雅山脉——c印度的中部
A印度 ——c新德里  B尼泊尔——d加德满都 C斯里兰卡——b科伦坡
D孟加拉国——a达卡 E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袋鼠和鸸鹋。因其突出了澳洲特色,所以出现在国徽上。
澳大利亚大陆孤立的位置对其生物的进化有什么影响?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比较单一,所以生物的进化速度比较缓慢,且多特有物种。其次,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
因为两块大陆形成的时间早晚不同,而且,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由于纬度高,气候严寒,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好累!用吧,保证准确。

5. 初中地理问题

①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的控制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所以降水少;大陆的东岸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
③温带沿海地区临近大洋,水汽丰富,所以降水相对较多;内陆地区远离大洋,大洋水汽无法到达内陆所以降水相对较少。
④当云体前进途中遇到较高山地阻挡被迫抬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降水。因此,山的迎风坡常成为多雨中心;背风坡因水汽早已凝结降落,且下沉增温,将发生焚风效应,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

初中地理问题

6. 初中地理问题

请分别写出①②③④四幅气候图 与图中A、B、C、D四地气候特点 的对应关系:A为  ③   ;B为 ②       C为  ④   ;D为  ①  。(每空1分) ⑵、E地属于 地中海气候   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7. 初中地理问题

1、入海口附近地势平坦,利于建造建筑物,减小了经济成本。
2、土壤肥沃,适合植物生长,便于耕作,有较高的经济效应。
3、有便利的水运交通,便于修建码头、港口,利于经济的发展。
4、有足够的水资源,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水源。
5、利于对外交流,加强文化、经济的融合。

初中地理问题

8. 初中地理问题

a:160E(也称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之一)
b:170E
c:170W
D:16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