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山东省青州府洛莱县刘家庄现在叫什么?

2024-05-17 14:43

1. 原山东省青州府洛莱县刘家庄现在叫什么?

青州府乐安县?
明朝的青州府乐安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和东营的南部,实际上就是今天的广饶县。
刘家庄可能是现在的广饶县大王镇刘家村

原山东省青州府洛莱县刘家庄现在叫什么?

2. 寻根:请问过去山东青州府的六甲六社刘家庄现在的地名?祖辈于雍正三年三月十五到黑龙江宁安,凡“进”字

青州目前辖境内的刘字村庄。
1 刘早,益都街办(原东高镇),东高村东南4公里。《刘氏族谱》称,明洪武年间,刘孝所从河崖头(即今大河崖,东高村东4公里,刘氏明洪武年间自枣强迁至益都立村于此)迁此立村,以其父刘藻称村刘藻庄。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称北部为刘藻庄,南部为南刘藻庄。后合称今名。“早”系“藻”的谐音。
2 刘店,益都街办(原东高镇),东高村东南4公里。明初有刘姓居住,称刘家镇。明中期又有刘姓迁入,开店于道旁(旧有南北交通要道经此),村名演称刘家店。1962年后称刘店。
3 刘家庄,益都街办(原东高镇),东高村东北0.5公里。相传,明代前刘姓立村。
4.刘辛,东夏镇苏埠屯东1.5公里。明万历38年刘姓自老刘庄迁来立村,名刘家辛庄,1949年后演化成今名。
5.老刘,东夏镇苏埠屯东2公里,弥河西岸。明初刘姓自枣强迁来,村名刘家庄。后迁出之刘姓称此村为老刘家庄,简化为今名。
6大兴刘,谭坊镇谭坊村北3公里,弥河东岸。《刘氏族谱》称,明洪武初年,刘姓自枣强迁至益都城东北琪山(今香山)北麓,弥水东岸立村。取吉祥意,名大兴刘庄。后因隔河有老刘家庄,亦称此村为小刘家庄。1982年,复称今名。 村中抗日名士:刘连登。
7东刘镇,谭坊镇谭坊村北4公里,弥河东岸。明初,有白姓居此,村名白家集。《刘氏族谱》载:清顺治八年,刘姓迁来,其族兴旺,村名改为刘家店。清康熙44年改为刘镇。因本市邵庄镇(原普通镇)有村同名,1982年改称东刘镇。村中名士:刘士俊。
8 刘晨,谭坊镇谭坊村东北4公里,新康河东侧。明初刘姓、陈姓迁此立村,村名刘陈庄。后陈姓无,村名演化为刘晨家庄。民国年间一度称刘晨仙庄,旋即称今名。
9 刘镇,邵庄镇(原普通镇),普通村东南2公里,胶济铁路南侧,青州-济南公路北侧。明代前,已有刘镇庄。明初,又有刘氏迁入,其族谱记载:刘氏自洪武年间由冀州枣强迁至青州府……刘相居刘镇庄,后演称刘镇。村中名士:刘玉淇,1919年创办刘镇小学,益都县知事赠“兴学育才”匾额。
10.刘义型,黄楼镇黄楼村西南3公里。《刘氏族谱》称,明天启二年,弥河西大张冀庄刘义型迁此立村。以人名立村。
11.刘君台,谭坊镇宋池东3公里,尧河西侧,与昌乐县接壤。《刘氏族谱》称,明初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寿光县侯镇(今寿光市侯镇),后有一支刘家庄(今西镇武),第六世再迁至此。村名传为因秦末刘邦再次筑台而得,不可信,疑因人而得名。
12.刘胡同,东夏镇刘胡同(原镇政府所在地),羊临公路穿村而过。明代以前建村,旧名崔家胡同。《刘氏族谱》称,明中叶刘姓因“花马军变”自河北流离青齐城北二十里张准社。后无崔姓,改村名为刘家胡同。后简称刘胡同。
13.刘家厂,东夏镇309国道北侧。明代前,林姓居此,村名林家庄。《刘氏族谱》称,明洪武年间,刘姓自枣强迁来,遂改为刘家庄。传村有大户爱习武艺,建跑马场,村易名为刘家场,后演化为刘家厂。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称今名。
14.刘家屯,何官镇何官村东南2.5公里。《刘氏族谱》称,清雍正年间,刘温自阳河里迁来立村。(备注:1935年以前,此地区属于寿光县辖境)
15.刘家坡,何官镇何官村东北2.5公里。《刘氏族谱》称,刘氏于道光30年,又寿光刘桥村迁来立村。以姓氏取名刘家坡。(备注:1935年以前,此地区属于寿光县辖境)
16.刘家庄,青州新西环路南段,琵琶水库南。明代刘姓立村。据清康熙六年立《刘氏墓碑》载:吾族大明成化间,由河北彭城迁淄江(今淄河),又六载,遂迁郡城西。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附郭乡东约刘家庄。回族居民约占全村居民15%左右,以杨姓为主。刘长礼1951-1963年任村长。
17.刘家庄,高柳镇朱良村东北3公里,北阳河东岸。《刘氏族谱》称,清康熙三年,刘姓由纸房(高柳镇朱良村东北3公里,北阳河东岸。《刘氏族谱》称,明洪武三年刘氏迁此定居,时称纸房村)迁此立村,以姓氏取村名。
18.刘家庄,谭坊镇郑母村西南3公里,与临朐县接壤。《刘氏族谱》称,明初自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以姓氏取村名。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称刘家庄。
19.刘家庄,弥河镇镇驻地东南3公里,羊临公里西侧。原为紧邻的三个村(刘家庄、半壁店、邸家庄)组成,1988年三村统称刘家庄。《刘氏祖茔碑》载:明洪武初年,始祖刘德成由枣强县南门里迁来立村,取名刘家庄。
20.刘家庄,王坟镇王坟西2.5公里,博临公路南侧。村落较小,不足百人。清雍正年间,刘姓自新城县刘家崖头迁来立村,以姓氏取村名。
21.刘家庄,王府街办观音沟村西4公里,青州-文登镇公路经此。《刘氏墓碑》载:刘姓明初自枣强迁此立村。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乐善乡西约刘家庄”。
22.刘家河,何官镇西南,茅津河北侧,东青高速西侧,紧靠马氏路。《刘氏族谱》称,刘氏明末由石塔(高柳镇石塔*念作da村)。因位于河道转弯处,取名刘家河圈。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作刘家河。现简称刘河。
23.刘家巷,现不存,原位于镇武庙街东侧,人民医院南(今此地已建设为宋城一部分)。清初刘姓来此定居,户族繁衍,分居建房形成此巷,故名刘家巷。
24刘家崖(念作yai),王府街办莲花盆南1公里,胶王路南侧。《刘氏族谱》称,刘姓明初自枣强迁此立村于土崖上,故名。
25中正刘,王府街办莲花盆东0.5公里,胶王路南侧。刘氏《修茔碑记》载:刘氏自山西洪洞迁此立村。初名刘家庄,后因南依中正山,改称中正刘。另,延庄,顶子。中正刘向南邻村,此二村刘姓传承为,中正刘刘姓迁入延庄,延庄刘姓迁入顶子。
26刘福庄,王府街办五里堡西南3公里。据《故彭城郡刘府君墓志铭》载:东晋徐州人刘氏在青州做官,死后葬此,雇佣佃户种祭田,渐成村落,故名刘府庄,后演称刘福庄。
27刘家大路,黄楼镇黄楼村东4.5公里,胶王路北侧。《刘氏族谱》称,刘姓明初自枣强迁发青州府益都县东三十五里琪山(今香山)刘家庄。数世后,又有人迁此定居,因村后有安丘通青州的大路故名大路刘家庄。清光绪《益都县图志》亦称大路刘家庄。后演化成今名。
28刘家马庄,邵庄镇石家车马村东3公里,与孟家马庄合称刘孟马。《刘氏族谱》称,刘姓明初自枣强迁马庄东北定居,故取名刘家马庄。
29.大刘家庄,黄楼镇杨家庄西2公里,胶济铁路南侧。元代就有村落,名孙孟庄,以姓氏命名。明初,刘姓自枣强迁来,渐成为村中主要姓氏,该村名为刘家庄。因地处土岭上,又称土岭刘。后因与小刘家庄区别,故称今名。
30.小刘家庄,黄楼镇杨家庄西1公里,胶济铁路南侧,弥河北岸。明代以前称许家庄,刘姓于明代中期自大刘家庄迁来,与之对称,故名。
31.大刘家庄,弥河镇石河村东0.8公里。明天启七年《刘氏宗族碑》载:刘姓原系兖州府之东阿县人,始因元明之乱,避兵迁居于此,迄今二百余年一十有代矣。明洪武之年世居石河之北,初称刘家庄。清咸丰初年,刘姓分支在其西另立一村,为沙刘家庄,此村称东刘家庄《临朐续志》称此名。1945年重归益都后,易名大刘家庄,简称大刘。
32小刘家庄,弥河镇石河村东0.5公里,羊临公路东侧。清咸丰初年,刘家庄刘姓第12世西移立村,因靠近沙金桥,取名沙刘家庄,也按方位称西刘家庄《临朐续志》称此名。1945年重归益都后,易名小刘家庄,简称小刘。
33大桥刘家庄,弥河镇石河村北0.5公里,羊临公路西侧。明初,刘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取名刘家庄《临朐续志》称此名。后因靠“五井各社入郡大道”的永济桥,演称大桥刘家庄,简称大桥刘。
34山前刘,谭坊镇郑母村东北3公里,香山西麓。《刘氏族谱》称,刘姓明末自镇武庙村迁此立村,村名刘家庄子,因在香山前,1949年后称今名。
35小刘家庄,东夏镇刘胡同村东北2公里。相传,刘姓于明代以前就已立村,清光绪《益都县图志》称小刘家庄,简称小刘。
36.小刘家庄,青州新东环路东侧,胶济铁路北。《刘氏族谱》称,刘姓洪武年间自洪洞县迁此立村,以姓氏取村名。
37.西台后,何官镇何官村西南2公里。为台后刘家庄、台后陈家庄合并。《刘氏族谱》称刘氏洪武二年自枣强迁此定居。
另,东刘井,西刘井,中刘井,原为流井演化为刘井。无刘姓。
以上为目前青州市含“刘”字的村庄源流,其他有刘姓村庄继续待查证。

3. 原山东省青州府寿光县张家庄现在叫什么?

山东寿光县张家庄得名原因:原名黄家庄。相传,黄氏在此立村,以姓氏故名。氢(此原网页错,应该是清)张氏族谱考释:明朝洪武二年,始祖张从道由河北省真定府枣强县迁至本村,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成为主户,遂更称张家庄。 
元代大儒张德辉曾任真定督学,张从复为张德辉子(此处应张复从道),有诗为证;张家庄的得名的张从道很可能是张德辉子(此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寿张复从道】:

元好问诗词笺注 
【寿张复从道】
镇州城中金粟冈,移来河东万卷堂。
先生弦歌教胄子,子亦诗礼沾余芳。
齿如编贝发抹漆,玉树临风未二十。
渠欲作写真诗,老我惭无敬斋笔。
复也美材具,璞玉未雕饰,
良工在汝心,苦卓与真积。
捧檄毛义喜,受杖伯瑜泣。
亲年当喜惧,寸晷真尺璧。
桓荣家世传一经,何患不蒙稽古力!
彩服庭闱趋,绣衣霄汉立。
但愿颐斋寿金石,岁岁年年作生日。
笺:
此首五十八岁时过真定时所作.
注:
1.寿:贺生日.
1.张复从道:张从道,张德辉之子.
2.镇州: 即真定.
3. 金粟冈:见前注.
4:万卷堂:谓家富藏书也.苏诗轼有>诗.
5.胄子:指富贵家之长子.
6. 编贝:牙齿整齐.《韩诗外传》卷九:“目如擗杏,齿如编贝.”
7.敬斋:李治,字仁卿,号敬斋,真定栾城人.
8.苦卓: >”然亦有苦乎?曰:颜苦孔之卓之至也.”
9.毛义: 《后汉书》“庐江毛义少节,家贫,以孝行称.南阳人张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义奉檄而人,喜动颜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贱之,自恨来,固辞而去。及义母死,去官行服。数辟公府,为县令,进退必以礼.后举贤良,公车征,遂不至。张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者也.”
10.伯瑜: 《说苑》“伯俞有过,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尝见泣,今泣何为?’对曰:‘他日俞得罪笞尝痛,今母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
11.寸晷: 晷,日影.潘尼:“寸晷惟宝,岂无玙璠.”
12.稽古: 《东观汉记》”建武二十八年,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乎.”

原山东省青州府寿光县张家庄现在叫什么?

4. 请问谁知道 七寸刘家庄 在什么地方 或者以前曾叫过 七寸刘家庄 的村庄 谢谢各位

山东省青州府寿光县刘家庄,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5. 山东省青州府守广县现在叫什么名字

寿光县,西汉初置寿光时,县治在今县城东北洛城镇牟城村。
东汉时,寿光县属青州乐安国。三国魏时,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郡。 西晋,寿光县隶属青州乐安国。南北朝时,无寿光县名,在今县境内有隶属青州北海郡的剧县、隶属青州齐郡的益都县、隶属青州乐安郡的博昌县以及南朝宋侨立的隶属冀州河间郡的南皮县、乐城县。
隋代,公元586年,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复置寿光县,隶属青州北海郡。公元596年,于寿光县南置闾邱县。到大业初年,撤闾邱县,并入寿光。此后,寿光县境域基本趋向固定。
唐、宋、元、明、清各代,寿光县治均在今县城。唐代隶属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隶属京东路青州北海郡,金时属山东东路益都府,元代隶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隶属山东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隶属山东青州府。

山东省青州府守广县现在叫什么名字

6. 原山东省青州府寿光县现在叫什么?

现在,青州市和寿光市均是县级市,均受地级市潍坊市(原来叫:昌潍地区)的管辖。至于张家庄,因我不是潍坊的,不清楚。想来只是一个庄,最好知道在哪个乡镇。

7. 清朝时期的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刘家庄现在在哪里

我是莱州人,给你讲一下莱州的历史吧! 

明洪武元年(1368)升州为府,辖两州(平度州、胶州)五县(掖县、昌邑县、高密县、即墨县、潍县),属山东布政使司莱州府,府治所在掖城。清因循明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莱州府割出胶州和高密、即墨两县,时领一州(平度州)三县(掖县、潍县、昌邑县)。 

清因循明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莱州府割出胶州和高密、即墨两县,时领一州(平度州)三县(掖县、潍县、昌邑县)。.............. 

1983年11月属烟台市。 

1988年,撤销掖县建立莱州市,为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你所说的“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刘家庄”是现在的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柳疃镇刘家庄~~位于昌邑政府正北偏西方向5公里

清朝时期的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刘家庄现在在哪里

8. 武定府海丰县刘家庄现在叫啥名

就是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镇邱家庄,以前无棣县叫海丰县,民国时期改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