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学府规制是什么?

2024-05-07 07:20

1. 我国历代学府规制是什么?

在我国上千年的历史中,官学的兴衰始终与朝代的兴替相伴而行。每一个政权的创建,统治者总是从前代统治者那里继承并发展成为巩固政权而服务的学校教育。
在原始氏族公社后期,氏族的规模逐渐扩大,并组成了部落联盟。社会生活也趋向复杂化,除家庭生活、生产劳动和与外敌作战的军事行动外,还有各种祭祀、庆典等集体性的礼仪活动。
氏族部落成员间便开始有了等级地位的区分,产生了各种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
为了保持和强化氏族部落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对人们的教育和宣传就成了重中之重,于是氏族首领舜开始设置成均。遇上举行各种典礼仪式,召开会议,宣讲告示、规定、要求等,以及采取某项行动前的动员时,就会在成均举行集会,成均也叫上痒,是大学最初的形式。
至夏商周时期,夏将这种教育形式称为东序,殷称为右学;在周为东胶,并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
西汉早期,黄帝和老子的学说盛行,社会上只有私家教学,并没有由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思想家董仲舒的建议,开始在长安建立太学。
西晋武帝时期设国子学,并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负责教导学子。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改寺为学。不久,又废国子学,改立太学,设太学博士,总管学府的大小事宜。
隋炀帝继位之后,改为国子监,为国家的教育机构,并重新恢复了祭酒的官职。唐朝沿袭了隋朝的这种制度,并在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律算、书等六学,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员,掌监学之政,并为皇太子讲经。
国子监是自隋以后我国官方的最高学府,历代王朝都在都城建有国子监。国子监也是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是历代培养学子成为治国贤良之才的地方,古称成贤街。
到了宋朝时期,国子监归为礼部下属机构,是宋朝最高的学府,招收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为学生,但这些学生仅是挂名而已,数量很少,平日前来听课的也只是寥寥数人。
自在全国开设太学和其他各类学校后,国子监成为掌管全国学校的总机构,凡太学、国子学、武学、律学、小学、州县学等都有训导学生、荐送学生应举的职能。
元初设置的国子监属集贤院管理,下辖国子学,设祭酒、司业来掌管国子学的教令,初步形成国子监街的规模。

我国历代学府规制是什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