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2024-05-16 02:41

1.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是中国著名的农民义军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是爆发于秦末(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历史背景
在秦朝的统治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非常沉重,刑法愈加苛毒。广大劳动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
爆发导火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被指定为屯长。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的时候,连绵的阴雨把他们阻隔在这里,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按照秦法规定,误了期限就要全部被处死。 
  押送他们的两个军尉非常凶暴,陈胜和吴广就借机把军尉杀掉,接着对大家说: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误期,误期要被处斩。即使不杀我们,而戍守边疆死的也有十之六七。何况壮士不死则已,既然要死,就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他们的话激励了戍卒的斗志。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起义经过
为了扩大影响,他们夜晚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wàng”的呼声,被民间传为神话。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起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陈胜的部下吕臣等人坚持斗争,这支起义军后来与项羽、刘邦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会合,继续同秦军战斗。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下灭亡了。
 
失败的总结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有一批被征发到渔阳屯戍的闾左九百多人,行至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戍所。按照秦律,失期当斩,所以人人惶恐。戍卒中有两名屯长,一是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一是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他们用“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计策,策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起兵反秦。 
  起义军迅速攻下了好几个县城,由于不断有百姓参加,部队发展得很快,当攻占陈县(今河南睢阳)时,已拥有步兵数万,骑兵千余,战车六七百辆,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张楚(意为张大楚国),任命吴广为假王,率军向西进攻荥阳(今属河南省),命武臣、张耳、陈余等北伐赵地,邓宗南征九江郡(治所寿春,即今寿县),周市夺取魏地。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旧楚国境内,百姓和旧贵族也纷纷起兵反秦。 
  吴广围攻荥阳不下,陈胜另派周文为将军西向击秦。当周文进抵戏(今陕西临潼东北,离首都咸阳仅百余里),秦二世才慌忙令少府章邯将修筑秦始皇坟墓的刑徒和奴隶编成军队迎战。义军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周文自杀。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节制。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章邯既在荥阳获胜,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杀害。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小农思想,软弱性

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2. 秦始皇培养了陈胜、吴广起义

在中国历史上,陈胜、吴广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自共产革命成功以来,陈胜、吴广在历史的地位,更是水涨船高,被公认为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阶级斗争的鼻祖。
  
 然而,作为历史老师,每次讲到陈胜、吴广起义,都觉得过于模糊、过于简单,有些地方甚至讲不通。比如,传说陈胜、吴广决定叛秦时,曾向众兄弟告诫说,他们已经铁定不能按期赶到渔阳,而按照政府法令,过期当斩,所以与其束手就擒,不如放手一搏。但是,秦律是不是如此不近人情,即使大雨误期,都要斩首呢?从出土竹简来看,秦律中关于徭役的规定,并不是完全不讲道理,如果碰到大雨误期,是可以免除惩罚的。难道秦律兵役的规定,就完全不考虑具体情况,一律过期斩首?说不通!除非这是陈胜、吴广故意欺骗兄弟们的一句话,不能当真。
  
 更令人纳闷的是,陈胜的乡里和出身,至今都是解不开的谜。有人说陈胜老家在今天安徽宿县,有人说在今天河南方城县,还有人说在今天河南商水县;有人说陈胜出身雇工,是纯正的农民,还有人推测说陈胜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拥有贵族的基因。更有甚者,认为陈胜、吴广起义根本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城镇平民起义;秦末战争的性质,不是农民起义,而是关东六国旧贵族的复国战争、新战国战争。
  
 我不是研究秦汉历史的,很难判断谁说的更真实,或者更接近历史事实,但是凭感觉认为,要想从陈胜的乡里和出身为秦末农民战争定性,注定会是一笔糊涂账。陈胜、吴广起义前,没有留下任何资料,只有百余年后司马迁的一点点口述。凭这点东西,学问再深、功底再后,恐怕都很难得出确切的判断。以前说陈胜是纯正的无产阶级,现在说陈胜是没落贵族的后裔,皆属个人推测,缺乏真凭实据。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源和意义,或许从长时段而非某一时间点上,才能看得清楚。
  
 陈胜、吴广起义以前,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但是无论从战争性质,还是就战争主体来说,都和野人或生民没有多少关系。战争的领导者是部落领袖或王侯,战争的主体是贵族阶层,生民充其量做点后勤而已。商攻夏,周伐商,以及春秋争霸、战国混战、臣子弑君,都是上层权力之间的冲突。估计,在那个时候,生民大都没见过世面,很少有非分之想。西周镐京里的平民,相对来说见多识广,曾经搞过暴动,甚至试图杀掉天子,但是这些暴动犹如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从来没有取王侯而代之的意识。
  
 陈胜、吴广起义就不一样了。无论陈胜是雇工,还是没落贵族后裔,总而言之,起义时就是一介平民。追随他们的九百兄弟,亦是闾左中人。闾左就是居住于闾里之左者。司马贞解释说,秦朝时,凡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秦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贫弱者。所以,陈胜、吴广和他们的兄弟们,都是一般平民,甚至贫民。
  
 刚才说了,在此以前,城镇平民起来搞点事,并不稀奇。但是,陈胜、吴广他们搞的不是一般事,而是要取秦而代之,要当皇帝。这恐怕是有史以来中国平民的最大“不轨行为”。贵族时代,社会等级森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能去打洞,谁敢想打江山、坐江山!陈胜、吴广的可贵之处,是他们不但说出来,而且真正做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的提出,张楚政权的建立,都是平民阶层前所未有的举动。
  
 近来有学者解释说,陈胜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原意并非驳斥“天命论”,号召人人争当王侯将相,而是呼吁六国贵族后裔站出来,为恢复故国而斗争。但是,根据司马迁记载,这句话是陈胜、吴广起义时提出的,其假想的听众,应该是平民百姓,而非贵族后裔。陈胜、吴广一干兄弟,皆为闾左中人,寻求平民支援,最为自然。照此推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本意,应该还是挑战世袭政治。
  
 无论如何,从长时段来看,陈胜、吴广起义确实开启了中国平民挑战皇权的先河。尽管他们没有成功,骤起骤落,甚至死得很窝囊,但是其举动大大涤荡了残余的世袭观念,让每个有雄心的人都觉得,无论自己出身如何,都可以揭竿而起,经过一番搏杀,炼成王侯将相。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自陈胜、吴广起义以降,中国平民确实“顽劣”了很多。每到乱世,他们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王权,即使不能问鼎中原,也要当个土皇帝。
  
 其实,无论对陈胜、吴广来说,还是对今日的我们而言,强调陈胜、吴广的首义性质,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对于陈胜、吴广来说,其人已逝,空享尊荣;对于我们来说,所谓第一,不过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一个说法。充其量可以为革命找到一个历史源头。
  
 在我看来,陈胜、吴广起义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反映了秦汉之际中国翻天覆地的社会大转型。前文已说过,陈胜、吴广起义以降,中国平民冲破几千年等级观念,走上了君不仁则民不义的政治抗争之路。两千年的中国王朝史,也是一部农民起义史。而且,追随陈胜、吴广而起的刘邦集团,率领平民弟兄战胜贵族后裔,彻底翻转自古以来的政治规则,真正造就一杆农民皇帝、布衣将相,为后世树立了政治标杆。三国两晋时期,门第制度一度回光返照,但是经过秦汉政治涤荡,最终如流水落花,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为什么秦朝统一天下后,中国的平民或农民阶层就不老实了?不但奋起反抗暴政,还要把皇帝老子拉下马,自己过过皇帝瘾?
  
 世人皆谓农民朴实善良,小富即安。出身农村的人应该知道,其实农民并不是天生这个样。他们的性格都是环境造成的。一辈子就种一块地,生活在一个村子,没见过什么生人,也不曾见过什么排场,自然胆识有限,小富即安。见了高官显贵,免不了心惊胆战、手足无措。见过世面的人欺负他们,糊弄他们,剥削他们,都是很容易的事。秦朝以前的中国农民,见识更少,应该比这个样子只差不好。
  
 可是,自从秦朝实行变法以后,情况出现了大变化。包括农民在内的所有人都被调动起来,非耕即战。以前是贵族子弟上战场,现在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敢杀敌、能杀敌,提几个人头回来,就能得到封赏。这一举措不仅从制度上打通了上下,让穷苦农民看到升迁曙光,关键是还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胆量。杀第一个人的时候,可能还心惊胆战,等到杀第二个的时候,估计心跳就会放慢,等到杀第三个、第四个的时候,当个土匪强盗就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了。
  
 在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大量农民被调动起来,到战场上接受杀人与被杀的磨炼。经过磨炼以后,活下来的人都是刽子手,都可以杀人不眨眼。没有资料显示陈胜、吴广起义以前是干什么的,但是从他们干净麻利地把押送军官给做了来看,应该不是身居僻壤的老百姓。我想,他们很可能是退役的士兵,至少是杀过人的强盗劫匪。要不然,怎么可能就把别人轻易给剁了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部分太平,不需要那么多的人上战场打仗。但是不知嬴氏父子怎么想的,热衷于大修墓地、宫殿和长城。结果,全国农民都得到首都或北方服徭役,少则一年,多则两年。对于农民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叫苦连天的活儿。出门在外,远离家人,风餐雨宿,疾病缠身,不知道什么厄运,就能把命要了,死在荒郊野外。但是,他们到咸阳或长城一趟,也有好处,那就是必定涨了很多见识。
  
 就像现在一个偏远村民去趟北京,内心会荡起无限波澜一样,估计当时的农民去趟咸阳,内心也会发出无限感慨,原来人生可以这样,生活可以那样。如果有幸碰上皇帝车队,就更刺激。刘邦当初一睹始皇风采后,不就是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嘛。当然,真要追求起来,刘邦到底有没有说过这句话,还是一个谜。当时周围的人,即使能听到,有谁会想到这个乡下二流子,竟然真的当了皇帝。
  
 不管怎么说,农民三番五次出门服徭役,确实能够增长见识。除了见识不同的风景和民俗,还会见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能人。日子一久,很多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团体。陈胜、吴广有小团体,刘邦有小团体、彭越有小团体、英布有小团体。
  
 既有胆量,又有见识,这样的农民阶层,还可能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嘛?当然不可能。碰巧,秦始皇及其小子而胡亥又不到南墙不回头,不但执意要把墓地、宫殿和长城修完,还管理甚严,动辄军法伺候。干柴碰到烈火,一点就着,只是早点晚点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秦始皇靠着奖励耕战打败了六国,完成了春秋大一统的梦想,但是也将农民从田园中硬拖出来,使其成为了有胆量、有想法的起义军,并最终埋葬了嬴家王朝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何人的优势,转过来可能就成了缺陷。

3. 假如秦始皇迟死二十年,那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会不会成功?

如果秦始皇迟死二十年,这期间,百姓起义只是局部的,不会那么多那么大,更不会也不可能被推翻,原因如下:一方面,秦始皇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尽管秦始皇当了皇帝后好大喜功,贪图享乐,通过修建万里长城、阿房宫、郦山陵墓三大举世曙目的工程折腾的国库空虚,国力骤减,民不聊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热衷出巡,热衷求仙问道,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导致百姓揭竿而起。

这个过程中,秦始皇大刀阔斧、开拓创新的打造了一支作风严谨、战斗力强的部队,这支军队能先后打败其他列强就是最好证明。同时,还培养出了蒙恬为代表的这样的盖世虎将,李斯为代表的超级谋士。而这支雄师是绝对效忠于秦始皇的,如果秦始皇不死,就算百姓起,以秦朝的强悍兵力,震压于无形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再说,不管怎样,秦国的秦人是绝对支持秦始皇的,有这个核心民众的支持帮助,亦可确保大秦江山不垮不倒,坚持下去。

另一方面,秦朝的灭亡除了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揭竿而起,先有陈胜、吴广当带头大哥,后有项羽、刘邦当后来人,开展了连绵不绝的革命这个外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因是秦始皇出巡途中突然病逝后,奸臣赵高联合胡亥簒位,逼杀了仁德的太子扶苏及盖世名将蒙恬。内讧的结果使得秦朝政权和军队骤然削弱,再加上篡位成功后,赵高独揽朝中大权,朝廷昏庸腐败。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天下百姓才会全面站出来革命,并被最终推翻了政权。如果秦始皇不死,至少内部不会内讧而伤了元气和根基,以他的铁腕手段和强悍军队,既使天下有小股百姓起义,也无亦于鸡蛋碰石头,被扼杀和消灭于无形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假如秦始皇迟死二十年,那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会不会成功?

4. 假如秦始皇迟死二十年,那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会不会成功?

如果秦始皇迟死二十年,这期间,百姓起义只是局部的,不会那么多那么大,更不会也不可能被推翻,原因如下:
一方面,秦始皇有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尽管秦始皇当了皇帝后好大喜功,贪图享乐,通过修建万里长城、阿房宫、郦山陵墓三大举世曙目的工程折腾的国库空虚,国力骤减,民不聊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再加上热衷出巡,热衷求仙问道,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导致百姓揭竿而起。


这个过程中,秦始皇大刀阔斧、开拓创新的打造了一支作风严谨、战斗力强的部队,这支军队能先后打败其他列强就是最好证明。同时,还培养出了蒙恬为代表的这样的盖世虎将,李斯为代表的超级谋士。而这支雄师是绝对效忠于秦始皇的,如果秦始皇不死,就算百姓起,以秦朝的强悍兵力,震压于无形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再说,不管怎样,秦国的秦人是绝对支持秦始皇的,有这个核心民众的支持帮助,亦可确保大秦江山不垮不倒,坚持下去。

另一方面,秦朝的灭亡除了不愿做奴隶的人民揭竿而起,先有陈胜、吴广当带头大哥,后有项羽、刘邦当后来人,开展了连绵不绝的革命这个外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因是秦始皇出巡途中突然病逝后,奸臣赵高联合胡亥簒位,逼杀了仁德的太子扶苏及盖世名将蒙恬。内讧的结果使得秦朝政权和军队骤然削弱,再加上篡位成功后,赵高独揽朝中大权,朝廷昏庸腐败。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天下百姓才会全面站出来革命,并被最终推翻了政权。如果秦始皇不死,至少内部不会内讧而伤了元气和根基,以他的铁腕手段和强悍军队,既使天下有小股百姓起义,也无亦于鸡蛋碰石头,被扼杀和消灭于无形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5. 假如秦始皇迟死二十年,那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会不会成功?

秦始皇死的时候只有50岁,再给秦始皇续命20年,假设合理。
秦国的基本盘,是在关中平原,这里有秦国立国时的几个老部族,即所谓的老秦人。商鞅变法之所以被老秦人敌视,其中一点是变法维护君权而削弱了氏族的权利。自商鞅变法后,来自山东六国的士子纷纷入秦寻找才华施展的机会。秦国庙堂之上,嬴姓家族逐渐脱离了秦国四大老氏族,转而依靠新归附的山东家族,如蒙氏家族、王氏家族等。白起应是老氏族的最后的光辉了,结果立下了大功,不封而被赐死,秦昭襄王的做法,无疑让老秦人心寒。此后秦国的高官如范睢、魏冉、张仪、吕不韦、李斯等皆为六国之人,老秦人逐渐远离庙堂。

这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帝国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一个小小的秦国,人口不多,就那几个老氏族,无人可用时,自然不可避免,高官厚禄都为老氏族把持。可是当帝国发展壮大后,新加入帝国的人多了,人才可选择的就多了,本来秦王居中调停,应无大碍,可秦国实行的是法治,军功爵位,有能耐的人自然就会身居高位,凭本事说话。

这样以来,秦国就慢慢从一个家族企业变成了一个公司了,当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时候,秦国这个大公司完成了兼并重组,上市了。
上市后的秦国,已经成为了公众公司,六国之人都可以在法律范围内为秦国做出贡献,但同样,混入公司浑水摸鱼者也不少。秦始皇作为首任上市CEO,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希望把新老员工融为一体,但是操之过急。基本盘已经渐离渐远,而新人对秦国的归属感又不强,将就着用还可以,但一旦事情紧急,就会出现老人冷眼旁观,新人不挑重担,甚至还会踩上一脚的事情。

历史上的商纣王之所以亡国,与秦国差不多一样,只是纣王大军是一战而亡,而秦始皇因为成功把公司带上市的威望存在,让底下人不敢生妄心。
如果秦始皇再活20年,恐怕也改变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基本盘已经渐离渐远,秦朝失去了根基,看似强大,实则势如累卵。秦始皇的早逝,成全了他的一世英名,不然有可能在秦始皇时就出现了六国旧贵族叛乱的事件。

假如秦始皇迟死二十年,那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会不会成功?

6.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都有什么策略?

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还是很有些策略的。“鱼腹藏书”就是陈胜和吴广想出来的一个法子。在鱼腹中事先放进一条写了字的薄绢,上书“陈胜王”,戍卒们吃鱼时发现这一想想猛然大惊,都惊呼陈胜要当王了,于是陈胜趁机向一大群戍卒说,大雨延误我们的路程,我们迟到了,我们去报道是死,不去也是死,还不如我们一起起来反抗,这样我们还可以挽回自己的性命,而如果任其惩罚,我们唯有一命呜呼。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于是陈胜吴广更加广发的动员所有戍卒来参与这场起义,而陈胜还发表了一番义愤填膺的演讲词,那句有名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此传遍了全中国,也传进了苦秦已久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心中。陈胜吴广虽然是我国农民发动的第一次起义,但是陈胜吴广有勇有谋,将这次起义的发生发展进行得非常好。虽然因最终武器的落后、及人心不齐起义最终失败了,但从此以后,秦末的农民起义就如星火燎原一样,处处发动起来,有力打击了秦末统治集团的霸权。

秦始皇处心积虑的统一六国,想的是长长久久的坐稳了江山社稷,只可惜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常年的苛政和繁杂沉重的苛捐杂税,早已让人们忍无可忍,可是没有带头人,广大劳苦大众依旧忍气吞声的苟活着,被肩上沉重负担压得喘不起来。自从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后,秦二世的统治得到了有力打击。陈胜吴广的起义在我国历史上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是第一次农民自发的发动的起义,证明农民在觉醒,而且这次起义喊出的口号强烈震撼了统治者们的神经,他们不敢再在农民头上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了。

最主要的是陈胜吴广发动的这次农民起义策略非常好,充分展示了广大的农民阶级的智慧与聪明才智,这为以后的发动以农民为主的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7. 秦末陈胜吴广的起义历史称什么起义

秦末陈胜吴广的起义历史称:大泽乡起义 。
陈胜(?~前208)字涉,阳城( 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南)人,早年为人佣耕。 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志气的人。他出身雇农,从小就给地主做长工,深受压迫和剥削,心里“怅恨久之”,逐渐产生了反抗压迫、变革现实的思想,立志要干点大事业出来。
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和自己同命运的人。有一天,他对一起耕田的伙伴们说:“苟富贵,勿相忘。”就是说,以后如果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一块吃苦受累的穷兄弟。大伙听了都觉得好笑:“咱们卖力气给人家种田,哪儿来的富贵?”陈胜不免有所感慨,叹息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被统治阶级“富贵在天”说教欺蒙的贫苦农民,一时还不能理解实际上代表了他们自己阶级摆脱贫困、压迫的先进思想。而陈胜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率先看到了这种贫贱、富贵的不平,并提出了改变这种不平的朴素而勇敢的要求。反抗命运的决心犹如一团烈火在陈胜胸中燃烧。不久,他便以实际行动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豪言壮语。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举征兵去戎守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陈胜也在征发之列,并被任命为带队的屯长。他和其他900名穷苦农民在两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赶往渔阳。当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寺坡乡)时,遇到连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大伙眼看抵达渔阳的期限将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因按照秦的酷律规定,凡所征戌边兵丁,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者,是要一律处斩的。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陈胜毅然决定谋划起义。是夜,陈胜悄悄找另一位屯长吴广商议。吴广,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穷苦出身,他们虽然结识不久,但已是无话不谈的朋友。陈胜对吴广说:“这儿离渔阳还有上千里路程,怎么也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我们现在的处境,去也是送死,逃亡被抓回来也是死,与其都是死,还不如选择为国家而死,干一番大事业?”陈胜接着又对时局进行了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老百姓对秦王朝的苛捐赋税、募役刑罚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我听说二世皇帝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不应继位,该继位的是长子扶苏。扶苏贤,却被无故杀害了。还有一位名人叫项燕,曾是楚国名将,战功卓著,又爱护士兵,很受人爱戴。现在老百姓并不知这两个人是生是死,我们何不以他们的名义号召天下人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呢?”吴广很佩服陈胜的胆略,觉得他的主意符合当时的人心,完全支持陈胜“死国”、“举大计”的决定。
古时候盛行预测吉凶的宗教迷信活动。陈胜和吴广经过一番谋划后,又专门找了一个算卦的卜问吉凶。聪明的卜者知道了他们的用意,便说:“ 你们的事业能成功,且能为百姓立大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听后非常高兴,并从卜者的话中悟出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于是,他们用朱砂在一块绸帕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大字,塞到渔民捕来的鱼肚子里。戎卒们买鱼回来吃,发现了鱼腹中的“丹书”,都觉得惊奇。与此同时,陈胜又让吴广潜伏到营地附近一座荒庙里,半夜里点燃篝火,模仿狐狸声音,大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正在睡梦中的戎卒们被惊醒,十分惊恐害怕。第二天戎卒们交头接耳,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加之陈胜平时就待下属热情和气,现在又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复兴联系在一起,陈胜在戎卒们心中的威望就更高了。
陈胜见时机基本成熟,就让吴广故意扬言逃跑,以激怒押送他们赴边的将尉。喝得醉醺醺的两个将尉果然大怒,责骂和鞭打吴广,引起戎卒不满,群起而哄之。吴广奋起夺下一名将尉佩剑将其杀死,陈胜也乘势杀了另一名将尉。
随后,陈胜把900名戎卒召集在一起,大声说道:“各位,我们在这里遇上了大雨,已不能按期抵达渔阳了,而误了期限大家都要被斩杀,即便侥幸不被砍头,戎守边塞的苦役十有六、七也要送命。‘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陈胜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说出了大伙的心声,戎卒们对秦王朝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如同冲溃了堤坝的洪水奔泻而出,齐声高呼:“我们愿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大伙在陈胜、吴广带领下,袒露右臂作为标志,筑坛盟誓,按事先谋划,诈以公子扶苏、楚将项燕之名,宣布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攻下大泽乡,接着又迅速攻下蕲县县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陈胜、吴广“举大计”的壮举,得到了附近饱受秦苦的老百姓的积极响应,纷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加入起义队伍。在陈胜、吴广率领下,继攻取蕲县后,不到一个月又连克铚(今安徽宿县西)、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柘城县北)、谯(今安徽襄县)等五县,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自己的家乡中原大地。
陈胜是颇有战略意识的农民领袖。在控制了安徽、河南交界的大片地区后,即决定进攻战略要地陈县(今河南淮阳)。陈县在两周和春秋时期,曾是陈国的都城。战国后期,又曾经是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后,又把陈县定为郡治,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如能拿下陈县,对秦无疑是个重大打击。于是,陈胜率领起义军直逼陈城。这时起义军已拥有战车六、七百乘,骑兵一千多人,步卒数万之众。陈地郡守和县令闻风丧胆,早逃之夭夭,只留下郡丞(郡守副职)龟缩城内,负隅顽抗。已是惊弓之鸟的守城秦军,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土崩瓦解。起义军杀了郡丞,浩浩荡荡开进陈县县城。
陈胜打下陈县后,即召集当地三老(秦在乡设置负责教化的官)和豪杰(有声望的人)共商大计。这些人虽不是来自农民阶级,但他们也都目睹、亲历了秦朝暴政,特别是看到了陈胜率领起义军短短一个月就连克数县,对陈胜也十分敬重,纷纷建议陈胜称王。他们说:“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但也有少数不同议论:认为陈胜自立为王,会让天下人觉得陈胜有私心,而不愿相从。陈胜思虑再三,最后还是果断地做出了称王立国的决定,就以陈县为都城,国号为“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陈胜打的旗号虽是“张楚”,但并不以恢复楚国故土为目的,而是要推翻秦王朝,解救天下的穷苦百姓。这是他“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思想的身体力行,也是他对统一号令起义军的战略考虑。后来农民革命的实践,有力证明了陈胜决定称王立国的必要性。
张楚政权的建立,推动了全国范围反秦斗争的高潮,高高飘扬的“张楚”大旗,成了农民起义中心的标志,显示了巨大的号召力。各地以“张楚”军名义“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史记•陈涉世家》)农民起义的烈火已成燎原之势。在农民革命洪流的推动下,一些贵族残余势力也纷纷收罗旧部,起兵反秦。当时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领有刘邦、项梁、项羽、英布、彭越等多人。 
面对日益高涨的反秦斗争形势,陈胜在吴广及其他农民政权成员的协助下,进一步确定了“主力西征,偏师略地”,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总体战略。他任命吴广为假王(副王),率领起义军主力西击荥阳,取道函谷关,直捣秦都咸阳。同时“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进而迂回攻关中。随后又任命武臣、邓宗、周市、召平等为将军,分别北渡黄河,进攻原赵国地区(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区;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北)、魏国旧地(今河南东北部接连山西西南部),攻取长江下游、黄河以南大梁(今河南开封)等地区。一时间,反秦斗争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各路起义军勇猛作战,所向披靡,农民革命达到了高潮。
但让陈胜没料到的是,吴广久攻荥阳不下,大军西进受阻。 
荥阳是通向关中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附近还有秦囤积大量粮食的敖仓。拿下荥阳,就打开了通向关中的门户。再取敖仓,既可切断秦军粮草供应,同时也解决了起义军的军需问题。陈胜派重兵攻取荥阳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当吴广攻取荥阳受挫的消息传回陈县,陈胜十分着急,为确保战略意图的实现,即决定另派周文为将军率兵西击秦,利用吴广大军牵制秦军主力的条件,绕过荥阳,直取函谷关。   
周文大军斩关夺隘,势如破竹,一直打到离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地(今山西临潼境内)。进军途中,百姓奋起响应,队伍不断扩大,当时已拥有战车千乘,士兵数十万人。   
骄奢淫逸的秦二世闻听起义军逼近咸阳,如晴天霹雳,大惊失色。在都城空虚,调兵不及的情况下,只好依少府章邯之谋,赦免在骊山陵服役的几十万刑徒,封章邯为将军,临时组编军队阻击起义军。正在休整的农民起义军被突如其来的几十万秦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被迫退出关中。在曹阳亭(今河南灵宝东北)固守、抗击秦军数十天后,又败退渑池。坚强不屈的周文在几经挫创、无粮无援的情况下,又率部与敌激战十余日,终因寡不敌众,拔剑自刎。    
周文大军失败后,气焰嚣张的章邯带兵继续东进,围攻荥阳的农民军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起义军将领田臧与假王吴广意见不合,认为“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史记•陈涉世家》),竟假借陈胜之名杀害了吴广,结果导致这支起义军部队全军覆没。
形势就此开始逆转。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陈胜称王后,其思想逐渐发生演变,与群众的关系日益疏远。比如早先和陈胜一起给地主种田的一个同乡听说他做了王,特意从登封阳城老家来陈县找他,敲了半天门也没人搭理。直到陈胜外出,拦路呼喊其小名,才被召见,一起乘车回宫。因是陈胜的故友,所以进进出出比较随便,有时也不免讲讲陈胜在家乡的一些旧事。不久有人对陈胜说:“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便十分羞恼,竟然把“妄言”的伙伴杀了。当年所说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话早抛到了九霄云外。自此以后,“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王者”(《史记•陈涉世家》)。另一方面,随着反秦斗争的开展,革命队伍内部的离心倾向也在滋生蔓延。陈胜派往各地的将领各存异心,争相称王,起义军内部公开分裂。如北征的武臣自立为赵王,蜕变为割据头目。其部将韩广在攻略燕地后也自立为燕王。攻取魏国旧地的周市虽未自立为王,却立了魏国后裔宁陵君咎为王,而自任魏相,割地自保。与此同时,群起响应的各地英豪也不再听陈胜节制,直接孤立了作为反秦主力的陈胜“张楚”政权,给了秦军反扑的机会。
秦将章邯解除了起义军对荥阳的包围后,即倾全力进攻陈县。秦二世元年(前209年)12月,陈胜亲率农民军将士与秦军展开激战,虽奋力拼搏,终究未能挽回败局,被迫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准备重新聚集力量,再做反秦的努力。但没想到,竟被跟随自己数月的车夫庄贾杀害,成为千古遗恨。   
陈胜被害,激起其旧时侍从、将军吕臣极大悲愤。他在新阳(今安徽界首北)重举义旗,组建“苍头军”,从秦军手中夺回陈县,处死了投降秦军的叛徒庄贾,重新竖起“张楚”大旗。原奉命东下发展的部将召平,也假借陈胜名义,拜原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项梁为上柱国,使之渡过乌江,西上击秦。反秦斗争再次恢复生机。   
陈胜从谋划起义,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陈胜虽死,其所置遗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史记•陈涉世家》)三年后,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杀入咸阳,推翻了暴秦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陈胜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主峰西南。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并按王侯待遇对陈胜年年杀牲祭祀。

秦末陈胜吴广的起义历史称什么起义

8. 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为了抵抗匈奴的侵袭,秦始皇发兵30万,征集了民俘几十万修筑长城,还动员军民30万开发南方。后来,他还发动70万囚犯修建了规模宏大奢侈的阿房宫。到了秦二世的时候,劳苦大众的苦难没有结束,反而越来越沉重。秦二世下令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夫,大规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这座陵寝地基深厚牢固,是用大量的铜熔化后铸灌而成,并在地基上修盖了石室、墓道和墓穴。还在陵寝里用水银装饰出江河湖海的样子。秦始皇被安后,为了防备将来陵墓被盗,将所有参与建造陵墓的工匠全部埋在墓道里,没有一个工匠幸免。陵寝还没完工,二世和赵高又继续建造阿房宫,劳民伤财。那时候,全中国人口不过2000万,前前后后被征发去筑长城、守岭南、修阿房宫、造陵寝和别的劳役合起来差不多有二三百万人,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百姓怨声载道。  前209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900名民夫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身强力壮、办事能干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这两个人就是陈胜、吴广。陈胜和吴广本来不相识,当了屯长后,两人同病相怜,很快就成了朋友。  陈胜年轻时很有志气,他跟别的长工一块儿给地主种田,时常在心里想:我这样年轻力壮,为什么要如此永无休止地给别人当牛做马呢,总有一天,我也要干点大事业出来。有一次,他跟伙伴们在田边休息,对伙伴们说:“咱们将来富贵了,可别忘了老朋友啊!”都是做苦力的伙伴们听了大笑着说:“咱们都是给人家卖力气种地的,哪儿来富贵呀?”  陈胜豪情万丈地说:“燕雀怎能懂得鸿雁的志向呢!”  陈胜、吴广押送的队伍走到蕲县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20多天的路程。秦朝的令法规定,守边的士兵,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到达,如果超过期限没有到达的,一律杀头。大伙儿看看雨下个不停,急得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陈胜偷偷跟吴广商量:“这儿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怎么也赶不上限期了,难道我们就这样白白地死掉吗?”吴广说:“那怎么行,咱们逃吧。”陈胜说:“逃跑被抓回来是死,造反也是死,一样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白送死强。老百姓吃苦也吃够了。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本来就不该是他做皇帝,原本继承皇位的是扶苏,大家都同情他;还有,项燕是我们楚国的大将军,立过大功,楚国人都很怀念他,现在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要是咱们借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天下的人们一定会来响应我们。”最终,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陈胜和吴广起义了。  为了取得人心,他们巧妙采用迷信手段,在一块白布上写上“陈胜王”三字,偷偷塞在一条鱼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害怕。第二天,大伙儿都在背地里议论这些奇怪的事。陈胜平日待人和气,人们对他愈发的尊敬了。有一天,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跑去激怒他们,跟他们说,反正误了期,还是让大家回去吧。那二人果然大怒,拿起军棍责打吴广,还拔出宝剑来威吓他。吴广夺过剑来顺手砍倒了一个。陈胜也赶上去,把另一个杀了。陈胜把人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死去,死也要死得其所。王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大伙儿一齐高喊说:“对呀,我们愿跟随你!”  起义后,人们纷纷响应,起义军很快攻下了大泽乡。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青年们纷纷拿着锄头铁耙到营里来投军。人多了,没有刀枪和旗子,他们就砍了许多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杆。就这样,陈胜、吴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支农民起义军。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揭竿而起”。参加义军者达数万人,接着又攻下陈州。在陈州,大家都说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  不到三个月,在原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逼近秦朝都城咸阳。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将骊山的囚犯、奴隶编成正规军队,向起义军反扑。原六国贵族各自为营,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周文领着起义军孤军作战,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又孤军深入,接连受挫,最终失败,周文自杀而死。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当初一起起义的众人关系日渐疏远,派往各地的大部分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调遣。围攻荥阳的吴广因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被田臧假借陈胜之令杀死,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  秦军在荥阳获胜后,乘胜猛扑陈州。前208年12月,也就是在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在逃跑的途中,陈胜被叛变的车夫庄贾杀害。在这之后,然陈胜的部下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州,处死了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  从谋划起义,到称王立国,再到被害而亡,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陈胜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并派人为陈胜守墓,每年以王侯品级祭祀他。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