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可靠吗

2024-04-29 18:29

1. 直觉可靠吗

看过《老友记》的人,应该都会记得有这样一幕经典场景:罗斯在朱丽和瑞秋之间摇摆不定。钱德就建议他列一张优缺点对照表来进行理性的判断;罗斯说瑞秋好像太爱漂亮、有点任性,还说瑞秋脚踝有点粗等等。至于朱丽,罗斯说她唯一的缺点是,“她不是瑞秋”。

本来想通过理性分析的罗斯,最终却依照自己的心选择了瑞秋,那一刻,他就是在靠直觉在做决定,那这个决定靠谱吗?很靠谱。
正如格尔德·吉仁泽所著的《直觉》一书中揭示的那般,直觉并非冲动与随想,它有其自身的原理。直觉是基于一种无意识技能,而过度思考就会阻碍这种技能的实施。有相关研究证明,有意的推理反而导致更差的结果。这是为何呢?因为,复杂并不总是好的。
正如直觉所能依据的信息少之又少,所以根据有限的信息我们反而能做出比较好的推断。《直觉》里举了一个例子,一家三兄弟去参加一个地理知识问答比赛,大哥听过所有的提问城市,二哥只听过一半的提问城市,三弟则一个城市也没听过。在三兄弟都对这些城市没有了解,仅知道名字的情况下进行答题,你猜猜最终结果如何?
听过所有提问城市的大哥得分最低,而一个城市也没听过的三弟答题正确率居中,第一名就是二哥了。他靠着仅有的确定的线索,获得了最好的成绩。这个实验说明,手握着大量信息有时甚至还不如一无所知。

我们常常认为,信息应该越多越好、选择也要越多越好,这和“少即是多”完全矛盾。“少即是多”的意思是,在某种情况下,时间、信息或者选项越少越好。它并不是说,少一定就好。但有时候,多则是不好。比如当你面对12种选择和6种选择的时候,6种选择能让你更快做出正确、理智的决定。因为拥有的选择越多,就越容易陷入矛盾,进而越难对比那些选项。产品和选择越多,到了一定程度,会同时对买家和卖家造成伤害。
那直觉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其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简单的经验法则,二是大脑的进化能力。
是的,直觉是无意识的,但它可被提升至有意识的水平。要知道,直觉是我们所经历和体验到的东西,我们曾经的经验让我们在自己还没完全搞清楚之前就出现了直觉,再依附人类不断进化后的大脑能力,自动把一些信息整合存储下来,带给了直觉强大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身体里天生的“无意识的智慧”,它在这个复杂混乱的世界里,让我们瞬间做出决策。这也就是我们有时“不思考”反而比“三思”效果更好的原因,正如书中所言,“简洁能救命,复杂能致命”。

所以,下回当你觉得纠结矛盾的时候,不妨就依赖你的直觉,让它来帮我们做决定。因为很多时候,它,是值得信赖的。
专注个人成长 微信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ID:living4ever )

直觉可靠吗

2. 直觉到底靠不靠谱?

直觉是一种不经思考的下意识反应,通常情况下,是大脑在前期经验、记忆的基础上,自动收集整理信息并跳过逻辑层面,做出的反射性决定。
  
  有时候,直觉不靠谱。 我们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容易想当然地做出判断。比如: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这是个老问题,小时候被问到,多数同学是答铁重,因为铁的密度大呗,但忽略了框定“一斤”重量的这个前提。又比如:三人参加直线赛跑,你超过了第三名,你现在的名次是?有人会回答:还是第三啊,你这题出的,脑筋急转弯呢。对啊,我这就是脑筋急转弯,三人赛跑,已经有个第三名了,你超过他,那你之前是第四名吗?逻辑有问题了。
  
 直觉不靠谱,是因为有例外情况,或是出题的假设本来就不存在,如何判断,这是和我们自身经验相关的。
  
  有时候,直觉很靠谱。 正因为直觉是和我们自身经验有关,所以往往它反映了潜意识,甚至我们自己都没感觉到。直觉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存在着。直觉也像呼吸,是一种下意识,你越是在意,反而会抓不住,不在意时,却给你惊喜。生活中许多事情是“本能”的,处理的时候不妨多相信直觉,或是适当冒险,想得太多反而会形成干扰。
  
 说到昨天晨读点赞活动,点开看到内容的时候已经6:40了,想了很多,比如:这时候留言会不会太晚?留言要写什么内容会比较出彩?点赞数能进前七吗?就这样几分钟很快过去了,犹豫来犹豫去没有意义。然后我赶紧刹车,换了个角度,想着晨读确实给我收获很大,我要留言表达我的感悟,而且写了才有机会,就算不能上墙或是点赞数不多也没什么,我又不会少块肉。所以不再纠结,抓紧时间写,不然超过时间就真的是没机会了。
  
 真情表达一番,写完以后我直觉我的留言能上墙,十多分钟后,果然了。接下来是五班喵喵们的加油鼓励,助攻我的名次一点点攀升,后来晚上老妈又打电话说,她正发动老年大学的叔叔阿姨们给我点赞,一个个小小的努力,最后汇成大大的惊喜,今早公布我是第五名。
  
  那么,直觉到底靠不靠谱? 有些事情,可以依靠直觉,比如简单的事,本能的事,能力所及的事。两个人是不是适合做朋友,有时候靠气场来决定,这就是一种直觉,而这种直觉往往准确度能达到90%以上。买不买一样东西,去不去一个地方,吃不吃一顿饭,问问自己的心,简单决定。
  
 复杂事情则需要经过认真思考,比如投资需谨慎、考试需复习、业务需钻研……这些都需要我们分辨影响因素,做出综合判断。同时,也要不断强化逻辑思考能力,当形势和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用老方法来处理新问题,要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打破现有平衡。一旦我们的未知区域缩小,已知区域拓宽,积累到更多的经验,锻炼出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迅速的识别力、判断力,直觉的准确度也能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人生有一万种活法,为什么不能是最喜欢的那个》 
  
  《走上写作这条不归路》 
  
  《合理花费时间,时间才会越来越多》 
  
  《我是怎样完成“起床困难户”到“晨型人”转变的》 
  
  《让意识流动,今日碎碎念》 
  
  《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3. 直觉可靠吗

可靠,又不可靠,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直觉。一般而言,直觉是指不经过推理和分析就迅速了解事情的能力。
如果是出于思维的生物性,那么直觉是可靠的,比方说我们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驾车行驶时,我们会保持一定的警觉性。如果前方出现了可疑的声音,我们可能把车停下来,这个时候,前方的山体崩塌了,一场灾难就此幸免。这就是直觉的可靠性,它帮助我们远离危险。

然而在生活的另一些场景中,我们的直觉往往会出错。
我们有时候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工众多的信息,所以我们的认知系统时快速而简单的,它形成了专门化的心理捷径。这种心理捷径叫做启发式判断。
举个例子,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飞机失事的新闻片段很容易被我们联想,尤其是“9.11”之后,我们通常认为坐飞机比乘汽车风险更高。然而事实却是,从2003年到2005年间,在出行同样距离的情况下,发生汽车死亡事故的概率是飞机失事的230倍!

“9.11”之后,一个好奇心很强的德国科学家检查了公路事故发生数据,结果发现在2001年的最后3个月,死亡人数比前5年每三个月的平均死亡人数多出了350人!从这点来看,“9.11”事件的恐怖袭击者,以一种令人察觉不到的方式杀死了更多的人,通过制造恐慌,他们又间接杀死了多于他们所袭击的那4架飞机上的乘客。
这就是直觉给我们带来的杀伤力,隐形而又震撼!

所以,在危险来临时,我们需要依靠直觉,而日常事件的判断,还是更多地建立在计算和推理的基础上为妙。
据说分享和倾诉能带来快乐,我是心理咨询师,在【7up心理】等你来聊(psychology7up) 

直觉可靠吗

4. 直觉可靠吗?

看过《老友记》的人,应该都会记得有这样一幕经典场景:罗斯在朱丽和瑞秋之间摇摆不定。钱德就建议他列一张优缺点对照表来进行理性的判断;罗斯说瑞秋好像太爱漂亮、有点任性,还说瑞秋脚踝有点粗等等。至于朱丽,罗斯说她唯一的缺点是,“她不是瑞秋”。

本来想通过理性分析的罗斯,最终却依照自己的心选择了瑞秋,那一刻,他就是在靠直觉在做决定,那这个决定靠谱吗?很靠谱。
正如格尔德·吉仁泽所著的《直觉》一书中揭示的那般,直觉并非冲动与随想,它有其自身的原理。直觉是基于一种无意识技能,而过度思考就会阻碍这种技能的实施。有相关研究证明,有意的推理反而导致更差的结果。这是为何呢?因为,复杂并不总是好的。
正如直觉所能依据的信息少之又少,所以根据有限的信息我们反而能做出比较好的推断。《直觉》里举了一个例子,一家三兄弟去参加一个地理知识问答比赛,大哥听过所有的提问城市,二哥只听过一半的提问城市,三弟则一个城市也没听过。在三兄弟都对这些城市没有了解,仅知道名字的情况下进行答题,你猜猜最终结果如何?
听过所有提问城市的大哥得分最低,而一个城市也没听过的三弟答题正确率居中,第一名就是二哥了。他靠着仅有的确定的线索,获得了最好的成绩。这个实验说明,手握着大量信息有时甚至还不如一无所知。

我们常常认为,信息应该越多越好、选择也要越多越好,这和“少即是多”完全矛盾。“少即是多”的意思是,在某种情况下,时间、信息或者选项越少越好。它并不是说,少一定就好。但有时候,多则是不好。比如当你面对12种选择和6种选择的时候,6种选择能让你更快做出正确、理智的决定。因为拥有的选择越多,就越容易陷入矛盾,进而越难对比那些选项。产品和选择越多,到了一定程度,会同时对买家和卖家造成伤害。
那直觉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其原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简单的经验法则,二是大脑的进化能力。
是的,直觉是无意识的,但它可被提升至有意识的水平。要知道,直觉是我们所经历和体验到的东西,我们曾经的经验让我们在自己还没完全搞清楚之前就出现了直觉,再依附人类不断进化后的大脑能力,自动把一些信息整合存储下来,带给了直觉强大的作用。这就是我们身体里天生的“无意识的智慧”,它在这个复杂混乱的世界里,让我们瞬间做出决策。这也就是我们有时“不思考”反而比“三思”效果更好的原因,正如书中所言,“简洁能救命,复杂能致命”。

所以,下回当你觉得纠结矛盾的时候,不妨就依赖你的直觉,让它来帮我们做决定。因为很多时候,它,是值得信赖的。
专注个人成长 微信公众号:林小白向上管理(ID:living4ever )

5. 直觉 真的有用吗?

直觉是什么,真的有直觉吗?女人真的有第六感直觉吗

直觉 真的有用吗?

6. 我们的直觉靠谱吗

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我们在做决策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很多错误的决策是由我们的直觉偏差决定的。
  
 
  
  
 1.直觉
  
 
  
  
 前几天,有个短视频火了。内容是:一个业余炒股的人,说他自己赚到的第一个100万,凭得是直觉。而自己的亏掉的第一个100万,凭的也是直觉。但他最后反思自己,无论挣钱还是亏钱,跟他的直觉没有关系,只是碰巧赶上了。
  
 
  
  
 没错,只是赶上了。我们很多人的直觉,本质上并不值得信任。很多事情顺利也好,曲折也罢,只是正好赶上了。
  
 
  
  
 直觉对不对,好不好,跟你的身体状况,天气,情绪以及当时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有研究发现,不管在什么领域,一个人形成对某个领域的直觉是需要时间和条件的。对于随机的事情,或是不经常发生的事情,你所谓的直觉不过是自我合理化的手段。
  
 
  
  
 因为,大脑是需要确定感的,而确定感又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大脑“不允许有解释不了的事情”发生。如果有,那么它会想办法让它自动合理化。
  
 
  
  
 我们身上大多数的直觉,本质上都是为自动合理化服务的。可是,问题来了,有的时候直觉也能发挥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2.条件
  
 
  
  
 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认为,五以信赖的直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首先,我们必须确定自己在一个高效环境中。高效环境是指,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同样的原因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其次,我们必须通过“快速且明确的长期练习与反馈”,以便有“足够的机会用于学习环境”。
  
 
  
  
 听着复杂,简单点说,直觉只是对我们之前经历过的情况的识别。所以,当你对这类似的场景,或问题,经历的多了以后,能够识别出这些情况并且真正学会针对它们产生相对正确的直觉。
  
 
  
  
 比如,一个行医20多年的骨科医生,只是看一眼骨折病人的情况,都不用拍片子,直觉就会告诉他病人的情况好坏;一个侦破案件20多年的老刑警,在大街上走一圈,直觉会告诉他哪些人有概率会做坏事。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或置位上,工作看复性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可靠的直觉。因为一项工作重复越高,反复被验证,你的判断就越精准。
  
 
  
  
 3.差异
  
 
  
  
 所以,直觉是分种类的。对于工作上的事情,你驾轻就熟了,所以你在它上面的直觉会相对靠谱。
  
 
  
  
 相反,如果一个事情你没有经历过,没有接触过,你的直觉就是虚假的,没用的,不可靠的。
  
 
  
  
 这个时候你用直觉这个词,是因为你知道这个词,而不是你懂得了这个词。
  
 
  
  
 “知道”和“懂”完全是两码事。
  
 
  
  
 就像爆款短视频里的男主人公,他觉得自己赚钱男靠直觉,亏钱是自己的直觉不准了。但其实,这里面就没有“直觉”什么事。他的赚钱和亏钱都来自于两个字:运气。
  
 
  
  
 所以,积累工作上的直觉,对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它在关键时刻能帮我们少犯错,而如果你对一些领域没有研究,就靠直觉做事,那你相当于在“赌博”。
  
 
  
  
 总结一下,我们人性中的第一个偏差是,总喜欢把直觉挂在嘴上。可是,我们忽略了有效直觉的形成,是需要时间和环境的。没有土壤的直觉,并不值得信赖。

7. 直觉有用?

我们常以为,那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大多只发生在月黑风高的偏僻小巷,地下的停车场,深夜的网约车。
  
  事实上,许多危险就发生在平淡无奇某一天,发生在那些你走过千万遍也没出过任何问题的回家路上。 
  
  那些穷凶恶极的杀人魔和常人之间并没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黑色能量扎根于我们内心,只不过有些人只感到一阵小风小浪,随即风平浪静;而有些人则像处于漩涡中心,无法自救,只有将你我都毁灭。 
  
 认识到这点,你才能更好地识别那些看似友好的杀人犯,险恶的司机,纵火的保姆,暴力的乘客……当我们接受这个观点,你才不会被“这人看上去不像坏人”所轻易迷惑。
  
 但在我们的认知里,危险事件通常被当成意外,它被贴上猝不及防,突如其来的标签,因此我们也深信自己无法预测危险。
  
 刚下飞机的你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路有点吃力,这时,迎面走来一个年轻人,他问你要不要帮忙,你怎么判断对方是出于善意,还是别有居心?
  
 《恐惧给你的礼物》一书给了我答案。那就是——相信直觉。为了不误伤好人,更为了保护自己,听从直觉指引变得至关重要。
  
 如果对方面向和善,体格也不强壮,可你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异样感呢?你可以明确地说不。
  
 当他假装没听到你的拒绝,并继续对你说女孩子警惕点好,但有时也不用太逞强,我是看你拿这么多东西才帮你之类的等安抚情绪的话时,你就真该警惕并立刻转身离开。哪怕他只是对你有意思,这种无视拒绝信号的人,将来也很可能给你带来麻烦。
  
 本书的作者加文·德·贝克尔曾是美国总统的安全顾问,是世界顶级的危险预测专家,他致力于研究情景中的暴力与危险,并指导我们如何快速捕捉危险信息,保护自身安全。
  
 以上情景只是危险场景里的一小块拼图。
  
 电梯门打开,里面有个看似平常却让你害怕的人,进还是不进?
  
 一个人打车,司机夸你好看,面对突如其来的赞美你感到不适,该立刻联系朋友并找借口下车吗?
  
 新来的保姆到底靠不靠谱?怎么判断他会不会伤害家人?
  
 有男人向你示好并对你穷追不舍,你感觉遇到了麻烦,要怎么拒绝才不会惹祸上身?
  
 你的丈夫因为喝醉酒动手打你,事后追悔莫及向你忏悔,你要轻易原谅吗?
  
 你该如何确认约会对象将来是否会给你带来麻烦?
  
 你的恋人很在意你的行程,总是问你去哪,做什么,并解释自己只是关心则乱,你该了断这段关系吗?
  
 遭遇敲诈,如何最大程度不被控制?
  
 买了新房准备装修,但你家狗狗一反平常,对上门来的承包商不停咆哮,该不该换一家装修公司?
  
 你一生中担忧的大多数事情究竟有多少会真的发生?
  
 ……
  
 遇到以上种种状况,你该听从直觉还是理性?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直觉总是存在偏见。我们更相信那些严谨的逻辑思考,那些不受感情干扰的结论。 所以即使是错误的逻辑,也有人盲目崇拜;而即便是正确的直觉,也会被人贴上运气好,不靠谱的标签。 
  
 有些女性会用“他看起来是个好人”“我是不是太多疑”来否定害怕的直觉,用作者的话说这和主动配合攻击者没什么两样。
  
 “动物为了生存,必须通过对恐惧做出回应,以保护自己。”动物本能如此,人类反而会因为相信直觉而感到羞愧。我们总认为自己的想法有点可笑,更不会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天赋而感到幸运,自然更不会相信,那些恐怖的想法也许根本就不是玩笑。
  
 本书作者通过无数惊心动魄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关键时刻,直觉能救你于危难之中。当恐惧,坐立难安,黑色幽默,犹豫,疑惑等感觉突然来袭时,切记要珍视直觉的指引。
  
  你需要牢记的是:危险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感觉出来的。 
  
 作者不仅强调直觉的重要性,还详细描述了在各种危险情景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其中一种常见的危险分子,叫做“骚扰者”。
  
 某天,你乘坐飞机前往A城市。
  
 坐你身旁的大约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男人,他正在听歌。途中,他摘下耳机,用一种搭讪的口吻对你说:“这耳机听起音乐来真心不过瘾。”话音刚落,他便向你伸出手,说:“我是XX。”
  
 你感到一丝疑惑,但依旧出于礼貌回应了对方。
  
 接着,男人说道:“讨厌来到一座城市后,没个接我的人。朋友有时候真靠不住阿,说好的来接机,临时又被妹子约走了。”
  
 这时你放松了警惕,便对他说道:“我是到这里出差的,也是刚来。”
  
 “感觉你独立性应该没我这么强吧,我很享受一个人探索新城市。”你一听便反驳道,我也是一个人过来工作阿,这不算独立吗?
  
 “你说话的方式倒很像我从前的一个朋友,看起来你也是个有主见的姑娘。”一边说,一边把他在飞机上买的果汁递给你,“给你,还没开封。”
  
 你婉言拒绝,但拗不过这个人的坚持:“别顾虑啦,能和你聊这么多我很开心。”于是你接过了这瓶果汁。
  
 “我去下洗手间。”临走前还不忘微笑地说道:我觉得你的眼睛很好看。”
  
 ……
  
 以上故事并非虚构,这是作者本人在飞机上亲眼目睹的事件,我稍作了修改和删减。
  
 男人的诡计并没有得逞,因为作者早已识破他的手段,趁着男子去洗手间的空隙告诉该女孩,待会他会约你搭便车,但他不是好人。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套路呢?其实女孩子一开始也有些疑惑,但随后却放松了警惕。
  
 短短几分钟的交谈,该男子使出了 6种手段: 
  
 1 强行拉关系(强调他们都是刚来到这座新城市);
  
 2 堆砌细节(他的耳机,还有所谓从前的朋友);
  
 3 “放高利贷”(请她喝果汁);
  
 4 摆“迷魂阵”(夸女孩儿眼睛美);
  
 5 贴标签(你看起来没我独立);
  
 6 无视女孩儿的拒绝(女孩婉拒递来的果汁,男人却视而不见)
  
 另外作者还提到了 第7种 :主动承诺。它是一种准确无误的危险讯号,通常带有可疑的动机,表明说话者想急于获取你的信任,对此我们必须心存疑虑,并且提醒自己:这个人为什么要说服我?
  
 通过以上故事不难发现,许多危险早在发生之前就透露出讯号,也许你第一时间就已感到不对劲,只是你不够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面对伎俩重重的骗子,稍一不留神就被带入了圈套。
  
  态度友好绝不等于内心善良,它只是社交场所的一种策略,更是危险分子蓄意制造的圈套。请记住,最终想要控制你的人,大多正以“好人”形象示人。 
  
 《恐惧给你的礼物》里详述了各种不同场景下的具体应对方案,当然,其核心是相信你的直觉。
  
 “除非你感受到真正的恐惧,否则没有什么值得你恐惧。”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担忧并不等于恐惧,它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恐惧。
  
 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很容易陷入臆想的恐惧,这是一种对未发生事情的担忧,它只存在于你的想法里。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担忧正预示着这件事很可能不会发生。
  
  而真正的恐惧是一种求生信号,它能让你在遭遇麻烦和危机时,骤然释放出不适甚至恐惧感。 
  
 就好比你走在幽暗的街道上,面对每个走来的行人都感到害怕,那你的恐惧只是种对未知的担忧。但是,如果你走在路上,忽然害怕迎面而来的人,那么你的恐惧一定有所依据,这时请千万相信心底传递出的感觉,第一时间保护自己的安全。
  
 虽然我们生活在危机四伏的世界,但总体说来这个世界依然是安全的。了解如何预测和躲避危险,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更重要的是,希望每个人只有在风暴来临之际才会感知到危险,其他时刻都能沐浴在暖阳地照拂中尽享人生。

直觉有用?

8. 直觉准吗?

直觉往往是不十分准确的。
直觉指在已往经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突发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的能力,以及基于这种能力而产生的思想。这种直接觉察所把握的是事物的本质,它不是感性知觉,而是一种思维活动。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它却具有感性知觉的真接性而不体现理性思维的间接性,也不遵循理性思维的一般逻辑程序,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压缩了的跳跃式认知过程。直觉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不通过分析、证明等中介环节而直接了解或认知事物的本质。但这种思维又以丰富的直接或间接实践经验为客观基础,以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和锻炼为主观条件,直觉思维的心理机制尚在探讨中。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大量经验材料的积累和对目标长期反复探求的压力,往往因某一偶然条件的呈现而诱发直觉。由直觉产生的创造性思想经过进一步加工,可以发展为科学假说,为科学研究开辟道路。
目前对直觉的认识尚不统一,唯心主义者反对上述唯物主义观点,把直觉理解为“天赋观念”或“神的启示”;直觉主义者认为直觉是一种下意识的内心体验,比理性认识更基本、更可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