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案例

2024-05-15 21:19

1.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

   导语: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ElliS)在美国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它有哪些案例可以分享呢?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一    我认识一个女孩小丽,她大学时学的是中文,后来,进入了一家广告公司,拥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年薪。按说,小丽应该过得不错,不会有跳槽的念头。
    一天,小丽为老总写一个活动的演讲稿,怎么也不能让老总满意。小丽硬着头皮改了七八次,可总被老总批得体无完肤,还说她完全不是搞文字的料。委屈的小丽不停地哭,想到了要跳槽。
    她认定是老总有意为难她。自己怎么碰到这么个挑剔的老板呢?真是命苦啊!一连几天,小丽都陷入这种痛苦又无法摆脱的情绪中不能自拔,当然,老总的发言稿也没再让她写,而是让比她早一年到公司,跟她毕业于同一所学校的师姐代劳了。
    对此,小丽很不高兴。一方面觉得老板针对了她,另一方面又觉得师姐代劳她的工作伤了她的自尊。我劝她说,工作上的困难,谁都遇到过。遇到了困难谁都不会高兴,关键是你自己怎么看待这个困难。没有一个老板会无缘无故地处处为难一个员工,他大不了可以开除你。这对你倒是一个磨炼的好机会,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本领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逼迫学到的。你不妨这样想想,并虚心一点跟你的师姐好好学习一下。她听从了我的意见。
    几天后,师姐和她共同完成了演讲稿,老板很满意,并拍着她的肩膀说:"小丽,你还是有潜力的,工作的时候要勤于把它们挖出来呀!"听了老板这样的肯定,她顿时又觉得老板是个和蔼的老头了。这个女孩的认知改变了,情绪改变了,结果也改变了。
    因此,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会错了意。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二    有一个年轻人,自我感觉很有才华,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于是便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有一天他决定跳海,但他刚跳下去就被一个老渔民用渔网捞了起来。
    他很生气,冲着老渔民嚷道:“你什么意思,把我捞起来干什么?”
    老渔民说道:“年轻人,为什么跳海呀,你这么年轻多可惜呀!”
    于是年轻人就对老人诉说了他怀才不遇的苦衷。
    老渔民听完,说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运气来了。我正好是治怀才不遇的专家,我帮你治治吧。”
    年轻人很诧异,急忙问老渔民医治之法。
    老渔民说:“我有秘诀,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老渔民说着,顺手从沙滩上拣起一粒沙子,往旁边一扔,说:“年轻人,帮我去把我刚才扔掉的那粒沙子拣过来,然后我就告诉你。”
    年轻人听了很生气,说道:“你想耍我呀?这么多沙子,我怎么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
    老人听了,笑着说:“别生气,我这还有个条件,如果你满足了我这个条件,我也告诉你。我这里有一颗珍珠,我把它扔到沙滩上,你去给我找回来。”
    很显然,年轻人轻而易举地把珍珠拣了过来,交给了老渔民,并很虔诚地说:“老人家,我把珍珠拣过来了,可以告诉我秘诀了吧?”
    老渔民一脸安详,说道:“年轻人,秘诀我已经讲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之所以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是因为自己是无数沙子中的一粒,跟旁边的沙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如果自己是一颗珍珠,那么伯乐就会更容易地发现我们。所以说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伯乐,而是因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万马丛中能够让别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的千里马。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三
    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没办法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自己很傻很不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遭,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这时,你会怎想?"
    "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貌了!"年轻人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耐心地继续问。"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绪。很显然,让我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积月累,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
    比如,同样是失恋了,有的人放得下,认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有的人却伤心欲绝,认为自己今生可能都不会有爱了。再比如,在找工作面试失败后,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次面试只是试一试,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有的人则可能会想,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这两类人因为对事情的评价不同,他们的情绪体验当然不同。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

2. 合理情绪疗法经典案例

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没办法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自己很傻很不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遭,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这时,你会怎想?""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了!"年轻人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耐心地继续问。"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摘要】
合理情绪疗法经典案例【提问】
有一个年轻人失恋了,一直摆脱不了事实的打击,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没办法专心工作,因为无法集中精力,头脑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义。他认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却没有收到回报,自己很傻很不幸。于是,他找到了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告诉他,其实他的处境并没有那么遭,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减少了他的紧张情绪之后,心理医生给他举了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园的长凳上休息,把你最心爱的一本书放在长凳上,这时候走来一个人,径直走过来,坐在椅子上,把你的书压坏了。这时,你会怎想?""我一定很气愤,他怎么可以这样随便损坏别人的东西呢!太没有礼了!"年轻人说。"那我现在告诉你,他是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心理医生接着耐心地继续问。"哦--原来是个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长凳上放有东西!"年轻人摸摸头,想了一下,接着说,"谢天谢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书,要是油漆、或是什么尖锐的东西,他就惨了!""那你还会对他愤怒吗?"心理医生问。"当然不会,他是不小心才压坏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心理医生会心一笑:"同样的一件事情--他压坏了你的书,但是前后你的【回答】
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可能是因为我对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对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绪。很显然,让我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情绪ABC理论的观点。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积月累,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解释;C表示个体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同一件事,人们的看法不同,情绪体验也不同。比如,同样是失恋了,有的人放得下,认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有的人却伤心欲绝,认为自己今生可能都不会有爱了。再比如,在找工作面试失败后,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次面试只是试一试,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有的人则可能会想,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这两类人因为对【回答】
事情的评价不同,他们的情绪体验当然不同。对于上面这个失恋的年轻人来说,失恋只是一个诱发事件A,结果C是他情绪低落,生活受到影响,无法专心工作;而导致这个结果的,正是他的认知B--他认为自己付出了一定要收到对方的回报,自己太傻了,太不幸了。假如他换个想法--她这样不懂爱的女孩不值得自己去珍惜,现在她离开可能避免了以后她对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他的情绪体验显然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回答】

3.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感悟

      中原焦点团队,李倩坚持分享第681天,2021年12月5日。
  
 读书感悟:合理情绪疗法案例读后感: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咨询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分析者,也是权威信息的提供者和与求助者非理性观念对抗的辩论者,他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角色。对于来访者来说,当前的造成她困扰的不合理情绪,也许已经陪伴她非很长时间了,这种观念不会因为一时的顿悟而瞬间得到改善,当然,顿悟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咨询师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指导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咨询师要充分发挥并调动自己与求助者的认知功能,通过逻辑分析指出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并指导他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代替。在治疗中,咨询师并没有对求助者进行过多的共情和鼓励,也没有让求助者对情绪有所宣泄。咨询师一直处在非常现实的,客观的位置上,并且引导求助者也要从这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关键。
  
    摘录:咨询师: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如果你能认识到你现在的情绪状态,是你脑中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么你或许就能控制住你的情绪。
  
 求助者:会是这样吗?
  
 ……
  
 咨询师:你是说你丈夫必须爱你,像你爱他一样爱你吗?
  
 来访者:对,他必须也应该这样做。
  
 求助者:因为他是我丈夫,我应该得到回报。
  
 咨询师:为什么?因为他是你丈夫,他就必须爱你。
  
 求助者:你好像在为他辩护,难道他这样对我就有理了吗?
  
 咨询师:这不是为谁辩护,也不是有理没理的问题,你可以希望他爱你,实际上,很多人都是有这样的希望,但是你无法要求他必须爱你,因为这太难做到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看问题恰恰在这里,因为你有了这样必须的要求,而他又难以实现,所以你才像现在这样。
  
 求助者:是的,如果我没有这样的要求,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但是我还是难以放弃。
  
 ……
  
 咨询师:我们假设有一个男人爱上了你,对你非常好,你却不爱他,这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对不对?
  
 求助者:是的,曾经有过。
  
 咨询师:你是怎么做的?是不是也像他对你那样?
  
 求助者:没有,我最终离开了他。
  
 咨询师:为什么呢?
  
 求助者:因为没有什么理由要求,我必须爱他,我也做不到这一点。
  
 ……
  
 咨询师:有一个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有了不合理信念,是把这个规则用反了。我们将这类想法称为“反黄金规则”,就是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该如何对待我,这是对人的一种不合理的信念,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总这么想,你会越来越恼火。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样子我确实不该有这样的想法……
  
 咨询师:看你的不合理观念又来了,刚才那个是对别人,这个却是对你自己,谁说你不该有这样的想法?类似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但是我们要学会把对自己或对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或者“想要”这样,当我们不希望或不想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的情绪就会仅仅是一种失望,而不是过分强烈的怨恨自己或怨恨别人。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感悟

4. 情绪治疗的经典案例你知道吗?


5. 理性情绪疗法案例分析

访客:男,22岁,大学四年级。
主要抱怨: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经常做噩梦,持续一个多月。
自杀:我很快毕业并申请了一些单元,但没有人被录取。我不是著名的大学毕业生,所以为什么我没有被录用?非知名品牌的大学生被视为垃圾学校的学生。现在我不想读书了,找不到工作,大学已经白了四年了。找工作也是一种竞争,问其他学生很尴尬。
诊断:
1、症状:
心理:焦虑,沮丧
生理:入睡,经常做噩梦
2、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标准:没有器质性病变。
按照区分心理常态和异常的三项原则,统一主观和客观世界,调整心理活动,人格相对稳定,自我智慧完美,心理疾病被排除在外。
没有因求职引起的变形的矛盾,我们排除了神经症。
没有普遍性,不良情绪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时间超过一个月,社交功能略有受损,严重的心理问题得以消除。

原因分析:心理:
1、认知问题:不是著名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四年制大学是白人。
2、情绪焦虑和沮丧
3、人际关系:与同学的互动很少
社会:我找不到工作
五,协商目的:
短期目标:使访客摆脱找不到工作的阴影,对自己更有信心,更积极地寻找工作。
最终目标是改善访客的个性,使他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六、咨询理论
理性情绪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Ellis)于1950年代创立。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非理性和非理性信念,并用正确的信念代替错误的信念。 ABC理论是理性情感疗法的基础理论。
七、咨询程序
1、与访客交谈以发现非理性信念是绝对的。我已经仔细阅读并泛化了太多。访客认为他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不是著名的大学生。这是绝对的。这是读心术,因为您被视为垃圾学校的学生,而不是知名的大学生。我找不到大学四年的工作,这是白人。
2、使访客了解自己担心,痛苦且难以入睡梦night不是因为他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他的非理性信念。运用ABC理论,我发现他的钉子是他想毕业但找不到工作,原因是他不是著名的大学生,所以找不到工作。就是那样对此事件的反应是焦虑,烦躁,入睡困难,噩梦和缺乏与同学约会。
3、我想讨论他的非理性信念,以帮助他理解这些观念的非理性,并让他们放弃这些非理性的观念。
我想用问题和夸张来讨论他的不公正信念。绝对问:“除非您是著名的大学生,否则找不到工作吗?”,“您如何做?您知道别人的想法吗?”您觉得他们是吗?”,讨论概括。 “你上大学只是为了找工作吗?”
关于绝对化的夸大辩论“所有知名大学生都能找到工作吗?所有非品牌大学生都能找到工作吗?”心态讨论“您认为吗?我在笼统地说:“除了大学的研究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找到工作之外,它们全都没用吗?”
4、上一所大学可以帮助游客树立理性的信念,这不仅与找到工作有关,而且与提高他们提高学生知识和素质的能力有关。此外,找不到工作不仅取决于学校的情况,还取决于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果学生有足够的成绩和能力,就业就不会困难。
经验:
尽管让我对理性的情感疗法有了更好的了解,但这项工作使我比以前的工作要简单得多,但是对非理性信念的讨论还不够,所以我还需要更多练习。

理性情绪疗法案例分析

6. 如何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对自我不良情绪进行分析与调试

1.积极地自我暗示,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表达等形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里过程。2.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3.适度宣泄,适度宣泄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摘要】
如何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对自我不良情绪进行分析与调试【提问】
1.积极地自我暗示,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表达等形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里过程。2.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3.适度宣泄,适度宣泄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回答】

7. 情绪调节的方法有哪些请结合自身案例分析500字?

1、心理暗示法
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
2、注意力转移法
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去,如:外出散步,看看电影、电视、读读书、打打球、下盘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
3、适度宣泄法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情绪得以缓解、轻松。因此,遇有不良情绪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宣泄”;宣泄一般是在背地里,在知心朋友中进行的。
4、自我安慰法
当一个人遇有不幸或挫折时,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说明或辩解。如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或寻找的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
5、交往调节法
某些不良情绪常常是由人际关系矛盾和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因此,当我们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有了烦恼时,能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往、谈心,比一个人独处胡思乱想、自怨自艾要好得多。因此,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找合适的人谈一谈,具有缓和、抚慰、稳定情绪的作用。
6、情绪升华法
升华是改变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和欲望,而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是对消极情绪的一种高水平的宣泄,是将消极情感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如一同学因失恋而痛苦万分,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立志做生活的强者,证明自己的能力。



扩展资料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手势、语调等能使言语信息表达得更加明显或确定。
从信息交流的发生上看,表情交流比言语交流要早得多,如在前言语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唯一手段就是情绪。情绪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功能。它可以作为社会的黏合剂,使人们接近某些人;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的阻隔剂,使人们远离某些人。
如某人暴怒时,可能会后退或碍于他的身份而压抑自已的消极情绪,不让它表露出来。由此可见,人所体验到的情绪,对其社会行为有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管理

情绪调节的方法有哪些请结合自身案例分析500字?

8.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情绪疗法解决我们的情绪困扰

一对夫妻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丈夫有家庭暴力,经常当着三个儿子的面打他的妻子。
大儿子看到了,觉得婚姻太可怕了,长大了便不结婚,成了丁克一族。
二儿子看到了,觉得当妈太不容易了。长大以后娶了老婆要对老婆好,不能打老婆。
小儿子看到了,觉得老婆娶了就是用来打的。长大以后娶了老婆便像他爸爸那样,经常打老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个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学常识——ABC理论。这个心理学常识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一起来跟随哲学诗画详细了解下,或许能对你的情绪管理有所帮助。
1,何为ABC理论?
ABC理论(又叫ABR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长期实践中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 简称RET )的重要组成部分。A 代表诱发事件( activating events),B( beliefs)代表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包括不合理信念B1和合理信念B2),C ( consequences)代表继诱发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包括错误的反应C1和正确的反应C2)。
该理论的要点:情绪或不良行为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诱发性事件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直接的起因是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情绪郁闷拥堵的产生,从而做出一些不正确的事情。
2,案例解析
大学生网游成瘾,甚至影响学业,这是众多大学司空见惯的事情。经过ABRC理论的分析,总结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有:
(1)生活学习没有目标。
(2)自我安全感欠缺。
(3)内向,不善于人际交往。
(4)现实社会不能满足其需求。
(5)自控能力不足,易受外界干扰等。下面以自控能力不足,易受外界干扰为例应用ABRC理论来分析。
例如: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考入一所名牌大学的定向生,进大学后,该生没有了像初高中那样的升学压力了,因为是定向生,工作也不愁了。于是在大一他便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在室友的鼓动下,该生开始学习网络游戏,起初还没什么,学习也没受到影响。虽然老师经常告诉他们在大学不要沉迷网络,一旦上瘾,很难自拔。但该生却认为“玩游戏无害”,“玩游戏是打发无聊时间的最好方法”,“没有比上网更刺激的事了”。大二下学期,该生已经完全陷入了网游,每天蹲在宿舍玩游戏,也很少参加课余活动,甚至开始旷课,成绩也一落千丈。
在上面这个案例里面,A指代的是网络游戏,B指代的是“玩游戏无害”,“玩游戏是打发无聊时间的最好办法”的认识,C指代的是开始旷课,成绩一落千丈。R的任务则是要帮助该生认识到大学时代应该用更多时间去扩充自己的知识和交往能力,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等,而不是用玩游戏来打发所谓无聊的时间,同时也要认识到玩游戏是有害的。
首先,引导他们对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下降,人际关系淡薄有所认识,改变已形成的信念,如“玩游戏无害”,“没有比上网更刺激的事了”等,让其充分认识到成瘾后的严重影响;其次,让当事人进行自我辩论,即让他想象上网成瘾后的种种后果,如成绩下降、对不起父母等,在网瘾复发时让“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进行辩论让内心的道德感、责任感与罪恶感和失败感作斗争,从感情上战胜自己,痛下戒除网瘾的决心。增强自己的戒网动机。
3,我们为何会产生情绪困扰?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和认识。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埃利斯通过多年的观察和调研发现,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即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一切取决于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看法。比如,同样是报考英语考试,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同样是找工作,有的人很快就入职了,有的人却整日抱怨,始终无法摆正自己位置。同样是摔倒了,有的孩子是选择勇敢的自己站起来,而有的孩子就趴在那里,不停的哭。
这是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即我们个体对这件事本身的理解和态度。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不同的人,在看待同一件事时,其态度和看法完全不同。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4)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
5)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6)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7)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9)逃避可能、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10)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