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企业应该怎么做

2024-05-20 05:06

1.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企业应该怎么做

结合我国国情与发展的环境,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政府要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一是应健全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国内有关产学研合作法律的相对分散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建议在对现有相关法规政策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形式、各方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以及优惠政策等做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法规,从而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开展打造一个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严格、市场平等竞争的良好法律环境。二是完善财税政策。应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财政投入力度。以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为载体,设立相应的研究计划,财政扶持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税收补偿机制,激励企业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对符合规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品给出明确界定,并给予优先采购权,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第二,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目前,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还不健全,缺乏一个比较有效的社会科研资源整合机制,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到位,行为短期化、形式化,往往以临时组合争取政府项目为目的,缺少长期的战略性合作,缺乏满足产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性,缺乏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保障机制,大量的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是实施“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方式。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利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实现分层次、分阶段的风险责任。例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相应创新成果的市场适应性风险由企业承担,但企业可以采取提成、技术入股、技术持股的分配办法,将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得的报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减少企业的风险压力。二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息平台。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手段,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信息网,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咨询评价系统,为产学研各方提供合作项目的参考资料,也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互了解提供共享平台。三是加强科技中介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的技术服务、技术评估、技术经纪及信息咨询等职能,具体包括:统一制定中介服务机构的标准,对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定期的资格认定和复查,实施动态化管理,以引导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中介机构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变简单服务为多方面服务。
第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关键还是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问题。只有企业真正建立起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承担起技术创新的主体责任。一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式,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二是要切实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把更多精力财力投入到加强技术创新的基础性工作中,特别是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三是要积极融入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寻求建立与其他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创新联盟,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企业应该怎么做

2. 产学研用的体制机制

突破产学研用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科技生产力多年来,大学和科研机构大批的研究成果难以转移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20%,产业化不到5%。产学研用的状况与产业转型对自主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迫切需求存在很大反差。以2008年为例,企业在国内技术市场上达成的技术购买合同成交额为2163.5亿,其中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仅占1/10左右(263.9亿),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严重制约产学研用合作的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包括宏观管理体制、组织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其中深层次的、根本的原因是理念和价值观。因此,要把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里解放出来,把科研人员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出来,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大的突破,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科技人才,在体制机制改革中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价值理念。产学研用合作的关键在于突破产、学、研、用各自为政的壁垒,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利益,将隶属于各个不同管理体系的科技人才和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科研产出的最大效应。因此,推动和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科技人才,改变“先有成果,再找企业”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明确应用科研要以市场为导向,紧盯需求,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的机制,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链接”,在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推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例如,在化工领域,离子膜是“新中国几任化工部长的梦想”,曾三十年攻关没有突破。离子膜薄如蝉翼,被称之为“化学工业之母”和“化工皇冠上的明珠”,是我国基础产业氯碱工业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核心关键技术长期为杜邦公司垄断,市场价每吨高达1000万。我校张永明教授团队,与山东东岳集团长期合作,历经八年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工程研究,终于实现了几代化工人的夙愿,从根本上打破国外垄断,彻底解决我国氯碱离子膜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离子膜技术攻关成功,其关键在于高校和企业解放思想,敢于冒风险,勇于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突破思想障碍,实现科研与产业的紧密结合。2.完善法律法规,改变当前产学研用相关法律法规分散凌乱的状况,及时出台“产学研促进法”。产学研用合作不仅是围绕技术创新而展开的一系列经济行为的总和,也是一系列法律行为的综合,涉及到多种新的法律关系。这些法律关系或单独、依次呈现,或交叉错综呈现。产学研用合作往往不能通过市场行为自发解决,需要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安排,确立必要的准则,规范和约束合作行为,界定各类合作主体的职责和权益,建立共同投入、成果分享,技术、市场、管理等风险分担的机制,从而促进和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现有法律,仅有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第三十条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十二条对产学研合作有直接的规定,其它与产学研用合作相关的法律规范较为分散,系统性不强,有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操作性。因此,对于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最为有效的产学研用结合创新进行法律规范十分必要。在这方面,国外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如美国1980年出台的“拜杜法案”,明确政府支持的科研成果归所在单位所有,奖励发明人,对中小企业给予支持等,为释放美国的科技生产力起到里程碑意义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先后制定《大学等技术转让促进法》、《产业技术力强化法》、《产学官合作促进税制》等一系列法律 ,加大产学研用合作力度,推进技术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产学研用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同时也显露出种种缺陷和制度瓶颈,这实际上为促进产学研用合作立法创造了良好条件,“产学研促进法”的出台势在必行。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统筹协调机制。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瞄准需求,注重统筹协调。通过有力有效的沟通协调,消除障碍,理顺各个主体关系,调动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实现产学研用的“无缝链接”。其次,要制定产学研用专项扶持政策。政府应根据产学研用结合中多方参与的特点,在制定政策中应充分考虑各方需求与利益,保证各方利益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共享,提高和保护产学研用合作各方的积极性。第三,要设立产学研用合作专项引导资金。强化政府财政投入的引导和保障机制,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路子,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产学研用结合投入体系,从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 。第四,要大力扶持培养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扶持、培养生产力促进中心、评估咨询机构、科技信息中心、知识产权法律中介机构等一批自主创新的知识型的中介服务机构,并依托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产学研信息交流服务平台,通过不同类型的中介服务机构,解决产学研结合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后,要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在加快高校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与考核体系。积极落实国家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参与产学研结合。

3.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由什么牵头

法律分析: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第三条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7.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8.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9.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1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由什么牵头

4.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什么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将极大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不再像过去那样弱小了,尤其是出现了一批创新型的领军企业,针对产业前沿技术展开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也有能力牵头联合大学和院所开发前沿技术。这种历史性的变革,决定了创新型的领军企业可以在国家的科技计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扩展资料:
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措施:
要实现“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真正落地,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或管理办法加以引导和推进。过去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可以在推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过程中加以借鉴。
要切实推动领军企业在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深化改革当前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的一些制度和惯例,更好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5. 扎实推进产学研用战略合作

2014年1月8日,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京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与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伟分别代表双方在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地科院副院长董树文、吴珍汉,亿阳集团总裁助理李兆伟,亿阳矿业董事长梁再森、高级顾问章安生、总裁助理赵更书,院办公室、科技处、实验管理处、尾矿利用中心、全球矿产资源战略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全球矿产资源获取、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等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搭建产学研用平台,通过整合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资源,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014年1月15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北京签署了联合研发引进多功能5000吨大压机的合作协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万清祥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来时、深部物质研究专家王超,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董树文副院长,吴珍汉副院长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出席了协议签署仪式。长期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此次联合设计和研制多功能5000吨大压机、共同建设国际一流的地球深部物质高温高压实验室,可以充分发挥“科教战略联盟”的协同创新与集成创新优势,在模拟地壳和上地幔岩石环境与地质过程、深源地震、成矿机理、能源开发和新型材料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座谈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署联合研发引进多功能大压机合作协议

2014年5月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动物化石保护开发与研究工作三方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邱占祥院士、周忠和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王瑞江副院长、吴珍汉副院长、地质所高锦曦副所长等相关领导专家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甘肃省临夏州副州长王建华主持。三方同意设立临夏盆地古动物化石保护与研究科学指导委员会,中科院周忠和院士任委员会主任,董树文副院长任委员会副主任。根据协议,中国地质科学院将积极组织本单位研究人员,在临夏盆地基础地质学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推动临夏和政古动物化石的研究和保护。

签署古动物化石保护开发与研究工作三方合作协议


中国地质科学院与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贵阳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4年5月26日,中国地质科学院与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贵阳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贵州矿产资源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王小烈书记与西南能矿集团总经理赵震海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签订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地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副院长吴珍汉一行与西南能矿集团进行了座谈。王小烈书记、李在文董事长分别介绍了各自优势,双方将在地质找矿和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014年7月7日,中国地质科学院与西南能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签订了联合共建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协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朱立新,副院长吴珍汉,肖序常院士、陈毓川院士、毛景文副所长,西南能矿集团董事长李在文,副董事长、总经理赵震海以及双方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前,双方进行了座谈。此项工作旨在落实双方《科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产学研用结合平台、培养企业高层次人才、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扎实推进产学研用战略合作

6. 怎么搭建新型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

23日下午,西北大学、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今天签约的两个项目,一个是胶原蛋白在医学材料领域深入应用的项目,另一个是稀有人参皂苷在预防医学和营养医学方面的应用项目。我们计划把这两个项目在高新区进行转化,两个项目转化后预计将带来80亿元到110亿元产值。”昨日签约仪式后,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西北大学、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国内外对于安全高效人源性胶原蛋白的迫切需求,立足全长胶原蛋白的发酵合成及其衍生生物医用材料的精细制造技术,在功能修复敷料和体内可植入型医疗器械行业领域重点研发创新性胶原类生物医用材料和产品,全力打造集生物技术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于一体的标志性基地,技术转让金额1亿元,项目计划投资4亿元,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达30亿元。
“同时双方立足研究高效抗肿瘤、降压、降血糖系列稀有人参皂苷生物发酵合成与酶法修饰转化的产业化制备技术,开展新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及新功效研究为主的创新药物开发,研制一批新型预防医学和营养医学产品,实现多种高活性抗肿瘤化合物从实验室毫克级的水平跨越式实现百公斤级生产,技术转让金额1亿元,项目计划投资6亿元,建成后年产值预计达50亿元。”严建亚表示,两个项目的落地转化,可为我省创新医疗器械、新药、预防医学产品研发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助推相关领域快速发展,搭建新型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围绕生物医药领域全力打造硬科技之都,助推“大西安”建设。

了解到,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生物材料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其聚焦于皮肤区学、医疗器械、预防医学和营养医学三大健康产业方向,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典型代表。该公司研发的类人胶原蛋白核心技术被陕西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际级领先水平。获得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位列该领域第一)、2016年国家专利金奖、2017年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公司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建了‘陕西省生物材料重点创新团队’及两个省级工程中心,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严建亚说,通过相关平台,企业收集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意见等,并将这些反馈给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这样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会充分考虑用户意见、需求方向,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企业和产业及产品结合得更紧密,院士工作站研发成果更贴近市场和消费者,所以成果更容易转化。” 

7.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什么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将极大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企业的技术能力不再像过去那样弱小了,尤其是出现了一批创新型的领军企业,针对产业前沿技术展开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也有能力牵头联合大学和院所开发前沿技术。这种历史性的变革,决定了创新型的领军企业可以在国家的科技计划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扩展资料:
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措施:
要实现“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真正落地,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政策或管理办法加以引导和推进。过去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可以在推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的过程中加以借鉴。
要切实推动领军企业在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结合企业的特点,深化改革当前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的一些制度和惯例,更好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什么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

8. “产、学、研”一体化

学:提出“爱的教育&快乐学习”的理念,投资近4亿元创建了沈阳北软职业技术学院(非营利性),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的“青春号”,倾力培养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的“互联网+工业”的两化融合型人才近万名。
  
        研:拥有多语言协同翻译国家工程实验室,国防创新团队;省高校创新团队;省重点工程中心和实验室;拥有机器翻译和知识工程管理等人工智能领域里一流的研究团队,打造了具有整体国际领先水平的协同翻译生产线,提出大数据比特能理论和管道技术,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火炬计划、国防预研、国防基础科研等项目70余项。
  
        产:在国内率先打造了为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服务的工业互联网--中国工业淘堡网;拥有涉及8种语言,2000余个行业,100多个国家的专利、标准、论文和情报2亿余篇;拥有150万个比特能-机器人,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工业大数据云平台;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评为“中国互联网+百佳实践(协同制造)”。 
  
 本着“企业少跑腿,服务送上门”的原则,助力优质营商环境建设,市经信委组织沈阳市智慧工业云平台服务人员进驻企业现场,实地进行企业上云部署和培训,将政策落实处。
  
 下面就让我带您走近“沈阳市智慧工业云”企业服务现场,感受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带来的创新活力。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
                                          
 沈阳华晨汽车集团
                                          
 沈阳三科核电设备制造公司
                                          
 沈阳华晨雷诺金杯公司
                                          
 中船重工(沈阳)辽海输油设备
                                          
 沈阳中钞信达金融设备公司
  
 现场火爆程度已经不允许我们逐一呈现给大家,随后会给大家陆续报道...
  
 “沈阳市智慧工业云平台”是沈阳市智能制造重点工程项目,面向全市优势、重点和新兴产业打造创新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信息服务云、创新服务云、定制服务云、外包服务云、咨询服务云”,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等全产业链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协作,为全市企业免费提供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企业知识服务中心。主要内容包括:全球专利、行业标准、科技文献、行业动态、市场招标、商机雷达、产业政策、政府动态、项目申报、客户名录、知识产权、行业专家、供需合作、产能发布、紧急招工板、技术供需、机加工厂等五十余项应用功能,通过信息获取、数据挖掘和智能推送等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管理决策能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