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主演是谁?

2024-05-06 00:25

1.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主演是谁?

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连姆?尼森出生于北爱尔兰,父母亲是学者,姊妹为教师。尼森曾经在吉尼斯啤酒厂做过叉车工,还当过卡车司机,助理建筑师以及业余拳击手。他也曾为了成为一名教师而在贝尔法斯特的圣  玛丽师范学院求学。但1976年,他加入贝尔法斯特剧场表演队伍,在戏剧“The Rising People”中奉献了第一次专业表演。
  两年后,他来到都柏林的阿比剧院继续演出经典剧目。在那里,他被导演约翰?保曼(John Boorman)发掘,演出了首部电影《黑暗时代》(Excalibur,1981)。随着本片的上映,陆续在20几部电影中演出各式各样的角色,其中包含和梅尔?吉柏逊、安东尼?霍普金斯合演的《叛逆巡航》(1984年)。他在片中饰演一位因质疑信仰而饱受折磨的神职人员,并因此获得Evening Standard戏剧奖。利亚姆?尼森接下来获得赞扬的电影有法庭片《铁律柔情》(1989年),他饰演一位又聋又哑的越战老兵;和戴安?基顿合演的《好母亲》(1989年),饰演一位狂热的雕刻家;及惊悚科幻片《魔侠震天雷》(1990年),饰演一位因意外毁容而被迫隐居的科学家。随后,在《天降神迹》(Leap of Faith,1992)和《贤伉俪》(Husbands and Wives,1992)中的出色表演,为尼森赢得了在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中扮演奥斯卡?辛德勒的机会。该片让尼森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提名。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主演是谁?

2.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真实故事是怎样的?

真实故事是这位
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1908年4月28日-1974年10月9日),
德意志商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暴行中,倾力拯救犹太人。他以生产军需品为名,聘用犹太人在他设於克拉科夫的工厂工作,从而拯救超过1,200名犹太人。

他生於波希米亚的斯维塔维(地处奥匈帝国,现在的捷克)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他的家庭在30年代的大萧条当中受到打击,并且加入纳粹党。辛德勒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一间位於克拉科夫、名为德国珐琅器工厂的企业,主要生产搪瓷器皿。他聘用了大约1,300名犹太人为他工作
因目睹1942年纳粹德国大举搜捕克拉科夫犹太人区内的犹太人,士兵将他们驱逐到位於波兰克拉科夫集中营,犹太人拚死匿藏逃避搜捕的情景令辛德勒震撼不已,因而启发他努力拯救被逼害的辛德勒犹太人(Schindlerjuden)。他与当地的指挥官阿蒙·歌德(Amon Göth)合作,让900名犹太人转送到邻近的工厂,这样至少比直接送往由德军管辖的集中营安全。辛德勒曾两次因意图谋反而被捕,但两次都避过牢狱之灾。辛德勒往往以贿赂政府官员藉以避过检查。随著德军节节败退,德军往往在红军前来解放集中营之前加紧屠杀居住在集中营内的犹太人。1944年10月,辛德勒设法将1,200名「工人」迁移到位於捷克布瑞恩利兹(Brünnlitz)的工场。当有他的犹太工人被误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他便会想尽办法让他的工人回到他身边。1945年5月布瑞恩利兹得到解放。

战後
战後辛德勒移居阿根廷。经过一连串投资失利後,他在1958年破产并返回德国。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於德国希尔德斯海姆逝世,享年66岁。(《辛德勒的名单》一片说他在法兰克福逝世)随後,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为表彰辛德勒在二次大战中竭力拯救犹太人的义行,嘉许他为「国际义人」(希伯来文:חסידי אומות העולם‎),而其葬礼在耶路撒冷锡安山,以基督教(罗马天主教)的形式举行。
--------------------------------------------
我个人觉得他超了不起的..

3.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角原型人物,在战后生活情况

奥斯卡·辛德勒
是一位德国人,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利用德国的战争,诱逼犹太人投资,再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在这让充满了杀戮与硝烟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1958年耶路撒冷的浩劫纪念馆宣布辛德勒为义人,并邀请他在义人大道上植树。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乡的兹维塔齐尔山上,每年都有许多许多幸存的犹太人及其后代来祭奠他的亡灵。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角原型人物,在战后生活情况

4. 为什么我们国家拍不出《辛德勒名单》这样的反映真实历史又能震撼人心的电影出来?

文化差异吧,我们讲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西方人更讲个人的力量。“人人都能救世界”。无论是故事还是电影,西方人着重强调个人对事件的贡献,通常描写一个人的经历及心态转变,给你讲人是怎么成为英雄的,很真实。包括“辛‘,主人公开始时没有那么高尚的觉悟,开始只是一个资本家,通过和犹太人的接触,包括看到德军的暴行才逐渐转变的。英雄不只是拿起枪反抗的人,也包括那些通过其他方式反抗的人。
    回头看我们的战争电影(包括其他艺术形式),我们塑造的英雄不外两种情况。一、已经加入一个阵营,在战争中逐渐脱颖而出,或成为领袖或壮烈牺牲,进而被称为为英雄。二、在战争中通过提高思想觉悟,通过自己努力,最后称为战胜方的一员,称为“英雄”中的一员。不能说故事不真实,也不能说人物不是英雄,但总觉得我们从不宣扬人性的光辉,总是在说一个人必须要达到某种政党级的标准后才能称为英雄。
    你想想我们拍的二战电影里,有哪个英雄是纯以个人身份去抵抗暴政的?你觉得我们又会不会去拍一个日本“英雄”是如何在战争中帮助中国人的?

5. 电影《辛德勒名单》源自真实历史,辛德勒当年救了多少

至少1100人
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德国人,商人。他拯救犹太人是利用了德国战争经济组织机构中的某些错误。利用德国的战争,诱逼德国人投资,再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在这充满了杀戮与硝烟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同时保护了1100名左右犹太人的生命,占波兰全部存活犹太人数量的1/4左右。

电影《辛德勒名单》源自真实历史,辛德勒当年救了多少

6.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真实故事是怎样的?

《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如此巨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他源于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   早在1982年,斯皮尔伯格收到他的制片人寄给他由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科内雅雷斯所著的《辛德勒的名单》,从不细读小说的斯皮尔伯格一反常态,不仅仔细阅读完这部小说,还当即拍板买下其改编、制片权。他意识到这是他渴望已久的题材,但他自知时机尚不成熟。直至10年以后,即进入1993年的春天,影界一些要人劝他放弃这部非商业性影片的拍摄计划,他所在电影公司的一个头面人物甚至提出:"与其拍此片,不如把钱捐给大屠杀博物馆。"这句话激怒了斯皮尔伯格,更促成了他下定决心不惜付出任何代价都要坚持拍成这部影片。电影公司最后作了让步,不得不让这位向来以游戏心态拍摄惊险片、恐怖片和科幻片而著称于世的"孩童"导演去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拒绝援请好莱坞影星主演,仅请一位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做副导演和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犹太人做影片顾问。就这祥,他仅耗资2300万美元就拍出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对斯皮尔伯格来说是一次新的体验,压抑的情感闸门一下打开,他说:"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象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   为了方便工作,斯皮尔伯格把家人接到了波兰,可每天14小时紧张的拍摄工作之后,亲人也无法把他从白天的思绪中解脱出来。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4个月后,影片在波兰封镜,身心疲惫的斯皮尔伯格脸上才终于露出一点笑容。   拍完此片,斯皮尔伯格谢绝了片酬并决定将个人赢利全部捐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7. 电影《辛德勒名单》在结尾,一位中年妇女,从人堆里捡走了辛德勒的外套,是为什么?

衣服原本是辛德勒夫人抱着的。

之后辛德勒夫人过去安慰辛德勒,衣服自然也掉在地下了。
安慰的人有很多,所以那位妇人就把衣服捡起来并把扣子解开,方便辛德勒及其夫人待会逃亡穿,算是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自己的感谢。

个人是不赞同那些所谓的解扣子意味着犹太人得到解脱的解读!大家好好的观赏电影嘛,干嘛非得弄的跟回答高中语文试卷阅读题一样啊...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做那位妇人,没有比“解扣子为了表达谢意”更应景的意思了。
这是件集中营的囚服,一会儿辛德勒逃命时就穿上了,这个解扣子的举动我想是因为辛德勒救了这么多人临末了还在自责没有救出更多人,而当战争终于要结束了他却要开始逃亡,想到这些这个女人有点哀怨吧,所以就帮恩人最后做一点事情

电影《辛德勒名单》在结尾,一位中年妇女,从人堆里捡走了辛德勒的外套,是为什么?

8.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主要是将什么内容

  辛德勒名单是关于纳粹屠犹题材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影片中,既揭示了军火商、纳粹分子奥斯卡·辛德勒由邪恶走向正义,回归人性,尽其所能营救犹太人的事迹,也从正面或侧面反映出了反派人物——阿蒙·高斯从一个常人堕落为杀人机器的复杂过程。高斯这个人物的蜕变给我带来的冲击,并不亚于辛德勒。所以我觉得,解析高斯,对我们理解这部影片,乃至这个时代,都有重要意义。
  尽管没有明确交代,但从一些情节和对话来看,高斯是维也纳人。奥地利直到1938年才被德国吞并。在此之前,高斯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想,大概也与常人无异吧。
  后来他成为了党卫军中校,主管克拉科夫的集中营。一方面,他保持着自己作为“人”的本性——有爱情,贪财(虽然不是好品质,但却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嗜酒,能为辛德勒说情。他喜欢海伦,却因为她是犹太人而不敢明确表示,只能把他安排在无生命危险的家中。当辛德勒试图挽救犹太人的时候,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为突破口,才说动了高斯。
  但另一方面,他的“兽性”逐渐膨胀,占据了主导。他奉上司之命大肆屠杀克拉科夫的犹太人。如果说这还只是奉命行事的话,那么他在别墅里肆意枪杀犹太人,恐怕不是为了钱、名,也不是受人所迫或受人指使,也不见得真的和犹太人有什么八辈子的大仇,只是为了“好玩”。辛德勒劝他像皇帝那样宽恕人,高斯就摆出一幅皇帝的架子。这只是为了“好玩”,而不是真的像宽恕他们。当他觉得不好玩的时候,又毫不犹豫地恢复了刽子手的本来面貌。
  这一切如何造成?纳粹的灌输无疑十分重要;但人有残忍的本性,当这种本性受诸如命令,或杀人场面的刺激,同时又缺少引导与制约时,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逐渐替代善良的一面,而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魔鬼。这是历史的悲剧。
  高斯是数百万纳粹军人的缩影。他们都是由凡人、好人沦为野兽的。高斯的悲剧也是数百万普通纳粹的悲剧,更是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悲剧。如何防止这种悲剧重演?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