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

2024-05-01 08:24

1.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1     一、小组名称: 
    “快乐好学生”成长小组/学龄期儿童成长小组
     二 、理念 
    1、小组形成的原因
    1.1学龄期儿童正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阶段,智力、求知、理解和学习能力增强,他们在这阶段的生活经历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青年后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小组活动可以在这方面予以较多的引导和培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1.2多数儿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现象,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效果。因此,开展小组活动,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使他们对事物能集中精神,提高注意力,这是做好每件事情的必要前提。
    1.3多数儿童做事半途而费,缺乏责任感,表现为没有耐力和毅力,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及相关品质。小组活动将通过相关活动内容,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毅力,使他们有更好的品质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1.4随着独生子女的家庭增多,家长对儿童过于溺爱,不敢让儿童独立活动,使儿童得不到必要的引导,从而使儿童养成依赖,无主见,以自我为中心,感情冷漠,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缺乏团体协作能力。我们的小组活动将通过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引导他们重塑良好的意志和品质,增强其协作和交往能力。
    1.5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锻炼自我,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2、相关理论
    2.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学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可以任人涂抹而留下深深的印迹。因此正确的引导儿童的认知和思维,将使他们从小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2.2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中所产生的态度塑造而成,因此我们针对学龄期儿童的特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习得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促成注意力的集中和耐力、毅力品质的形成。
    2.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模仿别人而学会的。小组活动将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交互环境,使他们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获得认知的改变,增强交往互助性,提升个人责任感和培养耐力和毅力。
     三、小组对象 
    在读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每个年级8个人,24人,12人/组,共两组。
     四、目标: 
    1、小组总目标: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使小组中的儿童能够获得小组经验,促成他们能集中精力学习,做事情有耐性和毅力,增强团体协作力,从而促进学习进步,增进儿童健全发展。
    2、具体目标:
    (1)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2)培养儿童的耐力、毅力。
    (3)增强儿童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五、小组的特征 
    1、小组的性质:通过对成员的引导,提高成员对事物的注意力、耐力、毅力及其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小组持续时间:2周
    3、小组规模:督导1人,工作人员6人,小组成员 12人/组。
    4、聚会频率: 2次/周,共3次
    5、聚会的时间: 周五下午5:00-6:00,周六下午4:00-5:00
     六、小组工作者及训练计划 
    1、小组工作者:徐勇、黎小丽、肖林、林泉、唐婧茹、王田
    2、训练计划:活动前星期3,4进行训练。
     七、招募方式及甄选标准 
    1、小组成员的来源:雅安六小3年级-5年级学生。
    2、宣传招募方法:志愿参加,随机挑选
    3、允许招募的时间:20xx年6月15日 星期五
    4、甄选标准:随机挑选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2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 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适应和发展的小环境,与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影响日趋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学校和家庭的影响。进入初高中后,青少年的同伴群体开始由主要是同村的小孩转变为各种各样的同学,年纪的增长,家庭学校所能管理的范围有限,很难有效的指导孩子的成长。此时期的青少年渴望被认同,在同伴群体中从事脱离成人控制的独立性活动,群体内的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很多青少年都是由于交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受到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群体价值观影响,从而一步步走上错误的道路。
    因此对村中青少年开展 “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的主题活动,帮助其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帮助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网络十分必要。
    3、问题的成因:
    (1)社区原因:所在村名是xx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落,归属。落约有两百户人家,到我们那一代止,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如今村民的生活渐渐富裕,家家都建成了新房,开始从原来密集型的房屋建设转为散落的建筑,新建的房屋都不约而同的有个巨大的围墙和一扇巨大的铁门,家庭与家庭的交流频率降低,孩子互相串门的机会少了,社区的人际关系不如之前密切。从小学升初中后,原本在一起玩的同村伙伴开始习惯自己一个人躲在家里看电视,同村落的同伴群体影响降低,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发展。
    (2)家庭原因:家庭是一个人最先接触的环境,父母担任着教育孩子的重要角色,但是由于农村的家长教育水平都比较低下,教育方式有欠妥当,不能很好地扮演孩子的人格教育角色。另外由于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宠溺加上没有血缘上的亲密同伴,这些都不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
    (3)学校原因:村落的孩子大多是在同一所公立学校读书,此学校的升学率十分低下,各色学生混杂。另外初高中的义务教育模式使得学校和老师更注重的不出事就好,更在意的是卷面上的成绩而不是青少年的人格成长,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缺乏很好地引导,学习环境也十分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4)个人原因:此年龄段的孩子多叛逆,有自己的想法,极易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
    4、问题导致的后果:
    青少年是世界观的萌芽时期,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此时期的同辈影响又尤为巨大。若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将出现许多问题,影响社区安全和社会稳定,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
    5、理论基础: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在本次活动中,通过服务对象在“拍卖我的人生环节”的侧重选择,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赋权原则:强调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利,挖掘和激发案主潜能的过程、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让案主充分行使相关权利以调动 其积极性,达到增强案主参与意识的效果。
    (3) 镜中自我理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在本次活动中,案主通过从同伴处获得的赞美与肯定,从而增强信心,以自己的优势来达到他们的期望和目标。
    (4)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建立较高的自信心。社工可通过树立榜样或者让案主明白榜样的意义,相信案主的学习能力,及时的通过奖励肯定案主好的行为和细微的改变,对于案主的偏差行为给予惩罚,从而使案主更好地学习。
    6、可行性分析:
    对于参与者来说,村中的青少年在假期的时间比较多,内心也极其渴望有伙伴一起玩,参与热情会比较高;另外村中的大学生比较少,如果有人主持他们会非常乐意,家长的支持度高;对于村委方面,由于活动所需经费基本为零,所以能得到村委大力支持。
     三、小组性质及活动介绍 
    1、小组名称:“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2、小组形式:培训小组
    3、举行时间:20xx年7月14日——20xx年7月28日
    4、小组时间:每周6下午15:30—17:00,共3场小组活动
    5、小组地点:xx村活动广场旁的大榕树下
    6、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7、小组规模:10人—15人
     四、小组目标 
    通过3次的小组活动,帮助青少年在有趣的小组活动中肯定自身优点,树立个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积极的群体价值取向,帮助建立健康的互助朋辈支持网络。
     五、具体目标 
    1、通过青少年成长小组提升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让青少年获得朋辈的支持,建立起自身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2、通过成长小组使青少年肯定自我优点,提升自我认知、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他们懂得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适应环境和主观选择的双重性,让他们能通过主观选择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使他们真正的能够发现自我的需求和价值取向。
     六、组员的招募 
    组员主要是所在村落的13-16岁的青少年也可以是邻村的青少年,通过和村长的交流利用广播通知,自愿参加的方式。
     七、小组的活动阶段 
    第一次小组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7月14日星期六,15:30---17:00
    活动地点:xx村活动广场旁的大榕树下
    活动主题:“团队融合”
    第二次小组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7月21日星期六,15:30---17:00
    活动地点:xx村活动广场旁的大榕树下
    活动主题:“朋辈互助,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第三次小组活动
    活动时间:20xx年7月28日星期六,15:00---17:00
    活动地点:xx村活动广场旁的大榕树下
    活动主题:“我的人生我做主”
     八、小组日程表 
    1、准备阶段:20xx年7月8日—20xx年
    7月13日 整体策划、需求评估、方案设计、宣传招募对象、寻找志愿者
    2、实施阶段:20xx年7月14日—20xx年7月28日
    小组实施每周六一次,每次1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
    3、结束阶段:20xx年7月28日—20xx年7月30日
    评估小组活动的效果
     九.预计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十、评估方法 
    1. 运用观察法评估,领导者或助手通过观察组员3次活动的前后对比,看组员的参与度
    2.从出席率及参与,投入程度作评估。
    3.透过与组员的对具体实施过程的分析和评论,结论的总结和上传工作,来知道他们对小组的感受及意见。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3     一、背景 
    通过在社区调查了解,名海社区共有小学生人数1690人。大部分都是随父母一起居住的深圳户籍。社工了解到有许多社区儿童有社交、网瘾、厌学等成长方面的不良习惯,在小学四五年级年龄段的普遍问题是成长中有许多的不良行为,各种压力和烦恼缺乏合理的舒缓渠道。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家庭原因,还包括来自社会舆论导向的原因。大部分家长想方设法把那些能出人头地的一技之长融合到孩子的个性中去,却忘记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加上沟通方式有问题,孩子心中积压的东西越来越多,转而接触社会上的新奇事物,缺乏自控力,形成许多不良行为,一发不可收拾,给健康成长带来巨大隐患。 正因为此,本小组希望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通过分享、支持、鼓励,使小组成员加深自我认识,澄清角色和改善与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加强与同学、玩伴、老师、亲朋好友等的交流,减轻成长中的烦恼和压力,从而拥有积极美好的青少年生活。
     二、理念 
    1..相信人的潜能,包括生理、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美感的等方面。
    2.尊重原则,社会工作者尊重每个组员的个体差异。
    3.个别化原则,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
    4. 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保护每个小组成员的隐私。
    5.不批判原则
     三、理论架构 
    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即满足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与别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避免恐惧和焦虑;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希望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或被群体接纳;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成长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不能被满足,这往往会导致案主在今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交困难、厌学、青少年犯罪等等。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协助组员解决问题时,应协助儿童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儿童的分享与团队协作意识,矫正儿童的不正常行为,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本小组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活动正确引导组员的思维,矫正儿童的异常行为,舒缓儿童成长中的压力,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
    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关理论.
    主要涉及的是学校、朋辈、家庭及文化等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四、目标及目的: 
    目标:
    为儿童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目的:
    1、让组员全面认识自我,提升自信;
    2、学会沟通、聆听等技巧;
    3、构筑儿童互助网络,为儿童减压;
    4、让组员学会关怀,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五、服务对象: 
    名海社区10—12岁儿童
     六、小组特征: 
    1、性质:成长小组
    2、节数:四节
    3、日期:20xx年4月12日至5月11日
    4、时间:下午3:00至4:30
    5、地点:名海社区活动室
    6、人数:8至12人
     七、招募方法: 
    1、在小区内张贴海报;
    2、在楼栋的电梯口处张贴通知;
    3、通过工作站或者管理处电话招募;
    4、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招募。
     八、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4月19日15:00至17:00
    目的:组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团体意识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活动
    时间:4月26日15:00至17:00 目标: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节活动
    时间:20xx年5月10日下午3:00至4:30 目标: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节活动
    时间:20xx年5月17日15:00至16:30
     九、预计困难与应变措施 预计困难 
    1、招募不到足够的组员;
    2、组员热情不高,参与性不强;
    3、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组员涣散;
    4、组员太调皮。
     十、应变措施 
    1、社工亲自上门招募,或者邀请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的孩子参加;
    2、活动之前相关的评估;
    3、在活动开展之前与小组成员订立契约;
    4、活动环节尽量设计的有吸引力,游戏可往小孩子喜欢的类型选择。
     十一、评估方法 
    1、小组开展之前访谈与最后一节的问卷评估。
    2、小组每节的组员分享与意见。
    3、工作人员的观察。
    4、出席率与参与及投入程度。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

2.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小组名称: 
   “快乐好学生”成长小组/学龄期儿童成长小组
    二、理念 
    1、小组形成的原因 
   1.1学龄期儿童正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阶段,智力、求知、理解和学习能力增强,他们在这阶段的生活经历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青年后的思想和行为。我们的小组活动可以在这方面予以较多的`引导和培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1.2多数儿童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现象,从而影响他们学习效果。因此,开展小组活动,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促使他们对事物能集中精神,提高注意力,这是做好每件事情的必要前提。
   1.3多数儿童做事半途而费,缺乏责任感,表现为没有耐力和毅力,将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及相关品质。小组活动将通过相关活动内容,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毅力,使他们有更好的品质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1.4随着独生子女的家庭增多,家长对儿童过于溺爱,不敢让儿童独立活动,使儿童得不到必要的引导,从而使儿童养成依赖,无主见,以自我为中心,感情冷漠,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缺乏团体协作能力。我们的小组活动将通过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引导他们重塑良好的意志和品质,增强其协作和交往能力。
   1.5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锻炼自我,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2、相关理论 
   2.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学说”认为,儿童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任何内容,可以任人涂抹而留下深深的印迹。因此正确的引导儿童的认知和思维,将使他们从小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2.2认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得的信息中所产生的态度塑造而成,因此我们针对学龄期儿童的特点,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习得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促成注意力的集中和耐力、毅力品质的形成
   2.3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模仿别人而学会的。小组活动将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交互环境,使他们在这个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获得认知的改变,增强交往互助性,提升个人责任感和培养耐力和毅力。
    三、小组对象 
   在读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每个年级8个人,24人,12人/组,共两组。
    四、目标: 
   1、小组总目标:通过小组过程及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使小组中的儿童能够获得小组经验,促成他们能集中精力学习,做事情有耐性和毅力,增强团体协作力,从而促进学习进步,增进儿童健全发展。
   2、具体目标:
   (1)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2)培养儿童的耐力、毅力。
   (3)增强儿童之间的沟通协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五、小组的特征 
   1、小组的性质:通过对成员的引导,提高成员对事物的注意力、耐力、毅力及其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小组持续时间:2周
   3、小组规模:督导1人,工作人员6人,小组成员12人/组。
   4、聚会频率:2次/周,共3次
   5、聚会的时间:周五下午5:00—6:00,周六下午4:00—5:00
    六、小组工作者及训练计划 
   1、小组工作者:徐勇、黎小丽、肖林、林泉、唐婧茹、王田
   2、训练计划:活动前星期3,4进行训练。
    七、招募方式及甄选标准 
   1、小组成员的来源:雅安六小3年级—5年级学生。
   2、宣传招募方法:志愿参加,随机挑选
   3、允许招募的时间:20xx年6月15日星期五
   4、甄选标准:随机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