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大学生活故事

2024-05-16 22:41

1. 成功人士的大学生活故事

李开复博客透露大学生活 曾做过很多无聊事
  破灭的哈佛、法律、数学梦
  上大学前,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哈佛人。我有这样一个梦想,一是因为那个笼罩着哈佛大学的光环,也因为我一直把学习法律当做我的目标,并把学习数学当做我的“后备”,而哈佛的这两个专业都是全美最好的。1979年的四月,一封拒信打破我的这个梦想。至于原因,我估计是因为我的SAT英语成绩太差了,只有550分。
  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自身条件有不足,不能保证一定能上哪所大学,所以我一共申请了12所学校,这样,我觉得才能把主动掌握在自己手里。回想当时,我的老师们可能都快恨死我了,因为申请大学的材料中需要老师给学生写的推荐信,而对我,他们要一下子写那么多份(当时没有电脑,每封推荐信都需要老师亲手写成)。
  最后,我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法律系和数学系也很有名。哥大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允许学生学习的课程范围很广。我在大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美术、历史、音乐、哲学等专业的课程,接触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是找到自己兴趣的机会。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说的话:“知道什么是make a difference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difference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再来说说我的哥大法律梦。当时,我主要学的是“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属于一种“法学博士预科(pre-law)”的专业。但是,上了几门“政治科学”的课后,我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来上课,十分苦恼。其中一门课实在太枯燥,我基本上每堂课都在睡觉,惟一的选择只是在教室里睡还是在宿舍里睡。睡到学期过半后,我的平均成绩勉强够得一个C,我赶在限期的前一天把这门课退掉,才避免了因为平均分不到3.0导致助学金被取消的灾难。
  我向家人提起学习法律的苦闷时,他们都鼓励我转系。姐姐说:“你不是高中时就把大二的数学读完了,还得了全州数学冠军吗,怎么不转数学系?”但是,这又让我碰到了我的第二个苦恼。进入大学后,学校就安排我加入了一个 “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大所有的数学尖子,一个班只有七个人。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最差的”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我所在的州是被称为“乡下”的田纳西州,而当我遇到了这些来自加州或纽约州的真正的“数学天才”,我不但技不如人,连问问题时都胆怯了,生怕我的同学们看出我这个“全州冠军”的真正水平并不怎么样。这么一来,我就越来越落后,到今天我对这门课还是“半懂不懂”(这又是一个“沉默不是金”的证明)。当我上完这门课后,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为它痴迷,但我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我羡慕他们找到了最爱;另一方面,我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不会为了它的“美”而痴迷,因为我不希望我一生的意义就是为了理解数学之美。
  就这样,我与我向往的哈佛、选择的法律、自豪的数学一一挥别。
  因为懂计算机成了校园里的牛人
  失去了哈佛、法律、数学,我的未来之路将往何方?幸好还有计算机。
  其实,我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我很幸运,学校就有一台古董的IBM机器,当时是1977年,计算机还需要靠打卡片的方式使用(就是先在一张一张的卡片上打洞,然后再把这一叠打了洞的卡片输入电脑)。有一个周末,我写了一个程序,让它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结果打印出来。因为机器运行速度非常慢,写完程序后我就回家了。周一回到学校,我突然被老师叫去骂了一通说:“你知不知道我们所有的纸都被你打印光了!”原来,这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的解,周五我走后程序一直在运行,也就一直源源不断地在打印结果。当时的打印纸都是每张连在一起的厚厚一叠,而这样一箱纸可能要花掉学校几十美金,结果被我一个程序全部打光了,老师当然很生气。
  大一时,我很惊讶不用打卡片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而令我更惊讶的是这么好玩的东西也可以作为一个“专业”。于是我选修了一门计算机课程,得到了我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A+”。除了赢得老师、同学的赞扬,我还感觉到一种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可能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解决这样的问题才是一生的意义呀!
  大一期末,我找到一份工作,是在计算机中心打工,他们会按时间付点钱给我作为酬劳,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种鼓励。同学们有什么计算机方面问题都会来找我解决,而且当时“会计算机”在学校里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太COOL了。甚至那时候我的ID都跟别人不一样:一般人的ID都是“院系名+姓名”,比如学计算机的就是“cs.kaifulee”,学政治的就是 “ps.kaifulee”,而我的是“cu.kaifulee”,cu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李开复,和校长一样,多牛啊!
  当然,我也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比如做程序去猜别人的密码。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密码是可以被破译的,当我“黑掉”别人的帐户以后,就用他的名义发一些恶作剧的信。有一次,我用一位男同学的账号在BBS上发了一个“单身女郎征友”的启事,害他莫名其妙地收了一堆情书。这位同学现在也在北京工作,估计他到今天还不知情,下次见到他我一定要记得告诉他,那个启事是我发的。
  当时,哥大法律系在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系只是新设的一个专业,如果我选择计算机这个基础不是很厚重的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测到:做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因为在我之前有很多范本,我可以照着规划。而选择计算机专业,我甚至连将来要做什么都想不出来,当时也没有软件工程师这种职业。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做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并没有让这些现实就业的问题影响我。于是大二时,我从“政治科学”转到“计算机科学”。当时,一个物理系的同学开玩笑说:“任何一个学科要加‘科学’做后缀,就肯定不是真的科学。看看你,从一个‘假科学’跳到另一个‘假科学’,跳来跳去还是成不了科学家。”

成功人士的大学生活故事

2. 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

  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我整理,欢迎阅读!
    关于大学的成功励志故事1:
    他们是爱科学的80后,高智商的技术宅,死理性,还特文艺。
    他们提倡从今天起,做个理性的人,读书,思考,挑战上帝。
    熬到大三,顾森终于扛不住了,他决定休学一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
   
    2006年,还在念高二的顾森代表学校参加了第23届中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一不小心拿了银牌,获得保送北大的资格。
    选专业时,大家都傻了眼,他竟然是个文科生,研究数学、参加竞赛什么的纯属打酱油。最终,为了专业对口,顾森被送进了中文系。
    在中文系,他明显感到自己和文艺青年“不是混一条马路的”:大一那年中秋节,室友们在阳台举杯邀明月,喝着喝着,就开始吟诗作对起来,这把顾森吓了一大跳。在他看来,所谓月圆只不过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月面最大且近于正圆形,才显得那么亮而已。
    顾森对于用数学解释世界万物抱有一种使命感,或者说,强迫症。比如一次无意间看到一个山寨方便面牌子叫“康帅博”,他立即回到宿舍编了个评比程序,计算长相最接近的汉字。
    “这是中文山寨品牌泛滥的原因。”他说。
    当然,他的文艺青年同学也觉得他“很极品”。三年中,“气场不合”的顾森安静、低调,与文学相关的科目几乎都刚好考60分。
    休学后,社会青年顾森在街上晃悠了几个月,突然接到一个叫果壳网的加盟邀请。
    去办公室与老板面谈时,正好遇上一群同龄人边吃着午饭边热烈地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大屋子的人热火朝天地聊天时,会突然安静下来?大家七嘴八舌地分别从心理学、概率学、生理学等角度展开辩论。顾森当即决定入伙,“终于找到组织了。”他说。
    死理性,还特文艺
    这个组织定位为科技网络媒体,成立于2010年11月,其招募员工的特征高度一致:80后,科学青年;高智商,宅居动物;习惯用Google Reader获取信息,靠Gmail保持联系;对英文网络资源轻车熟路,善于表达与解决问题;死理性,还特文艺。
    网站由15个主题站组成,光看名字就知道是批死理科生把牛角尖钻到底的架势。比如“DIY”、“谣言粉碎机”、“自然控”、“心事鉴定组”、“死理性派”等。每个版的斑竹都按照各自的主题,每天更新发布千字左右,很短、很欢乐的科普小文章。
    他们的目标是,让科学像电影、音乐、文艺小清新、《生活大爆炸》(一部关于科研极品宅男的热播美剧)一样流行起来。
    顾森是“死理性派”的斑竹,这个主题站的最上方写着:从今天起,做个理性的人,读书、思考、挑战上帝。
    在入伙果壳的第一个平安夜,顾森就单挑了一回上帝。
    “圣诞老人的故事简直荒诞至极。”他在版里发了一篇文章,要想在24小时内向全球基督教家庭发礼物,圣诞老人必须以每秒1000多千米的速度奔跑,这一速度产生的摩擦与热量将会导致他老人家在瞬间被削成水蛇腰,驯鹿部队在1/4260秒内完全气化。
    顾森的同事,一群死理科生的圣诞之夜也大都是宅在电阻、镊子、电烙铁、胶水喷枪及英文论文中欢度的。
    “DIY”斑竹张浩,一个大一失恋后开始埋头做机器人到现在的23岁男生,用16支发光二极管接成了一个混联电路,捣鼓出来的造型俗称圣诞树。这也是“DIY”版当天更新的作品。
    “谣言粉碎机”斑竹秋秋,一个刚从美国归来的高分子博士后MM,一口气粉碎了近10条关于圣诞的流言,真相包括: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都是母的,因为成年雄鹿的角在10月份就会脱落;用来装饰圣诞树的“圣诞红”,才不是剧毒的“一品红”,造谣者估计看金庸看进水了。
    “自然控”斑竹马子驭,一个植物与观星达人,在版上祭出科学青年圣诞把妹的绝杀技:挑一株圣诞植物送她吧,家常点也行啊,比如高加索冷杉、塞尔维亚云杉、欧洲赤松什么的。
    “趣科技”斑竹肖谦却建议大家,不如买棵用太阳能做电源的圣诞树吧,在环保大业面前,浪漫什么的都是浮云……
    这是果壳科学青年们坚守工作岗位的典型一天。收工后,北京的街头小巷便开始出没一群行为诡异的小青年。
    理科生也有春天
    此前,在许多人,尤其是文艺青年看来,理科生大多是些呆头呆脑的货:整天搂着一只保温杯出没于通宵自习教室,周而复始地蹲在实验室运算数据;不听陈绮贞不看村上春树,还不上豆瓣;写出的论文全世界只有不到10个人会看,其中还包括评审者。
    果壳当家人姬十三在复旦大学攻读生物学博士时,就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绝大多数时间里,姬十三干的活,就是和老鼠的大脑朝夕相处,以研究出一种药物对某种细胞间关联的信号加强,然后还要发很多的论文。
    毕业后,姬十三正式逃离实验室,成为一名科普自由写手。创办果壳前,2008年,姬十三先成立了一个叫“科学松鼠会”的博客群,企图“一敲锣鼓”,把“猫在一个大房间各个角落的科学神人都喊出来吃饭”。
    两年时间,被姬十三吆喝出来的科学青年不多,但也不算少,目前写作活跃的维持在50名左右。他们有的是媒体记者、高校老师、科研人员、在读学生,气质与果壳编辑一致,此前低调遁世,或只在半封闭的小圈子里活跃,也是因为没有找到“组织”。
    相比之下,果壳的文章比松鼠们的博文阅读门槛更低,也更大众化。这也是姬十三创办果壳的动机:文艺青年有豆瓣,科学青年也该有自己的大本营。
    “这个效果正在显现。”顾森说。比如,最近他在邮件中收到两条很有科学小清新范儿的提问:一条是,在桌上放台笔记本如何将笔记本放稳当且占据桌面的面积最少?另一条是,肯德基优惠券不小心被撕坏,一般平均会撕坏几格优惠券?
    再比如,那篇关于圣诞老人自焚的文章上传不久,在本该冷清的平安夜,却迅即引来一批科学小青年围观讨论。有人提出,不如改用量子派礼物,也有人提出质疑,圣诞老人的速度不应以匀速计算,因为他在北京肯定会遇上大堵车……
    顾森无暇顾及讨论,除了写稿、约稿、译稿,他和同事们还得为起一个很有腔调的标题而绞尽脑汁,“不然怎么吸引科学青年,还有那些文艺小清新呢?”
    死理性也有危机
    在“DIY”主题站,张浩目前发布的大部分DIY创意,都来自国外两个人气旺的DIY达人网站,比如在伞上装星星灯,在家里做核爆,为派对女郎做火焰舞裙,用自己的呼吸发电。
    缺乏原创,也是顾森这些“死理性派”当下的问题,那篇关于圣诞老人自焚的文章,也是编译作品。眼下,他手头写作活跃的作者不到5个。
    休学后加入果壳之前,顾森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给北京一家奥数培训机构做 *** 老师,收入稳定且涨势喜人。但同时,他为国内一本科普杂志开的专栏在去年突然没了,原因是杂志因销量不景气而倒闭。
    “DIY”斑竹张浩的主要供稿者之中是一名初中生,为“DIY”主题站贡献了一架直升机、一盏充电台灯等五六个作品。
    小朋友告诉张浩,爸妈目前还算支持他,老师也没说啥,一是他在班上成绩一直没下过前五,二是还没面临中考,三是还没被送去参加奥赛。
    张浩打算与这名在中国很稀罕的中学生保持长期联系,“就是担心他经历了中考、高考,再也做不出飞机了”。
    以张浩们的成长来看,中国科学青年在应试机器制造出的成品中,仍属于存活率极低的 *** “差错版”:首先,他需要具备足够发达的大脑,只花不多的时间就能应对众多“检验”关;其次,他乐于将剩余的精力花在发呆、想象和思考上。
    比如顾森,就接连逃过了中考、高考,一路保送北大。他说他最庆幸的,是可以一直在做与考试无关的事情。问题在于,中国有多少个这样的年轻人呢?
    眼下,果壳编辑们越来越多被粉丝们拿来与《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比较,显然,他们的魅力值与吸引力也随这部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而上涨。
    这名任性、固执、兼患深度洁癖与强迫症的极品天才宅男12岁就在家里搞了个两毫米的楼梯实验,害他老爸摔断了锁骨;13岁时想给镇上居民免费供电,在家车库里捣鼓出了一个核反应堆。
    “可是没有可比性。”张浩说,他指的不是谢耳朵IQ的高度,而是那些金发碧眼的科学青年们轻易就能拥有的设备、实验室、及闲得令人发指的成长时光……
    张浩生于1987年,漂在北京。房子是眼下与他同龄的人日常最重要的谈资,很难想象他们在提及均价三万五的北京楼市时,会惦记着要匀出间房做实验室,每天加完班回到家,再去研究一下植物是不是也喜欢听音乐。
    1988年出生的顾森仍然完全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用数学原理来理性解决”,他宣扬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即使是玩三国杀,即使是被女友飞了,还要不要去挽回,都是可以计算的。”
    但眼下有件烦心事,显然难以将这套方法论派上用场:2011年春季开学后,究竟要不要回北大中文系继续念书,混个文凭,好给父母一个交代?
  
   

3. 成功人士 大学生活的故事

李开复博客透露大学生活 曾做过很多无聊事
  破灭的哈佛、法律、数学梦
  上大学前,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哈佛人。我有这样一个梦想,一是因为那个笼罩着哈佛大学的光环,也因为我一直把学习法律当做我的目标,并把学习数学当做我的“后备”,而哈佛的这两个专业都是全美最好的。1979年的四月,一封拒信打破我的这个梦想。至于原因,我估计是因为我的SAT英语成绩太差了,只有550分。
  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自身条件有不足,不能保证一定能上哪所大学,所以我一共申请了12所学校,这样,我觉得才能把主动掌握在自己手里。回想当时,我的老师们可能都快恨死我了,因为申请大学的材料中需要老师给学生写的推荐信,而对我,他们要一下子写那么多份(当时没有电脑,每封推荐信都需要老师亲手写成)。
  最后,我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法律系和数学系也很有名。哥大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允许学生学习的课程范围很广。我在大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美术、历史、音乐、哲学等专业的课程,接触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是找到自己兴趣的机会。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说的话:“知道什么是make a difference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difference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再来说说我的哥大法律梦。当时,我主要学的是“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属于一种“法学博士预科(pre-law)”的专业。但是,上了几门“政治科学”的课后,我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来上课,十分苦恼。其中一门课实在太枯燥,我基本上每堂课都在睡觉,惟一的选择只是在教室里睡还是在宿舍里睡。睡到学期过半后,我的平均成绩勉强够得一个C,我赶在限期的前一天把这门课退掉,才避免了因为平均分不到3.0导致助学金被取消的灾难。
  我向家人提起学习法律的苦闷时,他们都鼓励我转系。姐姐说:“你不是高中时就把大二的数学读完了,还得了全州数学冠军吗,怎么不转数学系?”但是,这又让我碰到了我的第二个苦恼。进入大学后,学校就安排我加入了一个 “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大所有的数学尖子,一个班只有七个人。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最差的”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我所在的州是被称为“乡下”的田纳西州,而当我遇到了这些来自加州或纽约州的真正的“数学天才”,我不但技不如人,连问问题时都胆怯了,生怕我的同学们看出我这个“全州冠军”的真正水平并不怎么样。这么一来,我就越来越落后,到今天我对这门课还是“半懂不懂”(这又是一个“沉默不是金”的证明)。当我上完这门课后,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为它痴迷,但我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我羡慕他们找到了最爱;另一方面,我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不会为了它的“美”而痴迷,因为我不希望我一生的意义就是为了理解数学之美。
  就这样,我与我向往的哈佛、选择的法律、自豪的数学一一挥别。
  因为懂计算机成了校园里的牛人
  失去了哈佛、法律、数学,我的未来之路将往何方?幸好还有计算机。
  其实,我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我很幸运,学校就有一台古董的IBM机器,当时是1977年,计算机还需要靠打卡片的方式使用(就是先在一张一张的卡片上打洞,然后再把这一叠打了洞的卡片输入电脑)。有一个周末,我写了一个程序,让它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结果打印出来。因为机器运行速度非常慢,写完程序后我就回家了。周一回到学校,我突然被老师叫去骂了一通说:“你知不知道我们所有的纸都被你打印光了!”原来,这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的解,周五我走后程序一直在运行,也就一直源源不断地在打印结果。当时的打印纸都是每张连在一起的厚厚一叠,而这样一箱纸可能要花掉学校几十美金,结果被我一个程序全部打光了,老师当然很生气。
  大一时,我很惊讶不用打卡片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而令我更惊讶的是这么好玩的东西也可以作为一个“专业”。于是我选修了一门计算机课程,得到了我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A+”。除了赢得老师、同学的赞扬,我还感觉到一种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可能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解决这样的问题才是一生的意义呀!
  大一期末,我找到一份工作,是在计算机中心打工,他们会按时间付点钱给我作为酬劳,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种鼓励。同学们有什么计算机方面问题都会来找我解决,而且当时“会计算机”在学校里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太COOL了。甚至那时候我的ID都跟别人不一样:一般人的ID都是“院系名+姓名”,比如学计算机的就是“cs.kaifulee”,学政治的就是 “ps.kaifulee”,而我的是“cu.kaifulee”,cu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李开复,和校长一样,多牛啊!
  当然,我也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比如做程序去猜别人的密码。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密码是可以被破译的,当我“黑掉”别人的帐户以后,就用他的名义发一些恶作剧的信。有一次,我用一位男同学的账号在BBS上发了一个“单身女郎征友”的启事,害他莫名其妙地收了一堆情书。这位同学现在也在北京工作,估计他到今天还不知情,下次见到他我一定要记得告诉他,那个启事是我发的。
  当时,哥大法律系在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系只是新设的一个专业,如果我选择计算机这个基础不是很厚重的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测到:做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因为在我之前有很多范本,我可以照着规划。而选择计算机专业,我甚至连将来要做什么都想不出来,当时也没有软件工程师这种职业。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做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并没有让这些现实就业的问题影响我。于是大二时,我从“政治科学”转到“计算机科学”。当时,一个物理系的同学开玩笑说:“任何一个学科要加‘科学’做后缀,就肯定不是真的科学。看看你,从一个‘假科学’跳到另一个‘假科学’,跳来跳去还是成不了科学家。”

成功人士 大学生活的故事

4. 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

郭敬明,这个伴随着80后长的的名字,如今他的小说也影响着90后,并开始被00后所喜爱,我们在这里不评判小四的文学水平,导演水平,以及身高,单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来看,他是极其成功的。
 
郭敬明大学时期便开始创业,虽然他常年霸占着中国作家收入排行榜榜首,但是他在商业上的成功甚至让他的作家身份也黯然失色。如果你只是觉得这个瘦弱的男人只会玩弄一些小女生喜欢的华而不实的文字,那么你就太小看他了,郭敬明绝对有着惊人的商业嗅觉。郭敬明在大学时便成立“岛”工作室,出版一系列针对自己小说受众的杂志与期刊,而后成立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
 
而且,以今天各个期刊杂志纷纷转型产业链服务来看,郭敬明早在2005年就察觉了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为刊物读者提供“立体服务”,例如推出音乐小说《迷藏》,推出小说主题的写真集,拍摄《梦里花落知多少》偶像剧,在青春读物的基础上打造了一条属于自己受众的文化消费产业链,开始深耕产业布局。而今,郭敬明已经用自己的小说《小时代》拍出了电影,第一部便直奔5亿的票房…
 
知乎上有人这么描述郭敬明“其实中国的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对于大学和社会的幻想,对于爱情和成功的畅想,对于华服美食的渴望,是每一代中学生的必由之路。真正重要的其实仍是郭敬明本人。他或许是中国这二十年来唯一一个认真去满足上述需求的作者。”——真正伟大的创业者是干什么的?满足大众的需求。
 
一提到王兴,很多人脑海里面第一想到的一个词汇就是连环创业者,因为他是校内网,饭否网,美团网这三个中国大名鼎鼎的网站的联合创始人,除此之外,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大学生创业者,在毕业之后,没有丰富的职业履历就开始创业的人。
 
他是一名人们口中的天才少年,高中没有参加高考就被保送到中国名牌学府清华大学,毕业后拿到全额奖学金去了美国特拉华大学师从第一位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大陆学者高光荣,随后归国创业,在前一两次不算成功的创业项目之后,王兴创立了中国版facebook校内网,并很快风靡于大学校园圈之中。校内网于2006年10月被千橡以200万美元收购。2007年5月12日,王兴创办饭否。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类twitter项目饭否网,但就在饭否发展势头一片良好之际被关闭,让王兴事业受到挫折。之后连环创业客王兴于2010年3月上线新项目美团网,并在千团大战之中脱颖而出,稳居行业前三,并先后获得红杉和阿里的两轮数千万美金的融资,这个连环创业客的事业正逐渐走上正轨。近年五月份,美团单月流水已经突破10亿人民币。

5. 大学生成就故事

      人如果要取得辉煌成就,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成就故事,欢迎阅读!
          大学生成就故事1: 
         一次梦想,地摊经济起步
         像所有初入校园的新生一样,21岁的高泽宇也对新疆财经大学充满了好奇。可是,同学们一天就逛完了校园的几个主要景点,而高泽宇倒像乡下人进城,一连几天,都在偌大的校园里穿梭个不停。有些同学毫不留情地讥笑高泽宇“土”,也难怪,高泽宇是从宁夏的一个乡村考入新疆财经大学的。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高泽宇内心的真正想法。
         2006年春节过后,有一天同学们在讨论自己的人生梦想,很多同学都说,毕业后希望找份稳定的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这样成家立业也就圆满了。但高泽宇却给同学们算了一笔账假如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以目前大学生的身价2000元月薪计,如果按揭一套30万的房子,20年不吃不喝才能还清。于是他说,只有创业,才能实现自己有车有房的梦想。那个时候青春年少甚至有些狂傲的高泽宇夸下海口“我要做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
         这样的“白日梦”当然惹来更多同学的嘲笑,但高泽宇不在乎,他的身边已经围着一帮想通过自己双手的努力来改变生活和梦想的同学了。高泽宇告诉伙伴们,做家教、派传单都是小儿科的生意,要么竞争大,要么报酬低,他决定带领大家在学校摆地摊,这样本钱少,起步低,也适合学生的大众消费。他说出了学校好几个适合摆摊的地点,大家这才明白当初他一入校园就不停地逛的原因。
         做什么最合适呢?生活中的人们讲究衣食住行,摆地摊卖衣服不行,因为衣服需要试穿,吃的东西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特长,住是不必考虑的了,那就在行的方面琢磨。大学生喜欢运动,运动鞋成了每一个大学生的必需品,对,摆地摊,实运动鞋!
         带着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的5000元本钱,高泽宇找到了在乌鲁木齐市的“鸿星尔克”运动鞋新疆总代理,想从他们手上拿到折扣低的货。可是无论他好说歹说,因为他5000元的本钱实在太少,对方只能给他6折的批发价。高泽宇羡慕地看着那些一箱箱运动鞋批发走的大经销商,他们一次性批发的货多,可以低到3折的折扣,那可是多大的利润啊!羡慕之余,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做拿到最低折扣的经销商。
         2006年6月的一天,高泽宇和将近20名同学,在新疆财经大学的操场上开始了第一次的练摊生涯。他们用三张课桌摆成了一个柜台,上面一双接一双摆着运动鞋,然后卖力地向校友们推销。
         很快,校友们就围了过来,刚卖出去几双,校保卫科的人就赶过来了,声称这里不许摆卖。后来高泽宇他们请来了系主任说情,最后通融只能摆卖一天。
         但这一切已经让高泽宇开心起来,因为他梦想中的地摊经济已经开始起步了。
         
         两次挫折,团队遭受重创
         学校不给摆摊了,高泽宇把目光盯向了周边的小区。进入小区需要物业管理公司的同意,而这些人往往狮子大开口,高泽宇等人根本就承受不起,怎么办々高泽宇还是比较聪明的,他找到了小区的业委会,业主们同情这些自力更生的天之骄子,由业委会出面和物业公司沟通,高泽宇他们就可以在小区摆摊卖鞋了。后来在另外一个小区“洽谈”时,高泽宇则抛出了自己的条件,免费维修小区住户的运动鞋,凭着这样的承诺也敲开了小区摆摊的大门。
         一箱一箱的运动鞋,高泽宇他们不要说没有货车之类的,就连手拉车那种最简单的运输工具都没有,他们用床单打成背包,一个人背上几十双鞋就出发了,为了节省钱,他们不坐公交车,而是选择走路,吃饭的问题都是各自带上馕,再热的天也不舍得买矿泉水,而是在水龙头下喝个饱。每天,他们从下午3点左右开始摆摊,一直到12点左右才回学校,然后总结一天的经验。
         这种类似于“魔鬼训练”的摆摊方式很快引起了伙伴们的不满,第一天在学校摆摊,就有一半的同学退出了高泽宇的团队,他们认为摆摊被人追赶很没面子,紧接着一周后,又有几个同学受不了辛苦选择了退出。20多人的队伍转眼只剩下了5人,高泽宇心中也很不是滋味。
         一个一直跟随团队的伙伴很不解“我们做生意不就是为了挣钱,挣了钱不就是为了享受生活,”高泽宇凝重地告诉伙伴:“我们只是刚刚开始创业,离挣钱和享受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然后他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把挣来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再生产”中,一定要获得3折的经销权。
         就这样,从当初的五千元进货款,到六千元、七千元、一万元、三万元
         高泽宇他们将自己的劳动所得没有用来享受,而是一步步扩大经营规模,进货量不断增加,他们拿到的产品折扣越来越低,而利润在逐渐增长,从最初的锦华园,到汇芳小区、嘉和园、汇珉小区、金阳小区……不断地扩充“领域”让他们的生意愈来愈旺。
         2006年9月新学期开学的日子,高泽宇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休学两年,专做自己的“地摊事业”。他已经没有时间计较别人的议论,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奔波在代理进货、洽谈新址、开发市场的各种事务中,忙得团团转。
         2006年10月23日,正在西安开发市场的高泽宇匆匆赶回了乌鲁木齐,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库房里大量的运动鞋踪影全无,现场一片狼藉,4名合作伙伴卷走了团队的“财产”,留下40万债务给了高泽宇。
         所有人都以为高泽宇要倒下了,没想到几天后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又和一批伙伴再次开始了“摆地摊事业”。虽然资金短缺,但因为之前和代理商良好的合作关系,人家愿意先赊货给他,拿第二批货的时候结上一批货款。
         随后两年多的时间,高泽宇和合作伙伴把生意越做越大,除了继续在各个社区摆地摊外,就是着手开专卖店,并成功获得了某品牌运动鞋的新疆总代理、“鸿星尔克”运动鞋西安区域代理资格。
         然而在2008年5月,团队的第二次合作危机再次爆发,几个从第一次摆地摊就在一起的伙伴失去了创业的兴趣,他们要瓜分资产,各自走路。那一刻,高泽宇也确实心灰意冷了,如此的团队合作关系对事业的拓展无望。那天会上,除了那几个伙伴,其他人得知高泽宇要解散团队后,都失声痛哭起来,他们堵住大门,高喊继续创业,那情景让高泽宇热泪盈眶,心迅速地温暖起来。
         华丽转身,休学后再入学
         高泽宇决心和一帮伙伴再次高举创业的大旗,他策划了在新疆财经大学以及新疆工学院等数场创业论坛,用讲座的形式传播创业经验,招募更多有创业理想的学生加入。在高泽宇看来,地摊经济需要的就是人多,一个人摆摊和几十人摆摊的场景截然不同,效果也大相径庭。
         2008年的暑假来临,这是地摊经济最火爆的季节,高泽宇大张旗鼓地招收了一批大学生暑期工,一方面给大学生创造了打工首选,部分优秀学生还被选拔为团队成员,另一方面高泽宇的地摊队伍急剧膨胀,遍布新疆以及周边城市。
         除了代理经销运动鞋,高泽宇把目光瞄向了火热的电子产品市场,在
         高校,学生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笔记本电脑。听说广州的笔记本电脑进货价低,高泽宇独身一人便来到了广州考察市场。在天河电脑城的门口,一个小贩拉住了高泽宇,把包中的笔记本电脑打开,然后神秘兮兮地告诉他,这全都是品牌走私货,价格相当便宜。高泽宇一看这款市面上价值一万两千余元的品牌电脑,小贩这里4000元就可买到,更让他动心的是之后有长期的货源。但当高泽宇付款后,小贩却不知用了什么障眼法搞了调包计,最终提回旅馆的黑包里装的却是一部破旧的烂电脑。上了一回当,这让高泽宇和那些批发商打起交道来更是小心翼翼。生意做开后,他干脆在广州设立发货办事处,以西安为总部,发起以笔记本电脑为事业突破口的西北5省电子产品攻坚战,客户群体就是高校学生。
         国美电器打入新疆,打击了一批家电经营户,因为国美有规模,有实力,它不仅在价格上有优势,同时拥有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专业化经营,这就是它和其他家电经营者最大的区别,使得后者无法和它竞争。这让高泽宇明白,只有做到专业以及保证良好的售后服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最初摆摊销售运动鞋的时候,他们就承诺终身免费维修,之后在开了专卖店后,更是打出了免费维修非本店购买的运动鞋,这独特、新颖的服务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人记忆深刻。同样,在经销笔记本电脑、手机、MP3、MP4这些电子产品的售后服务中,他们依然坚定地打出“免费维修非本部购买的电子产品”的承诺。
         上下拧成一股绳的大学生团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8年10月,高泽宇注册成立“新疆万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设立市场部、销售部、宣传部、财务部、后勤部等,部门明晰,责任明确。团队以高泽宇为主要负责人,主要管理者8人,团队成员20余人,另有大学生员工百余名,专卖店17家,分布全国11个省,区。
         随着公司的壮大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个时候,高泽宇逐渐有了一份力不从心的感觉当年第一次团队“崩溃”,是因为一个组织仅仅靠感情来维系是远远不够的:而第二次的团队“破碎”,让他深谙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更让他明白要成功,就得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树立主人翁意识,成立公司后,责任明确了,所以才有了良性发展。
         高泽宇深深地明白了知识缺乏带来的困惑,于是,2008年新学期的开始,他重新回到课堂,成了新疆财经大学工商学院08—1班的学生,专攻工商管理。
         高泽宇总是做着有别于常人的事,当初大家在上学时,他却休学折腾着去摆摊:当他挣了钱后,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安心做老板时,他却回到学校当起了学生其实他并不是一个时尚或是叛逆的人,要知道他不爱上网,不会打游戏、不懂得使用手机的各项功能
         2009年4月1日,高泽宇在学校为同学们做了“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人生”的主题演讲,和即将毕业的同学交流了创业体会和经验,他提出,先就业,充分锻炼自己,再择业这份忠告,应该适合我们所有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们!
          大学生成就故事2: 
         武汉市汉正街,是全国闻名的小商品市场。市场内有家装饰豪华典雅的“汉正街”大酒店,格外引人注目。店老板是黄陂县人,姓黄,他头脑灵活,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红火。
         这天,大酒店里来了一个靓丽的女孩子,她找到黄老板,自报家门说:“我叫章晓缨,财经学院毕业,想先到您这儿寻点活干干,不知黄老板是否愿意聘用我?”
         黄老板一怔,道:“酒店是伺候人的地方,营业时间长,章小姐是知识分子,能吃苦吗?”
         章晓缨一笑说:“黄老板请放心,我从校门走入社会,就是来体验生活的。”
         黄老板窃喜,真是财神爷送上门来了。如今这酒店、宾馆、发廊什么的,有了漂亮妞儿撑门面,大把的钱票子就会滚滚而来。眼前的章小姐使豪华的大酒店更加增辉,他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说:“章小姐在敝店屈尊就职,黄某三生有幸?那些切菜洗碗的杂活,我哪会摊派给章小姐?您就在餐厅里当服务小姐吧?干得好,工资嘛,我会从优考虑的?”
         所谓服务小姐,就是餐厅里来了食客,陪在餐桌旁给客人敬烟倒茶斟酒端菜盘,甚至还可陪食客唱歌饮酒聊天儿。把客人逗高兴了,既可多点菜宰食客,还有小费收入,一个成熟的服务小姐能留住“回头客”,老板视她如摇钱树,月月还少不了红包呢?
         章晓缨当服务小姐以来,她的美丽、她的语言艺术、她与食客的接触交往,在食客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快就名扬汉正街了。特别是章小姐的高雅气质及对顾客热情周到的服务与微笑,使那些轻佻的顾客想入非非,难免害着相思病。
         汉正街有个服装大老板金傲天,他自恃腰缠万贯,曾多次想打章小姐的坏主意而未果,心里非常恼怒,就想寻机报复她一下。这天,金傲天带着宝贝儿子来到大酒店,章小名人名言通向幸福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不要为不如意的事情烦恼。
         前苏联 高尔基姐见了他仍礼节性地热情微笑道:“欢迎金老板光临?”金傲天目空一切地“嗯”了一声后,眼角余光见章小姐想回避他,就冲黄老板大声说:“黄老板,今天我带儿子来贵店开眼界,请你安排章小姐为我服务吧?”
         于是,章晓缨把金氏父子带进一间雅室,为他们父子倒了茶,又递过一支烟给他点上火,就拿过单子请金老板点菜。金傲天点了四菜一汤。一会菜上桌,章小姐给他斟酒时,金老板冷不丁一把按住她的手不怀好意地说:“章小姐,贵店的服务宗旨是什么?”
         章晓缨不明他此话是什么意思,抽出手实打实道:“顾客就是上帝?”
         “那好——”金傲天“嘿嘿”一笑说,“我要你为我特别服务,跪着给我斟酒。”
         章晓缨乜斜他一眼道:“店里没有这规定?”
         “规定是人创造的。”
         “你这是侮辱人格?”
         “这么说,你是视‘顾客如上帝’的宗旨当儿戏了?”金傲天的目光咄咄逼人。
         “我上跪天,下跪父母,你算哪一道?”章晓缨盯视着他一字一顿地说。
         金傲天见章小姐藐视他,心里更气,忙高呼道:“黄老板,你过来一下,我有话说?”
         黄老板是个圆滑的生意人,跑过来见他俩僵持着,忙打圆场道:“金老板,章小姐咋惹您生气了?请多担待些,不必与她计较。”
         金傲天气咻咻地吼道:“我要她给我下跪斟酒,她竟不听使唤。这号人你不打算炒她的‘鱿鱼’?”
         “这……这……”黄老板不知所措。
         “这什么这呀?”金傲天神气十足地说,“我今天特意带儿子来享受,是专程给他上课的,目的是让他小小年纪明白一个道理:有钱是大爷,无钱是龟孙。人活在这世上有本事捞钱,才可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可你店的服务小姐令我扫兴,我要砸碎你的招牌?”
         黄老板知道这个色狼不安分守己,没占上章小姐的便宜,心里窝火,是来赌气闹事的。他一面堆着笑脸给食客赔小心,一面板着面孔对章晓缨道:“还不快给金老板道歉?”
         金傲天就是想打掉章小姐的傲气,增加她的自卑感。他跷着二郎腿抖着,眯着小眼“嘿嘿”笑着说:“章小姐,你给我特别服务下跪斟酒,我赏你小费100元?”
         万没想到的是,章晓缨憋闷了半晌一语惊人地说:“金老板,如果您能屈尊给我下跪,收起您的狂傲相,我赏您1000元?”
         “哼,你个打工妹,敢吐如此狂言?”金傲天冷冷发笑。
         “你金老板有几个臭钱门缝里看人,把我瞧扁了,也把你儿子教坏了?”章晓缨仍不紧不慢地说,“我的爸爸是汉正街的头号大老板章永西?”
         金傲天与黄老板闻言惊诧不已,目瞪口呆,待回过神来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什么,章永西是您爸爸?”
         “不相信?”
         “您是章老板的女儿,那么,那么……”
         “为什么出来打工?是不是?”章晓缨接茬道出了他们的疑问。
         “就是嘛。”黄老板静候下文。
         “我爸爸对后人的教育恰恰与眼前的这位‘大款’爷相反。”章晓缨轻蔑地瞥了金傲天一眼说,“他教育我们,从小产生富人的优越感,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奢侈生活,是早败家当早当乞丐。我爸还让我从小要学会自食其力,自我体验金钱的来之不易……”
         金傲天一下子羞红了脸低下头,恨不得往地缝眼里钻。他想寻求黄老板给他解解围,一见他也低着头在沉思着什么,忙牵了儿子往门外跑。
         “金老板,您还没付账呢?”身后传来章小姐的声音。
         金傲天忙掏出钱来往收银台上一抛,灰溜溜地逃走了。
         呆愣了好一阵子的黄老板,不好意思地走到章晓缨面前赔礼道:“章小姐,我小看您了,刚才说话粗暴了些,还请您多多原谅。章小姐人小志气大,富不癫狂,从您的为人看出了章大老板正直、善良的缩影,使我受益匪浅?”
         “黄老板过于夸奖了。”章晓缨一笑道,“我在您这儿体验了打工的甘苦,也懂得了做人要自尊自重自勉自爱。明天我将离去,走时也奉劝您一句话:顾客心中有杆秤,当老板只有凭良心做人,生意才会永不衰败?”

大学生成就故事

6. 大学生励志故事8个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励志故事8个,欢迎阅读。
      1、 断箭——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2、生命的价值——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3、昂起头来真美——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4、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5、飞翔的蜘蛛——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
      6、 阴影是条纸龙——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温馨提示: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想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7、永远的坐票——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 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 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温馨提示: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 。
      8、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 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 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

7. 三位大学生的求职故事分享

 三位大学生的求职故事分享
                      现阶段的大学生在就业形式严峻的形式下,常常会抱怨国家的扩招以及教育体制等问题,也会听到很多人感慨怀才不遇,把就业绝大多数原因归结为客观原因,那么通过来自三位大学生的经历分享,或许可以从中得到更多借鉴和思考。
    
     四川大学 綦兵 
    在进入大学前我们就被教导:大学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将引导你走向自己的职业之路。所以,在进了大学校门之后,我对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保持着一颗敏感的心。
    以前的我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人,几乎不会与陌生人聊天,更别说站在舞台上让很多人听我一个人做演讲类的讲话,那会使我紧张到流汗并且语无伦次,但不把自己扔出去,是不知道自己潜力的,我参加了一次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想要一个机会去克服自己的舞台恐惧症,在面对众人的时候更加地从容,毕竟未来的某一天我肯定会遇到需要在很多人面前讲话的情况。早上六点半准时到达训练地点早读并且背诵我们的演讲稿,进入大学之后我还没有那么早起过。就这样我参加了人生当中第一次演讲比赛,虽然没能通过初赛,但我内心依然是满足的,因为我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在我第二次演讲比赛的时候我大胆的提出将我的出场顺序安排在前面,面对听众和评委我也不再那么紧张。生活就是这样,既然知道不可避免,那就提前好好准备,到了面对它的`时候也就更潇洒。
    我知道,提高自己求职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甚至要求我们要改掉自己多年形成的习惯,但是如果我们从做好决定的那一天开始,慢慢改变,慢慢积累,即使平凡,但不平庸。
     电子科技大学 卢洋 
    到大学两年多,想想初进大学校门的自己,真的变了许多。那时,多一些天真,对未来也有无限的期待,对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充满好奇,也曾期待大学期间去游历那些名山大川,更是小小的期望着能有一段美好的姻缘,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如今,或许是经历,也或许是年龄,渐渐的变的有些成熟。对未来依旧期望,却不急迫,我知道未来的路就在前方,现在要做的,便是好好的欣赏这一路的芬芳。
    对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五彩缤纷的校园活动是大家成长的主要来源,我也不例外,参与了许多的校园活动,每一次的活动,总是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组建团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从中体会了团队的力量,开拓了思维,结识了朋友。其中让我收获最多的是电信行业调研项目和参加商业策划大赛。让我对电信行业的营销模式,渠道,市场占有率等都有详细的了解。参与省商业策划大赛的过程中,又一次的开阔了视野,也比之前更多的了解的企业的渠道,销售模式等。
    所有的经历让我少了一份急躁,多了一份淡然。接下来的时光,我想我会依旧保持这份淡然,还有,对未来依旧充满期望。
     西南财经大学 赵若岚 
    还记得进入大学以前,老师说,你们现在要好好拼搏,考个好大学,大学里就轻松多了。但在现在的我看来,当年的老师就是骗子,因为大学的这几年我过得一点也不轻松,而是太充实了,充实得我想哭。
    大一应该是最丰富多彩,最轻松的一年了。总是对任何活动都充满好奇和热情,当时的自己雄心勃勃,无所畏惧,什么都愿意去尝试。
    这一年,我参加了新生床上用品和新东方书籍的销售,突破了自己,也赚了一小桶金;这一年,我和班上的孩子组队参加辩论赛,打到了决赛获得了亚军;这一年,我参加了学校“光华杯”青春活力大赛武术组的比赛,代表院队获得了第四名,同时参加的学生组的比赛也获得了第四名和最佳音乐奖;这一年,我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做了电商行业的调研,暑假在外奔波,收集了600多份问卷,结合调研的结果和自己的创新点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商业与创业项目策划大赛,并获得了成都赛区的二等奖;这一年,我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和剑桥商务英语中级的考试。
    随着这种种活动和经历,自己成长了,很多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提升,后面也渐渐明晰了自己的选择,心里有了目标,行动有了方向,一切都明朗了起来。
    
  ;

三位大学生的求职故事分享

8. 他的大学人生励志故事

1972年4月28日,汽车将一个19岁的孩子拉进西北大学校内,这孩子和他的那只破绿皮箱被搁置在了陌生的地方。  这是一个孱弱的生命,梦幻般的机遇并没有使他发狂,巨大的忧郁和孤独使他只能小心地睁眼看世界。他数过,从宿舍到教室是524步,从教室到图书馆是303步。因为他老是低着头,他发现学校的蚂蚁很多。当眼前出现各类鞋子时,他就踽踽地走了。他走路的样子很滑稽,极大的书包使他的一个肩膀低下去,一个肩膀高上来。他仅仅参加过一次集体歌咏比赛,其实嘴张着并没有发声。所以,谁也未注意过他,这正合他的心意。他是一个没有上过高中的乡下人,学识上的自卑使他敬畏一切人。他悄无声息地坐在阅览室的一角,用一个指头敲老师的家门,默默地听同窗高谈阔论,旁人的议论和嘲笑并没有使他惶恐和消沉。一次,政治考试分数过低,他将试卷贴于牀头,让耻辱早晚“盯着”自己。  他当过宿舍的合长,当然尽职尽责。遗憾的是他没有蚊帐,夏日的蚊子轮番向他进攻。当烦躁到极致,他反倒冷静了,心想:小小的蚊子能吃了我吗?这蚊子或许叮过什么更有知识的人,那么,这蚊子也是知识化了的蚊子,它传染给我的也一定是知识吧!冬天,他的被子太薄,长长的夜里,他的膝盖以下总是凉的,他一直蜷着睡。这虽然影响了他以后继续长高,却练就了他聚集内力的功夫。  他的身体早先还好,虽然打篮球时别人因他个子小不给传球而让他从此兴趣消逝殆尽,虽然他跳不过鞍马,虽然他打乒乓球老败给女生……自从那次献血活动中他被抽去300克血,又将血费购买了书,不久他就患了一场大病,再未恢复过来。这下好,他因此住上了单间,有了不上操、不按时熄灯的方便,创作活动由此开始。当今有人批评他的文章有病态意味,其实根源也正在此。  最不幸的是肚子常饿,一下课就去排长长的队买饭,“叮叮当当”敲自己的碗。然后将一块玉米面发糕和一大勺烩菜不品滋味地胡乱吞下。他有他改善生活的日子。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发表,四角五分钱的收入,他可以去边家村食堂买一碗米饭和一碗鸡蛋汤。因为饭菜的诱惑,所以他那时写作极为勤奋。但他的诗只能在班里的壁报上发表。  他忘不了教过他知识的每一位老师,他热爱每一个同学。他梦里还常梦到图书馆阅览室的那把木椅,那树林中的一块怪模怪样的石头,那宿舍窗外的一棵粗桩和细枝组合的杨树,以及那树叶上一只裂背的仅剩了空壳的蝉。  整整15年后,他才敢说,他曾经的确撕过阅览室一张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而且是预谋了一个上午·他掏三倍价钱为图书馆赔偿的那本书,当时说丢了,其实是谎言,那本书现在还珍藏在他的书柜里,他曾在学校偷偷地吸菸,他曾为远远看见的一个留辫子的女学生作了一首连他自己也吃惊的情诗。  1975年的9月,他毕业了。离开校门时,他依旧提着那只破绿皮箱,又走向了另一个陌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