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说新语》—德行篇—09 王祥事后母

2024-05-12 17:54

1. 读《世说新语》—德行篇—09 王祥事后母

【原文】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恭敬。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经常要王祥看守李树。有时风雨突至,王祥就抱着果树哭泣。王祥曾经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暗中拿刀去砍他。碰巧王祥因小便起床了,后母空砍在被子上。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非常恨他,因此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她杀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爱护他如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
  
  【注释】 
  
 【事】:侍奉;
  
 【谨】:恭敬;
  
 【子】:果实;
  
 【殊】:极,很;
  
 【时】:有时;
  
 【斫(zhuo二声)】:砍;
  
 【值】:正逢;
  
 【私起】:为小便而起床;
  
 【憾】:1.因……而遗憾;2.怨恨;(此二解取其一,我下文有分析)
  
 【因】:于是,因此;
  
 【于是】:于,由于;是,指示代词,此;
  
 【感悟】:感动醒悟。
  
 【阿绿言】
  
 昔日读到这一篇时,我恰好读了鲁迅《朝花夕拾》中讲二十四孝的篇目,讲到“郭巨埋儿奉母”,然后看到王祥后母拿刀子去砍他,又知道王祥正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角,那时真是怒火中烧,气得肝疼。
  
 然而前次陪儿子上课,听老师讲到这篇,说王祥去求后母杀死他,正是他智慧的体现。也是,以进为退,置之死地而后生。危机处处,如果他不去化解后母的恨意,迟早会被他后母害死。
  
 但这次解释到“知母憾之不已”的“憾”字时,我又犹疑了。我买的中华书局版本《世说新语》解释这句话为“知道后母非常恨他”,而百度上一边倒的解释为“知道后母非常遗憾没能杀死他”,到底是哪种意思?
  
 我查《古代汉语词典》得知,“憾”正有此二种解释。到底该取何意?
  
 倘若选取“怨恨”,根据语义可以感知,王祥之前并不知道后母恨他,起码不知道恨得想要他去死。选取“遗憾”的话,那王祥就是智珠在握,主动用了心机和智慧,化解了后母的仇怨。
  
 王祥到底是少年孺慕还是心机男呢?
  
 看书上王祥的介绍:汉末携母隐居庐江三十余年。曹魏时才出来做官,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封睢陵侯。晋代魏后,晋爵为公。
  
 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世说新语》读到现在,王祥是爵位最高的一位了。是因为他下了一盘大棋,用他的至孝获得此殊荣吗?
  
 仅有孝,无真实才能,恐怕是无法胜任大司农、司空、太尉等实职吧。王祥应该是真有才。而如此有才之人,汉末不出来挽江山于即倒之狂澜,却一直隐居,是因为他审时度势,觉得汉已经是苟延残喘,无法挽回,所以不蹚这趟浑水;还是因为他想一心一意侍奉后母?
  
 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捉摸的东西了。我们不妨从大处着眼。且看白乐天《放言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 
  
 王祥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尽心侍奉其后母,终生不改其志,我们为什么要怀疑他的至孝之心?
  
 还有,请休要怀疑王祥的孺慕之情,年少丧母,看到别的小伙伴都有母亲疼爱,他多么想要有自己的母亲。有了母亲,他又多么想要获得母亲的爱啊!
  
 原生家庭对个人的影响重大,我之前读过一篇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判决》,文中主角在父亲“判决”他死亡之后,就径直去跳了河,我不太能理解。后来看到卡夫卡有一位严厉专制的父亲,他童年就在父亲的严格管控下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这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也对他的人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有果必有因。
  
 ​

读《世说新语》—德行篇—09 王祥事后母

2.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4、王祥事后母甚谨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恭敬。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经常让他去看管。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王祥曾(不与妻子同睡)在别床独自睡觉,后母(趁机)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对他的恨不会就此停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疼爱王祥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原文】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所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人物】
  
 王祥(184—268):字休徵,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汉末携母隐居庐江三十余年。后任温令,曹魏时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封睢陵侯。西晋建立后,官至太保,进封 睢  陵  公 。泰始四年(268)去世,年八十五(一作八十九),谥号“元”。有《训子孙遗令》一文传世。

3. 《世说新语·德行》中片段从:王祥事后……爱之如己子.写了哪三件至孝事迹

每看古人至孝的事迹都感动滴冒冷汗,确实太孝了。
你说的这段写了王祥侍奉后母的事迹:
1、王祥侍奉后母非常用心。
2、王祥被后母支使看护家里一颗李子树,一刮大风下大雨,王祥就抱着树哭。
3、王祥的后母去杀王祥,结果王祥睡到了别的床上,刀砍在了空的被子上,王祥知道了后母因为这个事懊恼,就很不好意思,感觉自己不该让后母遗憾,就去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后母处死自己。后母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以后就待他像亲儿子一样了。

《世说新语·德行》中片段从:王祥事后……爱之如己子.写了哪三件至孝事迹

4.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愚人以为纯孝之报

德行第一之四十五、纯孝之报
(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译)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他妈妈喜欢吃锅巴,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送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出发了。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

5.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08、长文与孝先争论其父功德

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陈太丘。陈太丘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二人难分伯仲。”
  
 【原文】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人物】
  
 陈元方: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长子,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党锢后,累辟不就,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而至京师,累迁至尚书令,后拜大鸿胪,卒于官。
  
 长文:陈群(?—236),字长文,陈寔之孙,陈纪之子。为人清尚有仪,雅好结友,有知人之明。早年为刘备别驾,后归 曹操 ,为司空西 曹掾 属,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 御史中丞 。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其间制订九品官人之法。 曹丕 称帝后,历任 尚书令 、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 曹叡 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237)病逝,谥号“靖”。
  
 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第六子。与兄陈纪齐德同行,父子三人并著高名,世称“三君”。
  
 孝先:陈忠,字孝先,陈寔之孙,陈谌之子。州府征辟皆不就。
  
 太丘:陈寔(shí,104—187)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为县吏,因有志好学,坐立诵读不辍,县令听任其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修洁清净,百姓以安”,后世称之为陈太丘。党锢之祸起,受牵连,主动要求入狱,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不就。与钟皓、韩韶、荀淑等人皆以清高有德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死后,前往吊唁的人多达三万余人。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08、长文与孝先争论其父功德

6.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42、王绥试守父孝

王仆射任江州刺史时,被殷仲堪、桓玄所驱逐,狼狈逃往豫章,生死不明。(他的儿子)王绥在京城(没有父亲的消息),既在神情上表现出忧戚之色,又在起居饮食方面都有所节制。当时的人把他称为试守孝子。
  
 【原文】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典故】
  
 试守孝子:秦汉以来任用官吏需先试用一年,称之为试守。王绥在父亲生死未明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按守孝的的规矩来行事,犹如试用官吏一样,故称。
  
 【人物】
  
 王仆射:王愉(?- 404 ),字茂和,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国宝异母弟。王国宝为司马道子亲信,力主削弱方镇势力。 王恭 等讨 王国宝 ,王愉因为与王国宝异出,而且两人素来不协,故得免祸。王国宝死后,出为 江州  刺史 、都督豫州四郡、辅国将军、假节。不久, 殷仲堪 、 桓玄 、 杨佺期 举兵应王恭。王愉无备,仓皇逃奔临川,后为桓玄所得,除会稽 内史 。桓玄篡位后,以为 尚书仆射 ,故称王仆射。 刘裕 攻破桓玄,王愉作为桓氏的女婿,又曾经轻侮过刘裕,心不自安,便暗中勾结 司州 刺史温详,谋作乱,事泄,被诛,子孙十余人皆伏法。
  
 殷:殷仲堪(?—399),陈郡长平(今河南淮阳)人。能清言,善属文,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谢玄请为参军,又为长史,领晋陵太守。以孝闻名, 晋孝武帝 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授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假节,镇守江陵。安帝时,两度响应 王恭 起事讨伐执掌朝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以及王国宝等人,在王恭死后又与 桓玄 及 杨佺期 结盟对抗朝廷以求自保。后与桓玄反目,战败被俘,自杀。以其曾为荆州刺史,故又称殷荆州。
  
 桓:桓玄(369—404),字敬道,小字灵宝, 谯国 龙亢(今安徽 怀远 西)人。桓温少子,形貌瑰奇,风神疏朗,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历官义兴太守、江州刺史、都督荆州等八州郡军事。曾与兖州刺史王恭、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反对执掌朝政的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以及王国宝等人。后与殷仲堪反目,打败殷仲堪而并得其地。元兴元年(402)举兵攻入建康,杀司马元显,掌朝政。次年代晋自立,国号楚。不久为刘裕所败,被益州督护 冯迁 杀死,时年三十六岁。
  
 王绥:字彦猷,晋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愉之子,桓玄之甥。少有令誉,后为太尉右长史,甚得桓玄宠待。桓玄篡位后为中书令。刘裕讨桓玄,以为冠军将军,累迁荆州刺史。因父谋逆,与弟一起被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