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的介绍

2024-05-08 06:35

1. 灵渠的介绍

灵渠

灵渠的介绍

2. 灵渠的介绍

灵渠

3. 灵渠的作用 有关灵渠的作用介绍

1、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秦军在百越战场上兵锋凌厉、势如破竹。公元前214年,即灵渠凿成通航的当年,秦兵就攻克岭南,随即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加上在福建建立的闽中郡,使秦朝郡级建置达到四十个,形成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2、灵渠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自秦以来,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虽经历代修整,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灵渠的作用 有关灵渠的作用介绍

4. 灵渠的风采

[灵渠的风采]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是人们对灵渠的由衷评价,灵渠的风采。灵渠位于桂林市东北六十六公里的兴安县城边,全长三十四公里,建于秦始皇执政时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它连接湘江和漓江,勾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而它设计的科学,结构的灵巧,工艺的精致,对今天的水利工程,仍有参考价值。	 	  灵渠景区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等景致。整个景区古朴典雅,实为缅怀先人智慧、感触中华精神之好去处,游览灵渠,您能领略“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经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荡,蓬窗买酒便。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之岭南水镇风情。 	 	   飞来石在兴安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中学生作文《灵渠的风采》。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石质成分与周边岩石相差巨大,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传说里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或说猪婆龙为孽,飞来镇妖神石,灵渠赖以长存。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凡11件,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铧嘴在灵渠大小天平前,是将7分水流入湘江,3分水流入漓江的分水石堤。它形如犁铧,呈不等边的四边形,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大小天平。两条近似平行的南北边堤,分别为73、43米,和23米,形成北偏东60度锐角,是铧嘴的顶部。南北边堤相距23米,整个铧嘴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	 	  秦堤在兴安灵渠的南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自分水塘至大湾陡,全长3150米。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沿堤有万里桥、三将军墓、粟家桥、四贤祠、南陡阁等景致。	 	 	 		 	 
  〔灵渠的风采〕【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5. 灵渠在哪里?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中国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开凿于公元前214年。横亘湘、桂边境的南岭山势散乱,湘江、漓江上源在此相距很近。兴安城附近分水岭为一列土岭,宽300~500米,相对高度20~30米,两河水位相差不到6米。
灵渠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于“人”字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兴安城中,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千米(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相当于现代的船闸,主要建于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据记载,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千米。灵渠的修建,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后,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渠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在哪里?

6. 灵渠是指什么呢

  灵渠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也叫兴安运河或湘桂运河,由于是在秦朝开凿的,又叫秦凿河。秦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完成统一局面,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又南征岭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他根据当时需要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作出了 使监(御史)禄(人名,一名史禄)凿渠运粮 (《史记·主父偃传》)的决定。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的领导下,秦朝军士和当地人民一起,付出了艰苦劳动,劈山削崖,筑堤开渠,把湘水引入漓江,终于修成了这条运河。这条运河成了打开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我国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之间,隔着巍巍的五岭山脉,陆路往来已很难,水运更是无路可通。但是,长江支流的湘江上源与珠江支流的上源,恰好同出于广西兴安县境内,而且近处相距只1。5公里许,中间的低矮山梁,也高不过30米,宽不过500米。灵渠的设计者就是利用这个地理条件,硬是凿出一条水道,引湘入漓,婉蜒行进于起伏的丘陵间,联结起分流南北的湘江、漓江,勾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   灵渠长约30多公里,宽约5米,开凿灵渠,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 和大小 天平 ,把湘江隔断。在 铧嘴 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相通。湘江上游,海阳河流来的水被 铧嘴 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连接了湘江和漓江。 铧嘴 类似都江堰的 鱼嘴.当海阳河流来的水大时,灵渠可以通过大小 天平 等溢洪通,把洪水排泄到湘江故道去,保证了运河的安全。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并且使运河路线迂回,来降低河床比降,平缓水势,便于行船。灵渠的设计和布局都很科学。在世界航运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灵渠的渠道工程非常艰巨复杂。南渠一路,都是傍山而流,途中要破掉几座拦路的山崖。尤其是在跨越分水岭,即太史庙山时,更要从几十米高的石山身上,劈开一条河道。这样的工程,在一无先进机械,二无炸药的条件下,全凭双手和简单工具,充分表现了当时人的智慧。   灵渠工程体系完整,设计巧妙,在技术上利用了都江堰的先进经验,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才能。   灵渠修成后,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秦始皇就在渠成的当年(公元前214年),平服岭南。汉武帝在平定吕嘉的叛乱中,也曾利用这条交通线。
  灵渠的畅通,还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还有一些具体的东西,百度百科中有,你可以查一下

7. 什么是灵渠?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位于兴安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

什么是灵渠?

8. 灵渠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灵渠,又名兴安运河,是秦始皇时,在对岭南的战争中为了通粮运而令史禄率士卒和当地劳动人民共同开凿的,历时5年。因为把灵河水系的水注入渠内故名灵渠,距今有21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其历史悠久,工程伟大,设计巧妙,和古长城和都江堰等秦代著名的工程齐名。它把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沟通了中原与华南的水上交通,从而对岭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灵渠从兴安县东南2.5公里的分水塘起,分南北两渠,北渠长4公里通湘江,南渠长30公里通大溶江下至漓江,总长34公里。南渠起点与终点的落差有32米。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在这地形复杂的地区修出合乎科学原理的运河,很好地说明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灵渠的主要工程有铧嘴、分水坝(即大、小天平)、渠道(南渠、北渠)、秦堤、泄水坝(即泄水天平)和陡门(即船闸)组成。
铧嘴:在分水塘,是人工所筑的堤,史禄创建,堤高约2.5米,长52.6米,宽22.8米。都用长1米,宽和厚0.6米~0.8米的长石灰岩砌成,纵放叠砌如同中流砥柱,由于它的平面形状像铧而称为铧嘴。作用是分海洋河之水和减杀其水势以保护大、小天平。
分水坝:为铧嘴之水下流而筑成的人字形石坝,高出水面约1米左右,总长500米。大天平在北长380米,外堤宽约8米,内堤宽4米;小天平在南,外堤宽约3米,内堤宽约1.5米,都是用长条石块竖向鳞北排列,仿鱼身之鳞砌成内高外低的斜坡堤坝,所以千年流水的冲击不会冲垮它。它主要起拦江堵水和溢洪排水的作用,可以使南渠水涸不竭,水涨不盈,将上游之水三分注往南渠入漓,七分流往北渠人湘,人称此处为“三七分水”。
渠道:分南、北两渠。南渠约长30公里,其中有一段是人工凿成,工程艰巨,有的地方堤岸是冲积砂土,两岸砌筑很费工。有的地方渠身则多是利用原有的小河道修整相连而成,说明那个时候选址精明周密,能以最短的距离、最少的土方量修筑运河。北渠在大天平以北,长约4公里。修筑得弯弯曲曲是为了避免过急的坡度,以缓水流,利于行舟。
渠宽约5米,高约2米,水深约1米,涨水时,可以通过载重6~7吨的船,枯水时也可通过3吨的船,每天约有40艘船通过灵渠。
秦堤:灵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用青石砌成的堤岸,长约2公里,因为它筑于秦代所以叫秦堤。这里不仅是水利工程最艰巨最重要的二部分,而且也是风景最优美之处。两岸桃柳成行,桂树成林,还有飞来石、四贤祠、三将军墓等古迹。
泄水坝:低于堤面约2米的一个11米长的缺口,用石块依鱼鳞形砌成类似近代的滚水坝。如果遇到洪水可以把小天平排不尽、南渠吞不下的水自动泄入湘江故道,保证两岸不受水灾威胁。
陡门:即现代的船闸,灵渠的陡门多设计在河道浅、流水急的地方。用长方形石块叠砌而成,两岸陡堤做成半规形,弧线相向,陡门宽5.5米左右,最窄的也有4.7米,陡闸相传用竹箔。由于有陡闸的设置所以可以浮舟过岭,成为古代一大奇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