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信息的商品信息的整理分类

2024-05-06 09:42

1. 商品信息的商品信息的整理分类

为了使收集到的、大量的、零散的信息条理化,必须经过验收,并进行整理分类。分类是信息处理过程的首要环节。整理分类比较科学,.既能减轻信息加工、存贮、检索的工作量,又能提高信息的精度和适用性。 商品信息整理分类是将杂乱纷繁的初始信息按问题、时间、目的要求,用一定的标志,贫别归类整理,排列成序。对商品信息整理分类有两个要求:(1)要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信息的整理分类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满足不同使用者尤其是信息加工和分析者的需要。信息整理分类和加工、分析往往是某个人或某些人集于一身的任务。整理分类是否恰当、合理,对自己下一阶段二[作能否顺利有效的进行很有影响。为了正确地进行整理分类,就要熟悉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各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性质,同时,还要密切关一fl,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状况。信息的整理分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按不同要求进行。企业活动中生成和接触到的商品信息量很大,对在手的初始状态商品信息究竟采用哪一种或哪些种分类方法要作全而考虑。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及时调整,灵活运用信息分类的具体方法,以适应需要,做好服务工作。(2)要能满足信息组织管理工作的需要信息的整理分类是信息收集作状况的检验,也是信息加工的必要前提。通过科学的整理分类,一方面能了解已收集掌握信息的基本状况,比如数量是否充足,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哪些信息是无关的,等等,这样可以对信息的收集过程及时地进行反馈指导,另一方面为信息的加工、存贮和检索提供了必要的方便条件,使信息处理过程能更迅速、更经济,更有条不素地进行。

商品信息的商品信息的整理分类

2. 商品信息的商品信息的处理

商品信息处理包括规范、加工、传递、存贮、检索、输出等六个步骤。 (一)信息的规范化。收集信息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输出信息的质量,由上述渠道和方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必须进行规范化。首先,各个项目、属性、名称、词语要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以使各种信息之间有可比性;其次,对于各个属性要制定出属性值的描述模式,属性值有数值型和文字型两类。对于数值型属性值的描述模式,要注意规定计量单位与精度要求。对于文字型属性值的描述模式,应注意使用抽象化、概括性强的描述符号体系,并对每一符号的具体含义和界限范围作出明确规定。(二)信息的加工。信息加工是信息处理的基本内容。信息加工的目的是解决原始信息资料无序零乱、复杂多样、互无联系、量大模糊等矛盾,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高信息的有序度、准确度、适用度和价值。信息加工主要包括筛选、分类排序、分析比较、整理统计、概括综合、鉴别编写等工作。其中分类排序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初步整理,按其内容、时间,用途等标志分类,再编号登记;分析比较是一种初步分析,从收集信息中分析有关因素的规律性,并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所需目标信息进行比较,若不符合要求则需再收集信息;整理统计是要通过这项工作将原始数据加工成系统的数据系列,概括综合要求工作人员经过研究分析,从复杂的数据、资料中;概括综合成符合企业要求的商品情报,鉴别编写是对整理的数据、资料的可信度进行鉴别,剔除不可债者,并对信息含量、时效、价值进行判断,最后按照企业用途,通过手工或计钧:机编写成加工后的新的有用信息。(三)信息的传递。商品信息只有从信息源及时传递到使用者手中,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商品信息的传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信息源进行的有意识。有序的、有目的的传递,它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遵循特定的传递通道,按照规定的方向,达到指定的目标;另一种是信息源和信宿均不固定,没有特定的传递通道和目的性,属于无序的信息扩散。此外,还有许多商品信息的传递介于这两种传递之间。商品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一是传递速度要快;二是传递质量要高。既要防止和克服噪声干扰,做到真实无误,又要提高传递的有序程度,使信息有效地送到既定使用者手中。(四)信息的存贮。信息贮存主要是为了保存信息,以便日后再使用。信息贮存的基本要求是安全保管、节约空间、查找迅速。安全保管是指为了防止信息丢失或损毁,要选择适当的载体、保存场所和环境,同时要做好存贮期间的保管工作。节约空间是指改进存贮载体,力求减少存贮空间。查找迅速是为了方便检索,在存贮信息时应进行科学分类与编码,以利于日后用人工或机器快速查找。(五)信息的检索。信息的检索要达到方便、迅速和准确的目标,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分类与编码体系。商品信息可按其来源、内容、时间、具体形式(如报告、报表、公文、广告等)等标志,进行分类和编码。为了检索(主要是手工检索)方便,也可编制和使用某些检索工具,如目录、文摘/索引、信息、资料指南等等。.(六)信息的输出。企业加上处理的信息,除部分依照不同要求,编辑成供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外,其中大部分需要输送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业务联系单位以及各类信息中心等等,构成了企业内部流向企业外部的信息流。

3. 信息商品的介绍

信息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信息产品,即它是人们通过搜集、加工、传递和存储所形成的,并且用来交换的信息。信息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一系列不同于一般物质商品的特征,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再生产各环节具有许多与物质商品不同的特点。

信息商品的介绍

4. 商品信息的商品信息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管理目的和需要,可以把商品信息按照来源、内容、发生时间寸表现形式等不同标志进有分类。 (一)按照来源分类。商品信息可以分为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两类。原始信息是指未经加工的,有关商品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原始数据单据和记录,又称一次信息,它是最基本、最经常的信息;对原始信息按生产经营者或消费者、用户的既定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加工整理后,就成为加工信息,也可称为二次信息或三次信息,二次信息是在转换一次信息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如信息索引、各种统计报表、经济合同等。三次信息是对二次信息再加工后的信息,通常以综述、报道、分析报告等形式表现出来。商品信息也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类。内部信息是指企业内部商品生产或流通方面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主要由计划、会计、统计、技术、质检、销售等业务部门收集贮存。外部信息是从企业外部环境传递到企业的各种商品信息,例如各国和本国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国内外市场供求情况;同类商品的比较;同行业竞争情况等信息。商品信息还可分为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两类。宏观信息是指反映商品活动状态和方式全貌的信息,如各种商品总的供求状况、质量水平、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改变、社会商品购买力等,这种信息的综合性强,反映商品的经济活动总量,主要为国家和地方的宏观决策与控制服务。微观信息是反映单个企业或个别商品的生产经营情况的信息。它们数量大,时效性强,主要用于企业的微观决策与管理活动。(二)按照内容分类。商品信息可分为商品供求信息、商品技术信息、商品管理信息、商品生产经营环境信息和商品消费信息等。1.商品供求信息,是商品供给信息、价格信息、流通渠道信息以及商品需求信息的总和,商品供给信息包括商品质量、品种、规格、式样,花色,数皿,服务方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情况;新商品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商品的包装、商标、使用说明;消费者对商品的印象和评价;商品广告等等。商品价格信息包括商品的出厂、批发、零售价格;商品定价标准;商品之间的比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等等。流通渠道信息包括商品包装、储存、运输情况;商品分销渠道、方式;批发商、零售商的销售情况;消费者或用户对零售商,代销商的印象;推销方式和售后服务等等。商品价格信息和流通渠道信息都直接影响市场商品供求的变化。商品需求信息包括某种商品现有和潜在的购买人数;购买者的欲望和动机以及习惯;购买方式;同类商品销售数量;同类企业的同类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消费者对同类商品不同品朴、质量等级、档次、包装的偏好、评价和建议;某类商品的消费者类型(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分布;收入和消费水平分布等等。2.商品技术信息,包括新发明和专利技术;商品新结构的设计或新配方;先进工艺流程;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新商品研制开发等等。3.商品管理信息,依据企业管理活动的三个环节——计划决策、组织指挥与控制监督,又可分为决策信息、作业信息和控制信息。决策信息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为确定商品生产经营目标、方针和计划所需得到的信息。决策信息主要来自企业外部环境,如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商品产销的中长期预测;同行业竞争策略等。但只有将外部信息同内部信息结合起来,才能科学地制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战略计划。作业信息是指日常企业内部各环节间的信息流动及各环节业务活动所必需的信息,如生产车间的作业计划执行情况;销售活动中的每日销量变化等。控制信息是企业管理者按预定目标控制企业活动,协调各生产经营环节,以克服企业活动的偏差,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信息。4.商品生产经营环境信息,是指由于外部影响商品生产经营的各种因素变化而形成的信息。它包括政治环境信息,如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法律、法令、经济计划的颁布;国际间的政治和军事冲突等等。经济环境信息,如人口、收入的变化;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变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间的经济或贸易制裁等等。社会文化环境信息,如教育程度、文化水乎、职业构成、风俗习惯,等等。5.商品消费信息,包括商品生产经营者对商品(尤其是新商品)消费的科学指导;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商品的质量抽查公报;商品改进措施和建议等等。(三)按发生时间分类。商品信息分为历史信息、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1.历史信息,是对已发生过的商品及其运动事实的描述和iq2价,如某类商品的发展史、品种沿革、升级换代情况;生产工艺的变革等等。掌握商品历史信息,对于了解过去,指导现在的商品生产经营活动,预测未来商品及其生产经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实时信息,又称现状信息,是一定时点正在发生的商品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如正在生产或流通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情况;正在制定或实施的有关商品及其生产、流通、消费活动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等等。这种信息的时效性很强,必须善于捕捉和利用。3.预测信息,又称未来信息,是指对商品未来运动状态和方式的预测预报。它根据预测时间的长短,又分为近期、中期或长期预测信息三种。时间长短的划分并没有—定标准,应根据所研究对象的变化速度、影响深远程度和作用范围来确定。通常,近期预测信息为1年或1年以下,中期预测信息汾1年至4年,长期预测信息为5年至10年或者更长。由于距现实的时间越长,因素的可控性越差,特别是科学技术进步迅速,所以近期预测信息准确性较高,而中期、长期预测往往只能描述其发展方向,预报时间越长,准确性就越差。(四)按表现形式分类。商品信息可分为文件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文件信息一般有商品标准、商品法规、商品情报资料、市场行情资料,以及各种经济合同、简讯、报告等等。声像信息有录音、录像、磁盘、光盘、电视、广播、传真、电话等等。实物信息有客商来样加工的实物样品、商品展览、展销、商品陈列、时装设计大赛与时装表演等等。

5. 信息商品

6.2.1 信息商品的概念
6.2.1.1 信息商品的形成
商品是用来交换且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从商品的定义可以看出,商品有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劳动产品”、“用于交换”。
按照商品的定义,信息商品的形成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要具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个方面的需求。
(2)要具有价值。
(3)能够用于交换。
例如,房屋中介信息具有房屋买卖双方的查询、买卖、选房等使用价值;产生一次房屋买卖,其房屋中介就会因房屋中介信息而获得报酬;房屋中介信息用于房屋买卖活动,只有用于交换才能获取价值。
6.2.1.2 信息商品的性质
作为一种商品,信息商品除具有一般商品的共性(如价值与使用价值、稀缺性、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等)外,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性:
(1)信息商品是一种体验商品。所谓体验商品是指在使用之前,是无法知道其价值大小的,只有在使用之后,才知道其价值的大小。信息商品作为体验商品,人们在使用之前由于不知其价值大小,从而生产商无法确定其价格,但是如果使用了就不必再购买了。因此,信息商品的定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它比其他商品的定价更加困难。
(2)具有高固定成本与低复制成本。在信息商品的研发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包括人力资本、技术知识积累、生产设备投资、中试投入以及市场风险等。而复制信息商品却非常简单,一旦第一个信息商品被生产出来之后,复制的成本几乎为零。
(3)使用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个体不能阻止另一个个体消费该种商品,而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个体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个体的消费量。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是公共产品的特点。信息商品的复制成本非常低,由此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为了保护知识产权,一般依靠知识产权制度来实现信息商品的排他性,如专利权、著作权等。
(4)时效性。信息商品的时效性包括内容与传递过程的时效性。内容的时效性是指信息商品的内容对于特定的使用者来说,只在特定的时间内有效。信息商品的时效性决定了信息商品被使用的强度,时效性越强,被使用的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6.2.2 信息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6.2.2.1 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
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指的是信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也就是信息商品用途的大小。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分为主观和客观使用价值两个方面。主观使用价值即信息商品的供求双方根据经验或测算得到的信息商品使用后可能产生的效用。客观使用价值是信息商品使用后真正产生的效用。它可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
6.2.2.2 信息商品的价值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因此,信息商品的价值凝结于其中的生产该信息商品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是用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劳动消耗来衡量。
根据信息商品价值的定义,要计量某信息商品的价值量,就必须计量该信息商品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计算一般商品价值量的衡量标准的是简单劳动,但是用简单劳动来计量信息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合适的,因为信息商品的生产不是简单劳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通常的做法是将复杂劳动通过一定的比例系数换算成简单劳动,如以一定的简单劳动为标准,把信息生产的劳动消耗标准确定成一种系数(如强度系数、复杂系数、弹性系数),再以一定的接受教育和训练的经历为基数,根据各种学历和资历,对信息生产人员分别确定各种劳动量的参数,学历和资历越高,相应的系数越大,其高级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也相应较大。
信息商品的货币形态价值量的计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其价值存在不确定性。如在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需要将生产信息商品的复杂劳动时间换算成简单劳动时间,但是存在很多问题,如什么是复杂劳动,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之间的区分标准是什么,复杂劳动转换简单劳动的系数如何确定等。
6.2.3 信息商品的成本与构成
信息商品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特性,由此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能以极低的边际成本进行再生产。在再生产过程中,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的不变成本比可变成本重要得多,它在商品总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假定固定成本为F,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c(常数),因而边际成本也为一常数 H,产量为q,则企业的总成本函数为
C=F+cq
由此可求得平均成本(AC)函数为:AC=c+F/q
从平均成本函数可以看出,当企业产量q增大时,平均成本AC下降,也就是说,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越少。由此可以看出,在可变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平均成本必然越来越接近于边际成本MC或单位可变成本c。
针对信息商品而言,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是影响规模经济的重要因素。如有线电视、光纤通信和芯片等信息商品,其固定成本相当大,而要连通一个额外用户的成本(即可变成本)就相对低得多。在软件信息商品的生产中,可变成本几乎没有,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将会越来越慢。由此可见,在可变成本非常小的行业,虽然固定成本可能不太大,但规模经济效益也是很明显的,这在软件行业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对于信息商品来说,其成本将随着产量的增加不断下降,价格也能够随之下降。
6.2.4 信息商品的价格机制
信息商品价格是信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信息商品的价值是其价格形成的基础,信息商品的价值决定了信息商品价格的形成和构成,信息商品的价值特性也必然会导致产生信息商品的价格特性。
价格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产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以产品的社会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消耗)为基础,而不是以某企业的劳动消耗为基础。信息商品的价格是指信息商品价值在信息市场上的货币表现。信息商品的价格会受到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以信息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形成的信息商品价格具有以下几个作用:①作为信息商品交换的依据;②测度信息商品的稀缺程度;③作为信息商品运行中的信息指令。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与市场供求变化之间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作用和联系。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信息用户就会提高消费,增加购买,而生产者则会缩减生产,减少供给;反之,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信息用户就会节约使用,降低购买,生产者则会扩大生产,增加供给。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一般通过价格而非行政手段来调节生产活动与购销活动。同时,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或制约市场商品价格。当一种商品的生产总量增加时就会使其价格降低;反之,则会使其价格上升。
信息商品的价格在反映其价值时比物质商品更为复杂。对于一次信息商品而言,它是通过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劳动产生出新思想、新原理、新设计、新方法、新工艺转化的科技成果,由于在其寿命周期内,不需再生产就可以满足多次需要和使用,其价格主要取决于信息产品效用价值或效益价值。
对于二次信息商品而言,由于它是在已经积累的一次信息商品基础上进行生产的,是对一次信息的整序、综合和精炼,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由指定的机构一次性生产加工,其他机构无需重复生产就能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进而实现多方共享。二次信息商品的生产过程不像物质商品那样按某一标准重复加工,但同一类二次信息商品生产的难度是相近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基本上是定型的,持续时间是均衡的,消耗基本上是相同的,投入与产出的联系是确定的。为此二次信息商品的价格标准就可以按照类别计算其生产成本和消耗,并综合考虑劳动时间来制定。
信息商品的价格会受到信息用户的影响。信息用户本身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和智力条件,尤其是信息用户本身的创造性劳动对信息商品在消费过程中效用的实现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信息商品对于不同的用户从中获得的实际效用是不同的。信息用户在购买或消费信息商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成为确定信息商品价格的基础和依据。
信息商品的价格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信息商品生产的成本、生产的难易程度、供求关系、用户的支付能力、市场的垄断程度、信息市场的环境和特性等。这些因素有时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它们不是经常性地起作用,且不是内在的本质上的作用,因而不能成为确定信息商品价格的基础和依据。

信息商品

6. 商品信息的介绍

商品信息是指能够被接收者接收,并满足其某种特殊需要,有关商品及其生产、流通或消费的消息、情报、数据或知识等的总称。

7. 信息商品的概述

信息商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必然趋势。从人类进化和发展的历程来看,人类的生存是头等重要的事,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成为人类社会前期的主要活动,而人类的经济活动也就主要是围绕着物质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直接生产过程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导致一种专门开发与利用信息的行业或产业出现。物化于商品之中的信息成分的比重逐渐加大,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超过了物质成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革命浪潮,不公改变了商品中物质成分的比重,而且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信息商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等种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商品作用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大幅度地扩展了信息交流的规模,推动了信息商品化的深度和广度,确立了信息商品的坚实地位。 (引自:王学东 唐军荣,《论信息产品向信息商品的转化》)

信息商品的概述

8. 信息商品有哪些?

1.信息商品是指采用 信息技术制造的电子雷达产品、电子通信产品、广播电视产品、计算机产品、家用电子产品、电子测量仪器产品、电子专用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电子应用产品、电子材料产品等产品及其配件。
2.信息商品雷达:雷达设备通信设备:通信传输设备、通信交换设备、通信终端设备、移动通信设备、通信设备修理其他通信设备
3.广播电视设备行业产品:广播电视制作、发射、传输设备;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及器材;应用电视设备及其广播电视设备
4.计算机行业产品:电子计算机整机、计算机网络设备业、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电子计算机配套产品及耗材、电子计算机应用产品
5.家用电子产品:电视机;摄、录像、激光视盘机;家用音响电子设备;
6.电子测量仪器产品:电子测量仪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