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效应》的九个人生策略

2024-05-18 10:18

1. 《复利效应》的九个人生策略

复利策略人生公式=正确的选择+持续行动+时间 
  
  9个人生复利策略: 
  
 (1) 设定具体目标(specific target),具体到可以知道下一步怎么做,大脑只能识别具体的目标内容;比如:减重多少斤,收入增加多少,学习多少知识
  
 (2) 改变坏习惯(quit bad habits),人能从坏习惯中立刻获得满足,并且不会立马出现坏影响,一次只专注一个坏习惯,例如睡懒觉、不运动、打游戏、追看连续剧、吃垃圾食品,每天改变一点点
  
 (3) 培养良好的好习惯(build up good habits),如果你不改变每天所做的事情,那你永远无法改变生活,“加入法则:不去想不能做什么,而去注意获得了什么,转移注意力,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公开良好习惯,让公众监督自己
  
 (4) 为自己的人生负责(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self),不要抱怨,主动承担生活中的所有事情,不要总是责怪别人
  
 (5) 记录和追踪你的进度(track your progress),记录每一个能改变你生活的行动和表现,记录每天的花费,改变消费行为,从记录对你影响最大的行为开始,最开始时只记录一种行为,先衡量才能管理和改善。
  
 (6) 从小的行动开始(start from small),一次进步一点点,一次踏出一小步,别期望马上就能看到成功;如果想跑马拉松,那么每天跑步10分钟,如果想改变负债,那么每天记录消费情况并存下一点钱,你越早开始做出小小的改变,复利效应的力量就越能帮助到你。你的成就就是每时每刻选择的结果。
  
 (7) 喂养大脑(information input),谨慎选择喂养自己大脑的讯息,不要看一些色情八卦、政治斗争等负面内容,而要看一些自我成长,建立财富、改善人际的内容;人类是相互学习的物种,我们最常交往相处的人,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尽量不要和消极的人交往,可以从网上寻找学习的对象,有什么日常习惯、学习习惯可以影响我们自身。
  
 (8) 培养动能(creating movement in your life),开始跑步很累,但坚持下来有,就会慢慢变得轻松,并且享受这个过程。同样地看待所有你想做出的改变,从一小步开始行动,坚持每一次进步。打造行动历程,把新行动融入到每一天,每一个月中。
  
 (9) 超越极限(push yourself over the limit),简单的纪律行为,经过时间的累积,就会产生复利效应,为你的人生带来巨大的改变。完成目标后继续多坚持一点点、多努力一点点、多走远一点、多准备好一点,可以加倍进步的进程。
  
 想要改变人生,那就先改变你每天在做的事情,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你每天所做出的选择。

《复利效应》的九个人生策略

2. 复利效应的复利效应

例如,假设存款金额为1,年利率为r,存款期数为N。在复利计息的条件下第N年底本利和(1+r)^N,而单利计息条件下第N年本利和为(1+r*N)。只要简单地用二项式展开定理可知,(1+r)^N > (1+r*N),当N>=1时。复利效应和计息的频数有关。同样10%的名义年利率,如果半年计息,则等效年利率为(1+5%)^2-1=10.25%;按季计息,则等效年利率为(1+2.5%)^4-1 =10.38%;可见,随着计息频数的提高,等效年利率也将上升。其极限情况是连续计息,等效年利率为 lim(1+r / N) ^ N = e^r.

3. 重新认识--人生的复利效应

说起人生的复利效应,其实就是强调积累过程。
  
 在Github看到一句话,突然很有感触。它说,大多数人都高估了他们一天能做的事情,但低估了他们一年能做的事情。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要明白你一天能做的事情是有极限的,所以当你产生了一个欲望,可能几天,一个月,半年都是完成不了,你可能需要坚持一下。
  
 坚持这个词,代表了对时间的挑战。坚持一年,也就是经历了一年的洗礼。经典著作都是经过几百上千年的考验才流传到现在。你只是坚持一年而已,尝试一下好吗?虽然中间可能会有各种干扰和不确定,但那些都是你坚持过的证明。
  
 经历过时间的历练的事物,有一种独特的美。

重新认识--人生的复利效应

4. 复利效应的例子,这个是正确的吗,求分析?

所谓复利效应,就是时间效应,当然越早投入越好。
复利计算公式
F=P*(1+i)^n
F=A((1+i)^n-1)/i
P=F/(1+i)^n
P=A((1+i)^n-1)/(i(1+i)^n)
A=Fi/((1+i)^n-1)
A=P(i(1+i)^n)/((1+i)^n-1)
F:终值(Future Value),或叫未来值,即期末本利和的价值。
P:现值(Present Value),或叫期初金额。
A :年金(Annuity),或叫等额值。
i:利率或折现率
N:计息期数
得出的结果就是A前10年 第一年= 20000*(1+0。07)
                      第二年=20000*(1+0。07)+第一年*(1+0。07)
                      第三年=20000*(1+0。07)+第二年的*(1+0.07)
                       ........
                      第十年=20000*(1+0。07)+第九年的*(1+0。07)
                     从 第十一年开始每年都是前一年*(1+0。07)。。。。到60岁  = 140多万
            B的计算却是 
                      第一年= 20000  *(1+0。07)
                         第二年 =    20000  *(1+0。07)+   第一年的*(1+0。07)
                            。。。。。
                            60岁那年=20000*(1+0。07)+ 59岁那年的*(1+0。07)
                                      得出120多万
                             懂了吗?

5. 复利效应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复利效应
   最简单复利公式如下:FV=PV(1+i)n
   FV(Future Value)是指财富在未来的价值;PV(Present Value)是指现值,亦即指本金;i(interest)是指周期内的固定利率或固定回报率,n则是累计的周期。
   复利被称为人类的”第八大奇迹“,就大家而言估计是相当熟悉了。
    复利效应——随处可见  (Anywhere)
                                           这是朋友圈经常看到的经典公式: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能进步1%,一年之后他的能力会提升38倍。相反地,如果他每天退步1%,一年之后,相当于所有的能力都消失殆尽了。这背后就是复利效应
                                           现年88岁的巴菲特,从11岁开始涉足股票投资,27岁开始有业绩记录,60年达到62740倍,年复利是20.215%。60年6万3千倍的增长,这是财富增值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背后也是复利效应。
                                           包括世界人口的增长也都是符合复利效应的,应该说复利效应其实是我们随处可见的。
    复利效应的核心是——坚持 (n的值)
   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为价值投资,重点在于看好投资标的,并足够长期的投资,这才成就了巴菲特的创奇人生。
   在复利效应里面看似简单,最容易忽视,但却是很多投资者很难做到的就是——足够长期。在公式 FV=PV(1+i)n
   里,即n 的值。
                                           这是excel 做的简单的投资回报表格,不难看出,在回报率相同的情况下,n时间越长,平均下来的投资回报率越高。所以,这就是复利效应里面讲的“复”——贵在坚持。
    复利效应的重点在——回报率 
   上面内容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因为我们大家都懂,也早就深根于心。
   但下面的内容才是本文的重点:
    高回报率才是复利效应的核心 
    高回报率才是复利效应的核心 
    高回报率才是复利效应的核心 
   重要的事情要说3遍,同样的时间里,本金一样,稍高的回报率,加上30年的复利效应后,结果将相差甚大。
   1% 回报率,30年后资产变成1.35倍,平均每年增加0.045倍的本金。
   10%回报率,30年后资产变成17.45倍,平均每年增加0.582倍的本金。
   20%回报率,30年后资产变成237.38倍,平均每年增加7.913倍的本金。
   40%回报率,30年后资产变成24201.43倍,平均每年增加800.714倍的本金。
   100%回报率,30年后资产变成1073741824倍,平均每年增加35791394.133倍的本金。
   看得出来,回报率翻一倍,同等时间下,资产增值多倍,回报率越高,资产增值倍数越高。
   由此,不难看出,每天增长一点点,哪怕是1%,这固然重要,但如果未来你不想落后,不想成为那1%甚至1‰之外的人,那每天你需要的不是增长一点点,需要的是两点点、三点点甚至是许许多多个一点点。
   熟知复利效应利用好这天然的工具,加速成就自己的人生。
   感谢大家的阅读   蚂蚁说说

复利效应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6.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是指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本利和)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
复利是投资理财中的常用概念,其特点是前期变化不大,后期指数增长迅速。关于复利效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一个国际象棋盘上,左上角第一个格子放1粒米,第二格翻倍放2粒,第三格再翻倍放4粒,以此类推,下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一倍,最后一格的米放完后总共是1844亿亿米粒。相当于中国1000年的粮食产量。
事实上,复利计息条件下资产规模随期数成指数增长,而单利计息时资产规模呈线性增长,因此长期而言复利计息的总收益将大幅超过单利计息。
再来看看股神巴菲特的财富增长之路:21岁的巴菲特,只有1万美元身家;30岁时,他赚到了100万美元;37岁时,他拥有1000万美元;52岁时,他拥有3.76亿美元;87岁时,巴菲特身家为781亿美元。
从巴菲特的财富增长曲线来看,他几乎用了整个前半生来积累,而后半生却迎来了财富大爆发,这就是复利的惊人效果,开始时微不足道,利滚利后就能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效应。

扩展资料:复利效应案例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
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而且因为通货膨胀,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于是求教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从1901年至今的111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
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的历史,追求复利收益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争。可是一路走来,长线仍有可观复利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利效应

7. 浅谈“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是指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本利和)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
复利是投资理财中的常用概念,其特点是前期变化不大,后期指数增长迅速。关于复利效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一个国际象棋盘上,左上角第一个格子放1粒米,第二格翻倍放2粒,第三格再翻倍放4粒,以此类推,下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一倍,最后一格的米放完后总共是1844亿亿米粒。相当于中国1000年的粮食产量。
事实上,复利计息条件下资产规模随期数成指数增长,而单利计息时资产规模呈线性增长,因此长期而言复利计息的总收益将大幅超过单利计息。
再来看看股神巴菲特的财富增长之路:21岁的巴菲特,只有1万美元身家;30岁时,他赚到了100万美元;37岁时,他拥有1000万美元;52岁时,他拥有3.76亿美元;87岁时,巴菲特身家为781亿美元。
从巴菲特的财富增长曲线来看,他几乎用了整个前半生来积累,而后半生却迎来了财富大爆发,这就是复利的惊人效果,开始时微不足道,利滚利后就能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效应。

扩展资料:复利效应案例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
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而且因为通货膨胀,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于是求教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从1901年至今的111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
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的历史,追求复利收益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争。可是一路走来,长线仍有可观复利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利效应

浅谈“复利效应”

8. 复利效应

复利效应,是指资产收益率以复利计息时,经过若干期后资产规模(本利和)将超过以单利计息时的情况。
复利是投资理财中的常用概念,其特点是前期变化不大,后期指数增长迅速。关于复利效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一个国际象棋盘上,左上角第一个格子放1粒米,第二格翻倍放2粒,第三格再翻倍放4粒,以此类推,下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一倍,最后一格的米放完后总共是1844亿亿米粒。相当于中国1000年的粮食产量。
事实上,复利计息条件下资产规模随期数成指数增长,而单利计息时资产规模呈线性增长,因此长期而言复利计息的总收益将大幅超过单利计息。
再来看看股神巴菲特的财富增长之路:21岁的巴菲特,只有1万美元身家;30岁时,他赚到了100万美元;37岁时,他拥有1000万美元;52岁时,他拥有3.76亿美元;87岁时,巴菲特身家为781亿美元。
从巴菲特的财富增长曲线来看,他几乎用了整个前半生来积累,而后半生却迎来了财富大爆发,这就是复利的惊人效果,开始时微不足道,利滚利后就能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效应。

扩展资料:复利效应案例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896年,由诺贝尔捐献980万美元建立。基金会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确规定这笔资金被限制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与公债上,不允许用于有风险的投资。
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会运作的开销,历经50多年后,诺贝尔基金的资产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而且因为通货膨胀,300万美元只相当于1896年的30万美元,原定的奖金数额显得越来越可怜,眼看着诺贝尔基金走向破产。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于是求教麦肯锡,将仅有的300万美元银行存款转成资本,聘请专业人员投资股票和房地产。新的理财观一举扭转了整个诺贝尔基金的命运,基金不但没有再减少过,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总资产还增长到了5.41亿美元。从1901年至今的111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
诺贝尔基金会长线投资的历史,追求复利收益的历史,伴随着人类的各种天灾人祸和战争。可是一路走来,长线仍有可观复利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利效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