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苏幕遮》

2024-05-08 19:12

1. 古诗《苏幕遮》

《苏幕遮·怀旧》宋代文学家范仲淹。
原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⑵。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群山映着斜阳蓝天连着江水。芳草不谙人情,一直延绵到夕阳照不到的天边。
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扩展资料:
《苏幕遮·怀旧》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
这首《苏幕遮》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元曲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直接化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碧云天,黄叶地”,改为“碧云天,黄花地”,衍为曲子,同样极富画面美和诗意美。

古诗《苏幕遮》

2. 古代诗词赏析《苏幕遮》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的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3. 求《苏幕遮》的赏析

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译文】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诗词鉴赏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不妨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到:打鱼的大哥 ,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思乡之苦隐藏在清圆的荷叶下,遗忘在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上…… 周邦彦:宋代一位在文学史上有较高成就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久被尊称‘正宗’这首诗是作者客居汴梁所作

求《苏幕遮》的赏析

4. 苏幕遮赏析

苏幕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
  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沐浴着夕阳的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苏幕遮①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sì):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苏幕遮
  (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赏析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
  初阳,接“晴”“宿雨”承“溽暑”。荷叶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进一步把“晴”字形象化、具体化了。“宿雨”的被蒸发、被晒干,不仅在点染“晴”字,同时还扣紧“溽暑”这一季节特点。这句很象特写镜头,连荷叶上的雨滴以及雨滴被“干”掉的过程也都被摄进画面。形象如此逼真!“水面清圆”是“叶上”一句的扩大。作者把镜头远远拉开、推高,然后居高临下,俯视整个荷塘,终于摄下那铺满水面的圆圆荷叶。继之,又把镜头拉下,转移角度,进行水平摄影,镜头在水面上缓缓推进: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在镜头面前纷纷后退。这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赞美这几句说:“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前四句是思归。换头两句故作推宕。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五月”三句写梦游。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以逆挽手法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
  这首词的内容很简单,全篇六十二字,写的不外是荷花以及与荷花有关的情事。但是,作者善于把荷花的形象以及与之有关的情事集中起来,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来加以烘托,于是,作者的美感便层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一点集中体现于词的上片。上片七句,虽然构成的侧面有所不同,但,可贵的是,其中每一句都带有动作性或视觉性,几乎句句都可构成一个或几个画面,构成角度不同的镜头。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结媒介几乎被作者压缩到绝无仅有的微小程度。作者的情思,作者的美感是靠画面、靠镜头的组接,靠蒙太奇表现出来的。
  本词以荷花为焦点,并从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全词可分四层,上片前四句是一层,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后三句多侧面刻画荷花的风神。下片前四句是一层,分别叠印出“吴门”与“长安”两个不同的地点。后三句又以“梦入芙蓉浦”把前几层散射出的侧面加以归结、收束。
  周邦彦是善于使用艺术语言的大师,他往往运用优美的语词来创造生动的形象,有时精雕细刻,富艳精工;有时用典,融化古人的诗句人词。但这首词却既未用典,也未融化前人的诗句,而主要是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苏幕遮·海天一色
  暮春夜,梅时雨,淅淅呖呖,更着风吹絮。明朝庭院对凄楚,片片香魂,零落和泥去。 
  酥手露,静琴抚,呵手低眉,欲弹费思绪。女儿心思向谁诉,流水行云,相看两无语。
  苏幕遮·夜雨相思
  夜茫茫,星漫漫,夜冰笺魂,星陪人惜叹。
  惜叹相逢相知晚,惜叹流年,惜叹难共眠。
  风飘飘,雨绵绵,风凉袖冷,雨伴人思念。
  思念比翼双飞燕,思念鸳鸯,思念晓红莲。
  —“笺”和“袖”都指思念的那个女孩,“晓”是她的名。
  苏幕遮(般涉调)
  (宋)张先
  柳飞绵,花实少。
  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
  斜日两竿留碧影。马足重重,
  又近青门道。去尘浓,人散了。
  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
  莫讶安仁头白早。
  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
  苏幕遮
  (宋)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苏幕遮
  (宋)方千里
  扇留风,冰却暑。
  夏木阴阴,相对黄鹂语。
  薄晚轻阴还阁雨。
  远岸烟深,仿佛菱歌举。
  燕归来,花落去。
  几度逢迎,几度伤羁旅。
  油壁西陵人识否。
  好约追凉,小舣蒹葭浦。
  【苏幕遮】(钱塘避暑忆旧用美成韵)
  书名:《全宋词》 作者:赵必
  远迎风,回避暑。人似荷花,笑隔荷花语.
  无限情云并意雨。惊散鸳鸯,兰棹波心举.
  约重游,轻别去。断桥风月,梦断飘蓬旅.
  旧日秋娘犹在否。雁足不来,声断衡阳浦.
  苏幕遮
  (清)吴藻
  曲栏干,深院宇,依旧春来,依旧春又去;
  一片残红无著处,绿遍天涯,绿遍天涯树。
  柳絮飞,萍叶聚,梅子黄时,梅子黄时雨;
  小令翻香词太絮,句句愁人,句句愁人处。
  苏幕遮
  (清)纳兰性德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铲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5. 苏幕遮赏析

范仲淹字希文,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为人正直有气节。为政期间主张革新弊政,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阻挠而未有显著成就。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已成为国人自励的名言。他是北宋诗文运动的先行者之一,工于诗词、散文,他存留的词不多,却能以边塞风光入词,抒发爱国情怀。范仲淹的词既有大笔振迅之处,在宋初词坛可谓异军突起,直启后来苏东坡、辛弃疾豪旷词风;又能妙入情语,不失词的传统风格。在保守本位的前提下,略有游离色彩。 
此词以低徊婉转、沉雄青刚的笔触,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他的这首《苏幕遮》词,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词笔绚丽,深情惟妙,体现了他别样的性情和才华。 
上阙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色彩绮丽鲜明。“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俯仰生姿,白云满天,黄叶遍地。一“天”一“地”,一“碧”一“黄”,总括秋色。展现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给人心胸开阔之状。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有“碧云天,黄花地”即由范仲淹此词点染而成,由气象无复绮丽高远,转为传统秋色之凄清。接着,作者平视远眺——“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二句。浓郁的秋色和绵延秋波尽融其中,就在秋色与秋波相连的天涯尽头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大开大合,浑然一气,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层层推进,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用碧、黄、翠等来状“秋色”,也一扫传统中秋天衰飒之气,将秋天美妙空灵的境界呈现笔底。“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人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 “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暮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诗歌中写“别离”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清平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草的缠绵喻情思不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作者多情、重情,用来映衬出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阙结尾三句进一步将天、地、山、水与斜阳、芳草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寥廓画面,引出乡思离情。这里的“芳草“,从季节上说,显然与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秋色”不符,它只是起象征作用。行人沐在斜阳中,芳草却在斜阳外,其违隔可知。仅“无情”二字点出愁绪,犹是对景物而言,不漏痕迹,为下阙的抒情作了有力的渲染和铺垫。 
下阕抒情,情融景中。“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一个“黯”字,已经将诗人的愁绪全盘托出,道尽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黯”意为心情忧郁, “追”本意是“追随”,这里为“纠缠”,这是羁旅之思的缠绕。“夜夜除非”两句写出天涯孤旅乡愁之深,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无计可消了。下面“休独倚”更可见词人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一轮明月反衬出词人身在异乡,倍感孤独寂寞。最后两句是由李白诗“举杯消愁愁更愁”化出,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谁知“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作者突发奇想, “用一段‘愁肠’把‘泪’与‘酒’巧妙联系起来,弥漫着苍凉之悲,读起来令人回肠荡气。”后两句,是实话实说,极写愁思难遣的苦闷。其《御街行》词也说:“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则酒到酒未到,皆作乡思之泪,其痛苦之深,似无庸赘言。”全词低回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词以绮丽开阔之景写浓挚深长之情,情景似不相和谐,而实是以盛写衰、其衰倍至的写法,词的感染力也因此得以加倍地体现。清代张惠言、黄蓼园据词中个别意象,认为此词非为思家,实借秋色苍莽,隐抒其忧国之意,不免有强加之嫌。倒是词人范仲淹写景写得如此气势不凡,为后人称赞不已。 
总之,让我们借用前人的话来评价这首词: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范希文《苏幕遮》一阕,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苏幕遮赏析

6. 关于诗歌《苏幕遮》

苏幕遮·周邦彦(宋)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1、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但在内容上有明显不足,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
  2、燎沉香:燎,烧。沉香,名贵香料,因放入水中下沉而得名。也称“水沉”、“沉水”。
  3、 消溽(rù)暑:消除潮湿的暑气。溽,湿润、潮湿。
  4、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5、侵晓:快天亮之时。侵,渐近。
  6、宿雨:隔夜的雨。
  7、清圆:清润圆正。
  8、举:擎起。
  9、吴门:即现在的江苏苏州。
  10、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11、旅:客居。
  12、楫:桨。
  13、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浦,水湾,河流。
  赏析: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们不妨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到:打鱼的大哥 ,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思乡之苦隐藏在清圆的荷叶下,遗忘在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上…… 周邦彦:宋代一位在文学史上有较高成就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久被尊称‘正宗’这首诗是作者客居汴梁所作

7. 苏幕遮全诗

周邦彦的《苏幕遮》翻译如下: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苏幕遮》周邦彦 原文: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全诗

8. 古诗赏析:苏幕遮

  出自北宋诗人范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上片用色泽渲染秋景,下片直抒乡关之思,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天际地极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