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泛滥什么意思?

2024-05-05 00:03

1. 洪水泛滥什么意思?

洪水泛滥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洪水泛滥
拼音:[ hóng shuǐ fàn làn ]
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泛滥於天下。
翻译:洪水到处流动,在天下的地方横流漫溢。

扩展资料:
洪水泛滥反义词
连年干旱
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洪水泛滥什么意思?

2. 洪水泛滥的原因

1.河流本身的流量和流域大
  而且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区
  降水多. 2.气候的反常
  如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降暴雨或雨天连绵不断. 3.河流的流向与所处的气候区.如在一些北方地区(黄河
  俄罗斯的叶尼塞和
  勒拿河等)
  这些河的流向是从较温暖的地区流向较寒冷的地区
  也就是说上游的水是液体的
  下游的水结冰了
  那样也会造成洪水. 4.与河流的形状有关.如我国长江的荆江段
  有"九曲回肠"的说法
  原因就是这里的河道实在是弯曲的不行了
  河岸对河水的约束力降低
  河水容易冲出河道. 5.与河流的含沙量有关.如黄河
  由于水中的沙子过多的沉积于河底
  使河床抬高. 1.植被破坏.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叫常见
  由于缺少了植被的保护
  土壤容易被雨水冲蚀
  流如河中
  森林的蓄水能力大大降低
  大部分地下水变成地表水流如河里. 三、目前的自然灾害每年都在增加,看看《冰河时代2》自然环境正在逐渐的被人类社会所破坏,而且还没有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就是那《京都议定书》限制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的,美帝国主义那样的发达和有钱,就是不签字。导致世界范围的全球变暖!这两年的禽流感、非典等等都是对环境的破坏,又没有及时地进行保护而造成的结果。 所以我们在社会高速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应当关心和爱护我们的环境!
  一.自然原因 1.河流本身的流量和流域大
  而且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区
  降水多. 2.气候的反常
  如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降暴雨或雨天连绵不断. 3.河流的流向与所处的气候区.如在一些北方地区(黄河
  俄罗斯的叶尼塞和
  勒拿河等)
  这些河的流向是从较温暖的地区流向较寒冷的地区
  也就是说上游的水是液体的
  下游的水结冰了
  那样也会造成洪水. 4.与河流的形状有关.如我国长江的荆江段
  有"九曲回肠"的说法
  原因就是这里的河道实在是弯曲的不行了
  河岸对河水的约束力降低
  河水容易冲出河道. 5.与河流的含沙量有关.如黄河
  由于水中的沙子过多的沉积于河底
  使河床抬高. 二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叫常见
  由于缺少了植被的保护
  土壤容易被雨水冲蚀
  流如河中
  森林的蓄水能力大大降低
  大部分地下水变成地表水流如河里. 三、目前的自然灾害每年都在增加,看看《冰河时代2》自然环境正在逐渐的被人类社会所破坏,而且还没有得到全世界的重视,就是那《京都议定书》限制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的,美帝国主义那样的发达和有钱,就是不签字。导致世界范围的全球变暖!这两年的禽流感、非典等等都是对环境的破坏,又没有及时地进行保护而造成的结果。 所以我们在社会高速发展进步的同时,我们应当关心和爱护我们的环境! 回答者: euphonic1

3. 洪水泛滥中滥的意思

问题一:洪水泛滥是什么意思  洪水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问题二:洪水泛滥什么意思  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问题三:泛滥的滥什么意思  (1) (江河或湖泊的)水慢慢溢出。 
  (2) 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3) 比喻事物漫延兴起。 
  (4)到处都是这片景象。《花的勇气》记载:“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5)指广泛、广阔、广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例:洪水泛滥成灾。汉书・万石君传》:“河水滔陆,泛滥十余郡。” 
  (6)同“浮沉”。司马相如《大人赋》:“泛滥水兮。” 
  
   问题四:有人说要把 *** 得洪水泛滥什么意思  流氓话。 
  意思就是要跟你发生性关系。 
  
   问题五:最近好多人用泛滥这词!!!!!!!!!是什么意思啦  词目:泛滥。   拼音:fànlàn。   基本释义:   (1) 江河或湖泊的水溢出。   (2) 比喻坏事物任意扩散流行。   (3) 比喻事物漫延兴起。   (4)指广泛、广阔、广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例:洪水泛滥成灾。汉书・万石君传》:“河水滔陆,泛滥十余郡。”   (5)同“浮沉”。司马相如《大人赋》:“泛滥水兮。”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1. 亦作“滥”。 
  亦作“滥”、“泛滥”。“”与“泛”意思相同,两字的“声符”是互为异写。“”或“泛”的本义是“水量因溢出而减少”,转义为“溢出”。“滥”指水位超过警戒线(古代的水位警戒线用蓝色颜料标示)。故“滥”或“泛滥”的词义均为:大水漫溢。   《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滥於天下。”《史记・河渠书》:“为我谓 河伯 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宋 叶适《题蔡君进书后》:“巨潦泛滥,流荡漂溺,至以滔天灭木为患。” 瞿秋白《乱弹・世纪末的悲哀》:“天在旋转着,地在震荡着,洪水泛滥着。”李二和《谁是舟船的发明者》:“原始人类从事渔猎活动与水相依,偶尔看到洪水泛滥,见有树木漂流而来,从而认识到木于水的浮力。” 
  2.比喻不好的事物如大水漫溢,到处都是。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序》:“其实,近一两年来,杂文集的出版,数量并不及诗歌,更其赶不上小说,慨叹于杂文的泛滥,还是一种胡说八道。”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 艾芜《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订出许多条条框框,必然导致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就会泛滥起来。” 
  3. 波动;波动貌。 
  《楚辞・九章・哀郢》:“凌 阳侯 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唐 沈期 《入卫作》诗:“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峻青《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这个愿望,泛滥在她心海里已不止一天了。” 
  4. 浮游于水上。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奄息 总极 滥水嬉兮,使 灵娲 鼓瑟而舞 冯夷。”《楚辞・刘向》:“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锐摧矜,凝滥兮。” 王逸注:“滥,犹沉浮也。” 南朝 梁 陶弘景《寻山志》:“鸥双双以赴水,鹭轩轩而归田。赴水兮泛滥,归田兮翱翔。”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鼓棹清流,随波泛滥。” 
  5. 谓博览而沉浸其中。 
  南朝 梁 萧统《与何胤书》:“余每阅六经,泛滥百氏,研寻物理,顾略清言。” 宋 苏轼《策总叙》:“自 汉 以来,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务射策决科之学,其言虽不叛於圣人,而皆泛滥於辞章,不适於用。” 清 钱谦益《祖逢阳赠浙江布政使司制》:“学问渊源乎经术,文辞滥于百家。” 王《与友人书》:“其为诗也,导源於《风》、《雅》,游泳乎《离骚》,浸淫乎 汉 魏 ,泛滥於六朝。” 
  6. 广博;广泛。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 宋 苏轼 《复改科赋》:“彼文辞泛滥也,无所统纪;此声律切当也,有所指归;巧拙由一字之可见,美恶混千人而莫违。” 清 梁章钜《退庵随笔・读史》:“其《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草木》、《昆虫》、《五略》,为旧史之所无,以矜奇炫博,泛滥及之。” 
  7. 指泛泛;笼统。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铭不得曰志,然泛滥言之,则志亦包铭,而其为式,或志与铭并用,或用其一而已足,此又古今......>> 
  
   问题六:天降大雨,洪水泛滥是什么意思  是指一个流域内因集中大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径流量超过其泄洪能力而漫溢两岸或造成堤坝决口导致泛滥的灾害。 
  、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问题七:泛滥是什么意思? 5分 您好 
  【基本释义】: 
  (1) (江河或湖泊的)水慢慢溢出。 
  (2) 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不好的事物。 
  (3) 比喻事物漫延兴起。 
  望采纳,谢谢 
  
   问题八:泛滥的意思是什么  (1) (江河或湖泊的)水慢慢溢出。 
  (2) 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3) 比喻事物漫延兴起。 
  (4)到处都是这片景象。《花的勇气》记载:“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5)指广泛、广阔、广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泛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例:洪水泛滥成灾。汉书・万石君传》:“河水滔陆,泛滥十余郡。” 
  (6)同“浮沉”。司马相如《大人赋》:“泛滥水兮。” 
  
   问题九:每次 *** 下面就洪水泛滥了是怎么回事  后背/式。别让你的女人趴在什么东西上面,如床边、梳妆台之类,就在一片空地上,例如客厅啪/啪、卧室啪/啪,总之周围未有能够抓住的东西,让女人弯着腰站在那里,你从后面插/进去,双手卡住女人的胯部。现在你便可以来回抽/送了。抽/送的时候深浅轻重,千万不可单调,并且浅、轻的多点,不可猛/抽重/插。所以一方面 *** 太强,自身可能很快射掉,此外一直太强的 *** ,女人时间长了, *** 也很麻木,没感觉,也不喜欢。看着女人像自个儿的猎物一致在自身的胯下浪/叫,心理是非常满足的。假如快的话,女人在30秒内便会站不住。 
  
   问题十:泛滥是什么意思  (1)水的河流和湖泊溢出。 
  (2)隐喻不好的事情无限制的流行。 
  (3)不受限制地访问通俗的比喻事情。 
  (4)比喻的东西太多了,弹出的是无法节制。

洪水泛滥中滥的意思

4. 如果洪水泛滥的话,会造成什么危害

【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在于人类活动增多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所以改造自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故入选。B选项观点错误,人与自然不但是独立的而且是统一的,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人类活动如果尊重客观规律则不会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违背规律则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支配规律,故排除。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

5. 洪水暴发是什么意思

洪水
河流、海洋、湖泊等水体上涨超过一定水位,威胁有关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灾害的水流。又称大水。 洪水一词,在中国出自先秦《尚书·尧典》。从那时起,四千多年中有过很多次水灾记载,欧洲最早的洪水记载也远在公元前1450年。在西亚的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以及非洲的尼罗河关于洪水的记载,则可追溯到公元前40世纪。

暴发,指突然发作;突然兴起。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於外,则为中害

洪水暴发是什么意思

6. 洪水暴发是什么意思

洪水
河流、海洋、湖泊等水体上涨超过一定水位,威胁有关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灾害的水流。又称大水。
洪水一词,在中国出自先秦《尚书·尧典》。从那时起,四千多年中有过很多次水灾记载,欧洲最早的洪水记载也远在公元前1450年。在西亚的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以及非洲的尼罗河关于洪水的记载,则可追溯到公元前40世纪。
暴发,指突然发作;突然兴起。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於外,则为中害

7. 洪水泛滥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很多的神话传说故事。其中关于洪水的故事,就有非常的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故事出现,是因古时候人们对于洪涝灾害,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
每当有洪涝灾害发生时候,只能够通过祈祷的方式,来让自己和家人平安的度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有一位治水的能人出现,都会被大家广泛的赞扬和关注,并认为这是上天派下来拯救苍生的神人。

在众多有关洪水的神话故事中,尤其以女娲补天,以及大禹治水最为出名。
一、女娲补天在天地混沌初开的时候,盘古用自己的力量将天地分开;而女娲则用自己的灵力,创造了人类。然而因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太大,有一次出现了天空漏洞的情况。
滔滔的天河水,从天空中不断地倾泻而下。对于平凡的人类来讲,哪里见过这样的洪水。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有大量的人,在洪水中丧生。
当人类处境越来越危险的时候,创造人类的女娲出手了。用自己的灵力,炼制了五彩石,并用五彩石来弥补了上天的窟窿,阻止了洪水的继续肆虐。
也正是因为女娲补天,才让我们人类得以,在地球上不断地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属于我们的文明。

二、大禹治水传说大禹是皇帝的后人,他的父亲鲧也是一位治水的能臣;但父亲在治水方面,主张围堵的方式,避免洪水的蔓延。
等到父亲去世以后,到了自己治水时候,便充分吸取了父亲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治水上面,采用疏导的方式,从而缓解了洪水带来的灾难。
最终大禹用时13年,而且有着三国家门而不入的经历,使得他成功地被人们铭记,成为了一位英雄人物。

以上两个故事,便是我们家喻户晓的治水神话故事;除了这两个故事以外,还有很多类似的神话故事存在。

洪水泛滥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8. 建国以来洪水泛滥

  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是指超出水道的天然或人工限制水流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最多的国家。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目前,我国1/10的国土面积、5亿人口、5亿亩耕地、100多座大中城市、全国70%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灾害的威胁。时间上,除了黄河凌汛外,我国的洪水大都发生在7、8、9月三个月;地区上,洪水主要发生在我国七大江河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地区。

  (一)七大江河洪水灾害

  (1)珠江。珠江流域洪水频繁。1915年7月珠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西江、北江洪峰流量皆达200年一遇的最高峰。西江与北江洪水相遇,东江也发洪水,北江大堤溃块,梧州三楼上水,广州被洪水淹没7天,珠江三角洲受灾农田648万亩,灾民378万人,死伤十余万人,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 1915年至1949年的35年间,流域内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2次,给珠江三角洲地区带来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新中国成立后,发生过1959年东江大水、1968年和1994年西、北江大水、1982年北江大水、1996年柳江大水和1998年西江大水,经过全力防汛抢险战胜了历次洪水灾害,但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其中,1994年西、北江大水,广东、广西受灾人口近1800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0多亿元。

  (2)长江。建国以来1949,1954年洪水最大。1954年洪水淹没农田4755万亩,受灾人口1888万人,死亡3.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 1998年长江又一次发生全流域大洪水,中游多数河段水位高出历史最高水位,干堤较大险情近1700处,经奋力抢险,才使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比以往大洪水的受灾程度小得多。其中淹没耕地23.3万hm2,受灾人口200余万人,灾害仍然主要在中游。历史资料表明,长江中游是洪水灾害的重灾区。

  (3)淮河。自1194年淮河下游被黄河截夺后,淮河成为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1957年8月由于台风影响,该流域范围内连降暴雨,发生特大洪水,淹没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1700万亩农田被淹,110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100亿元。 从2003年6月20日入汛,淮河流域的降雨时间长达22天,水系降水总量约798亿立方米,比1991年最大30天降水总量还高出59亿立方米,致使从河南经安徽到江苏省洪泽湖以及入江水道沿淮约750公里的范围内,淮河干流的各主要站点息县、淮滨、王家坝、润河集、正阳关、鲁台子、淮南、蚌埠、洪泽湖蒋坝等以及入江水道均超警戒水位。

  (4)黄河。解放前的1000年中黄河决口达1500次,大改道26次。1117年黄河决口,淹死100万人。1642年水淹开封,全城37万人中,死亡34万人。但解放后,由于加修了黄河防洪大堤,50年来安然无恙。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人眼中的黄河以"断流"而闻名。许多人甚至断言,黄河已变成一条内陆河、季节河。"黄河防汛"似乎也已成为遥远的历史教科书中的一页。但是,在经历了多年持续干旱的困苦之后,2003年8月26日至9月8日,短短14天内,黄河中游主要支流泾河、渭河、洛河、伊河、沁河相继发生9场洪水,如果全部进入黄河下游,郑州花园口水文站将至少出现四次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黄河滩区将大面积受灾。

  (5)海河。海河是易发生洪水的河流。解放后水淹面积达到或超过5000万亩的年份有1949,1954,1956,1963年。其中1963年洪水最大,三大水系决口2400处,有104 个县市遭灾,淹没农田6600万亩。保定、邢台、邯郸市水深2-3米,倒房450万间,受灾人口2200万,死5640人,2254个工矿企业停产,京广铁路27天不能通车,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

  (6)辽河。辽河历史上洪水频繁,近800年发生洪水81次。解放后1951年、1953年都曾发生特大洪水,1985年因受台风影响连降暴雨,辽河、浑河、太子河同时出现洪水,决口4000多处,受灾人口1200多万人,倒房17.4万间,受灾农田600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

  (7)松花江。1932年松花江大水,哈尔滨被淹,水深平均3米,38万人口中24万人受灾。1985年8月松花江大水,受灾农田3500万亩,倒房91万间。概括而言,1954年、1963年、1975年、1985年为我国洪水高峰年。 1998年入汛之后,松花江上游嫩江流域降水量明显偏多,先后发生三次大洪水。第一次洪水发生在6月底至7月初,洪水主要来自嫩江上游及支流甘河、诺敏河。第二次洪水发生在7月底至8月初,洪水以嫩江中下游来水为主,支流诺敏河、阿伦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发生了大洪水。第三次洪水发生在8月上中旬,为嫩江全流域型大洪水。

  一、洪水的形成
  洪水大都是由于连续降雨,河流排水不畅造成的。由于水文气象的不利组合(如气旋、台风、地形等),在一定的范围内,出现历时长、强度大的大暴雨,从而形成地面径流。如果流域内的地面坡降大,又缺少植被,土层又薄,支流汇入时间集中,则将使地面径流的绝大部分以较快的速度向主河流汇集,在河道中形成很大的洪水。
  我国大部分地区河流是由于连降暴雨或久雨不晴而形成洪水的。在这些地区,一般是春、夏降雨较多。当河流汇集了大量的水流时,往往形成洪水进入洪水季节;而秋、冬降雨较少,河流的来水也较少,就进入枯水季节。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河流也有因融雪而形成洪水的。
  二、洪水灾害
  出现洪水是否会成灾,这与地形、植被、河道的泄流能力有关。如果洪水流量超过了河道的泄流能力,就会泛滥成灾,反之就不会成灾或灾情不重。洪水流量超过河道泄流能力的原因很多,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洪水过大。一条河流各年的最高洪水位和最大流量(简称"洪峰")都不一样,洪水出现的时间和涨落过程以及一个时段内(如一天、三天、七天和三十天)的洪水总量(简称洪量)也不一样。如在这个流域内发生了大面积的、长历时的、高强度的暴雨,河流汇集了特别多的水流,就会形成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2、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使河床逐年淤高。当河流在其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时,河流挟带大量泥沙会使河床逐年淤高,过水断面逐渐减小,从而减少了河流排泄洪水的能力;使湖泊逐年淤积,就减少了湖泊滞蓄洪水的能力;水流与泥沙的相互作用,使河道逐渐曲折,并使沙洲、汊道、浅滩变化不定,也减少了河流排泄洪水的能力。这些现象都使河流的洪水威胁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象黄河流域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流挟带了大量泥沙,进入中下游后,地势平坦,河面加宽,流速下降,水的挟沙能力降低,大量泥沙下沉,使河床逐年淤高,致使下游华北平原有许多地方的河床高出地面,几千年来,使洪水威胁逐渐增加。
  3、流线由于离心力和环流的作用而日益曲折。
  4、冰块堵塞。
  5、风浪、降雨、动物破坏。
  6、入海河流由于海潮顶托,使洪水排泄不畅。
  在历史上,洪水灾害给人们的教训是惨痛的。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珠江等河流亦发生过很多次洪水灾害。
  解放后五十多年来,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和洪水作斗争,兴建了许多防洪工程,大力组织了每年的防汛工作,并对一些流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三、防洪措施
  为了防治洪水灾害,必须采取一些防洪措施,兴建一些防洪工程。通常的做法是在河流的上中游山区、丘陵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兴建山谷水库,滞蓄洪水,防治山洪在中、下游的平源地区修筑防洪提,整治河道,以利泄洪,并利用湖泊洼地滞蓄洪水或兴建必要的分洪工程。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调蓄和排泄两种。调蓄就是把有害的洪水暂时存蓄起来,以便在洪水过后有控制地慢慢下放,或等到使用时再按需要量下放,因此,蓄水不仅可以防洪,而且可以兴利(如灌溉发电、航运等)。排泄就是把控制下放的洪水或自由下泄的洪水安全地送到海里去。
  现就防洪的主要措施:筑堤防洪、泄洪、分洪、蓄洪、滞洪、蓄洪垦植和水土保持等分述如下:
  (一)、筑堤防洪
  筑堤防洪是平原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防洪措施,也是目前防洪的重要措施之一。
  黄河大堤,长1416公里,保护着沿河两岸平原地区27490万亩的耕地和许多重要城市以及铁路干线。
  长江干堤长3826公里,保护着3180万亩耕地。
  其他如珠江、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等两岸都有漫长的防洪堤,它们在防洪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下面对防洪堤的作用和设计作些简要的叙述:
  1、防洪堤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河流两岸平原洼地的农村和城市,使它们不受洪水淹没。
  防洪堤一方面扩大了河道的过水断面,增加了泄洪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河道本身的蓄水容积。此外还有约束水流,稳定河床的作用。筑堤防洪对洪峰持续时间长、洪量大的河流泄洪效果最佳。
  2、防洪堤的设计:防洪提的设计可以归纳为布置堤线、拟定堤顶高程和选择断面型式三个问题。
  ①堤线布置:堤线要求平顺,使河道两岸有足够的堤距,不缩窄河床,能使河道泄水通畅;同时应选择较高的滩地作为堤基,以求基础扎实和工程量小。
  ②堤顶高程;它取决于防洪设计水位。防洪设计水位又取决于防洪标准。当防洪水位确定后就如同土坝设计一样,加上风浪爬高和安全超高,便可确定堤顶高程。
  ③堤的断面:防洪堤的断面型式与土坝相似。由于堤线较长,一般采用均质断面,堤顶应有足够的宽度,以适应防汛抢险和交通的需要;堤的边坡大小根据设计洪水位作用下防止浸润线逸出堤坡脚和保证堤身稳定的要求而定。堤的断面型式如下图所示。
  为了防止风浪与水流冲刷堤坡及坡脚,部分堤段需做块石护坡或防浪林台,在堤上绿化造林以防风浪袭击和水土流失。我国除建有许多江堤、河堤、湖堤防御洪水外,在沿海地带还建有漫长的海堤(或叫海塘)防御海潮和台风的袭击。
  (二)、泄洪
  扩大河道过水能力,使洪水能畅通下泄所采取的措施,叫做泄洪。这些措施包括加高培厚防洪堤(增加河道泄洪能力)、整治河道、扩大行洪区等。下面对河道整治的几种常见措施作简略介绍。
  1、疏浚拓宽河道   即将过于窄浅的阻水河段疏通、浚深、拓宽增加泄洪能力。有些地方如因河道两岸的防洪堤间距狭窄,壅阻水流,则需退建堤防展宽河道。以增加泄洪能力,降低上游壅高的水痊,减轻洪水威胁和防洪负担。
  2、截弯取直   由于河弯过多或曲率过大,往往泄洪不畅,需要进行人工截弯取直,使洪水泄通畅。对于大型河流的截弯取直,由于影响较大,必须采取极为谨慎的态度。
  3、护岸工程   为了防止洪水冲刷河道凹岸引起河岸坍塌及堤防崩溃,需做护岸工程。特别是在重要城镇附近,对工厂企业、桥梁、码头等建筑物,更应加以保护。例如南京市浦口长江边兴建的块石沉排护岸工程就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此外,护岸工程还有防止河弯发展,稳定河床的作用,对泄洪有利。
  4、消除障碍   在河床范围内滩地上种植的芦苇、柳树和围筑小圩以及存在的个别高地、暗堤、暗坝等,都会给泄流造成障碍,需要消除。如果桥梁、码头等建筑物阻碍泄洪,则需改建。
  (三)、分洪
  如前所述,堤防防御洪水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采取其他防洪措施来确保堤防的安全,分洪就是其中之一。
  分洪工程是在河流的一处或数处分泄一部分洪水直接入海、或其他河流、或附近湖泊、或予筑的分洪区,以削减通过河流的流量,减轻洪水对堤防的威胁。现分述如下:
  1、直接分流入海。在河流的下游,入海口泄洪不畅,地形条件又允许新开河道,就可直接分流入海。如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新开二十多条分洪道直接分流入海,独流减河是最早的一条入海分洪道。
  2、分流入其他河道。一条河流如果与相邻河流发生洪水的时间经常不同,这时可将这一条河流容纳不下的部分洪水分入相邻的河流。例如苏北的淮沭新河,就是准备在淮河遭遇特大洪水时,分淮河洪水3000m3/s通过新沂河入海。
  3、分入泛洪区并绕泄至下游。当河段狭窄不能容纳下泄洪水,而由防洪堤所保护的范围又十分重要时,如有合适地形,可分洪入泛洪区并绕泄至下游。例如长江上的荆江分洪工程和汉水的杜家台分洪工程就是这样规划的。
  (四)、蓄洪
  利用山谷水库和湖泊尘地来调蓄汛期防水,防止洪水灾害的措施,叫做蓄洪。
  拦蓄洪水,除害兴利,不仅在防洪方在可大调大蓄,削减洪峰,同时在水力发电方面,由于拦蓄了大量的洪水,从而形成了可以发电的很大落差;此外,在灌溉、航运、养鱼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效益。
  在河流的上、中游,每当山洪爆发,洪水来势凶猛,往往使中下游两岸平原地区遭受洪水灾害。经过山谷水库调蓄以后,削减了洪峰,减少了中下游的洪水威胁。但由于仍有大量洪水需要下泄,加上中、下游大片平原地区汇集的洪水仍会发生洪水灾害。因此在一条河流上,除了在上中游利用山谷兴建水库蓄洪外,还需要在中下游利用河流穿过的湖泊洼地兴建平原水库调蓄洪水。
  利用山谷水库蓄洪和利用湖泊洼地蓄洪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共同之处是:大调大蓄,有效地削减洪峰,同时能彻底拦截泥沙,使除害与兴利相结合。不同之处是:大、中型山谷水库具有综合效益大的优点,但也有工程量大、投资高、淹没广、移民多、技术复杂和工期长等缺点;中、小型平原水库具有工程简易,收效快等优点,但也具有湖泊四周堤线长、防汛负担重等缺点。(五)、滞洪
  利用河道附近的湖泊和洼地,引进一部分洪水临时蓄积起来,待洪峰过后再排入原河道,叫做滞洪。显然,与江河相通的湖泊、洼地的天然滞洪与天然蓄洪一样,效果是不大的。为了充分发挥江河旁侧湖泊、洼地的滞洪作用,需建闸控制。在河道低水期开闸预降湖泊、洼地的水位,然后关闸拒绝倒灌,直至洪峰来到时,开闸引水,削减洪峰,待洪峰过后再徐徐放出。
  利用湖泊、洼地滞洪和前述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及分洪颇有异同之处。相同点是三者都能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洪水威胁;不同点是:蓄洪是河道穿过湖泊、洼地,在出口处建闸,在汛期可同时兼施蓄泄;滞洪是利用河道旁侧湖泊、洼地,进出口合建一个闸,在汛期不能同时兼施蓄泄,只能先泄蓄后排汇;分洪是利用河道旁侧湖泊、洼地,在进口处建一个闸,在出口处另建一个闸,可以同时滞蓄和排泄。
  (六)、蓄洪垦殖
  在分洪、滞洪、蓄洪湖泊的滩地上,围筑上圩进行垦殖,小水年份的汛期,利用围垦后所剩余的湖泊容积分洪或滞洪;大水年份的汛期,破开小圩放弃垦殖的秋熟,利用湖泊全部的容积(包括围垦的小圩区)分洪或滞洪,汛后再播种冬麦。这种小水年份垦殖,大水年份废田还湖(洼),水利与农业相结合的措施叫做蓄洪垦殖。这种措施在长江、淮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得到极其广泛的采用,对于增加农业生产和防治血吸虫病起着很大的作用。
  (七)、水土保持
  河道演变逐渐向恶化方向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受流域内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如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平均每年泄入黄河的泥沙12~15亿吨,其中下游河道淤积3~4亿吨,可以说是举世无双。因此治河必须治山,要大搞水土保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保持在防洪上的作用在于:
  ①就地蓄水减少地面径流,改变径流年内分配;
  ②增加地面糙率,增加流程;
  ③减少河流挟带的泥沙,减少泥沙在河道、湖泊、水库里的淤积;
  ④保护地面表层的肥活土壤不被雨水冲走,有利于农林的种殖。

  四、防洪规划
  在一个流域或一个地区,为了防止洪水灾害,需要合理运用上述防洪措施,兴建一些防洪工程。究竟采取何种措施,兴建多大的工程,必须首先搞好防洪规划,下面从四点来说明有关防洪规划的问题。
  (一)、防洪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
  防洪规划象其他规划一样,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大洪水、特大洪水及洪水灾害情况(如发生时间、地点、大小和发展趋势等);
  (2)自然地理、水文地质条件(如地形、地势、地面复盖、水土流失等情况);
  (3)水文、气象条件及河流特征(如降雨、径流、水位、流量等,特别是河道干支流的洪水特性和含沙情况,河道各段泄水能力和防洪堤情况。湖泊、洼地的分布及其容积,以及河流的入海条件等);
  (4)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各部门和当地群众的要求;
  (5)已有的水利工程措施等等。
  上述基本资料大部分是通过水文勘测工作获得的。
  (二)、防洪规划的原则
  防洪工程的总体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防止洪水成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措施。在规划上、中、下游河流的防洪工程时,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防洪、排涝、灌溉、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效益。
  (2)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规划,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尽全力防止毁灭性灾害,消除普通灾害,逐步提高防洪标准。以小型为主并不排斥大中型工程,相反地需要辅以必要的大中型骨干工程,才能做到大、中、小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
  (3)防洪工程的总体规划应按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原则来考虑。由于防洪工程的建设费用比较大,所以要对所期工程作出分期建设的安排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这样,既能节省初期投资,又能及早地发挥工程设施的作用。
  (4)对原有防洪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工程效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改造,使其逐步达到完善和合理化。
  (5)为了减少下泄洪峰流量,减少工程造价,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采取分洪、截洪和排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