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有什么联系?

2024-05-14 03:25

1. 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有什么联系?

一是资本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控制权分配的基础,在企业治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什么样的资本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治理结构,资本结构的合理确定是公司有效治理的基础。二是治理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公司治理水平对企业的筹资也有重要影响。
总之,资本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和依据 决定了企业所有权的配置方式,对治理结构具有决定作用。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资本结构的体现和反映,治理结构及治理水平对资本结构具有反作用,二者为互动关系。

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有什么联系?

2.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对资本运营的影响是什么

我觉得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制度方面。现代公司治理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企业章程、财务制度、投资制度、人事任免制度等全方位制度的建立,可以使企业运营有完整的制度规范。同样,资本运营制度也是必须的,资本运营制度包括运营的原则、目标、措施、风险控制等。
二是治理架构。现代企业治理要求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三分离的治理架构,股东(大)会作为企业的拥有者,不进行具体的管理;董事会及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经营层对董事会负责。资本运营就是要按照现代企业的治理架构,从事具体的资本运营活动,并按照各个级次的管理授权权限,进行分类分级的管理。
三是人员体系。制度是死的,管理人员是活的。好的制度要靠人来执行。资本运营作为一个技术含量高,专业要求高的专项业务,必须有具备相应能力的人才来领导。因此,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经过市场优胜劣汰选拔出来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作为专业人才,可以对资本运营把握地更好。

3. 从资本结构的形式上认识公司治理问题

1、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其具体表现为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的分离。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分别归属于投资人和债权人(如果企业有负债)。企业资产是形成企业经济实体的基础,其所有权归属决定企业的所有权归属。由此可见,企业1旦举债,则企业的所有权人就不止只有投资人,还应包括债权人。
2、资产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必须通过由企业经营者“控制”的资产经营运动才能实现。根据所有权的原则,因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应归资产所有者(包括债权人)所有。同时也产生风险,包括道德风险或经营风险。此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当然也归属于资产所有者——投资人和债权人。这就产生了代理成本: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
3、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公司治理结构主要研究如何确保公司资金的提供者能获得投资收益。出资者如何使得管理者分1部分利润给他们?如何防止管理者偷窃他们所有的资本或胡乱运用他们所有的资本?如何控制管理者?公司治理可以从公司管理受多种利益相关者影响这1角度来定义,这些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债权)银行、雇员、供货商与客户以及政府,此外产品市场、公司法等制度因素也影响公司治理。
一、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水平高。我国企业的高负债率,决定了我国必需重视债权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问题。有关资料说明这样1个事实:多年来,在所有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债权人的出资额远大于投资人的出资额。债权人为优化公司资本结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债权人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甚至远远超过了股东;债权人承担的公司风险,与股东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债权人构成了现代公司的主要参与者,是有“份”无“名”的“无名英雄”。这是现代公司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2、尽管股权分置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在我国的大多数股份制企业中,还普遍存在着“国有股”1股独大的现象,而且流通性差,股权集中。这种“国有股”1股独大、非流通、股权集中,直接造成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由政府干预任命,通过公开市场收购股票以并购公司变得非常困难或者说不可能,这就使得我国处于萌芽状态的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对企业经理人构成的压力大大降低甚至消失。加上第1大股东“国有股”的缺位,债权治理又被排斥,外部市场对公司的监控非常软弱,导致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可为所欲为,肆意侵害其他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
3、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使得债权人无法对所贷出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债权人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仅强调贷款的独立性,更加关心借出资金的安全性。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使得债权人很难透彻了解经营者对其借出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效果。现实中就有不少国有企业利用改制上市,“关、停、并、转”等方式大肆逃废其对银行的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
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选择
根据资产负债率的不同,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1、高资产负债率公司(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上的公司)应主要借鉴日本的主银行制,建立股权与债权的共同治理的模式。这1类公司属于高负债型,公司经营的风险对债权人的总体影响甚至超过对股东的总体影响,所以,在这种类型的公司中,应保持债权人的治理权。虽然从理论上说,债权人的权力边界以追索债务本息为限,但实践中,由于债权人承担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部分,所以,事实上,债权人有必要与公司治理。主银行制中,银行就是以股东和债权人双重身份参与公司治理的。
2、资产负债率适中的企业,采用相机治理机制。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说明企业的股权与债权大致参半,企业经营对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是大致相同的。相机治理机制包括事前治理、事中治理和事后治理。事前治理指投资者对法人企业提出的投资项目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价和考查。事中治理是指资金注入企业后,投资者介入法人企业,直接检查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和企业的运营状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事后治理是在企业经营出现危机时,干预企业经营决策。

从资本结构的形式上认识公司治理问题

4. 什么是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国家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资本结构理论经历了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两个阶段。旧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一系列严格假设进行研究的,包括传统理论、MM理论和权衡理论等。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⑴在理想条件下,MM理论得出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的结论;⑵存在公司所得税条件下,MM理论得出公司价值随负债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⑶存在破产成本的条件下,权衡理论得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要权衡避税利益和破产成本的结论。新资本结构理论是基于非对称信息进行研究的,包括代理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和啄序理论等。主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分析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5.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
 公司治理结构,指为实现公司最佳经营业绩,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信托责任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结构性制度安排。   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   公司内设机构由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组成,分别履行公司战略决策职能、纪律监督职能和经营管理职能,在遵照职权相互制衡前提下,客观、公正、专业的开展公司治理,对股东(大)会负责,以维护和争取公司实现最佳的经营业绩!   董事会是股东(大)会闭会期间的办事机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皆以形成决议的方式履行职能,总经理则以行政决定和执行力予以履行职能。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6. 公司治理理论的机制

A,内部约束机制——董事会等1, 董事会的结构。特里科(Tricker,1994)认为董事会结构有重要意义,将董事会成员分为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哈特(1995)认为原则上董事会对管理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值是怀疑。因为董事会由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构成,前者是经理人员,后者是外部人。一方面,执行董事不可能自我监督;另一方面,非执行董事(外部董事)也不可能做好监督工作。原因在于:(1)经济利益不大,所以积极性不高;(2)兼职太多,没有时间;(3)希望被继续留任,不愿得罪管理层。凯德伯里委员会(Cadbury)因此提出了改变董事会结构的建议。2,董事会规模。约梅克(Yenmack,1996)与爱森伯格等(Eisenberg, T.,S.Sundrgen and Wells , M.1998)分别利用美国和芬兰的数据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差。利普顿和洛尔施(Lipton and Lorsch,1992)认为董事会规模最好为8-9人,最大不超过10人。(Julian Franks and Colin Mayer, 2001) 通过对德国公司所有权的分析,发现了董事会替换与公司业绩的强联系。 B,外部约束机制——收购与兼并。曼尼(Henry G.Manne,1965)较早提出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公司之外存在一个买卖公司控制权的市场。如果股东无法直接控制管理层,则可以通过接受公司外部收购者的报价来更换那些缺乏效率的公司经营者。从该理论可以推知,公司并购后被收购企业的管理者将被更换。然而经验表明并非如此。威廉姆森(1975)、阿罗(1975)、克莱茵、克劳福德、阿尔钦(1978)认为将同行业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联合在一起可能会在不同的水平间获得更有效的协同效应。其理由是通过纵向联合可以避免相关的联络费用的各种形式的交易费用。多德(Dodd)和鲁贝克(Ruback,1977)、布雷德莱 (Bradley,1980)发现即使收购活动并未成功,目标企业的股票在收购过程中也会被重新提高估价。人们对此提了两种假说:一种认为收购活动会散布目标企业股价被低估的消息并促使市场对这些股票重新估价,称之为“坐在金矿上”(Bradley,1983)。另一种假说认为收购要约会激励目标企业的管理层贯彻更有效的战略,即“背后鞭策”。

7.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公司治理结构,指为实现公司最佳经营业绩,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信托责任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结构性制度安排。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和最高决策机构。公司内设机构由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组成,分别履行公司战略决策职能、纪律监督职能和经营管理职能,在遵照职权相互制衡前提下,客观、公正、专业的开展公司治理,对股东(大)会负责,以维护和争取公司实现最佳的经营业绩!董事会是股东(大)会闭会期间的办事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皆以形成决议的方式履行职能,总经理则以行政决定和执行力予以履行职能。

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8. 资本市场如何实现公司治理作用

亲亲,您好,根据您的问题为您提供以下回答,仅供参考:以下为资本市场实现公司治理作用资本市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资本市场的监控机制作为弥补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缺陷的一种外部制度安排。其作用源于股票的两个重要特点:1、股份的无限制可转让性;2、股份作为控制权体现的投票权的功能;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贡献表现为以下方面:①价格发现,实现了对管理层经营能力的评价;②报酬机制,实现对管理层的激励约束功能;③收购兼并,通过接管机制实现,是监管和筛选不合格管理者的根本手段。【摘要】
资本市场如何实现公司治理作用【提问】
亲亲,您好,根据您的问题为您提供以下回答,仅供参考:以下为资本市场实现公司治理作用资本市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资本市场的监控机制作为弥补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缺陷的一种外部制度安排。其作用源于股票的两个重要特点:1、股份的无限制可转让性;2、股份作为控制权体现的投票权的功能;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贡献表现为以下方面:①价格发现,实现了对管理层经营能力的评价;②报酬机制,实现对管理层的激励约束功能;③收购兼并,通过接管机制实现,是监管和筛选不合格管理者的根本手段。【回答】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