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介绍和历史?

2024-05-11 19:15

1. 华尔街的介绍和历史?

  1、基本介绍
  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于此。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至今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如纳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华尔街”一词现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亦可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2、历史
  纽约曼哈顿南区本来有一段土墙,是16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修建。17世纪末,英国人赶走荷兰人之后,拆墙建街,取名Wall Street,即“墙街”的意思,音译为“华尔街”。华尔街从百老汇延伸到东河,长不过500米,宽不过11米。
  18世纪后期,华尔街靠近今天的百老汇的街口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能遮阳避雨,是做生意的好场所。1776年美国独立后,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开始定期发行国债,市场上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种。
  曼哈顿的证券经纪人选择华尔街的梧桐树作为交易地点。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他们以固定的价格收购国债,再以另一个略高的价格卖出国债。
  1792年,为了防止同行间的恶意竞争,华尔街的交易员约定在为客户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的时候,收取不低于0.25%的佣金。这被称为《梧桐树协定》,是华尔街作为美国金融中心正式起步的标志。
  19世纪末,随着美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华尔街发挥了巨大的融资作用,步入第一个发展期。以J.P.摩根为例,它在1901年对美国钢铁公司进行重组时,融资总规模达14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7%,这些资金都来自华尔街。
  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华尔街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定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整个世界开始进入“美元本位”时代,国际金融重镇也从欧洲的伦敦转移到美国的华尔街。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越发稳固。它的风吹草动能够影响整个欧美市场,甚至波及全球。这条街上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等。

华尔街的介绍和历史?

2. 华尔街的介绍和历史。

  1、基本介绍
  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于此。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至今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如纳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华尔街”一词现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亦可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2、历史
  纽约曼哈顿南区本来有一段土墙,是16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修建。17世纪末,英国人赶走荷兰人之后,拆墙建街,取名Wall Street,即“墙街”的意思,音译为“华尔街”。华尔街从百老汇延伸到东河,长不过500米,宽不过11米。
  18世纪后期,华尔街靠近今天的百老汇的街口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它能遮阳避雨,是做生意的好场所。1776年美国独立后,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开始定期发行国债,市场上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种。
  曼哈顿的证券经纪人选择华尔街的梧桐树作为交易地点。每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他们以固定的价格收购国债,再以另一个略高的价格卖出国债。
  1792年,为了防止同行间的恶意竞争,华尔街的交易员约定在为客户提供证券交易服务的时候,收取不低于0.25%的佣金。这被称为《梧桐树协定》,是华尔街作为美国金融中心正式起步的标志。
  19世纪末,随着美国钢铁工业的崛起,华尔街发挥了巨大的融资作用,步入第一个发展期。以J.P.摩根为例,它在1901年对美国钢铁公司进行重组时,融资总规模达14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GDP的7%,这些资金都来自华尔街。
  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华尔街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定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货币和美元挂钩。整个世界开始进入“美元本位”时代,国际金融重镇也从欧洲的伦敦转移到美国的华尔街。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越发稳固。它的风吹草动能够影响整个欧美市场,甚至波及全球。这条街上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等。

3. 华尔街的介绍和历史?

华尔街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的一条大街道的名字,全长仅三分之一英里,宽仅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译。街道狭窄而短,从百老汇到东河仅有7个街段,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美国摩根财阀、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财团等开设的银行、保险、航运、铁路等公司的经理处集中于此。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在这里,至今仍是几个主要交易所的总部:如纳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期货交易所等。“华尔街”一词现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亦可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华尔街的童年期是从1653年到十九世纪末期。纽约早期的迅速发展和金融业在纽约的兴起,与荷兰人的商业精神有相当大的关系。尽管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开始,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到了17世纪中叶在荷兰逐渐完善的。当时的荷兰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金融体系的发展催生了荷兰的经济起飞,使得这个面积很小的欧洲国家,一度成为了世界强国之一。当荷兰人移民到北美,他们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带到了新阿姆斯特丹。
在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人攻陷,这个城市从荷兰人手里转到英国人手里,并被命名为新约克郡(New York,简称纽约),以献给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和继承人,约克公爵(Duke of York)

华尔街的介绍和历史?

4. 华尔街的反响

《华尔街》于1987年12月11日起在730家电影院上映,首周入账410万美元,在北美地区共计获得438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影片获得评价界较好的评价,根据烂蕃茄上收集的49篇评价文章,其中38篇给出“新鲜”的正面评价,“新鲜度”为78%,平均评分6.8(最高10分),而在Metacritic上收集的16篇评论文章中,有8篇给出好评,2篇差评,6篇褒贬不一,平均得分56(满分100)。《纽约时报》影评人文森特·坎拜(Vincent Canby)在其文章中虽然对影片的整体表现颇有微词,但仍然赞扬男主角迈克尔·道格拉斯在片中给出了“他演艺生涯中最为精彩的表演”。《芝加哥太阳报》影评专栏作家罗杰·艾伯特给予本片三星半(最高为四星)的评价,赞扬影片中“将所有有关金融交易中不择手段的一面都处理得既复杂但又合乎情理真实可信,任何人都能看懂这部电影,因为它所股票交易中的贪婪和黑幕都清晰透明地体现了出来,让所有的观众都清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且都明白其中的原因”。《时代周刊》的理查德·科利斯(Richard Corliss)写道,“这回他干出一身臭汗但还是没达到目的,就像一个铁人三项运动员在跑步机上一样。但只要他不停下来,那么观看他继续自己的事业就有一种可怕的乐趣”。杰·斯科特(Jay Scott)在《环球邮报》中称赞了两位主角的表演,《华盛顿邮报》的丽塔·肯伯利(Rita Kempley)认为电影的道德宣传意味降低了总体质量,那些说教段落正是电影表现最薄弱的环节。迈克尔·道格拉斯在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上台致辞时,感谢导演奥利弗·斯通“选择我来出演这样一个几乎其他任何人都认为我演不了的角色”,他还因本片获得了第45届金球奖最佳戏剧类电影男主角奖。而达丽尔·汉娜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她因本片中纯粹花瓶式的表演而被提名金酸莓奖最差女配角奖。迈克尔·道格拉斯在片中典型金融大鳄的装束是由阿兰·弗鲁瑟根据80年代雅痞的形象而设计。2003年,美国影艺协会进行了一项名为AFI百年电影史百大银幕英雄与恶魔的评选,迈克尔·道格拉斯扮演的戈登·盖柯榜上有名,在恶魔榜上名列第24位;2005年,美国影艺协会又进行了AFI百年电影史百大经典台词的评选,本片中哥顿·盖柯的台词“没有比‘贪婪’更好的词语了”(Greed,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is good.)名列第57位。1990年,随着1980年代的偶像人物如迈克尔·米尔肯和伊凡·博斯基都因与内线交易方面的法律相抵触而逃跑,《新闻周刊》杂志封面出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贪婪死了吗?”(Is Greed Dead?)多年来,电影的编剧斯坦利·韦瑟遇到过许多人告诉自己,“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一看到就知道自己想要从事这个行业。我希望成为像哥顿·盖柯(那样的人)”。除此以外,查理·西恩和迈克尔·道格拉斯也不断有遇到他人表示自己正是因为对方在电影中扮演的角色而成为股票经济人。斯通被人问起《华尔街》中描绘的金融市场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他回答,“在1980年代市场就已经存在的问题已经不断成长为一个庞大了很多的现象。安然公司是虚幻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戈登·盖柯的买进和卖出也一样是虚幻的……肯尼·莱就是新的哥顿·盖柯”。《娱乐周刊》的欧文·格雷伯曼Owen Gleiberman于2009年对这部电影进行了评价,认为该片“揭示了一些当年无法预料,只有在如今才能意识到的东西。世界上的哥顿·盖柯并不只是在变得有钱,他们还创造了一个另一个现实,这个现实将会在我们所有人面前坍塌”。2007年9月18日,《华尔街》发行了20周年纪念版,其中增加了斯通在镜头上对电影所作的介绍,大量的删除场景,“贪婪就是好”的花絮,以及对迈克尔·道格拉斯和查理·西恩的视频采访。

5. 华尔街见闻的发展历程

2010年11月,华尔街见闻诞生于纽约,最早为个人博客。创始人吴晓鹏是中国市场化媒体派驻海外的第一个记者,曾常驻纽约华尔街。2013年5月,华尔街见闻网站创始团队回国并将公司总部注册在上海。华尔街见闻在随后的发展中获得了中国平安、海通证券等知名机构的风险投资。2014年,华尔街见闻推出手机客户端后,在苹果App Store稳居财经新闻类前列。人民网2014评选的“最具影响力财经微信公众号”活动中,华尔街见闻位列第一。在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15新闻资讯APP排行》中,华尔街见闻位列财经新闻类第一。

华尔街见闻的发展历程

6. 纽约华尔街的历史渊源

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 这里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华尔街被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垄断资本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华尔街成了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在其东北角矗立着古老国库的分库大楼(现为陈列馆),是在乔治*华盛顿发表就职演说的地点修建起来的。我去过两次华尔街,第一次是以游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时分,天上下着瓢泼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进华尔街地铁站,连铁道上都满是积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绕过积水,慢慢走上百老汇与华尔街的交界处,抬头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体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华尔街还是一堵破烂不堪的城墙的时候,它就已经是这附近的标志性建筑了。现在,三位一体教堂的正前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背后是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左右两侧都是高耸的写字楼,只有周围的一小块地方还保存着17世纪的花园和墓地。从教堂门前穿越百老汇,就算正式进入了华尔街──这条街又短又窄,街口设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进行翻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积水。几个荷枪实弹的警察如临大敌地站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他们的头顶是一幅巨大的美国国旗。除此之外,这条街上的人似乎都是游客,从他们的着装和神态就看的出来。路边的橱窗并没有写着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反而贴着咖啡馆和健身俱乐部的广告。除了德意志银行,我在这里没有发现任何一家投资银行的名字,更不用说共同基金或对冲基金了。总而言之,现在的华尔街只是一个旅游胜地,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外国人带着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么样子;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荒废的商业区,几栋陈旧的摩天大楼,以及许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馆。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已经不允许游客进入了,所以华尔街的旅游价值也残存无几了。后来我又去了一次华尔街,这次不是去观光,而是到三位一体教堂听牧师讲解信仰。这个教堂的建筑非常独特,一砖一石都值得仔细观赏,外面的花园里还有著名的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墓。几步之外就是喧闹的街道,各种车辆日夜不息的经过,反而更加衬托出教堂本身的神圣与静谧。据说,在华尔街还没有沦落为旅游胜地的时候,银行家和基金经理们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这里做祷告,然后再回到证券市场的血腥绞杀中去。早在二十年前,许多金融机构就已经离开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搬迁到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的曼哈顿中城区去了。华尔街附近挤满了古旧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也像蜘蛛网一样难以辨认,实在不太符合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需求。“911”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有些机构干脆离开了纽约这座危险的城市,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现在,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在著名的“华尔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还坚守在离华尔街不远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经搬迁到洛克菲勒中心、时代广场或大中央火车站周围的繁华商业区;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经在曼哈顿中城区购置了新的豪华办公室,不久就要彻底离开旧“华尔街”了。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一切称为“华尔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办公室里,人们阅读的仍然是“华尔街日报”;在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仍然关心着“华尔街的态度”;在大洋的另一侧,企业家们的最高梦想仍然是“在华尔街融资”。无论地理位置相隔多远,人们在精神上仍然属于同一条街道──在这条街道上,所罗门兄弟曾经提着篮子向证券经纪人推销债券,摩根曾经召开拯救美国金融危机的秘密会议,年轻的文伯格曾经战战兢兢地敲响高盛公司的大门(日后他成为高盛历史上的传奇总裁),米尔肯曾经向整个世界散发他的垃圾债券;在这些神话人物死去几十年之后,他们的灵魂仍然君临纽约上空,附身在任何一个年轻的银行家、分析师、交易员、经纪人或基金经理的身上,随时制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话。这就是华尔街。

7. 华尔街的介绍

纪录片《华尔街》由中央电视台和招商证券联合拍摄。该片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契机,梳理了现代金融的来龙去脉。《华尔街》剧组汇集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及国际知名导演、拍摄制作人员,诚邀等国际知名大学人士担任国际制片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制片保障体系,确保了该片在央视2010年经济开篇之作中的卓越水准。外景摄制组前往纽约、华盛顿、洛杉矶、底特律、费城、芝加哥、达拉斯、斯托克顿,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伦敦等国际重要金融城市,分别拍摄代表性的金融家、学者、企业家、政治家等。 该片于2010年9月22日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

华尔街的介绍

8. 华尔街的介绍

《华尔街》(英语:Wall Street)是一部于1987年上映的美国剧情片,由20世纪福克斯公司发行,奥利弗·斯通执导,迈克尔·道格拉斯、查理·西恩、达丽尔·汉纳、马丁·辛、特伦斯·斯坦普、约翰·C·麦金雷和哈尔·霍尔布鲁克等参演。讲述了一位名叫巴德·福克斯的年轻证券经纪人不顾一切地想要成功,并下决心跟随心目中的英雄戈登·盖柯,一个有钱且不择手段企业掠夺者的故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