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2024-05-08 13:50

1. 怎么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国人看清,欧美诸强是要大清的钱和地,而小日本要的是大清的命,是要亡中华。还有晚清并不是武器和科技的落后而是制度的问题。戊戌变法也就应运而生,以及之后的光荣的辛亥革命。
日本:甲午战争一战,割台澎,获赔2亿两白银,侵占朝鲜。使日本更加坚定侵华的决心 。随之而来的就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的日俄战争。1914年侵占我胶东半岛日俄战争。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艰苦决绝的抗日战争,将倭寇覆灭。
以上全市本人的观点,如有帮助谢谢采纳!

怎么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2. 怎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权大使,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规定:(一)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二)中国向日本割让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三)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加上赎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共2.3亿两)。以及新开通商口岸,增加内河航线等共11款。甲午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从此走向更深重的灾难。巨额战争赔款相当于全国3年的财政收入,清政府根本无力承受,只能向英法德俄列强贷款,不但利息很高,还要以海关、税收、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大面积割让国土直接导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战后的几年里,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长城以北属俄,长江流域十省属英,山东属德,云南、两广属法,福建属日。而美国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则打着“利益均沾”的旗号,以支持日本为主要手段,谋求在中国的更大权益。战后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中国东北部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台湾被日本割占,使数百万同胞离开祖国的怀抱,饱受欺凌50多年。

  日本是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当时7年的财政收入,日本朝野对此欢欣鼓舞,外相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之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几亿日元,本国全部收入只有8千万日元,一想到现在会有3亿5千万日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和私人都觉得无比的富裕!”战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扩张,为其在上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伏笔。总之,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这里最重要的是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总结、汲取其中的教训。

  长期以来,一些论者从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日本及其支持者实力强大,中国不具备赢得反侵略战争的条件,由此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奋发图强,提升国力,才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个观点自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就甲午战争而言,仅作此分析还嫌不够,也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容易陷入“武器决定论”的误区,应该进行更全面、更准确的分析。

  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从经济上看,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并不是败在军事力量上。

  那么,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维护国家安全和加强国防建设有哪些借鉴呢?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3. 怎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影响
中国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因此大借外债,致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其他列强引用“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亚洲影响
①从中国方面看,第一,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第二,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第三,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②对日本而言,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③对朝鲜而言,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04年日俄战争。
④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怎样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4. 中日甲午战争是怎么回事?


5. 中日甲午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日本蓄谋吞并朝鲜、西侵中国由来已久。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同时也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鲜政府请求后,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两千五百人分批赴朝,屯驻牙山,并电告驻日公使汪风藻,令其根据1885年的《中日天津条约》,知照日本外务省。其时,日本内阁见阴谋得逞,一面派兵入朝,占据汉城附近各战略要地,一面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
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已接受东学党起义军提出的要求,双方签订休战和约,起义军退出全州。朝鲜内战实际上已经停止,清军并未与东学党起义军交战。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1894年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叶志超部准备从牙山订期内渡,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日本虽已失去出兵朝鲜的借口,但仍决心扩大事端,促成中日关系破裂。它不仅拒绝撤兵,反而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以达到既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又能拖住中国军队的双重目的。1894年7月12日,陆奥电令大鸟:“目前有采取断然处置之必要”,“不妨利用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大岛接训令后,于19日和20日连续提出强硬要求,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是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对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终于挑起了这场侵略战争。1894年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中日甲午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6. 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学习吧。小编告诉大家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从日本的角度来说,明治末年,日本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大。然而,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外侵华扩张中寻找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而爆发在中国身边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实行扩张政策、长期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从其他列强的情况来看,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这些成为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从清政府的态度来看,清政府一直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面对一触即发的中日战争,清政府没有认真准备,并且希望国家有调停的希望,这表明清政府已经十分腐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半个世纪以来洋务运动的失败,使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抗争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日本在远东赢得巨额赔偿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日本对远东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此外,日本为了反抗俄国,雪藏三国干涉的耻辱。另一方面,提出了卧薪尝勇的口号,重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它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千年宗魔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是独立的,实际上是被日本控制的。后来,俄国军队进入朝鲜,日俄在朝鲜的争夺更加激烈,最后导致了。型。《马关条约》在远东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争夺。还有三国的干涉,明显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互相勾结和斗争。

7.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8. 中日甲午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命运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内以往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渐渐平息,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没有再发生大的战争,再加上国内历经三十年的洋务运动逐渐显现出了效果,可以说,如果没有甲午战争,中国屈辱的历史将有可能重新改写。
日本对中国的领土其实早已有占领的野心,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将对外扩张定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朝鲜和中国。为了满足其吞并其他国家的欲望,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积极扩军备战。到了1894年前后,日本无论陆军还是海军的实力其实早已超过了清朝政府,他们有陆军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现役兵力达到了12.3万人,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共达6.2万余吨。甲午战争中,日本实际投入兵力大约20多万人,其中包括在其他国家作战的十几万人。朝鲜的内乱为甲午中日战争创造了便利的条件,1894年春,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爆发,应朝鲜政府的请求,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赴朝参加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日本亦趁机派兵入朝,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授权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挑起衅端,决定发动侵略战争。但是,当中日两国军队到达朝鲜时,朝鲜政府和东学党起义军已签订了休战和约。为了防止日军进攻和事态进一步扩大,朝鲜政府请求中日两国撤兵。早有预谋的日军岂能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他们置朝鲜政府的请求于不顾,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并厚无颜耻的提出“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与此同时,日本天皇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将中国军队驱逐出境。见朝鲜政府并未满足其要求,便攻占了朝鲜王宫,重新组建了一个傀儡政府。当天,日本对清朝军队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天皇有命令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最终以日本的胜利结束了长达数月的甲午战争。
日本在甲午战争胜利后,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枷锁。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原本慢慢积累起来的一点点较好的国际声望在甲午战争后灰飞烟灭,国势日渐颓微。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以往一向以老师自居的泱泱大国竟被“倭寇”全歼北洋水师,并且迫使中国割地又赔款。举国上下一片震惊,从此,国人的自信心丧失殆尽。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