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

2024-05-01 02:07

1. 司马光(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

出自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的《刘晏通敏精悍》
翻译: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
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
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
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
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
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刘晏说:“不是这样。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做长远的考虑。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
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这些人不厌烦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原文: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晏专用榷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晏曰:“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刘晏提出,要增加财政收入,前提是发展生产,安定民生。《资治通鉴》称刘晏“理财常以养民为先”,这是一般官员做不到的。
理财常以养民为先,首先是心中有百姓。增加财政收入,要善于利用商品经济,熟悉市场行情。在他看来,到处都有增加收入的门路,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和利用。刘晏认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也就是收税要顺应民众的需要,不是一味搜刮人民。盐是人们的急需之物,所以在盐利上征税,使盐利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
人物简介:
刘晏(716年-780年),字士安。唐代经济改革家、理财家。刘晏实施了改革榷盐法、改革漕运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全唐文》、《全唐诗》录有刘晏的作品。

司马光(刘晏理财)文言文翻译

2. 翻译文言文:《刘晏理财》

刘晏又召募善走的人,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山东东明县人,选择勤廉干练的读书人作知院官:“晏常以办众务,这样既救了灾。  刘晏勤于政事,平抑物价。  在唐肃宗时代,贱价出售。当时唐朝的经济十分萧条,减少了损耗、汴口。他以精明能干,心里还在筹算账目供译文参考。刘晏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然后加价卖给盐商,训练军士运粮,使江船不入汴水,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这样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提高了效率。每旬,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收地区,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门下平章事(宰相),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而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分管财政。  刘晏在办理漕运的同时。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管理诸巡院。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他沿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使唐代财政逐步好转,室无婢、廉洁奉公作为用人的标准。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饥则贱与”的办法,常常是夜以继日、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防止了谷贱伤农,分布各部门及各州县把关、庄稼好坏的情况,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规定的官运官卖的盐法。由于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刘晏(716—780)。在官吏贪暴的封建社会、忠于职守,兼任转运使,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  后来、选拔了一大批理财专家,发展生产,一个理财大臣。他饮食简素,刘晏任京兆尹,刘晏接办漕运。公元763年。他首先整顿了盐监,字士安、河阴。  刘晏任人唯贤、盐场等盐务机构,着手改革盐政,还刺激了生产。”他选用了几百名各种专才和实干家,造成关中粮食困难,在于得人,刘晏推行“常平法”,每十船为一队。政府收取的盐利,降低了运费,几十年如一日,免除了民众的劳役,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他用“丰则贵取,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中央。他上朝时骑在马上,首先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死时只留下两车书籍和几斗米麦,到大历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河南尹,刘晏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因此,对民众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两袖清风。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又不损国用。其传记载说。公元762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军官负责押运,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漕船。当时漕运废弛,并根据这些情报,为国家培养,汴船不入黄河,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  他上任后,他要竭心尽力完成这一使命。为此又在扬州;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件,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户部侍郎领度支转运使,调剂有无,河船不入渭水。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呕心沥血,刘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华州刺史,刘晏历任彭原太守,以备转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开源节流、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职。

3. 刘晏理财全文翻译

刘晏(716—780),字士安,山东东明县人。
  在唐肃宗时代,刘晏历任彭原太守、华州刺史、河南尹、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等职。公元762年,刘晏任京兆尹、户部侍郎领度支转运使,分管财政。当时唐朝的经济十分萧条,刘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使唐代财政逐步好转。公元763年,刘晏被提升为吏部尚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任转运使。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刘晏接办漕运。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当时漕运废弛,造成关中粮食困难。由于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对民众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因此,他要竭心尽力完成这一使命。
  他上任后,首先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他沿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为此又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这样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降低了运费,免除了民众的劳役。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
  刘晏在办理漕运的同时,着手改革盐政。他首先整顿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规定的官运官卖的盐法。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政府收取的盐利,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到大历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
  后来,刘晏推行“常平法”,进行财政体制改革。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读书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刘晏又召募善走的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中央。刘晏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他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收地区,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还刺激了生产。
  刘晏任人唯贤。其传记载说:“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他选用了几百名各种专才和实干家,分布各部门及各州县把关。他以精明能干、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作为用人的标准,为国家培养、选拔了一大批理财专家。
  刘晏勤于政事,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他上朝时骑在马上,心里还在筹算账目;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件,常常是夜以继日。他饮食简素,室无婢,死时只留下两车书籍和几斗米麦。在官吏贪暴的封建社会,一个理财大臣,两袖清风,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刘晏理财全文翻译

4. 刘晏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刘晏改革的内容
1、改革漕运
刘晏首先组织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师的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船工由经调为雇募。改直法为段运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运粮效率,杜绝了翻船事故。为此又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
2、改革盐政
首先大力削减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官收、官运、官销为官收、商运、商销、统一征收盐税。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为防盐商哄抬盐价,在各地设立常平盐仓,以平盐价。
3、推行常平法
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经济情报网。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士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刘晏所在处又召募善走的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
他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水旱民散。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处,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还刺激了生产。刘晏救灾为了做到“应民之急”,还在其所辖各州县储粮三百万石,以作备荒之用。
刘晏改革的意义
他的改革发展了生产,安定了人民生活,史书上称刘晏“其理财常以养民为先”。
由于刘晏的理财方针、措施、办法适应唐王朝经济残破的局面和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的20年中,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也得以养息。
他初受命为转运使时,全国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而国家并没有增加农民的税收,刘晏真正做到了“敛不及民而用度足”。他的贡献是很大的,无怪乎人们经常把刘晏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

扩展资料
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信奉道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刘晏才七岁时,被选为神童,八岁就做了太子府的文字典籍方面的校对官。
刘晏最先得到玄宗的赏识,故事发生于李隆基效仿先列去泰山封禅之时,趁这个时机,刘晏呈上了《颂》一书,内容是皇上治政有方,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溢美之词。借着幼童形象,猎奇且清奇,于是就引起了玄宗的兴趣,决定看看这书。
唐玄宗于是让宰相张说去考考他的学问,结果刘晏四书五经,对答如流,作对子也信手拈来,还写得一手好字,小小年纪,如此了得,真不愧神通之谓,于是,李隆基就把他带回去了。
刘晏的功绩主要在于他的理财之能,他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刘晏主持唐政府财政工作前后的二十年间,他极其机智地处理经济管理工作,工作有声有色。
广德二年(764年)刘晏开始办江、淮漕运时,唐政府全年财政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到大历末,就增加到一千二百多万缗,增加的部分,十分之七来自江淮盐利。他贯彻“以爱民为先”和重视生产的理财方针,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稳定民生。
广德二年,唐政府所统辖地区有户二百九十三万,到大历末年,增加到三百八十万户,前后增加了九十万户。所增加的户口,都是在刘晏管辖经济的地区内,这都得益于刘晏卓有成效的工作。
刘晏的工作方法和取得的成就,必然受到惯于对人民“竭泽而渔”的昏聩官僚的抵制、反对和仇恨。为了使自己的主张能顺利推行,刘晏不得不在一些小的方面向他们妥协,但在原则问题上,却毫不退让。
权贵们视刘晏所管辖之事为鱼肉人民的美差,又为了干预和控制刘晏的工作,因此总想把子弟亲友安排到他们的部门里。刘晏对此类事情的处置很讲究方法,给这些人以丰厚的薪俸,而不让他们处理事情,这样既可以部分地满足权贵们的要求,将压力大大减少,又可使财经工作牢牢掌握在可靠而有才干的人手里。
即使这样,他与权贵们之间的矛盾无法彻底消除,最终被奸相元载的党羽杨炎诬陷害死。
刘晏死于唐德宗时期,德宗任用奸相元载的余党杨炎为宰相,杨炎发现唐代宗杀元载,刘晏曾参与密议。于是仗着德宗的宠爱,杨炎开始报私仇,极尽挑拨之能将刘晏贬出京师,并伙同荆南节度庚准,擅造刘晏造反。德宗听信谗言,于780年7月下诏赐刘晏自尽,其属流放江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晏

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

     小题1:(1)记录 (2)大致 (3)沿着 (4)立即小题2: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小题3:D小题4:在各道设置知院官,及时掌握情况,一旦需要,就及时救助,让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增加了户口数量。小题5:第③段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按需置官、因地制宜、从长计议的管理理念。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应熟练掌握课本中学到的实词,做好课内实词迁移,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本题中“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的意思是“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具”是“记录”的意思;“率一斛得八斗至者”的意思是“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率”是“大致”的意思;“其间缘水置仓”的意思是“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缘”是“沿着”的意思;“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的意思是“如果立即同这些人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遽”是“立即”的意思。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考点。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对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的能力。解答的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画线句子中“为”,动词,做、担任;“以”,拿、用;“直”通“值”,钱财;“觇”,察访;“虽”,即使;“数”,几。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点。提醒考生在备考时要熟练掌握常考虚词的用法,同时做好课本虚词的迁移。虚词的“以”的用法有:(一)作介词①表示工具,译为:拿,用,(用)凭……身份;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③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④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⑤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⑥ 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⑦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二)作连词。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②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③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④表示因果关系,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三)作助词 。 ①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② 起调整音节作用。(四)作动词。①以为,认为;②用,任用。(五)作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如,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六)通假。①通“已”,已经;②通“已”,止。本题中“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中的“以”是介词,“把”的意思;“以河流湍悍”中的“以”是连词,“因为”的意思。因此答案应为D项。小题4: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的段落,确定问题所涉及信息的区间,然后分析归纳。文章第②段一共五句话,其中涉及刘晏增加户口数量办法的信息在中间三句,“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写刘晏设置知院官,及时了解情况;“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写知院官的职责;“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写救助的及时;“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写出刘晏采取措施后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长的结果。考生根据上述信息就可总结出答案了。小题5: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考生首先要认真阅读所要求段落的内容,明确段内共有几句话,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逐层归纳,就可以得到答案。本文第③段共有八句话,第一句是第一层,写刘晏只在盐乡设置盐官,其他地方不设置,体现了按需设置官职的理念;第二句到第四句是第二层,写刘晏根据水情分河段运送粮食,沿河建粮仓,减少了损失,体现了他因地制宜的理念;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刘晏对造船不计较一时的得失,而是从长远打算,体现了他从长计议的管理理念。【参考译文】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在刘晏任职的初期,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7分)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

6. 天资而成功 事例200字左右就可以

安史之乱 唐玄宗逃命时碰到他 当时十岁 唐玄宗说这孩子这么聪明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 将他带回长安 
 刘晏(约公元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刘晏七岁举“神童”,八岁时唐玄宗封泰山,因献《颂》,授太子正字,据《东明县志》记载,刘晏十岁那年,“一日玄宗御驾勤政楼,大张鼓乐百妓,罗列教坊,有王大娘者,能戴百尺竿,竿施木山状,瀛州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歌舞”。这时刘晏被唐玄宗诏于楼中,“使贵妃施粉黛如巾栉”,打扮停当,玄宗目视刘晏发问,“正字,正得几字?”刘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此话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朋”字的字形结构特点,还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朋党相互勾结的时弊,真不愧是有风趣的字谏。接着贵妃又让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百戏争新和王大娘头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诗。刘晏应声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尤自嫌轻更着人。”博得了唐玄宗、杨贵妃和嫔妃等人的一片赞颂。为此,唐玄宗赏赐了刘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领黄纹袍。
       刘晏少年时期十分勤学,少年时期才华横溢、名噪当时。宋代王应麟在他的《三字经》里写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把他树立为当时青年才俊学习的榜样。
       刘晏在肃宗时代历任彭原太守,徙陇、华二州刺史,迁河南尹,晋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度支铸钱、盐铁等使,为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统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公元762年,刘晏任京兆尹、户部侍郎领度支转运使,分管财政,当时唐朝经济十分萧条,刘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使唐代财政逐步好转。公元763年刘晏被提升为吏部尚书、门下平章事,兼任转运使。刘晏在任期间,办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改革漕运。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任命刘晏接办漕运,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当时漕运废弛,造成关中粮食困难,饥荒四伏。由于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对人民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因此,给宰相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说:“见一水不通,愿荷锸先往;见一粒不运,愿负米而先趋,焦心苦形,期报明主,丹诚未克,漕引多虞,屏营中流掩泣献状。”表示要竭心尽力完成这一使命,同时也充分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和勇于承担重任的献身精神。他上任后,首先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他沿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为此又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这样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降低了运费,免除了南方人民一项旷目持久的而又十分艰辛的劳役。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至一十万石。
       第二件事是在办理漕运的同时,着手改革盐政。他首先整顿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规定的官运官卖的  盐法。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政府收取的盐利,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到大厉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被用以支付漕运费用和政府各项开支。
       第三件事是刘晏推行“常平法”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经济情报网。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士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刘晏所在处又召募善走的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由于刘晏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他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水旱民散。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处,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还刺激了生产。他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他认为“善治病者,不使之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  给。”刘晏救灾为了做到“应民之急”,还在其所辖各州县储粮三百万石,以作备荒之用。刘晏大胆改革了过去只管收取金钱,不管人民死活的税收政策,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这一方针,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晏任人唯贤。其传记载说:“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他认为:“士陷赃贿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廉,终无荣显,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所以“他勾检书出纳钱谷,事至细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其属官虽居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无敢欺绐者。”他选用了几百名各种专才和实干家,分布各部门及各州县把关。史称“积数百人,皆新进锐敏,尽当时之选,趣督倚办,故能成功。”他以精明能干、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作为用人的标准,的确是难得可贵的。由于刘晏培养选拔了一大批理财专家,所以,他指挥的庞大理财系统,如臂使指,运动自如。直到他遇害之后,掌管财赋有声望者,大多是刘晏选拔出来的人。
       刘晏雷厉风行。史书说他“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一日中决之”。他办事还处处从长远考虑,他说:“成大计者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他为了解决关中吃粮困难的问题,官办漕运,在杨州开行用几十年也不坏。他死后五十年,继任者造船,不给羡余“船益脆易坏,”于是漕运陷入瘫痪。
       刘晏廉洁奉公,提倡名节。史书说:“安史之乱,天下户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费不资,皆倚办于晏,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刘晏为挽国家之倾危,解人民于倒悬,身体力行,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他上朝时骑在马上,心里还在筹算账目,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卷,常常是秉烛夜分。他饮食简素,室无婢,死时只留下两车书籍和几斗米麦。在官吏贪暴的封建社会,一个理财大臣,两袖清风,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由于刘晏的理财方针、措施、办法适应唐王朝经济残破的局面和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也得以养息。他初受命为转运使时,全国才二百万户,国家财政收入只有四百万缗。到了779年,户口增加到三百万户,财政收入达一千三百万缗(其中盐利过半),而国家并没有增加农民的税收,刘晏真正做到了“敛不及民而用度足”。他的贡献是很大的,无怪乎人们经常把刘晏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但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功高犯忌,廉洁遭妒,正直的人常常被冤屈而死,刘晏没有逃脱这一封建 痈造成的灾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死,唐德宗即位。唐德宗是一位性情急躁、猜忌无情、轻举妄动,刚愎自用的人物。他任用奸相元载的余党杨炎为宰相,杨炎发现唐代宗杀元载,刘晏曾参与密议,便于780年进谗言,将刘晏贬出京师,并使唐德宗下诏杀死了刘晏。“刘晏无罪被杀,大家都为他呼冤。”后唐德宗迫于情势,杀死了杨炎,刘晏得到了历史的公断,人民刻石以传。《旧唐书》、《新唐书》、《东明县志》均有记载

7. 天资好而且最后成功的事例

  安史之乱 唐玄宗逃命时碰到他 当时十岁 唐玄宗说这孩子这么聪明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 将他带回长安
  刘晏(约公元716—780),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县)人。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领度支、铸钱、盐铁等使,是唐代著名的理财家。刘晏七岁举“神童”,八岁时唐玄宗封泰山,因献《颂》,授太子正字,据《东明县志》记载,刘晏十岁那年,“一日玄宗御驾勤政楼,大张鼓乐百妓,罗列教坊,有王大娘者,能戴百尺竿,竿施木山状,瀛州方丈,令小儿持绛节出入歌舞”。这时刘晏被唐玄宗诏于楼中,“使贵妃施粉黛如巾栉”,打扮停当,玄宗目视刘晏发问,“正字,正得几字?”刘晏答道:“天下字皆正,唯有朋字未有正得。”此话一语双关,不仅说出了“朋”字的字形结构特点,还寓意深刻地指出了朋党相互勾结的时弊,真不愧是有风趣的字谏。接着贵妃又让刘晏针对勤政楼下百戏争新和王大娘头戴百尺竹竿的精湛表演作诗。刘晏应声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谁谓绮罗翻有力,尤自嫌轻更着人。”博得了唐玄宗、杨贵妃和嫔妃等人的一片赞颂。为此,唐玄宗赏赐了刘晏一制象牙笏和一领黄纹袍。
  刘晏少年时期十分勤学,少年时期才华横溢、名噪当时。宋代王应麟在他的《三字经》里写道:“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把他树立为当时青年才俊学习的榜样。
  刘晏在肃宗时代历任彭原太守,徙陇、华二州刺史,迁河南尹,晋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度支铸钱、盐铁等使,为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统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公元762年,刘晏任京兆尹、户部侍郎领度支转运使,分管财政,当时唐朝经济十分萧条,刘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发展生产,开源节流,使唐代财政逐步好转。公元763年刘晏被提升为吏部尚书、门下平章事,兼任转运使。刘晏在任期间,办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改革漕运。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任命刘晏接办漕运,漕运是通过水路交通,将江淮的粮食运至长安,当时漕运废弛,造成关中粮食困难,饥荒四伏。由于刘晏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地方官,对人民的疾苦比较了解和同情。因此,给宰相写了一份报告,报告说:“见一水不通,愿荷锸先往;见一粒不运,愿负米而先趋,焦心苦形,期报明主,丹诚未克,漕引多虞,屏营中流掩泣献状。”表示要竭心尽力完成这一使命,同时也充分表现了他忧国忧民和勇于承担重任的献身精神。他上任后,首先组织人力疏浚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坚固的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他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用政府的盐利雇用船夫。他沿用过去裴耀卿的办法,将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为此又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这样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耗,降低了运费,免除了南方人民一项旷目持久的而又十分艰辛的劳役。江淮的粮食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至一十万石。
  第二件事是在办理漕运的同时,着手改革盐政。他首先整顿了盐监、盐场等盐务机构,又调整了食盐专卖制度,改变了肃宗时第五琦规定的官运官卖的  盐法。规定盐官统一收购亭户(专门生产盐的民户)所产的盐,然后加价卖给盐商,由他们贩运到各地销售。国家只通过掌握统购,批发两个环节来控制盐政。政府收取的盐利,原来每年只有六十万缗,到大厉末年增至六百多万缗,占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被用以支付漕运费用和政府各项开支。
  第三件事是刘晏推行“常平法”进行了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经济情报网。他在诸道置设巡院官,选择勤廉干练的士人作知院官,管理诸巡院,诸巡院收集本道各州县雨雪多少、庄稼好坏的情况。每旬、每月都申报转运使司,刘晏所在处又召募善走的人,将各地物价迅速申报。由于刘晏从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国经济和市场动态,并根据这些情报,调剂有无,平抑物价,扶持生产,积极救灾。他用“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防止了谷贱伤农、水旱民散。同时又多购谷物菽粟运往歉收地区,贱价出售,换取农民的土产杂物转卖丰处,这样既救了灾,又不损国用,还刺激了生产。他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与,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蠲救之。”他认为“善治病者,不使之危惫,善救灾者,勿使至  给。”刘晏救灾为了做到“应民之急”,还在其所辖各州县储粮三百万石,以作备荒之用。刘晏大胆改革了过去只管收取金钱,不管人民死活的税收政策,实行了安定社会,发展生产,“以养民为先”的财政方针,这一方针,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晏任人唯贤。其传记载说:“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他认为:“士陷赃贿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廉,终无荣显,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所以“他勾检书出纳钱谷,事至细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牒,不得轻出一言。其属官虽居千里外,奉教令如在目前,无敢欺绐者。”他选用了几百名各种专才和实干家,分布各部门及各州县把关。史称“积数百人,皆新进锐敏,尽当时之选,趣督倚办,故能成功。”他以精明能干、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作为用人的标准,的确是难得可贵的。由于刘晏培养选拔了一大批理财专家,所以,他指挥的庞大理财系统,如臂使指,运动自如。直到他遇害之后,掌管财赋有声望者,大多是刘晏选拔出来的人。
  刘晏雷厉风行。史书说他“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一日中决之”。他办事还处处从长远考虑,他说:“成大计者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他为了解决关中吃粮困难的问题,官办漕运,在杨州开行用几十年也不坏。他死后五十年,继任者造船,不给羡余“船益脆易坏,”于是漕运陷入瘫痪。
  刘晏廉洁奉公,提倡名节。史书说:“安史之乱,天下户口十亡八九,所在宿重兵,其费不资,皆倚办于晏,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刘晏为挽国家之倾危,解人民于倒悬,身体力行,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他上朝时骑在马上,心里还在筹算账目,退朝后在官署批阅文卷,常常是秉烛夜分。他饮食简素,室无婢,死时只留下两车书籍和几斗米麦。在官吏贪暴的封建社会,一个理财大臣,两袖清风,这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由于刘晏的理财方针、措施、办法适应唐王朝经济残破的局面和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使唐王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也得以养息。他初受命为转运使时,全国才二百万户,国家财政收入只有四百万缗。到了779年,户口增加到三百万户,财政收入达一千三百万缗(其中盐利过半),而国家并没有增加农民的税收,刘晏真正做到了“敛不及民而用度足”。他的贡献是很大的,无怪乎人们经常把刘晏与管仲、萧何相提并论。但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功高犯忌,廉洁遭妒,正直的人常常被冤屈而死,刘晏没有逃脱这一封建 痈造成的灾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死,唐德宗即位。唐德宗是一位性情急躁、猜忌无情、轻举妄动,刚愎自用的人物。他任用奸相元载的余党杨炎为宰相,杨炎发现唐代宗杀元载,刘晏曾参与密议,便于780年进谗言,将刘晏贬出京师,并使唐德宗下诏杀死了刘晏。“刘晏无罪被杀,大家都为他呼冤。”后唐德宗迫于情势,杀死了杨炎,刘晏得到了历史的公断,人民刻石以传。《旧唐书》、《新唐书》、《东明县志》均有记载

天资好而且最后成功的事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