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败光百亿成老赖,被1600万人追“债”,他的故事有多惨?

2024-05-06 08:23

1. ​戴威,败光百亿成老赖,被1600万人追“债”,他的故事有多惨?

  1817年,第一辆自行车在法国巴黎诞生,从此,人们的出行方式就发生了巨变。虽然现在又有了 汽车 、电瓶车等私人交通工具,但相比之下,最环保的自行车依然是许多人出行时的不二之选。自行车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骑行过程中不必占据太多空间,因此不会被堵车困扰,停车时也不用费心寻找停车位。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购置一台自行车并不是非常实用,因此,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无疑让自行车成为了更加方便的交通工具。   而在这个行列中,ofo小黄车一度是市场的佼佼者。  
        
    然而想必大家也渐渐发现,曾经街头巷尾都有的小黄车如今却已经销声匿迹了。 
       少年得志,18岁考入北大  
    1991年,戴威出生在安徽。他的家庭条件十分优渥,父亲是一名国企高管。由于父亲的工作原因,一家人很快就移居到了北京。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戴威自然得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加上父母对他的要求本身就十分严格,因此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压力的戴威从小就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学业成绩十分优秀。 
     
        
    和大家普遍认知中的“二代”不一样,戴威不仅没有因为父母创造的条件自傲自满,反而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   18岁这年,他就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   他入读的专业是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系,平时总是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不苟言笑,让人觉得他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但其实刚入学,他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北京大学,戴威加入的第一个社团就是自行车协会。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他都会和协会的会员们结伴一同骑着自行车四处游玩,连凤凰岭都留下了他们拉练的足迹。他们常常进行长途骑行,有时甚至超过两千公里,在这过程中,戴威也渐渐爱上了骑自行车的感觉。尤其是当时北京的交通问题十分严重,骑自行车让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方便。 
     
        
    在大学期间,戴威就开始展现出自己的创业天赋。当时的他不仅是自行车协会的成员,同时还在大二这年成为了学生会主席,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在学业上非常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为了保持住这份成绩,他自然和身边许多同学一样需要常常到图书馆去学习。渐渐地,戴威发现,图书馆存在一定的短板。 
    当时的图书馆每天都有固定的开放时间,但事实上,有很多人到图书馆是为了筹备自己的毕业论文或考研究生,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异常珍贵,有很多人甚至希望能够在图书馆通宵学习。但是图书馆并没有设立通宵自习室,他们到了饭点就不得不离开,这样让许多人都非常发愁。 
     
        
    这个难题让戴威一下有了创业灵感,虽然图书馆并没有设立通宵自习室,但是他为什么不能自己设立一个,方便大家的学习呢?说干就干,戴威立刻给校领导写了申请书,希望他们能够批准自己办一个24小时咖啡屋,为需要通宵学习的同学提供一个场所。虽然一开始受到了物业的阻拦,但最终他还是争取到了小区内房间的使用权。 
    就这样,戴威原本只是大家身边平平无奇地“戴同学”,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戴老板”。只要图书馆一闭馆,他的24小时咖啡屋就立刻会挤满想要通宵学习的同学。   因为这创业事迹,戴威还登上了校园网站,成为了北大校园里有名的创业者。   在接受采访时,他坦言希望能够通过帮助别人获得自我价值与认同感,这也成为了他后来创业的动力。 
     
        
     投身支教,再次创建项目  
    在大学生活接近尾声时,由于在校担任了学生会主席,平时表现又十分优异,戴威获得了保研的资格。能够被保送研究生是许多人整个大学期间的梦想,但面对这个绝佳的机会,戴威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   他并没有直接去读研究生,而是跟随团中央支教团一起来到了青海一个贫困的小镇上,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活。  
    这个叫做东峡镇的小镇十分偏远,连接镇上与县城之间的只有一条崎岖的山路。这条崎岖的山路成了许多人外出的阻碍,但戴威却一点儿也没有被困住。对于一个曾在自行车协会骑行多年的人而言,一辆山地车就能够帮助他轻松往返。课余时间,他也爱上了骑着自行车独自领略青海各处的风光。 
     
        
    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戴威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骑行的魅力。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同时还是一种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的方式。这时候,戴威内心萌生了一种想要围绕着自行车做一份事业的想法,但还不知道如何下手。 
    一年的支教生活结束后,戴威回到了北大,继续攻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生。安稳下来的生活让他有时间好好思考自己的创业计划,在身边几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最终起草了ofo骑游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的基础是戴威自己在青海骑自行车参观的经历,考虑到当时也有许多人愿意骑自行车 旅游 ,便总结成为了一个骑行 旅游 项目。  
        
    项目有了初步雏形之后,资金就成了大问题。当时戴威和同学们毕竟还只是在读研的学生,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也并不想依靠家里的力量,于是便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找到资金支持。一番思索之下,戴威找到了自己的师兄肖常兴,因为他当时创立了天使投资机构围猎资本,也许能够为他们提供资金帮助。 
    为了这场会面,戴威和同伴准备了不少时间,甚至还分配好见到肖常兴以后,每个人主要负责介绍哪一部分。   可没想到当一行人真的在办公室见面,戴威按照原计划刚讲了30分钟自己支教的故事,肖常兴就打断他们,表明自己后面还有一个会要开,并提出愿意给他们投资100万。  
        
       创业失败,共享单车出世  
    ofo骑游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戴威并没有气馁。经过反思,他认为这个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分配存在一定问题,同时没有能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切实问题。于是,本着为别人解决问题的心,戴威开始筹划下一个创业项目。这时他想起自己大学期间,曾经弄丢自行车四五次的事情,创建共享单车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 
     
        
    他再次找到了师兄肖常兴,得到了一百万的投资。但这一次,他在资金使用上十分谨慎,知道自己不可能将这一百万全部用来生产自行车。怎样才能在自己不生产的情况下获得一批自行车呢?很快,戴威在北大发起了一项活动,希望招募到2000名愿意将自己的自行车贡献出来的同学。 
     按照戴威的计划,这2000名贡献自行车的同学可以免费使用这些自行车,而其他同学想要使用这些自行车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他将自己的计划写成帖子,很快便在北大校园中流传开来,不少心动的同学都前来登记。就这样,戴威招募够了2000名愿意贡献自行车的同学,他的共享单车计划也就此启动了。 
     
        
    ofo共享单车项目一开始便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才运行一个月的时间,每日订单就成功突破了3000。显然,   戴威已经不满足只在北大校园里实施自己的创业项目了,他准备在国内其他高校里复制ofo共享单车的模式。   但这样显然需要大量资金,很快这一次拿到的一百万投资也即将用完了。 
    此时ofo共享单车已经在全国打响了名头,所以很快,不用戴威自己费心寻找,就有投资人主动找上了他。首先向他投来橄榄枝的是金沙江创投的投资人朱啸虎,他是一个极其敏锐的投资人,在此之前曾成功投资了饿了么与滴滴出行,都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回报。他十分看好戴威的ofo共享单车项目,主动提出投资一千万。 
     
        
    朱啸虎不仅自己投入巨额投资,还为戴威引荐多位投资人,帮助ofo共享单车项目筹集了丰厚的资金基础。在这些投资人的帮助下,ofo共享单车很快入驻国内大部分高校,每日订单量达到了50万。随着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各类品牌也层出不穷,很快ofo共享单车就有了许多竞争对手。 
    当时阿里的投资人夏荛对ofo共享单车项目也非常感兴趣,有投资的计划。   但两人在ofo共享单车日后的市场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夏荛希望共享单车能够走出校园,走向更大的市场,戴威却坚持只希望共享单车在各大高校中继续盈利。   于是阿里最终放弃了投资ofo共享单车,转而投资了ofo共享单车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摩拜单车。 
     
        
     经营不善,反而欠用户租金  
    那时,ofo共享单车相比摩拜具有极大的优势,主要就体现在骑行便捷度方面。ofo共享单车使用的是传统链条车模式,使用机械锁和二维码结合开关锁,骑行便利,停车也方便,所以获得了更多用户的青睐。但一开始不占据优势的摩拜共享单车争取了更多投资后,也在不断地升级改造中。 
    朱啸虎不仅为戴威介绍了更多投资人,还将他引荐给了同样发展势头正猛的滴滴,希望双方能够合作。因为当时滴滴也正在考虑如何解决用户最后1公里的问题,双方正好可以完美契合,包揽用户整个出行过程。 
     
        
    此时对于ofo共享单车来说,简直就是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戴威却又走上了当年的老路,在资金处理上出现了大问题。   首先,他斥巨资三千万邀请明星鹿晗来为ofo代言,并将这则广告疯狂铺设到各大城市,丝毫不考虑成本问题,只为了抢占市场份额。   其次,在公司一场普通年会上,戴威居然送出了高达几百万的期权,带领整个公司肆意狂欢。 
    其实说起来是一个公司,内部却十分混乱,整个管理团队大多是戴威的同学或者亲戚,并不是非常正规。ofo共享单车很快就出现了未能及时维修的问题,有时一天就有将近500辆车报废。但戴威没有及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为了打倒竞争对手,还在向各个城市大量投放共享单车,设置高额用户补贴和各种红包活动。 
     
        
    这很快就引起了投资人的不满。想到对手摩拜单车同样也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断烧钱,朱啸虎便提出让ofo与摩拜合并,成为共享单车市场的巨头,但戴威却立刻否决了这个想法。此时依然愿意坚定支持ofo共享单车的只剩滴滴,还主动帮助ofo引荐了国际资本软银集团。软银集团的孙正义表示要给戴威投资18亿美元,但提出了一定的条件。 
     其中一个条件便是要求ofo的每日订单突破三千万,为了达到这一条件,资金紧张的戴威走出了最不该走的那一步路,那就是动用了用户的押金。   可谁知即便这样满足了条件,软银集团最终还是以戴威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严重为由,拒绝投资。随后,朱啸虎也撤出了投资,一时冲动的戴威将滴滴也赶出了ofo。 
     
        
    失去了所有投资人,戴威只能选择继续使用用户的押金来维持公司。这也就是为什么出现了用户要求退押金,ofo却迟迟无法兑现的问题。2018年,戴威正式宣布卸任公司总裁,也就是在这一年,法院向戴威宣布了“限制消费”的通知。如今公司已经被强制执行,戴威本人也早就销声匿迹了。 
     结语:  
    从被北大保研的学霸,创建ofo共享单车的天才创业者,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的最成功90后,到后来被法院执行强制限制消费的“老赖”,戴威的创业生涯可以说诠释了“高开低走”这个词语。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无数次机会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是可惜他全部错过了,一步步沦入了利益漩涡。戴威的失败不仅害苦了自己,更是连累了那些信任他的用户。如果当初他能坚持住自己“帮别人解决问题”的本心,一切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 

​戴威,败光百亿成老赖,被1600万人追“债”,他的故事有多惨?

2. 败光百亿成老赖,被1600万人追“债”,戴威的故事比你想象得还惨

 2018年,小黄车共享单车进入生命的倒计时,许多小黄车的员工在结局判定前就已离开,但他们的心头始终抱有疑问。
   那个与马云做朋友  ,与法国总统当面交流的戴威  ,为什么会被员工抛弃?他与滴滴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
   2014年, 戴威 以及另外3名北大学生,  悄摸摸地制定了ofo共享单车计划。  
      该计划足以改变世界出行方式,  但它能否从一个计划变成现实  ,对没钱又没人脉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小黄车创始人的戴威却想到一个不费钱的主意,  他仅仅用几十块钱买了20根羊肉串就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没过多久,2 000多名师生陆续推着自己的自行车来到戴威宿舍楼下, 他们都是要把自行车交给戴威团队。
      眼前的一切都与戴威的那20串羊肉串有关,  他把羊肉串给了北大中文系大才子,  才子写出了一篇轰动校园的公开信,名叫《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
   信中的语言极尽鼓动意味:100多年来, 许多北大人改变了北大 ,也改变了世界,现在轮到你了。
   能进入北大的学子,  自然都有一股想要改变世界  、征服世界的傲气,戴威正是利用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毫不费力地赢得了支持。
      当戴威看到宿舍楼下堆满的自行车时, 他就知道小黄车共享单车计划成了! 
   短时间内,北京大学校园内上万台自行车参与到小黄车共享单车计划,学生再也没有了丢自行车或者走路去教室的烦恼,  而戴威也从学生支付的费用中获利。  
   他发现虽然使用共享单车的日订单量已经从几千增长到了几万,但从中获利的费用远远抵不了扩张的费用,他必须做出一些改变。
      恰巧这时资本嗅着商机寻到了他。
     “我想找你们的负责人”  ,金沙江创投的电话直接打给了戴威,而这时的他还不知道资本的力量。
   第二天,戴威特意收拾了一番, 怀揣着忐忑来到了国贸三期56楼, 见到了金沙江创投总经理朱啸虎。
   朱啸虎很爽快地告诉他  :“我可以给你们投1000万!”  
       戴威作为一个创业初期的小白 ,其实并不知道金沙江创投在投资界的地位,也不认识朱啸虎。
   他见对方太过爽快,还以为对方是骗子,自己进了骗子窝。
     即使朱啸虎给的投资金额很吸引人  ,戴威也只是略带矜持地说:“我回去与同伴商量商量”。
   戴威走出国贸大楼,立马掏出手机搜索了朱啸虎的名字,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朱啸虎  ,  金沙江创投的总经理  ,2011年投资饿了么,获得几十倍回报;
   2012年,投资滴滴出行,获得了1000多倍的回报;
   2015年,看准直播平台的红利, 投资映客又为公司获利。 
      朱啸虎以极其敏锐的眼光,每次出手都能找到潜力股,并能够在资本的博弈中胜出。
   戴威一想到刚才的投资人是朱啸虎,就立刻掉头飞奔到56楼  ,接受了对方的投资。  
   那天,他和同伴趴在国贸三期的围栏上,有些飘飘然。
   他对同伴说:“  我整个人都晕乎乎的,我这辈子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得到1000万投资的这一天 ,即是小黄车共享单车商业雏形的开始 ,也是戴威被资本侵蚀的开始。
   随后,戴威在朱啸虎的授意下,在北京200多个学校推行ofo共享单车。
   至此,  北京校园内到处都是小黄车的身影  ,每天使用小黄车的总人数达到了50万人次,总用户也达到了180万人。
      3个月内达到几十万、上百万数据的背后 ,1000万资本也在被快速消耗殆尽 ,戴威手里又没钱了。
   与此同时,  ofo共享单车的死敌摩拜单车却在快速占领城市市场,  双方即将展开一场你死我活得终极较量。
      2016年4月22日,摩拜单车正式上市,它打着解决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口号,在上海投入运行。
   同一年9月份,  摩拜单车获得资金支持  ,得以打入北京市场。
   面对来势汹汹的摩拜单车,朱啸虎却说:  “低成本才是王道,我们认为,90天共享单车之战就会结束”。  
      如朱啸虎所言,小黄车的建造成本确实更低, 它采用的是充气轮胎、传统链条 ,建造一辆车仅需要500元。
   而摩拜单车在车内加入了  物联网芯片与GPS  来提高识别度;使用无需充气垫防爆实心轮胎、用轴承传动代替了传统的链条传动等延长使用寿命;
   此外,为了减少人工成本, 还加入了小型太阳能充电功能 ,仅一辆车的建造成本就高达2000元。
      它们的建造工艺及成本就已经决定了所要面向的群体,小黄车更适合经济能力弱一些的学生群体,  摩拜单车则以外观、性能深得都市白领的欢心。  
   其实,戴威对小黄车一直有明确的定位: 解决学生在校园里的出行问题。 
   为此,他曾据理力争,不肯向资本低头。
   那时小黄车在北京高校快速扩张,而戴威又缺钱时,  朱啸虎带他认识了腾讯投资部的夏尧。  
      会谈时,  夏尧  提出可以给小黄车投资,但是他提了一个要求  :“小黄车必须走进城市。”  
   戴威顾虑很大,他认为城市发展可能会脱离创办小黄车的初衷,于是一口回绝了夏尧。
   当时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巨大  ,戴威身后还有经纬资本在追着投资  ,他不差夏尧一个投资人。
   可是,当摩拜单车入驻北京,迅速抢占北京市场后, 戴威感受到了威胁。 
      当初他创办小黄车的初心也在利益面前悄然发生了变化。
     戴威紧紧抓住朱啸虎这根稻草不肯松手  ,对方能看到小黄车的价值自然多加相帮。
   朱啸虎帮助小黄车拉拢了王刚、真格资金等投资,同时亲自在公众场合鼓吹共享单车的发展风口已经来到, 他俨然成了小黄车的形象代言人。 
   此时,不仅小黄车开始把发展重心转向城市,戴威的心态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他的成功太过突然  ,根本没有经历过职场的磨炼就直接进入商场。
      俗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戴威凭感觉做事的方式只会有两个结局。
   一是,成为一个玩弄资本的企业家;
   二是,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被资本巨头秒成碎末。
    他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在最终结局产生前,戴威首先会被鼓动人心的资本家洗脑。
      小黄车创始团队的秦淮说:  “戴威创业后果然跟之前不一样了,说话净整些高级词汇”。  
   2016年的下半年,戴威尽可能利用与投资人交流的机会,学习他们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在某次与投资人开过会后, 他的变化被小黄车创始团队的其他人清晰地认知到。 
   那天,戴威格外兴奋,他拉着创始团队的伙伴,谈论了一堆高深的名词,例如“  规模效应、引爆、占领用户心智……”  等等。
   创始团队的伙伴却从中感觉到了他的焦虑,戴威从摩拜单车占据北京市场后就有了焦虑情绪, 他认为是自己的过失才导致小黄车落后于摩拜单车。 
      所以他迫切地想要变得成熟、变得“深谋远虑”,带着小黄车创造更多的财富。
   此时,渴望成长的戴威怎么也不会想到,  未来小黄车将达到一个他不敢想象的高度  ,但他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时也,命也,一切皆有因果。
   在戴威拒绝夏尧的一个月后, 夏尧带着腾讯的资金转投了摩拜单车 ,紧接着又为摩拜再次进行了2轮融资。
      但是此时的戴威经历了一次“错过”后,  变得格外想要证明自己。  
     “把这件事做好,比什么都重要”。  
   此后,小黄车与摩拜单车展开拉锯战,朱啸虎在9个月内战胜摩拜的豪言壮语没有得以实现。
   他明白继续与摩拜打价格战,吃亏的会是小黄车,于是给了戴威一句忠告:“  唯有两家合并才能盈利,你们讲和吧”。  
      但是一心想要证明自己的戴威怎么可能会先一步服软,他第一次驳回了朱啸虎的意见:  “资本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性和决心”。  
   在朱啸虎眼里,挣钱才是王道,那些兄弟情都是假的。
   他毫不犹豫得见好就收, 把小黄车的股份出手 ,拿到30亿美金后,把剩下的烂摊子扔给了戴威。
      戴威是幸运的,  他没被朱啸虎的一顿操作搞死,  反而遇到了自己的“真爱”——滴滴的创始人程维。
   对戴威来说,程维的救急是雪中送炭的恩情。
   他还是太嫩了,商人眼里哪来的温情, 不过是有利可图。 
   程维看中的是小黄车可以弥补滴滴打车所不能涉及到的“最后一公里”。
       在程维的帮助下 ,小黄车背后有了滴滴、小米、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云璟资本的支持;
     而此时摩拜单车比之小黄车略胜一筹  ,身后背靠腾讯、红杉资本的大树,还有携程、华住酒店等的投资。
   双方都想要依靠背后的资本取胜,不断推出1元骑,免费骑的活动。
   在拉锯的高峰期 ,每天都能烧掉4000万的骑行红包。 
      另外,戴威还斥巨资1000万请当红明星代言,在各大地铁站公交站投放广告为小黄车造势。
   摩拜单车能坚持下去,  除了它身后实力雄厚的资本外  ,还有单车本身强大的性能做支持。
   但是小黄车单车制作粗糙,充气式轮胎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就会坏掉,采用的都是传统机械密码锁车方式, 经常出现被盗或者恶意破坏的事情 ,而平台很难察觉到。
      整体而言,小黄车使用寿命较短,它快速扩张的同时,每天几乎要报废500辆单车,有小黄车的城市就会有一个堆满共享单车的垃圾场。
   小黄车的弊端,戴威不是不知道,  但他选择采取更为暴力的扩张手段掩盖弊端。  
   而扩张背后又需要大量资金来填补窟窿,2016-2017年,滴滴前后3次投资小黄车。
   对小黄车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滴滴对小黄车也算是真爱 ,程维还把自己身后的最大金主——软银资本孙正义介绍给戴威。
   约见之后,孙正义当即同意投资给小黄车18亿美元。
     但是他提出了3个条件,  一是小黄车要把日订单量提高到3000万单;二是要强化小黄车内部团队建设;三是软银对小黄车展开审查,合格即软银的投资到账。
   听到软银资本要投资的消息,  整个小黄车公司沸腾了,  就连戴威也认为在小黄车与摩拜单车的大战中小黄车即将取得胜利。
      他直接忽略了孙正义提出的3个要求,对胜利胸有成竹。
   可是,就小黄车的情况而言, 3个要求一个也达不到。 
   但是戴威脑子只有胜利,  他按照15亿美元的资金进行市场布局  ,先是把小黄车账面上还剩的10亿全都投入到购买单车、寻找运营商上面。
   巅峰时刻,小黄车的日订单量可突破到3000万。
      而小黄车的创始人戴威也达到人生的巅峰, 他进入了福布斯30岁以下杰出人物榜 ,成了与马云做朋友,与法国总统谈天说地的成功人士。
   但是在这浮华名声的背后,潜藏着危机,一触即破碎。
   另一面,  为应对软银资本对小黄车的调查  ,滴滴派出50名高管进入小黄车,帮助搭建管理框架。
   滴滴一方面对软银说:  “小黄车内部腐败,不能投资”,  一面利用滴滴入驻在小黄车的财务总监、高级副总裁等人架空戴威。
      起初为了15亿美元的投资,戴威忍下了。
   而在他动用了账面押金后也没有办法让软银资本投资后,他直接把滴滴的员工赶出了小黄车公司。
   小黄车公司的员工说  :“第二天一早,他们发现了之前许多与滴滴没关系的同事离职了”。  
   此时戴威才真正认清被自己当做老大哥的程维。
      戴威艰难地维持小黄车的运行,拆东墙补西墙, 窟窿却越堵越大。 
   在融资停摆9个月后,  他把小黄车全部抵押给阿里获得17.7亿人民币,  以期在与滴滴的博弈取胜。
   戴威还是天真,阿里旗下有哈罗单车,根本不可能真心实意的帮助小黄车渡过难关。
    盖在小黄车身上的遮羞布终究被揭露人前 ,《财新周刊》发表了一篇小黄车财务状况的文章。
        “小黄车欠供应商12亿元,押金总额为35亿,但是账面上能动用的资金仅剩3.5亿人民币”。  
   消息一经发出,供应商上门讨债, 用户围堵在小黄车公司楼下要求退押金 ,戴威成了丧家之犬。
   造成这样的结局是迟早的事,小黄车的公司运作更像是一个大学学生会,而不是一个运作清晰、规范严格的企业。
   小黄车公司内联合创始人挪用公司100多万买一辆特斯拉;稍微有权的人也会用公款炒股票。
        包括戴威自己也是拎不清的人  ,他在资金短缺时还花费1400万发射了一颗卫星;
   公司年会上,他随手送出几十万的牧马人以及300万的期权。
   他眼高手低, 只逐利而不知道内部牢靠才是硬道理。 
   小黄车最终宣告破产  ,戴威本人被国家拉入失信名单  ,被1600万小黄车用户追债,实属咎由自取。
      若戴威坚持本心, 小黄车或许发展的势头不会太好 ,或许与摩拜单车合并,但用户的利益不会受损。
   说到底,还是他利欲熏心,害人害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